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黑風高之夜,宣府鎮西北虞臺嶺寨堡長城之外,一支數目龐大的騎兵正在集結。
圖蒙克策馬站在一座山包上,看著遠源源不斷的騎兵雲集而來,目冷漠而堅毅。在他旁,是契丹右翼所屬的十幾名高級將領。
在過去的幾時間裏,圖蒙克和眾將率領四萬騎兵星夜兼程,花了四時間從黑水城奔行八百餘裏,抵達了宣府鎮西北方向的虞臺嶺長城隘口之外。今日全部騎兵在沙城休整了一日,會同駐紮在沙城和興和的八千邊軍連夜在此集結。
箭在弦上,一場大戰很快即將拉開序幕。
一人飛騎上了山丘,馬上之人正是察哈爾本部萬戶總管圖爾。
“啟稟大汗,人馬即將集結完畢,一個時辰便可進明朝邊境虞臺嶺。”圖爾拱手大聲稟報道。
“好。太出來之前,必須摧毀虞臺嶺長城隘口,突宣府境。不得有半點差錯。”圖蒙克沉聲喝道。
“遵命!”眾將領齊聲喝道。
獵獵夜風之中,下方丘陵之間的平原上人馬嘶鳴,熱鬧無比。數十架投石車隆隆推進。十餘門鐵炮在健馬的拉下也正轟隆隆的往南邊行去。火把閃耀,亮如白晝,場麵壯觀無比。
“大汗,我有一事不明。”一名將領突然問道。
圖蒙克沉聲道:“!”
那將領道:“大汗不是,這一次是要抓明朝的皇帝麽?明朝皇帝不是已經到了東邊的獨石堡了麽?咱們應該往東集結,攻擊獨石堡才是。怎地反倒集結在西邊的虞臺嶺了?”
圖蒙克揚大笑起來道:“亦思馬,怕是不止你一個人有這樣的疑問吧?本汗看,你們怕是都有這個疑問是不是?”
圖爾等其他人紛紛點頭,確實,這也是他們心中的疑。了是來捉明朝皇帝的,卻進攻虞臺嶺,這著實令人費解。
“各位兄弟,就知道你們腦子不會轉彎。你們吶,都是我韃靼勇士,打仗衝鋒不畏生死。但是,你們也要學會用計謀。跟明朝這樣的敵人作戰,他們的謀詭計很多,咱們也要學會用他們的計謀才。”
圖爾道:“大汗,學他們作甚?明朝那些人有什麽好學的?滿肚子花花腸子。咱們韃靼勇士不會花言巧語,隻會用彎刀弓箭跟他們講道理。”
圖蒙克擺手苦笑道:“罷了,一時半會兒跟你們也不清楚。但這一次,本汗勢在必得,必須得用些手段。沒錯,最新報送來了,明朝皇帝在獨石城。但是我們卻不能去直接攻宣府上北路。原因很簡單。我們一旦進攻宣府上北路,西邊的明朝大軍便會立刻去救援。而獨石城那邊的地勢,並不利於我騎兵大軍的進攻。一旦陷山嶺之中,被明朝大軍給堵在那裏,後果堪憂。”
眾人微微點頭,這倒是實。東邊的宣府上北路崇山峻嶺縱橫,不利於己方騎兵突進,不利於迅速行。不是大舉進攻的好地方。明軍的救援很快,一旦大軍趕到,糾纏在崇山峻嶺之中,己方的優勢盡失,要吃大虧。
“所以,要想從從容容的抓到明朝皇帝,便需要牽製住大批明軍,讓他們本無法救援。正因如此,我們才要攻西邊,攻虞臺嶺。不但要攻,而且要猛攻。攻的他們措手不及,不得不出全部的兵力來應付這裏。然後,再攻獨石城的話,他們便騰不出手來了。這就做,聲東擊西。明白了麽?”圖蒙克沉聲道。
眾人恍然大悟,原來這是大汗的計謀。此虞臺嶺的大舉進攻反而是佯攻,目的是吸引對方大批兵馬的注意力,著對方兵力往此聚攏迎敵。這樣的話,東邊便可以有充足的時間進攻宣府上北路,捉拿明朝皇帝。東邊的進攻才是真正的進攻。
“本汗已經命阿思思和多爾烈集結一萬人手待命。這裏發之後,便可猛攻上北路。各位,本汗亮之後便要帶我的三千親衛騎兵前往東邊和阿思思他們匯合。本汗離開之後,這裏便給諸位了。”
“卑職等尊大汗之命。”眾人齊聲道。
“你們記住,拿下虞臺嶺之後便馬不停蹄攻他們的萬全右衛,沿著長城往下攻,拿了張家口堡,近宣府鎮。越是攻的淩厲,他們便越是不假思索的來救援。最好,你們給本汗將他們的萬全左右衛、宣府三衛、懷安衛甚至是下邊的長安衛的所有兵馬都吸引著往這邊來。但你們不要和他們決戰,咱們騎兵機迅速,你們牽著他們的鼻子走。明白麽?牽扯的時間越長,對東邊越是有利。明白麽?”
