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宮東春閣中人滿為患。外廷大佬和幾名國公侯爺們齊聚於此,讓本來很寬敞的春閣顯得擁不堪。
眾人接到進宮議事的消息的時候便覺得是出了什麽事了,原因倒也很簡單,因為皇上從未在上午召見眾人。近半年來,皇上上過的早朝屈指可數,更別召見臣子們議事了。
當抵達乾清宮之後,見到這麽多重量級的人齊聚全部被召來見駕,更是意識到事的不尋常。
當朱厚照麵凝重的將安化王謀反的消息告知眾人,並且將其起兵檄文讓眾人傳閱之後,春閣之中的氣氛瞬間凝固,空氣仿佛厚重到令人無法呼吸一般。眾員和國公侯爺們重的呼吸聲像是夜晚的海,沉重而凝滯。
“諸位卿,形便是如此。朱寘鐇這逆賊起兵反叛了。現如今寧夏鎮總兵薑漢,鎮軍太監李增鄧廣、朝廷派去清屯的周東、寧夏巡安維學等數十名員全部被殺。寧夏七衛中四衛參與叛。形惡劣。朕請諸位來,便是商議如何應對此事的。”朱厚照開口打破沉默,沉聲道。
所有人從驚愕中回過神來,一瞬間變了滿屋子的水鴨子。
“怎麽會這樣?怎麽會發生這樣的事?”
“安化王朱寘鐇不是一向對朝廷畢恭畢敬,其為人也是和善的,怎會突然起兵造反?”
“寧夏鎮可不能啊。寧夏鎮乃衝要之地,東臨河套西接甘陝,同延綏邊鎮和甘陝之地共為臂膀。如此才可保我西北邊鎮之地安寧。這一,後果不堪設想啊。”
“是啊是啊。這可如何是好?不得啊……”
……
……
眾人七八舌的一頓議論,個個麵有憂,驚慌歎息。
朱厚照皺著眉頭不話,他本來心裏就慌,聽了這些話便更加的沒底了。
“各位大人,稍安勿躁。”一人大聲道。
眾人循聲看去,卻是閣大學士楊廷和站了起來。眾人紛紛停止了話。
楊廷和向朱厚照躬行禮,沉聲道:“皇上,臣有兩個問題想問清楚。”
朱厚照道:“楊大學士請。”
楊廷和沉聲道:“其一,安化王叛的消息為何我閣沒有得到消息?何人稟報朝廷的?為何繞過外廷繞過閣?我等竟然毫不知此事,若非皇上召集臣等前來告知,臣等居然還蒙在鼓裏。是何道理?”
朱厚照愣了愣,看了一眼劉瑾。劉瑾忙道:“楊大人,是這樣的。我們也是剛剛得知這個消息。今日淩晨兵部許大人才接到延綏巡黃珂的上奏。許大人一著急,沒來得及通知閣便進宮告知了咱家。咱家第一時間便上奏了皇上。這不,皇上便請諸位大人來商議此事了。確實該先告知閣的,這不是太急了,沒來及麽?”
許進心中暗罵,卻也不得不背上這黑鍋。忙道:“是啊是啊,楊大人莫要責怪,是我的過失。主要是接到消息後太過驚愕,就急著進宮稟報了。是本的錯。楊大人息怒。”
楊廷和冷笑一聲道:“怕是有人故意繞開閣吧,知會一聲都來不及麽?那還要閣何用?”
焦芳咳嗽一聲沉聲道:“楊大人,眼下不是追究這種事的時候。朱寘鐇這逆賊叛,如何應對才是當務之急,楊大人糾纏別的事作甚?豈不是太過無謂?”
楊廷和正待反駁,李東沉聲開口道:“焦大人所言不差,事急,許大人沒來及稟報閣也沒什麽。廷和,不必舍本逐末,追究這些事。”
楊廷和籲了口氣點頭道:“也罷。然則臣第二個問題是,局麵何至於此?寧夏鎮乃九邊重鎮,駐紮朝廷重兵。多年來將士用命,抵擋韃靼襲擾無數,屢朝廷嘉。七萬大軍駐守於寧夏鎮,區區一個朱寘鐇,手無兵權,又無功勳,憑什麽敢造反?又憑什麽讓那麽多的朝廷員和將領歸順於他?那有這麽威麽?寧夏鎮乃朝廷經營之地,安化王不過是封地安而已,那些人怎會冒下之大不韙,背負著不忠不義之名背叛朝廷?”
