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令窈有些吃驚,道:「爹?」
姜之省上那些怨懟恨意一瞬便消失乾淨,除了眼中那一抹紅,他似乎又變回了儒雅翩躚的姜侍郎。
「當年的卷宗已經盡數銷毀,涉案之人除了指認恩師的叛徒,就是什麼都不知的小吏,而且即便過去十五載,因案牽扯景德皇帝,場中人也是諱莫如深,幾無人評議。」
別人不說,姜之省自不好問,只能竭盡所能翻閱過往卷宗,以求查到線索。
皇天不負苦心人,說來也巧,就在姜令窈大婚之後,姜之省真查到了一條線索。
他查閱當年的舊檔案,發現當年刑部有個正九品的檢校在事發后突然失蹤,至今下落不明。
姜之省如今一條線索都不會錯,他對姜令窈道:「這個檢校名李宏,失蹤時恰好是天佑六年十二月中,我讓人暗中詢問過同他一起上任的其他吏,有人回憶說李宏恰好是小年時失蹤的,次日再去上差時不知所蹤,后無論如何查訪都無人知曉,只能掛擋當失蹤置。」
「這個李宏,就是當年卷宗的檢校之一,他的失蹤是有幾分蹊蹺的。」
「要麼他知道了不該知道的故事,被人殺人滅口,要麼就是他自己機敏,逃之夭夭,只為留住命。」
「無論如何,李宏都是我們如今要查的唯一線索。」
姜令窈認真聽著姜之省的話,似要把每一個字都記進心裡去。
姜之省看向姜令窈,道:「為父在刑部已有三載,這三載中對刑部偵案可謂是通達諳練,這個失蹤案若要查其實並不難。」
他似是在教導,也是在講解,把整個偵案經過說得一清二楚。
「當我發現這個李宏失蹤案有異后,就以整理舊卷宗為由調查了當年的舊檔,發現當年舊檔上記錄頗為潦草,甚至沒有寫明他是何時失蹤,只說他在十二月初時還說要請人吃喜酒,不過幾日便失蹤,因他不過只是個正九品的小吏,無親無故又無人督案,最終不了了之。」
姜之省對姜令窈道:「窈窈,你要記住,無人會無緣無故失蹤,多年不復出現。」
「要麼是主逃命,要麼是被人殺害,掩埋,不會再有其他理由。」
「當年刑部因老師案子已經是元氣大傷,新調任的尚書並不悉刑名之責,這個案子才會辦理的百出。」
「我看當年的卷宗,只寫詢問了李宏的鄰居,問他去了哪裡,有何仇家,卻並未問他有何親眷,甚至連同他親之人是誰都沒有詢問,李宏失蹤了,他的代嫁新娘為何不出現?為何不冤?」
姜令窈聽得面凝重,道:「莫非……兩個人都已經被害?」
姜之省嘆了口氣:「我以為確實是如此,但轉念一想難道代嫁新娘也無親人?」
「這兩人就這麼無親無故,死了都無人在乎?不能的,」姜之省道,「那麼只有一種可能,他們兩個大抵是一起私奔,在天佑六年的十二月便逃離了燕京,去往它地。」
「若是當真如此,除非他們從黑巷改換戶籍,那麼便一定會有外城的城錄檔。」
「所以我借同窗之手,暗中調取了十五年前京郊所有縣城的城錄檔,最終在一一查閱三個月後,在宛平、文安兩的城錄檔里發現了兩個名李宏的人。」
城錄檔都很潦草,為了讓百姓儘快城,往往守城士兵只會對鬼鬼祟祟,行跡瘋迷的城者進行錄檔並查驗路引,而因士兵大多都不識字,能錄檔的也是字跡模糊,所以姜之省此舉當真是耗盡心力,且不一定能查到線索。
大抵是蒼天有眼,終於他查到了線索。
姜之省道:「李宏這個名字很普通,並不獨特,因此不知兩的李宏是否為一人,不過城之後就如水滴海,再無蹤跡,若當真把它當一條線索,便要去宛平、文安實地查驗。」
「文安有我一個同窗,他也是老師學生,已經著手開始調查縣中的李姓男子,即便能查到線索也要久等。」
「而宛平卻未有人,我原想等過了端午之後,借著宛平燈市的機會派家中僕役去暗中查訪,但如今有你,倒是不用如此拐彎抹角。」
姜之省一邊說,臉上漸漸有了笑意。
姜令窈雖非他親生,卻也不知怎的面容同周慧娘有三四分相彷彿,那一雙眸更好似隨了姜之省,父兩個都是深邃含笑的目。
姜之省含笑凝視時,眼尾上翹,眼眸中有著比星子還明亮的影。
他道:「姚圓圓那人最是機靈,很會審時度勢,你這個推因何而來,他心知肚明,因此你若要去宛平遊玩數日,他大抵也不會不滿,反而還會讓你玩到盡興,什麼時候想回京了再說。」
