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興村出發的時候,張老頭就打定主意,要逃難到鄂州,來投奔他的姐姐,也就是孩子們的姑!
沒想到這路上先是步行,后面坐馬車,這都花費了快一年的時間,才從吉州趕到鄂州。
眼看就要看到自己闊別十幾年的姐姐,張老頭很激。
晚上一家人聚在一起用飯的時候,張老頭的興致很高。
就說起自己這個姐姐的事。
“你們這個姑,也是個能干人,我記得呀,那一年冬天很冷,我才這麼大,也就比安安大一點點……”
阿爺講起了多年前,自己的大姐為何遠嫁到鄂州。
其實最開始他們父母健在,家中還比較寬裕,都住在大興村。
張老頭的姐姐張秀蓮,大他三歲。
有一年冬天,他們的太爺爺回家途中救下一個落水的人,并且把人送到了醫館,并且還好心的付了藥錢。
這被他救下的人,原來是一個姓黃的秀才,在城里給一家老爺家里當先生。
后來這黃秀才就提著禮來謝太爺爺,并且對太爺爺為人十分敬佩,兩家就走起來。
而這黃秀才膝下有三個兒子,其中大兒子也一直跟著他讀書,剩下兩個小子也很聰慧。
黃秀才看著張家還有一個閨,雖然不是什麼大家閨秀,但是教養人品都不錯,而且還是自己救命恩人的閨。
就托人替他大兒子來求娶張秀蓮。
而張秀蓮也見過那黃秀才的老大,看模樣也是斯斯文文的,幾次觀察下來人品也靠的住,張家疼閨,也就答應了這門親事。
哪怕家中不算是特別寬裕,也傾盡所有比平常人家多置辦了許多的嫁妝。
婚后,張秀蓮公婆喜歡,丈夫敬重,這日子過得和和的。
結婚沒多久,就生下一子一。
而黃秀才做事的那家人家,老爺補缺補到鄂州那邊,開始說是太安府一個縣丞,后來又說當了太安府的縣太爺。
邊也沒有可靠的人,就把黃秀才帶過去,為了他的幕僚。
后來黃秀才在這邊混的不錯,就寫信回來,舉家向北遷移。
張家人雖然舍不得自己閨,但是這人往高走,水往低流。
何況閨已經嫁人生子,被公婆喜歡,丈夫敬重。
張家自然是不能攔著張秀蓮離開。
這樣,張秀蓮帶著一雙兒,就隨著丈夫帶著婆婆和小叔子等人。
從吉州幾千里外,舉家搬遷到鄂州太安縣城。
這些年,張秀蓮也會捎信過來,在張家添人進口娶媳婦的時候,還特意從鄂州拖鏢局給送來不的禮。
而張老頭也從阿姐的來信中。
知道這些年黃家的況。
張秀蓮的公婆這些年已經去世,姐夫黃友生這些年經營鋪子,也買下不田產,甚至還有一個莊子,家中也是一大家子人。
也買了一些丫鬟仆役在邊。
日子應該是過的很殷實富足,這讓阿爺逃難第一個想到就是投靠阿姐,也就是孩子們的姑。
原本想著,有阿姐的照應,隨便在鄂州先買一些田地,或者租一些田地。
只要一家人齊心好好過日子,肯定可以安頓下來。
畢竟,這算的上是阿爺的唯一的親人。
所以張老頭每次說來鄂州投靠姑,家里人都笑嘻嘻的,心底都非常的期待和高興。
只是這一次來鄂州,路上居然沒遭罪。
還機緣湊巧弄了一份不菲的家,還有不地契和金銀之,甚至還帶著七八十人。
加上他們家人,差不多百來人了,也算是浩浩。
路上,眾人商量著,去見姑,總的送點什麼拿的出手的禮。
比如一些上等的布匹,文房四寶還有一些書籍。
甚至一些比較珍貴的一些玉佩擺件什麼的,張家左挑右準備了幾箱子。
“哎呀,這兩年沒和你們姑通信,也不知道家有沒有添人進口的,你們隨帶一些首飾啥的,機靈點看到就送出去一些……”
阿爺還擔心這些東西似乎了點。
琢磨著要不要再去置辦點什麼?
畢竟他們姐弟兩人,一說都是十幾年沒見面了。
生怕阿姐孫子輩的添人進口啥的,他們不知道。
所以隨讓老婆子多帶一些首飾,要是沒準備見面禮,就送出去一些首飾。
甚至張老頭還特意問了一下邱勇,大戶人家一般怎麼來往?
他們雖然遠來,但也是阿姐的娘家人,可不能給阿姐抹黑。
讓人笑話他們從鄉下來的泥子不懂規矩。
“也沒那麼麻煩,那種銀瓜子,金瓜子,小碎銀子的,可以多帶一些,阿爺也是長輩,打賞一下他們家下人就行,就不會被人看輕了……”
邱勇回憶一下,家中以前的禮儀,甚至問了一下總管。
邱云山留在洪南城,他邊的老總管就留給了邱勇。
畢竟他最不放心的就是自己這個侄兒,也是邱家唯一的后代!
一連這幾日,張家人都在討論去見姑的事。
打算選一個好日子,到時候馬車在城里找一客棧暫時住下。
然后張老頭帶著一家人去拜訪姑后,就可以直接去長嶺鎮黑虎沖了。
等去那邊安定好,再給姑送一些東西,兩家就能走起來了。
他們張家,在這鄂州太安縣城,也算是有親人了。
太安城相對洪州和鄂州城,就小了不,但是和當初洪南城差不多大小,沒有遭過戰爭的侵襲。
百姓雖然不算是富裕,但也算是安居樂業。
張家人很快就在城里找到最大的一個客棧,畢竟他們這浩浩的一大群人,客棧小了真的住不下。
找好客棧,好好收拾了一番。
第二天一早,張家人,無論男都起來收拾干干凈凈。
但是他們家人樸素慣了,哪怕阿爺說了讓眷多帶一些首飾。
但是眷們都特別樸素,也就阿手上戴著一個陪嫁時候的銀鐲子。
然后一行人,先找人打聽從吉州搬到太安縣城的黃家。
這黃家在太安縣城還出名,很快有好心人就領著他們去了城東邊一大宅子。
那宅子門檻很高,門口還有下馬石,一邊還有專門的門房。
張家文上前去見那門房,讓人通報一聲,就說來看張家的姑。
“張家姑?你們誰呀,是不是找錯人了,我們這邊后宅沒有姓張的主母……”
誰知道這門房話語,讓所有人都傻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