“我等明白,大汗放心。我們定牽住他們。”眾人大聲道。
“大汗,倘若他們並不上當呢?那便如何?”一名將領問道。
“他們不調集所有兵馬來圍剿,你們豈非要將大明宣府西北境全部掃一空了麽?我要你們所到之,城池村莊要夷為平地,百姓牛羊資全部洗劫一空。若是對方兵力不多,便吃掉他們的一兩個衛的兵馬。本汗就不信他們沉得住氣。”圖蒙克大笑著道。
當守衛虞臺嶺的參將馬明德接到稟報來到長城隘口的時候,他看到了城下鋪蓋地的韃子兵馬,一片火把漫山遍野,宛如一片火海一般。
馬明德驚得差點暈過去,韃子雖然滋擾頻繁,但是宣府鎮邊境還從未有過如此大規模的進攻。韃子也懂得欺怕的道理,他們知道宣府鎮有重兵駐紮,所以就算是發大規模的擾選擇的也是寧夏鎮以及延綏河套等發進攻。而在宣府鎮發如此大規模的韃靼軍隊集結在虞臺嶺,這還是第一次。
馬明德下達的第一個命令便是:點燃烽火臺,烽火傳訊,迅速求援。烽火臺點起了四堆大火,那便是傳遞出進攻之敵起碼有四個萬人隊的意思。馬明德知道,虞臺嶺關隘的三千守軍是無論如何也沒法抵擋住如此大規模的進攻的。
戰鬥在黎明時分發起。韃子的十幾門大炮發出了轟鳴。巨大的鐵炮彈轟擊在城牆上,砸的石紛飛,轟鳴聲如山崩地裂一般。數十架投石機將大量的石塊投擲到隘口城牆上,同時,韃子的五千多名長弓手配合著大炮和投石車對城牆上方形了寬約一百五十步距離的全麵製。
虞臺嶺關隘守軍當然也不是吃素的,虞臺嶺隘口的五邊墩上各裝有兩門神武大炮。此刻也是開始轟鳴還擊。
劇烈的轟鳴聲,震耳聾的吶喊聲,箭支破空的尖利的呼嘯聲響徹山野。
明軍躲在長城城牆的垛口旁躲避著對方兇狠的轟擊和弓箭製。但很快,垛口被轟塌多出,邊墩也被轟塌兩座。更為集的弓箭完全讓城牆上的守軍無法抬頭。即便占據地利之勢,在如此猛烈的進攻之下,也是毫無用。
微明之時,韃子發了水般的猛攻。在僅僅不到兩百步寬的隘口,六千韃靼攻城步兵利用雲梯,繩梯,勾爪,爬桿等各種攀爬械開始直接攀爬長城城牆。
明軍士兵自然開始借助城牆高度往下放箭砸石阻止,雙方開始了腥的攻城戰。
虞臺嶺一帶長城城牆不可謂不高,最高達七八丈,宛如懸崖壁立一般。但是韃靼人早有應付的辦法。他們發明出一種斜向帶階梯的橫木,呈人字形支撐著城牆而立。士兵們可以登到數丈的高度,然後用帶著鐵鉤的長桿和帶著勾爪的長索往城牆上拋出。
勾爪繩索和帶著鋒利鐵爪鉤尖的長桿一旦鉤掛住城牆上的士兵,守城士兵便會被鋒利的鐵鉤勾住,橫飛之際整個人會被直接拉扯下來,摔泥。而明軍士兵則以大滾木巨石還擊。雙方在極短的時間裏便有形了開戰以來最大的傷亡。數百名雙方士兵便在這殘酷的攻城戰中丟掉命。
韃靼人很快便占據絕對的上風。城牆上的守軍不足千人,攻城的韃靼人是他們的六倍。為了躲避對方的鉤爪拉扯,明軍的防守不得不心翼翼。但這些鉤爪和勾桿其實還是攀爬工。勾不到人,勾到城牆上便立刻為了攀爬的繩索和爬桿。很快,韃子兵便源源不斷的攻上了城牆。
馬明德沒有退,他帶領著七八百名守軍在城牆上展開了浴廝殺。但隨著韃靼兵馬源源不斷的湧上城牆去,明軍士兵們寡不敵眾,紛紛倒下。最後隻剩下馬明德和他邊的十幾名兵士被完全包圍。
馬明德渾浴,上的傷口多達十幾,上的傷勢深可見骨。但即便如此,他依舊無視了韃靼人的勸降。衝向韃靼人殺死一名韃子士兵後,被韃靼人刀分。
當第一縷照耀在大地上的時候,大明宣府西北端的虞臺嶺城牆關隘被韃靼占據。虞臺嶺兩千守軍盡數殉國。參將馬明德力戰殉國。韃靼人付出了幾乎兩倍死傷的代價破了隘口。
隨後,大量韃靼兵士開始搗毀城牆,扛著原木搭建棧橋。半個時辰後,一座兩丈寬的木橋斜斜橫架長城兩端,為騎兵的通道。隨後無數的韃靼騎兵縱馬越虞臺嶺關隘,如黑一般湧大明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