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大明風流 第266章 博大精深

《大明風流》 第266章 博大精深

“侯爺吃飽了?”談如青笑問道。

張延齡點頭道:“這一頓吃的舒坦。”

談如青笑道:“你是心好,所以胃口好。”

張延齡點頭表示同意,笑問道:“你還沒告訴我,你是怎麽找到訣竅的呢。十味草藥,完全索出來配製的份量,還要考慮藥順序的話,配方得以恒河沙數而計。窮盡一生也未必能夠找到正確的配方吧。你是神仙麽?”

談如青一笑,起道:“侯爺隨我來。”

張延齡跟在談如青之後出了屋子進了藥室之中,談如青掀開了牆角的木櫥,取出厚厚一本書冊,翻開之後,上麵麻麻記載的全部是藥方。翻來覆去都是那十味藥材的配比。

“這……都是你配過的藥方?”張延齡訝異道。

“正是,一共三千八百六十劑。全部是之前數月,我思量之後配備的藥方。比例各不相同。”談如青點頭道。

張延齡頭皮發麻,皺眉道:“你這還不是我的,運氣的辦法麽?當真隻是靠著運氣?”

談如青笑道:“當然不是。之前我是隨機配製的,但很快我便知道那樣是絕對配製不出來的。所以我便思慮了許久,該如何進行下去。直到有一,我突然明白了一個道理。”

張延齡道:“什麽道理?”

談如青道:“侯爺沒學過醫,可能不知道藥道之理。每一幅藥方其實都暗合藥理的。每一味草藥其都有寒熱溫涼四,辛苦甘酸鹹四味。而一副藥方之所以能為治病救人之藥,一般而言都是味調和,寒熱平衡,相協。也就是常的君臣佐使,藥理平和之意。”

張延齡道:“你的意思是不是,一個正常的藥方,不會走極端。大寒大熱,極苦極甘這種的不太可能是麽?”

Advertisement

談如青嘉許的點頭道:“正是此意。侯爺真是聰慧之人,這個道理一點就。”

張延齡笑道:“不聰明能當你的男人麽?”

談如青紅著臉啐了一口繼續道:“走極端的藥方也不是沒有,但那一般都是治不治之癥,鋌而走險,沒有辦法的辦法。一般而言,正常的藥方都不會如此。可以偏熱偏寒,味有側重,但不會太過分。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又鑽研了數千張古方進行驗證,證實了確然如此。而且,機緣巧合之下,我又看到了一本書。對我更是幫助甚大。”

張延齡道:“什麽書?”

談如青微笑道:“起來還得謝謝郡主,那本書是替我找出來的一本古草藥書。”

張延齡愕然道:“你是徐晚意?”

談如青道:“是啊。知道我在研讀醫書,所以幫我找到了許多古籍醫書,好多都是絕本。不我,恐怕祖母在世也未必讀過。從定國公府找到了許多,送給我看。”

張延齡咂道:“怪倒是你們關係融洽的很,倒像是好朋友了一般。原來徐晚意是投其所好,拍你馬屁來著。”

談如青飛了個白眼嗔道:“莫要瞎,是我主去找話的。再,是郡主,我隻是平民百姓,拍我馬屁作甚?侯爺莫要對抱有偏見,其實人好的。”

張延齡不想多聽這些,擺手道:“你看得什麽書讓你又有所悟?”

談如青道:“那也是一本藥理筆記,是唐朝的一個木恒子的人寫的一本藥理筆記。”

“木恒子?以我淺薄的見聞,好像還從未聽過這個人。在你們醫家出名麽?”張延齡道。

談如青搖頭道:“我也沒聽過這位前輩,可能也是我孤陋寡聞,但也可能是民間醫,遊方大夫。祖母曾過,醫家固然有名家高手,有蜚聲古今的神醫妙手,卻也有無數民間郎中,醫未必不,隻是名聲不顯罷了。”

張延齡微微點頭,這話不假。古往今來,俊傑之士多如過江之鯽,在他們的年代裏或者有限的地域之中,或許是彪炳一時的俊秀人。但是能夠為後人所知的也不過寥寥,大多數人淹沒於時間的長河之中。不是他們沒有才能,隻是未能為後世所知罷了。這位木恒子也許便是如此。

“這位前輩寫的筆記什麽?寫的什麽容讓你到啟發?”張延齡笑問道。

談如青道:“那筆記名《丹方經》。我開始還以為是煉丹修道的書,看這書名便有些不靠譜。事實上書中確有煉丹的容。然而,後半本筆記之中卻讓我大開眼界。寫的正是草藥藥方的配製之論,簡直讓我驚為人。”

張延齡道:“若不嫌我愚笨,跟我這其中之理如何?我也當個學生,跟著談大夫學一學醫道。”

談如青嫣然一笑,心中也自高興。郎君未必需要知道這些,但郎君願意聽,聽,這其實是因為自己之故。所謂屋及烏之理。

“咱們去外邊坐著,這裏藥氣太濃。我去給你沏一壺花茶來。”談如青笑道。

張延齡欣然答應,來到外邊石桌旁坐下,談如青親自去沏了一壺花茶過來,給張延齡倒了一杯金黃的香味濃鬱的茶水,這才坐在張延齡旁,著秋風吹的發輕聲解釋。

“那《丹方經》中所記述的其實便是據藥味不同進行配伍調和的道理。簡單來,這位木恒子前輩在筆記中不但提出了君臣佐使之藥的劃分和配伍的規律,還提出了‘對藥’之理。君臣佐使的道理侯爺當會懂另一些,便是據藥效的強弱和味,進行調和輔助。比如草藥之中有的藥效強烈,但也附帶毒,既要用其藥力,又必須消除其毒對人的傷害,那便需要進行調和配伍。”

張延齡道:“這個道理我明白,君臣佐使白了便是取其華去其糟粕,是這個道理不?”

