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錦衣良緣 第44章 第44章

《錦衣良緣》 第44章 第44章

一時間,就連夏日的風都冷了。

鄭三吉垂眸看向手中的茶盞,他道:「當我們趕到現場的時候,死者已經在花壇里躺了將近半日,死狀同第一名死者一般無二,除了花壇的方向同薔薇花壇不同,其餘皆是一樣。」

也就是說,第二名死者背部新上的綉片,同第一名死者的展示方向不同。

姜令窈突然問:「整個,在你跟許叔到通州之前,通州本地的仵作沒有初檢?」

鄭三吉聽到這個問題,臉上一瞬有些僵,半晌之後,他道:「當時那位名陳振的仵作依舊在生病,所以並未對死者進行初檢,無論初檢還是複檢皆由師父所做。」

姜令窈記下了陳振的名字,便聽鄭三吉繼續說:「死者表徵就不贅述,同第一名死者一般無二,現場也並未留下線索,只是當我們檢時,師父發現死者的角也有一顆痣,痣的位置跟第一名死者一樣,故而師父推測,這顆痣就是兇手殺人的因之一。」

段南軻點頭:「所言甚是。」

鄭三吉道:「可是……第二名死者卻並非未嫁死時已經年過三十,上也有些陳舊傷痕,更重要的是,死者還曾經小產過,並且……上也有煙花子特有的病癥。」

Advertisement

鄭三吉道:「第一名死者的份不好查,但第二名死者的份卻很清晰,應該是一名煙花子。」

姜令窈十分吃驚:「可若是如此,跟兇手的喜好便有所偏差了。」

段南軻也道:「若是按第一名死者死狀來看,兇手更喜讓死者潔白無垢離去,對於這樣偏執的兇手來說,這名煙花子顯然不符合他的殺人要求。」

唯一相符的就是邊的那一顆痣。

兩個特徵完全相悖的害者,令案子越發撲朔迷離,一時間涼亭里三人都沉默下來,每個人心裏都似揣著石頭,沉甸甸在心底。

興許是段南軻見的這類案子多,他端起茶杯吃了口茶,然後便道:「鄭仵作,當年案子可還有其他線索?你之前說的嫌疑人又是誰?」

鄭三吉垂下眼眸,好半天才嘆了口氣:「當時案子的嫌疑人,其實就是通州的仵作陳振。」

姜令窈如此才有些瞭然,難怪他剛才說起陳振時會那般怪異,原來關節在此

「那兩名死者的背部雖然有數道刀痕,但兇手落刀是一次比一次穩,甚至在第一名死者上顯得有些半步的傷口,到了第二名死者上就再無所見,可見兇手要麼是進步驚人,要麼就是早有經驗,犯第一案時只是張,第二案就心態如常,故而作為一名有過解刨經驗的仵作來說,陳振其實是很有嫌疑的,另外……」

鄭三吉道:「另外,我跟師父之所以會去通州,最重要的原因便是陳振自請養病,通州的案子堆積如山,故而我跟師父才奉命前去通州。」

「而且陳振無父無母,家中只有一個遠嫁的姐姐,同他相的都是左右鄰里,又因他是作仵作的,鄰里多有些嫌棄,因此他的屋舍偏僻,已經算在城郊。」

鄭三吉在說道仵作被嫌棄時並無心緒波,他早就已經習慣所有的不公,對此並無什麼不滿。

他只是道:「最要的是,當時有鄰居報案,說他一直足不出戶,說是養病卻也並未出來尋醫問葯,只自己留在家中,每日都不知在做什麼。」

如此看來,這個陳振嫌疑很大,但也並非就了唯一的嫌疑人。

姜令窈皺起眉頭,道:「如此其實有誤,陳振作為仵作,是不可能隨意離開通州的,除非有府調令,或者被上峰派遣,才會去別地協同辦案,既然第一個死者份不好查清,那麼很有可能是外地人,一個外地人是如何被陳振尋到並且帶回通州的?」

燕京下屬州縣許多,相互之間走頗為正常,百姓甚至經常奔波各討生活,因此來往查驗並不嚴

但若是行狀有異者,一定會被守城兵發現,並單獨查看路引並登記姓名,其餘凡俗百姓皆不會查。

先不提陳振是如何去往外地害者,就只把們毫無異狀帶通州都不簡單。

姜令窈的話令鄭三吉長嘆一聲:「誰說不是呢?而且第二名死者明明是煙花足,可整個通州的煙花柳巷都不認識,通州並未有燕京那般繁華,沒有所謂的暗場,故而煙花之地無有登記,那就一定不是通州的籍,比之第一名害者更可能是從外地而來。」

姜令窈道:「那麼……府會懷疑陳振,是因為有什麼確鑿線索嗎?只憑兇手執刀手穩,並不能為唯一鎖定的他的證據,屠夫、大夫等不都有嫌疑?」

鄭三吉聽及此,再度嘆了口氣。

他道:「其實趕去通州時,因師父認識陳振,還去他家中看過他,他家確實偏僻,左右鄰里都不鄰,因在城郊,所以他家院牆很高,屋后還有柴房,確實像是可以囚|人的去,但是陳振當時確實是病了。」

「他不出門求醫問葯,只是因他風犯,每日都是在家中用草藥包熱敷,藥包可以反覆使用,他又不方便走,便沒有外出。」

鄭三吉如此一說,姜令窈便同段南軻對視一眼,他們瞬間便了悟過來,無論是鄭三吉還是許青,當年都不認為陳振是兇手。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