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大明風流 第430章 大朝會(續)

《大明風流》 第430章 大朝會(續)

劉瑾和楊廷和可是人,當初在東宮之中,朝夕相見。為了朱厚照的學業,劉瑾可沒楊廷和訓斥。

但今時不同往日,劉瑾現在可不怕楊廷和。

“楊廷和,咱家知道你和李東的關係,他是你的老師,你便為他話是麽?還不是出於私心?你們這些讀書人,輒誰是誰的門生,誰是誰的恩師,搞得便是圈子,互相勾結結黨,搞攻守同盟,互相庇護。莫以為我們不知道。李東是不是閣大臣還不一定呢,他的帳還沒算呢。你急著出頭,莫非你們是同黨麽?”

皇上對於李東置一直不表態。那晚上,張延齡跑來什麽要皇上安李東,讓李東群臣。皇上似乎被他了心。劉瑾隨後多次勸朱厚照不能留下李東,以免外庭這幫人又生事端,但是朱厚照不置可否。

所以,劉瑾這番話及時當眾試探朱厚照的態度,同時也是對楊廷和的威脅。

楊廷和冷笑道:“劉瑾,你這話著實可笑。我大明朝尊儒重道,人人綱常道德。君臣,師徒,父母,夫妻,父子,這些都是綱常之道。尊師乃是最基本的道德準則,倘若這也有錯,豈非了綱常。莫非劉公公要公開鼓吹不遵師道麽?劉公公的意思莫非是要推翻綱常之理?君臣之序?”

劉瑾愕然道:“咱家哪有這麽?咱家可沒這個意思,你口噴人麽?”

楊廷和冷笑道:“你就是這個意思。否則你怎會攻擊我和李大人的師徒關係?將我們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係歪曲為結黨?若尊師便是結黨的話,那麽幹脆毀了下學堂,毀了學府學,毀了太學便是。否則便是公開結黨。對了還得讓那些工匠遣散了學徒,鋪子裏的學工也全部遣散,教人技藝的全部打為結黨,不知劉公公可滿意了?至於找李大人算賬這種話,豈是你劉瑾該的?國有國法,李大人是否有罪,自有皇上和朝廷律法。而且目前李大人還是閣大臣,還沒有被問罪革職,那他便還是閣大臣。你難道可以隨便汙言穢語的對一名大明朝的閣一品大員話?頤指氣使的嗬斥?”

Advertisement

劉瑾張口結舌,一時不知該怎麽回答。

站在勳戚武將隊列之中的張延齡暗暗佩服。楊廷和這張確實厲害,句句如刀。劉瑾跟他耍皮子,那豈不是不自量力。楊廷和其實也是換概念。事實上劉瑾並沒有攻擊師徒關係便是結黨,劉瑾是強調他楊廷和是為李東話,以他們是師徒而影他的立場,並沒有師徒便是結黨。

楊廷和對劉瑾的話意擴大解讀,換概念造這種荒謬結論,讓劉瑾啞口無言。劉瑾雖不能是不學無之人,但論鬥皮自摳字眼耍文字遊戲,卻還不是楊廷和的對手。

“廷和,退下,不得胡言語。今日朝堂上不是爭執之,一切憑皇上定奪。”李東沉聲喝道。

楊廷和拱了拱手,躬退下。

李東倒不是不領,他是為了保護楊廷和。外庭如今元氣大傷,自己這個學生可堪大用,他豈能讓楊廷和被劉瑾盯上。以楊廷和目前的份,劉瑾可以輕易對他下手。

在外人看來,這倒像是李東和楊廷和謙恭退讓,並不咄咄人的表現。特別是在朱厚照的眼裏,對李東的謙卑很是滿意。

“劉瑾,不得多言。朝堂之上,不得汙言穢語攻擊。更何況是李大人這樣的重臣。再如此,朕不輕饒。”朱厚照也順勢而下,嗬斥劉瑾。

劉瑾忙閉了

朱厚照道:“李東,你既然也承認行事過激,有迫朕的嫌疑,然則對於此次彈劾之事,你有什麽看法?對劉健謝遷等人的做法,你有何意見?”

李東片刻,躬道:“皇上,臣很後悔,臣沒能勸住劉首輔和謝大人。也沒能攔阻諸位大人上奏彈劾。這是臣的失職。不但如此,臣甚至還在奏折上聯名了,臣悔恨萬分。至於劉首輔和謝大人的做法,老臣認為,他們的行為自然是欠妥的。老臣也不同意他們的做法。他們本人也是一定覺到了後悔,所以他們引咎辭職了。但老臣可以擔保,兩位大人絕對沒有叵測之心,沒有不忠之心。隻是……隻是……”

朱厚照嗬嗬冷笑道:“隻是覺得朕年紀輕,弱可欺,可以著朕做些事。可以讓朕隨著他們的想法行事是麽?”