楊廷和聲音洪亮,發出一連串的詰問,擲地有聲。眾員皺眉思索著,卻無人能回答他的問題。其實楊廷和的言外之意很清楚,他是想,到底是什麽樣的原因導致了寧夏鎮的那些朝廷兵馬居然沒有製止朱寘鐇,反而從賊作。其矛頭自然另有所指。
“楊大人,你的這些疑問,也是咱們這些人的疑問。我等也不知道為何會如此。朱寘鐇或許是有不軌之心,那些從賊之人,或許是其蠱,其迫也未可知。”焦芳淡淡道。
楊廷和冷笑道:“笑話,數萬邊軍,那麽容易蠱?何錦義等人世朝廷之恩,也是赫赫有名的邊鎮悍將。怎地會一個地方藩王的蠱。其中到底是什麽原因?寧夏鎮年前還局麵安穩,總兵薑漢年前上奏朝廷,寧夏鎮軍心穩定,將士用命,年前突韃子境搗毀了韃子數座前沿寨堡,也並未提安化王有異常的舉的事。怎地數月時間,便發生如此劇變?”
焦芳皺眉道:“你這話可沒道理,或許薑漢飾太平,知不報也未可知。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朱寘鐇意圖反叛,必有征兆。要起來,這倒是薑漢的失職才是。”
楊廷和大笑道:“焦大人,你是薑總兵知不報?飾太平?那他圖什麽?他可是被朱寘鐇殺了的。還有,焦大人可莫要忘了,二月裏薑漢命人上了一道折子,首輔大人要看那道折子,結果你焦大人那不過是催朝廷給付兵餉錢糧的折子,你已然回複置了。所以首輔大人便沒有再問。不過我卻知道,那折子的可不是什麽要錢糧之事。薑漢在折子裏了什麽?你焦大人為何瞞不?”
焦芳有些慌,紅著臉怒道:“楊大人,你此言何意?莫非你要汙蔑本什麽?把話清楚。”
楊廷和道:“我可沒汙蔑你什麽,你自己要是做賊心虛可怪不得我。但二月裏我倒是接到了陝西巡,西北馬政督理楊一清大人的信件。二月底,薑漢去陝西馬場選馬,和楊大人了寧夏鎮的事。朝廷派去整頓軍屯的周東等人胡作為,將寧夏鎮攪得上下不安。員將士們深其擾,群激,他擔心會出事。他上奏了朝廷,朝廷也沒有回複雲雲。楊大人信上,讓我關注此事。可惜,皇上有旨,屯田之時由劉公公全權督辦,我是跟劉公公了此事的,可是劉公公也沒給我回答。焦大人,我可否有理由懷疑,薑漢上的那道折子裏其實的不是什麽兵餉之事,而是關於寧夏鎮的局勢?你卻將此事瞞了?”
屋子裏靜的嚇人,聽了楊廷和這番話,眾人細思極恐,不知該什麽。難道……焦芳故意瞞?劉瑾知不報?
焦芳的臉從漲紅變得發白,他反倒震驚了下來。站起來,拱手對朱厚照行禮。
“皇上,臣不得不為自己辯駁幾句了。楊廷和此言已經是對臣的攻訐和汙蔑了。臣不得不出實。確實,臣接到過薑漢的折子,上麵確實了寧夏鎮屯田的事。然而,臣認為,屯田之事本就是涉及一些人的私利,那些人侵占屯田,危害朝廷和軍戶之利,中飽私囊。白了,屯田之事本就會引起許多人的不滿。薑漢上的折子的形,無非便是如此罷了。這是意料之中的事,有什麽好的?”
朱厚照皺眉點頭。
焦芳繼續道:“朝廷下了大決心清屯,豈能因為一些人的不滿便作罷?薑漢為寧夏總兵,擔憂手下將士的緒這是可以理解的,但豈能因噎廢食?此乃朝廷大政之策,任誰不滿都是不可姑息的。臣隻是不希這件事弄的有人從中做文章,擾屯田之策。所以才沒有聲張,卻非故意瞞。這件事臣如果做錯了,請皇上重責臣便是。但是臣必須要提醒皇上,清屯之事是皇上做的最英明的決策,絕不容半途而廢,絕不容詆毀。有人想將朱寘鐇叛之事和清屯聯係起來,那是居心叵測之舉。”
劉瑾沉聲開口道:“皇上,清屯之事乃奴婢督辦之事,楊大學士確實也跟奴婢了寧夏鎮的事。奴婢得知之後便去信斥責周東等人,令其行事不得暴,要曉之以理,之以朝廷大義。如果是周東的行為導致了將士們的不滿,那是奴婢用人不當之過。但是若是有人攻訐清屯之策,奴婢死也不會同意。焦大人的很是,有人想將此次叛是朝廷清屯導致的結果,這完全是汙蔑攻訐,居心叵測。請皇上明鑒。”
朱厚照閉著眼籲了口氣,擺手道:“你們這些人,現在逆賊在叛,你們不去出主意想辦法,卻閑先來找人追責。不去問逆賊之過,倒要自己先找自己的麻煩。朕真是不明白你們怎麽想的。清屯之事不容詆毀,此事不許再議,朕不想聽這些。朕要你們告訴朕,如何平叛。都明白了麽?”
楊廷和愣了愣,還待再些什麽。李東拉了拉他的袍子,沉聲道:“楊大人,現在可不是追責的時候,莫要本末倒置。適合而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