姜令窈:「……」
姜令窈:「姚圓圓?」
姜之省大抵因高興多了個幫手,一時忘了這茬,倒是把堂們給姚沅起的外號說了出來。
十二年虐待,八年顛沛,二十年冷宮禁錮,整整四十年,季萄萋都在淒涼中苟延殘喘。 前世的她,耗盡身心,助夫君爭奪天下,對姐妹親切有禮,最後卻落了一個屍骨無存,淪為藥引,求死不得的淒厲下場。 既然你不仁,我又何必有義? 老天憐悯,讓她再來一世,這一次,她有怨抱怨,有仇報仇! 主母姦佞,她以牙還牙,斬了你的羽翼,再順路送你上西天。 姐妹惡毒,她以眼還眼,渣男狠辣,她直面挑釁,斷了你的後路,想奪帝位下輩子吧。 她事事狠戾,手段兇殘,用自己的方式,保護她需要保護的人。
文人間贈妾本是常事,玉漏身爲一個低微侍妾,像件禮物在官貴子弟間幾經流轉,她暗裏盼望能流去池家三爺池鏡身邊。 真到那天,池鏡只瞟了她一眼,便向對面坐的主人家疏淡倦怠地笑着:“你的美意我心領了。” 他瞧不上她。 她揪着衣角低着臉,假裝聽不見看不見。 直到主人家異地爲官,將她託付給池府照管,她才得以走進池鏡的生活。 他薰她沒嗅過的香料,吃她沒嘗過的茶,在他寬敞富麗的屋子裏,擡起手輕薄地撫過她的臉:“你對誰都是千依百順,沒有一點自己的性格?” 他的天生高貴,襯得她如此低賤。 玉漏還有一點自尊,轉頭便與一個男人定了親。她賭池鏡會找來,因爲沒人像她這樣溫柔聽話,令人棄之可惜。 臨嫁前夕,池鏡躁怒的身影果然出現在門前:“你知不知道逃奴是什麼罪?跟我回家。” 她沒應聲,看着他一臉沮喪的神色,她想終於可以跟他在經濟利益上談條件了。 * 池鏡出身侯門,瀟灑恣意慣了,一向無意於婚姻。最終擇了玉漏爲妻,一是看中她溫順持家,二是可憐她軟弱無依,三是成全她一片癡心。 何況他們已有了肌膚之親。 婚後不久有人提醒——玉漏此女,精明愛財,攻於算計。他從來不信,可笑,一個動不動就在他跟前臉紅害羞的姑娘,能有幾分心計? 直到偶然聽見她背地裏和丫頭說:“我犧牲尊嚴,犧牲情愛,就是爲了池家這份家財,要我白白拿錢賞人,做夢!” 池鏡怔了半晌才咬着牙進門,笑問:“夫人犧牲了和誰的情愛?” 玉漏:…
施家二小姐出嫁一載,以七出之罪被夫家休妻,被婆婆請出家門。 無子;不事舅姑;口舌;妒忌。 娘家一席軟轎把她帶回。 她住回了自己曾經的閨房。 夜裏,她的噩夢又至。 那人大喇喇的端坐在她閨房裏,冷笑睨她。 好妹妹,出嫁一年,連自己娘家都忘了,真是好一個媳婦。 她跪在他身前,眼眶皆紅。 他道:“不是想要活着麼?來求我?” “你只許對我笑,對我體貼,對我賣弄,對我用十分心計,藉由我拿到好處。”
鄧如蘊來自鄉下,出身寒微,能嫁給西安府最年輕的將軍,誰不說一句,天上掉了餡餅,她哪來的好命? 鄧如蘊聽着這些話只是笑笑,從不解釋什麼。 她那夫君確實前程廣闊,年紀輕輕,就靠一己之力掌得兵權,他亦英俊神武,打馬自街上路過,沒人不多看兩眼。 鄧如蘊從前也曾在路邊仰望過他,也曾看着他頭戴紅纓、高坐馬上、得勝歸來的晃了眼,也曾,爲他動過一絲少女心絃... ... 如今她嫁給了他,旁人豔羨不已,都說她撞了大運。 只不過,當他在外打了勝仗而歸,從人群裏第一眼尋到她,便眸中放光地大步向她走來時,她卻悄悄退到了人群的最後面。 鄉下來的尋常姑娘,如何真的能給那樣前程廣闊的年輕將軍做妻? 這左不過是一場,連他也不知道的契約而已。 契成之日,他們姻緣結締;契約結束,她會如約和離。 她會留下和離書,從他的人生中離去,自此悄然沒入人海里。 * 那年鄧如蘊兩手空空,一貧如洗,沒法給年邁的外祖母養老,也沒錢給摔斷腿的姨母治病,還被鄉紳家的二世祖虎視眈眈。 這時將軍府的老夫人突然上了門來。老夫人問她願不願意“嫁”到滕家三年,只要事情順利完成,她可以得到滕家的庇佑和一大筆錢。 好似給風雪裏的人送上棉衣,鄧如蘊沒猶豫就應了下來。 她需要這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