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大明風流 第437章 抉擇

《大明風流》 第437章 抉擇

李東嗬嗬一笑,沉聲道:“侯爺,若是廷和資曆足夠,又如他這般學識淵博,能力超群的話,那老夫為何要來請侯爺幫忙?”

張延齡一愣,旋即笑了起來。李東的意思是,如果楊廷和完全符合閣大臣的標準,他本無需來求助。理直氣壯的上奏舉薦便是了。

張延齡低頭沉。其實誰當閣大臣,張延齡並不在乎。隻要不是劉瑾的人把持閣,張延齡便能接。但李東舉薦楊廷和閣的事,卻讓張延齡一下子想起了一件事。

曆史上,楊廷和確實最終閣,並且接替了李東做了閣首輔。本來這也沒什麽,然而,楊廷和卻是最終促了嘉靖皇帝的即位的最大推手。曆史記載,正德無後,正德死後,楊廷和為先帝弘治立嗣,將嘉靖皇帝以孝宗之後的名義登堂室,為了那個臭名昭著的嘉靖皇帝。

且不楊廷和這麽做是不是合法,也不談他最終作繭自縛,大禮議之事被嘉靖反噬,掃地出門,鬱鬱而終。這些張延齡都可以不在乎。但是問題是,嘉靖皇帝正是自己附的這位建昌候命中的克星,張家命中的克星。

自嘉靖皇帝即位之後,張家兩兄弟便被下獄十餘人,最終一個在獄中自殺,一個在西市被斬。張太後甚至去向這個自己同意楊廷和而立的,名義上為自己死去丈夫繼承大統的嘉靖皇帝下跪求肯,也沒能救回自己的兩個弟弟。最終隻能眼睜睜的看著張家土崩瓦解,家破人亡。

張延齡從穿越之初便立誓要扭轉自己被斬於西市,張家家破人亡的命運。這本是他前進的原力。

一想到那一一的臨近,張延齡便無法淡定。誰自己穿越附的正是張家的這位未來被殺頭的侯爺呢?

Advertisement

張延齡所作的一切努力,一方麵是竭力增強自己的實力,實力才是保護自己的護符,寄希於任何人都是不現實的。另一方麵,張延齡自然也希竭力的避免事朝著那個方向演進。比如朱厚照無子,才會導致他死後議立宗親繼位,那麽或許需要解決朱厚照無子的問題。比如,決定迎立嘉靖皇帝上位的關鍵人,或許可以通過打甚至的毀滅讓他無法發揮作用等等。

而楊廷和,便是最終促嘉靖上位的關鍵人。此刻,李東要將楊廷和薦閣,便預示著楊廷和正在按照曆史的既定軌跡長為外庭大佬。這顯然是不符合張延齡避免未來悲劇演進的想法的。

所以,這不僅僅是楊廷和資曆不夠的問題。

“李首輔,其他的人選,倒是可以努力努力。但楊大人閣的事,恕我無能為力。本人能力有限,恐怕無法做到。”張延齡沉聲道。

李東皺眉道:“侯爺,這件事在老夫看來難度確實不,但也不至於到了不可為的地步。侯爺可否三思?閣必須攥在我外庭手裏。劉瑾一旦掌握閣票擬之權,再加上他的廷披紅之權。則他便可以為所為了。到那時,不僅我外庭為其所控製,對侯爺和勳戚們而言,怕也是一場災難。”

張延齡咂道:“首輔大人的這些,我自然都明白。我也同意你的這些。劉瑾坐大,對誰都沒有好。但掌控閣,大可換個人舉薦,也能達到同樣的目的。莫如再考慮一個人選。”

李東沉聲道:“侯爺,莫非廷和得罪過你?是了,適才廷和話有些不客氣,侯爺心裏有些不痛快是麽?廷和,還不給侯爺道歉。”

楊廷和心中雖不願,但也知道這件事幹係自己的將來,也幹係大局。於是起道:“侯爺,廷和話不中聽,若是冒犯了侯爺,請侯爺大人大量不要怪罪。”

張延齡嗬嗬笑道:“你們把我張延齡當什麽人了?我張延齡便是那般肚腸之人麽?當真笑話。”

楊廷和道:“那是什麽緣故?單以資曆而論便廷和不適合,那是不過去的。侯爺可否告訴老夫,到底是何緣故?”

張延齡道:“沒什麽緣故。隻是覺得楊大人不適合舉薦。李首輔,換個人便那麽難麽?”

楊廷和麵漲紅,他算是聽明白了,張延齡就是不想舉薦自己而已,就是看不上自己,跟其他任何因素無關。這廝的冠冕堂皇,他不是肚腸之人。但看起來,自己不知什麽話得罪了他,讓他嫉恨在心了。

這種人簡直不可理喻,本就對張延齡沒什麽好,此刻楊廷和更是對張延齡極為鄙視。

“恩師,要不,換個人吧。隻要閣不被劉瑾的人占據,廷和並不計較其他。”楊廷和輕聲道。

“你不在乎,老夫在乎。這閣舉薦人選,非你莫屬。”李東沉聲喝道。

楊廷和看了一眼老師,皺眉不語。

張延齡微笑看著李東不話。李東拱手道:“張侯爺,舉賢不避親。老夫不是因為廷和是我的學生,老夫便非要這麽做。而是,朝廷需要廷和這樣的後起之秀出來做事。外庭如今人心浮,以老夫一人無法獨撐局麵。廷和來幫我,才能既保證不被劉瑾控製外庭,同時又能讓朝政正常運轉。侯爺明白老夫的意思麽?”

