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大明風流 第498章 人選

《大明風流》 第498章 人選

劉瑾得到曹雄兵敗的消息幾乎要暈厥過去,驚愕半晌之後,指著前來稟報的兵部尚書許進的鼻子破口大罵。

許進心裏既委屈又惱怒。讓曹雄盡快出兵平叛的主意是劉瑾拿的,現如今又怪到自己頭上來了。

那日是劉瑾自己急火火的找自己商議,要自己即刻給曹雄調撥作戰資,讓曹雄盡快出兵渡河平叛的。當時許進還有些擔憂,怕出簍子,想請劉瑾稟報皇上,讓皇上點頭背書。

結果劉瑾,這事兒不必告知皇上。待平叛之後給皇上一個驚喜,皇上會更高興。同時也打了勳貴們和李東他們的臉,讓他們拖延平叛的企圖泡湯。

現如今,曹雄兵敗了。靈州守備史鏞送來的奏折上,曹總兵率一萬兵馬渡河。結果連對岸都沒到,折損兵馬近四千人。他自己也被叛軍對岸的火炮擊中座船,掉落黃河之中下落不明。目擊者,看到曹雄沉水中再也沒浮上來。十之八九是已經死了。

得知這個消息之後,許進也是差點昏過去,不知如何是好。這下事麻煩了。曹雄這一敗,後果不堪設想。私自出戰便已經是死罪,況且還是一場大敗。這也難怪劉瑾失態,破口大罵。

劉瑾罵了一會許進,又開始大罵曹雄無能。就算渡河不功,也不至於折損四千兵馬,連對方一都沒到。這還罷了,這廝自己還陣亡了,真是蠢到家了。要知道,曹雄可是被劉瑾寄予厚,在邊軍中栽培的人。將來還想用他總製邊鎮,控製邊軍兵權的。誰料想竟然是這樣的結果,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劉公公,您萬萬息怒。眼下不是惱怒的時候啊,得想個辦法趕善後啊。這個消息怕是瞞不住的,一旦上奏皇上,皇上必然要追究私自出兵的責任。還有,這曹雄一敗,靈州危在旦夕。史鏞,叛軍很有可能趁勢攻靈州。公公,咱們得想辦法應付此事啊。”許進皺眉低聲道。

Advertisement

“應付個屁!和皇上直言相告,讓皇上砍了咱家的頭便是了。反正都想要咱家的命,咱家把命給了他們便是。但是,咱家就算要死,也要讓這幫家夥不好過,死前也要攪個地山搖,拉幾個墊背的。”劉瑾揮著手大聲的吼道。

許進皺著眉頭,麵對劉瑾的失態,他心中雖然鄙夷,但是此時此刻卻也真的不能刺激他。他死了不要,自己可也要跟著倒黴。

“劉公公,莫要意氣用事。這件事怎也怪不到公公頭上來。那曹雄……私自用兵,怎麽怪得到您頭上?一會,卑職將消息稟報給閣,就曹雄沒有接到朝廷聖旨,私自出兵進攻,釀大敗。這個責任,自然是曹雄來負。公公,您呢?”許進輕聲道。

劉瑾發泄了一頓,氣呼呼的坐在那裏。聞聽許進此言,長歎一聲道:“看來隻能如此了,不然還能如何?可惜了曹雄了。咱家其實並不想這麽做,但是,咱家不想讓那幫人看咱家的笑話。咱家要是被皇上責罰了,他們可笑的開心了。”

許進點頭道:“是啊,是啊。可不能讓他們得逞。那麽這件事便就這麽辦了。”

劉瑾點頭道:“依你便是。不過,兵敗之後的事該如何置?靈州估計是不保了,皇上定要商議如何解決此事。你有什麽想法?”

許進道:“隻能是即刻點將,集結兵馬去平叛了。我目前還沒有好的人選。實在不,皇上麵前我遂自薦,親自去領軍平叛便是。”

劉瑾皺眉道:“你有把握麽?倘若你再敗了,那可如何是好?”

許進咂道:“那又能怎麽辦呢?對了,不如讓那個張延齡去。他不是了大話麽?以一萬兵馬十日平叛,若是辦不到,失敗的責任是他的。若是功了,倒也解決了眼前危機。”

劉瑾大聲道:“不,不能讓他去。這廝滿肚子壞水,誰知道他會不會故意落敗。再敗一次,叛軍怕是要控製不住了。到那時,他們定拿屯田之事來話,皇上耳,沒準真的被他們服。”

許進皺眉道:“劉公公,不至於如此吧。那張延齡膽子再大,也不敢這麽幹吧?那可是叛軍啊,他敢故意落敗,不怕叛軍坐大,難以收拾?就算他和公公有仇,難道不顧朝廷社稷?下覺得,這件事公公似乎是想多了。”

劉瑾直愣愣的瞪著許進,這段時間裏,他的心裏其實一直在想著豹房總管錢寧的那些話。當時確實聽著驚了一汗,但是總覺得有些不對勁,哪裏怪怪的。

現在聽許進這麽一,劉瑾忽然意識到一個問題。整件事自己其實都沒有核實過,完全聽信了錢寧的一番言語。錢寧是否可信且不,他和張永之間的關係真的有那般切?

