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旨意遭到了閣首輔張磐的反對。
清瘦的年皇帝坐在龍椅上,看著下面一臉義正言辭地仰視他的張磐,笑了:“差點忘了張閣老,戚瑾曾多次在朕面前夸你,現在想來,你與他怕是早已狼狽為了吧?”
閣的權力是很大,但閣的權力是皇帝賦予的,皇帝想要誰做閣老,只是一句話的事。
他連自己的先生都敢查,還有哪個閣老不敢?
就在這次的朝會上,張磐被革了閣老之位,足在家,等候錦衛的審查,由剩下三位閣老中的沈閣老暫為首輔。
待到三月,錦衛的審查有了結果。
陳廷鑒的七罪一一被平反,前兩罪乃陳家二房背著他所為,罪在二房,陳廷鑒只有失察之過,剩下五罪,皆是廢湘王妃以及反對新政之流強行造罪名而已。
既已平反,帝師陳廷鑒恢復其生前所有榮耀,同時恢復陳廷鑒在世時推行的所有新政。
駙馬陳敬宗為國捐軀,追封忠勇伯。
陳伯宗原為大理寺卿,因查戚瑾通敵一案蒙冤死,追封忠義伯,由其長子繼承爵位。
老夫人孫氏追封超一品夫人。
陳孝宗升吏部右侍郎,兼文淵閣大學士。
秦大將軍重任薊鎮總兵。
.
陳孝宗今年才三十二歲,竟然就做了閣閣老,比他的父親陳廷鑒還要早閣。
換上閣老的緋長袍,陳孝宗進宮謝恩。
他跪在十七歲的元祐帝面前,激涕零。
元祐帝心復雜,道:“不用謝朕,要謝就謝長公主,沒有堅持為你們平反,朕還被戚瑾蒙在鼓里。”
他有他的驕傲,他可以在姐姐面前承認自己的錯誤,卻不會再對其他人認錯。
陳孝宗誠心實意地道:“長公主要謝,皇上也要謝,長公主只是牽線,真正替臣父、臣兄、臣弟平反的,還是皇上。”
元祐帝看著他始終低著的頭,道:“你不怨朕就好。”
陳孝宗:“臣不怨皇上,臣自己不怨,臣父臨走前也有言,命臣等不可怨恨于您。”
元祐帝心一震:“什麼言?朕為何不知?”
陳廷鑒病逝的消息傳進宮,母后曾派人去問他可否有言,當時陳伯宗讓宮人帶回來的,只是陳廷鑒囑咐他務必做個勵圖治的明君。
陳孝宗這時才抬起頭,著元祐帝,一邊落淚一邊道:“父親有兩道言。給皇上的,您已經知道了,另一道,是給臣兄弟的。父親說,新政基不穩,尤其是一條鞭法,才剛剛是第一年,他走后,一旦閣無法繼續抵擋各地方的阻力,閣妥協了,皇上年,獨木難撐,到那時,天下必定要拿父親問罪。父親說,古往今來,主張變法者都難有善終,他心知肚明,只臣兄弟理解您的難,莫要生怨。”
元祐帝猛地轉了過去。
陳孝宗:“臣知道,皇上對父親可能有些怨懟,這不怪您,父親就是那樣嚴厲的人,臣四弟曾因不滿被他老人家管教而獨自回老家住了八年之久,回京后更是不曾給過父親一個好臉。但父親只是嚴厲,說句大逆不道的,他對臣四兄弟,對皇上您,都是之深、責之切。”
元祐帝:“朕明白,退下吧。”
最后的尾音,帶著一難以掩飾的抖。
陳孝宗再次磕頭謝恩,倒退幾步,離去。
乾清宮外,一片春明。
陳孝宗看著遠巍峨的宮殿群落,看著那條長長的,父親走了幾十年的宮道。
父親,倘若您在天有靈,看到這一切,真的不會怨嗎?
他仰起頭,讓那溫暖的、明晃晃的照進眼底,努力讓這份亮驅散每一個夜晚都會在他心頭滋生的無邊恨意。
陳家沒有不孝子孫,也不會出一個臣。
.