談如青讚許點頭道:“侯爺真是聰慧,一語中的。孺子可教也。”

張延齡笑道:“值不值得親個獎勵一下?”

談如青紅著臉要打,張延齡捉住的手在邊親吻了一下,談如青連忙了回去,臉上紅紅的看著張延齡嗔怪不已。

“你的‘對藥’是什麽意思?唄。這倒是新鮮。”張延齡笑道。

談如青嗔道:“都是你,再鬧我便不了。”

張延齡道:“不敢了,吧。”

談如青輕聲道:“對藥便是木恒子前輩筆記中索出的相生相克的藥。大的原則是據草藥味,但卻要考慮草藥之間的相互的效用和抑製。打個比方來,以金銀花和連翹兩藥為例,金銀花善治外風熱,或溫病初起、表證未解、裏熱又盛的病癥;連翹能瀉心火、破結、散氣聚、消腫毒、利尿水,為瘡家之聖藥。兩藥配伍用於治療溫病初期,發熱、煩躁、口等癥,是為奇效。這便是相互促進,使之藥用發揮最大之理。”

張延齡哈哈大笑道:“明白了,這做男搭配幹活不累。相互間藥力刺激促進,起到最大化發揮藥效之功。”

談如青微笑道:“正是。再如,白花蛇舌草與半枝蓮為對藥,白花蛇舌草有較強清熱解毒作用,治療熱毒所致諸癥;半枝蓮有清熱解毒、活化瘀、消腫止痛及抗癌等功效。兩藥常相伍為用,化瘀腫、止疼痛,消中瘤癥作用尤盛。再有,黃連和木香、白勺和甘草也是對藥。當然,對藥不止是藥理相激,也可以是藥相抑。一味藥若藥力過激,可能有害無益。加對藥抑製,可使藥力平和緩釋,利於病癥。大致便是這些道理。倘若要我詳細跟你這些,怕是十十夜也不完。”

張延齡大為讚歎道:“醫藥之理當真是博大深,令人歎為觀止。那可不是開個方子抓個藥那麽簡單。別十十夜,窮盡一生也未必能盡知其理。”

談如青點頭歎道:“是啊,醫道博大深,我本以為我懂得一些,然而越是鑽研,越是覺得自己所知甚,不過九牛之一。”

張延齡道:“是啊。這不是醫道之理,其中暗合了道之理,比如調和,君臣佐使,相生相克這些,乃是和道人理想通。醫道即道,即人道。”

談如青抿笑道:“侯爺領悟的比我可多的多了,我隻是領悟到藥配比的一些規律上,侯爺卻已經上升到道上了。”

張延齡哈哈笑道:“我想多了是麽?哈哈哈。然則你便是從中明白了雲南白藥的配伍之法是麽?”

談如青點頭道:“也不能完全明白了,隻是知道了一些規則之後,便走了許多彎路。道路千萬條,若知道有些路是錯的,便省了許多彎路。據配伍的規律,便不是盲人闖一氣了。範圍一下便了。譬如大海撈針,之前固然是茫茫無期,但知道了那個規律,便知道針落在某一海底之了。”

張延齡點頭道:“確實,去除了錯誤選項,按照正確的選項走,確實是巨大的躍進。然則還是很難的。”

談如青道:“所以我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啊。試了幾千個方子。最終窺見一可能。有一副方子確實有些效用,但是狀和你的灰白末狀的不同。據這副方子再衍生出數百副方劑,采用熬製,攪拌,幹混配等諸多辦法,又得進展。你今日所見的是以幹混配之法的六十四中可能中的十二種,已經是經過了層層的篩選和配比之後的最接近功的方子了。但是還是侯爺帶來了好運,十二個方子中的第三個方子便已經獲得了功。運氣確實還是需要的。”

張延齡心中不出的讚歎和敬佩。這整個過程不但需要有較深的專業知識才能存真去偽,而且必須要有決心和毅力。一層層的篩選下來,每得一個方子之後都需要再一次衍生出相關的大量配比方劑,再從中找到接近正確的那個藥方,再進行衍生測試。

難怪談如青這麽多像是著了魔一般的沉浸其中,如此巨大的工作量和思考量,恒心和毅力,能不像走火魔麽?稍有分心他顧,則可能前功盡棄。也就是談如青這樣的格,和沉靜,堅韌不輟,才能最終有了這樣的結果。

【作者題外話】:本書中的藥理之類的知識除了查了部分資料之外,大部分是胡謅想象的。各位看們看個樂子,不用深究。更不能模仿書中的所謂治療方法和藥方。切記!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