李東沉默不語。他不能多做解釋。皇上心裏是很明白的,越是解釋,越是往回找補,便會越是事與願違。當此之時,絕不能再爭辯這些事。

朱厚照沉聲道:“朕知道,你們很多人都拿著先帝來跟朕做對比。你們都在,先帝如何如何,朕又如何如何?得出的結論便是,朕不如先帝,朕辜負了先帝。你們的這些想法,莫以為朕不知道。”

“臣等不敢。”眾員紛紛跪地磕頭道。

朱厚照擺手道:“得了吧你們,朕可不是臆測。劉健謝遷他們當麵跟朕都過多次,覺得朕不肖先帝,認為朕要以先帝為榜樣,和先帝一樣的行事。正因為如此,你們才對朕做的每一件事都不滿意,都想要指手畫腳的當朕的教師爺。李東,你們閣三位大人確實是先帝臨終指派的顧命大臣,你們也不用輒便提醒朕這一點,拿先帝來朕。你們記住,現如今朕是皇上,朕才是大明朝的皇上,你們明白麽?而且,先帝隻是要你們輔政,並非要你們來控製朕。輔政是什麽意思,你們明白麽?你們的份是輔助朕,絕非是教師爺,絕非是要朕順著你們的意思。朕的夠明白了麽?你可聽明白了麽?”

李東上冒汗,躬道:“老臣明白了。”

朱厚照滿意的點頭,掃視群臣,眼中芒閃爍。

“朕今日不妨跟你們所有人清楚一件事。不管你們心裏怎麽想,朕就是朕,朕不會為先帝,朕也不想為先帝那樣的人。你們若是拿朕跟先帝比,想要左右朕的行事,朕絕不會答應,你們也不會得逞。”

大殿上寂靜無聲,沒人敢出聲話。他們心目中當今皇上是個頑劣年的想法固,加之皇上行事確實出格,傳出種種怪誕的趣味和頑劣的行為,讓他們談及朱厚照無不從心裏並無真正的尊重。反而像是在看笑話一般。

但現在這種固有影響正迅速土崩瓦解。十五歲的年皇上出的這些話句句振聾發聵,句句在他們心上。皇上可不是什麽都不懂的頑劣年,他都明白,他也都看得穿。從今往後,還有誰敢用看笑話的心境去看皇上,那便是自己愚蠢了。

張延齡站在那裏,心中很是慨。朱厚照在曆史上名聲不佳,除了留下荒唐頑劣之名之外,幾乎一無是。但是真實的朱厚照卻絕不僅僅如此。在和朱厚照的切接之中,張延齡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

那個坐在寶座上的年,其實心中自有丘壑。他不願意像弘治那樣的活,他隻是想活的瀟灑自在些罷了。所謂的叛逆不肖,其實正是他擺父皇影的表現罷了。

不知為何,張延齡對朱厚照充滿了期待。他心裏總認為,正德會做出一番事來。或許曆史了些什麽,歪曲了什麽也未可知。

“朕今日朝會,便是解決關於巡邊之事和彈劾之事的爭議。朝廷上下最近混的很,朕不希這種狀況持續下去。這一切必須有個法,朝廷上下必須統一想法,才不會眾紛紜,才能安心做事。三了,朕之所以沒有立刻召開朝會,便是在認真的思慮這些事。朕已經有了結論。”朱厚照道。

“外庭彈劾之事,朕不能姑息,這件事絕無任何翻案的餘地。對於參與和組織人員的懲辦是必須的。事到如今還有人打算翻案,還有人遞辭呈給朕施加力,足見此事流毒之深。有人要朕請回劉健謝遷等人,對他們寬大置,但朕覺得並無必要。劉健謝遷等人非得辭呈是自己提出來的,朕已然準奏,不會再留。當然,念在他們多年來為朝廷效力,辛勞持,也有功勞。功勞不能抹殺。所以,朕決定,準劉健謝遷辭,保留他們的待遇俸祿,讓他們安心養老便是。再不許有人上奏,為他們求。”朱厚照大聲道。

李東,終於還是沒有出話來。他知道,劉健謝遷的事已定局,不必再費氣力去為他們話了。保存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外庭的重擔,恐怕要自己一人來擔了。

“皇上聖明,臣等遵旨。”李東和殿上眾人沉聲道。

劉瑾噓了口氣。這件事終於蓋棺定論,雖然自己早知道皇上心裏是這麽想的,但是皇上不宣布,自己還是心中不安穩。現在皇上終於當眾宣布了,劉健和謝遷兩人便再無翻的可能了。外庭去了兩個勁敵,閣空了兩個位置,自己要好好的作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