三月下旬,陳伯宗終于在京城陳家的墓地下葬。
華故意去的很遲,到時,陳家眾人都要離去了。
俞秀已經哭暈了過去,孩子們的眼睛也都腫如核桃。
“你們先上車,我陪長公主去祭奠大哥。”
陳孝宗一白,囑咐羅玉燕道。
羅玉燕拿帕子著眼淚,朝華點點頭,領著孩子們走開了。
陳孝宗朝華做了個請的手勢。
兩人錯開一步走在前面,吳潤等人保持距離跟著。
陳家的祖墳在陵州,這邊的墳地目前只葬了五人,按照下葬順序,分別是陳衍宗、陳敬宗、陳廷鑒、孫氏、陳伯宗。
華先來到了陳伯宗的墓前。
尋尋常常的墓碑,只看這墓碑的話,誰又能想到其主人活著時的卓卓風姿?
華拜了三拜,親自將香./進香爐。
微風吹拂,輕煙裊裊。
華看向陳孝宗,這個新任的年輕的陳閣老。
“三哥會不會怨恨皇上?”低聲問。
陳孝宗笑了笑,環視一圈道:“長公主多慮了,臣若生了那大逆不道的念頭,以后還有何面目再來這里上香。父親、大哥會罵死我,二哥會說我糊涂,四弟不,大概會托夢打我一頓。”
華:“前面的話我贊,駙馬那脾氣,他應該會支持你。”
陳孝宗看過來:“四弟可能不在乎皇上,但皇上是您的親弟弟,我敢傷您的心,四弟便敢打我。”
華偏過頭。
陳孝宗賠罪道:“臣失言了。”
華看著不遠陳敬宗的墓碑,停頓片刻道:“你可以恨皇上,但我希你將這份恨埋在心底,天下是皇家的,新政卻是父親的,我想看到新政在你的手上繼續推行下去,我想你我能代父親看看本朝再一次實現國富民強,到了那一日,也再無人能否認父親的千秋之功。”
陳孝宗:“臣亦有此志,也定當竭力而為。”
華點點頭:“我信三哥。三哥先回吧,我去看看駙馬。”
陳孝宗識趣地告辭了。
華來到了陳敬宗的墓碑前。
駙馬當與公主合葬,只是華的墓還沒有修好,陳敬宗就暫且葬在陳家這邊。
吳潤在地上鋪好團,擺好炭盆,放黃紙,再退下。
華拿火折子點燃黃紙,起先只是一小簇火苗,漸漸燒得旺了。
之前哭了太多,此刻華已經沒什麼眼淚。
看著墓碑上的刻字,看著上面的“駙馬”二字。
既然死者能收到親人燒過去的紙錢,那麼,給他燒封信,陳敬宗應該也能收到吧?
華取出藏在袖口的信,輕輕放進燃燒的紅紙中間。
信上的字不多,就一句話——陳敬宗,若有來世,我還想嫁你。
前世,她信奸人、嫁渣男,害的家破人亡,最後落得上吊自儘的下場。帶著空間重生後,她左手撕逼打臉虐極品,右手種田經商掙大錢!穿最好的綢羅、住最敞亮的瓦房,吃最美的佳肴、睡最帥的相公。衰神變錦鯉,農女變福妻。……京城傳聞,赫赫有名的海將軍娶了一個小地方的農門女,於是大家都在等他休妻重娶。可等著等著,狗糧倒是吃了不少。某將軍一臉傲嬌,“我家娘子超旺夫,命都給她!”
無雙十五歲便跟了龔拓,伺候着他從青蔥少年到如今的翩翩郎君。 外人都道她得了伯府世子寵愛,日子舒坦,不必起早貪黑的勞作。 只有無雙知曉那份小心翼翼,生怕踏錯一步。那份所謂的寵愛也是淺淺淡淡,龔拓的眼裏,她始終是個伺候人的奴婢。 韶華易逝,她不想這樣熬到白頭,琢磨着攢些錢出府,過平常日子,找個能接受自己的老實男人。 將這想法委婉提與龔拓,他淡淡一笑,並不迴應。 他的無雙自來溫順乖巧,如今這樣小心,不過是因爲家中爲他議親,她生出了些不安的小心思,太在意他罷了。好吃好住的,他不信她會走。 出使番邦前,他差人往她房裏送了不少東西,也算安撫。 半載之後,龔拓回來卻發現房中已空,家人告知,無雙已被人贖身帶走。 成親日,無雙一身火紅嫁衣站在空蕩蕩的喜堂,沒有賓客,更沒有她未來夫婿。 主座男人手捧一盞茶,丰神如玉一如往昔,淡淡望着她。 她雙腳忍不住後退,因爲氣恨而雙眼泛紅:世子,奴已經是自由身。 龔拓盯着那張嬌豔臉蛋兒,還記着手上捏住那截細腰的觸感,聞言氣笑:是嗎? 他養她這麼些年,出落成如今的模樣,可不是爲了便宜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