張永平日為人謹慎,並不多多舌。那錢寧的一番話可都是機之言,張永怎肯跟他出這麽多的幕之事?

有沒有一種可能是,張永借錢寧之口故意做局,告訴自己那些機之事,引自己下令出兵?

再仔細想想,這件事還當真是疑點重重。當日上午議事之後,張永便立刻找到錢寧跟他那麽多的消息,這似乎顯得極為刻意。而且,錢寧給自己送來吃的,找機會向自己的那些話也顯得甚為突兀和刻意。

有沒有另外一種可能。錢寧和張永以及張延齡都是一夥的。他們合起夥來做局,讓自己沉不住氣,擔心叛之事給自己惹來麻煩,所以倉促下令出兵?

想到這裏,劉瑾上出了一層汗。如果這個猜想是真的話,那麽自己可就是被他們玩弄於掌之上了。而那張延齡當日的一番做作言語都是為了迷自己。他最後故意一萬兵十日可平叛,並非是為了搶走平叛的差事,而是誤導自己認為叛軍的實力不強,為之後自己下定決心讓曹雄出兵做鋪墊?

劉瑾腦子裏嗡嗡的,他完全混了。倘若自己這些猜想都是真的,那這張延齡可真是險狡詐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這個人的城府計謀難道會高到如此地步?

“劉公公,下絕不是幫張延齡話。下的意思是,有些事也許公公想的太多。故意落敗,那可是通敵之罪呢。其實照下來,平叛是目前首要之務。張延齡如果能平叛,其實是幫著公公解決了目前這個**煩。公公若是擔心他耍花樣,咱們大可讓他立下軍令狀,派人嚴監視他的行。若有不當之行,也可留下證據控告他。總之,控製他耍計謀的辦法還是多得是的。晾他不敢在所有人的眼皮底下耍花樣。”許進低聲道。

劉瑾長長的籲了口氣,沉默不語,不置可否。

……

曹雄兵敗的消息震驚了朝野上下。朱厚照得知此事之後大怒,連連責問是誰允許曹雄出兵的。朝廷兵馬部署尚未就位,曹雄怎敢出兵。

許進自然是將責任全部推到曹雄上。許進,曹雄數日前命人請示出兵,被自己嚴厲拒絕,令他在靈州堅守,等待大軍集結和朝廷的命令。結果沒想到他立功心切,私自出兵。這一次兵敗的責任完全是曹雄的責任。

許進建議,雖然曹雄戰死,但他的行為不可饒恕。朝廷當降旨論罪雲雲。

朱厚照雖然憤怒,但事到了這一步,唯一的可能也就是曹雄立功心切,私自用兵了。這是唯一的合理的解釋。

但曹雄雖然死了,靈州的事卻要糟糕了。在召見了眾人商議之後,幾乎所有人都得出了相同的結論,那便是叛軍一定會趁此機會進攻靈州。所有人都認為,局勢已變,不能再等了,必須要采取斷然措施穩固局麵。

李東提出,朝廷必須派人前往領軍平叛,絕不能容局勢惡化下去。李東提出,由陝西巡楊一清領軍,集結陝西鎮延綏鎮和靈州兵馬統一部署指揮平叛事宜。理由是,楊一清久在西北,對西北的形很清楚,是個最合適的人選。

但朱厚照對楊一清去平叛有些疑慮,楊一清是文,並沒有統領兵馬的經驗,建議派懂打仗的人去平叛,因為此次平叛再不能有閃失了。

李東楊廷和等人提出了好幾個人選,都被朱厚照否決,都覺得不是最佳人選。

然後,令人驚愕的是,劉瑾提出了張延齡的名字。

“建昌候那日分析扣,對於局麵的把握清楚之極。更重要的是,當日他他可以以一萬兵馬十日平叛,隻是所有人都認為他是吹牛。現在看來,也許是我們誤會了他。咱家覺得,張侯爺敢當著皇上的麵出那樣的話,必是竹的。現如今這局麵,建昌候或許是合適的人選。”

所有人都驚訝了。可備用的人選還很多,團營侯爺一大把,哪怕是徐祚和張懋兩位國公也是可以領軍出征的,不到張延齡。

祚當即提出了反對。李東等人也立刻表示反對。他們都認為,這樣的重要職責,張延齡難以擔當。平叛大事豈可兒戲。

但是劉瑾隻一句話便讓他們閉了

“獨石城一戰,建昌候協助皇上以數千之兵,敵數萬之敵,大獲全勝。誰能做到?建昌候領軍出戰猶如皇上親征,他不是最佳人選,難道要皇上親自領軍平叛不?”

眾人瞬間閉,倒不是劉瑾的張延齡有多麽厲害讓眾人信服,而是所有人都從劉瑾的話裏聽到了一個意思:你們不同意,我便慫恿皇上出征。

沒有人希朱厚照親征,局麵已經如此急了,皇上再一摻和,那將不堪設想。所有人都閉了

最終,所有人達了人選上的妥協。由楊一清和張延齡共同領軍,一文一武相互配合,命穀大用為鎮軍太監,隨軍監軍。這個組合集合了外廷和勳貴三方勢力,老中青三代年紀,文臣武將兩種份,照顧了各方的關切。在平息叛的事上,終於第一次達了妥協。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