張延齡微笑點頭道:“當然明白,我對楊大人的能力並不懷疑。也沒有懷疑李首輔的機。但是我還是不能答應。莫如李首輔去求一求幾位國公,或者是其他侯爺們,或許他們願意幫忙。”

李東惱怒的看著張延齡,他想不明白為何張延齡會如此。按理張延齡是個聰明人,不會這麽無緣無故的無理由的拒絕。楊廷和平日也並不張揚,應該也和其他人沒什麽仇隙。跟張延齡更是沒有太多集,也不知為何便被張延齡如此抵製。

“恩師,張侯爺不肯舉薦,咱們去見見英國公定國公他們去。也非必須得到張侯爺的首肯才能事。”楊廷和漲紅了臉道。

李東心中暗歎。固然可以去求其他人,但是張延齡若是從中作梗,在皇上麵前些話,怕是皇上那一關難過。求人求到底,哪有求了一半轉就走的,那豈不是當麵結仇?

“廷和,莫要多言。”李東喝道。

楊廷和歎了口氣,閉不言。

李東轉向張延齡道:“張侯爺。老夫能守住外庭局麵,對你們大為有利。劉瑾等人首要的目標便是我們,我們其實是你們勳貴們的擋箭牌。一旦我們完了,亡則齒寒,劉瑾下一個目標必是你們勳戚了。”

張延齡點頭道:“的不錯。”

李東道:“隻要我們外庭能扛得住,對勳戚們不但大有裨益,你們可以獲得巨大利益。京營提出的一些要求,我們也可以酌滿足。於公於私,都是有好的。”

張延齡點頭道:“的很是。我相信李首輔一定會照顧勳戚侯爺們的。”

李東道:“既然如何,何樂而不為?”

張延齡微笑不答。

李東忽然一拍額頭,嗬嗬笑道:“老夫明白了,侯爺覺得還不夠是麽?這樣吧,隻要侯爺肯出力舉薦廷和閣。一旦功,老夫送侯爺一個大禮。讓侯爺賺的盆滿缽滿。”

張延齡詫異道:“什麽大禮?”

李東須道:“老夫知道張侯爺開了個濟世堂醫館。濟世堂出的急救散可謂是療傷聖藥,療效極為顯著。之前,有人提出過軍中可采購作為療傷藥,但是你們的價格過於昂貴,所以被閣否決的。但這次,老夫可以同意采購此藥,作為軍中療傷之用。每年采購個五萬罐,侯爺舉得如何?”

張延齡驚愕的張大。急救散軍中采購藥品名目之中是張延齡夢寐以求之事。大批量的生產銷售才能帶來大量的利潤,這本就是張延齡的初衷。

朝廷若是每年采購五萬罐急救散的話,十兩一罐,那便是五十萬兩的利。剔除本,也是四十多萬兩的巨大收,可謂不費吹灰之力。

張延齡現在缺的便是銀子。這幾年來,花錢如流水。家中莊園的那點收本不足以支撐張延齡完他的設想。他要做的事很多,每一樣都要花費巨款。沒有銀子的支撐,很難進行的下去。

要增強實力,張延齡不得不一方麵在職權力上進益,一方麵也要利用自己所知的朝前知識和手段去完裝備上的革新。銀子對張延齡簡直太重要了,這正是限製自己發展的瓶頸。

但如果能夠將急救散以朝廷采購的名義進采購名錄,將會大大加快自己目標的實現,有效解決限製瓶頸的資金問題。

然而……楊廷和閣,豈不是意味著讓事朝著自己不願看到的結果進了一步。這卻又違背了張延齡的想法。這可真是著實難以抉擇。給張延齡的覺似乎是可以進一步,但似乎又退了一步。這筆易對自己似乎有利,但卻有似乎有害。

張延齡快速的思索著利弊得失。最終,他做出了決定。靠人不如靠己。有銀子才是王道,有了銀子自己可以做任何提升自己實力的事。而這實力才是自己真正的保證。

至於楊廷和閣,或許會對未來的事產生不好的影響。但影響未來的事本就不僅是楊廷和一個關鍵因素,或許可以從其他方便進行阻止。又或者,自己可以用各種手段去阻止這一切的發生。隻要自己有實力在手。

“每年采購五萬罐,一罐不能。”張延齡咬牙道。

李東嗬嗬而笑,須道:“一罐不,五萬罐。我大明邊軍百萬,得此良藥本就應該。若財政寬裕,或可更多。”

張延齡出手來道:“一言為定!”

李東嗬嗬大笑,手往張延齡掌上一擊道:“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張延齡不知自己的抉擇是對是錯,但他卻也顧不得太多了。

“讓時間去證明吧。”張延齡想道。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