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五章排除異己
袁相公趕給下屬使了個眼,那人也是乖覺,提筆就把昌明帝剛剛說的調的旨意寫了下來,甚至還請昌明帝用璽。
昌明帝最近頗有些揚眉吐氣的覺。
每日在勤政殿側殿同各位相公尚書一同看摺子議事,對他來說是最難捱的時間,三句話能說明白的事,三張紙都不一定夠寫,實在看得頭疼。
再說了,每個月花那麼多俸祿銀子那麼多員,屁大點事兒也要上一道摺子,昌明帝常常會想,自己那些俸祿銀子莫不是花了給自己添堵的?
偏偏袁相公還是個死板的人,還說別人守禮,他難道不是?
要不是沒有得用的人,又加上他為相是先帝特意留了旨意的,昌明帝還真不一定留得住這個要麼不張口,張口就是規勸的老東西。
這段時間昌明帝聽不到袁相公的規勸了,偶爾同他提議些什麼,也都是說到他心窩裏去了。
昌明帝私下同邊伺候的人說過這事,那侍還猜測是不是袁大人上年紀了,擔心家要把他取而代之,想著法子討家歡心,企圖再當兩年相公。
昌明帝越聽越像這麼回事,如今看袁相公為了討他歡心絞盡腦去說他想聽的后宅之事,昌明帝很是暢快。
對呈上來的條子看都不看,就隨手讓人自己去用璽。
袁相公見目的達到,也就不願再費口舌。
「陛下,日頭漸大,早間也看了不摺子了,若是覺得殿暑氣太重,不妨到花園鬆散鬆散,歇過晌再過來。」
昌明帝十分得意,哼,老東西,你倒是拿出前些年的氣勢來啊,怎麼了?吠不了?
昌明帝又裝模作樣地看了兩封地方寫來請安的摺子,實在坐不住了,才帶人離開。
昌明帝又問侍,「這袁相公往常不是同郭大人往來多的嘛,也算是半個同鄉了,我這貶了郭大人他居然一句話都沒說。」
侍點頭哈腰,「陛下這是什麼話,陛下金口玉言,他袁相公能說什麼,雷霆雨俱是君恩。」
侍湊近,小聲說:「奴才呀倒覺得這袁相公是藉著陛下的手排除異己呢。」
「哦,此話怎講?」
「這郭大人比袁相公小了快十歲,郭夫人又是個長袖善舞的,郭大人這若是再進一步,可不就是要取袁相公而代之了?」
昌明帝居然覺得很有道理。
「再說這江南士子,相公是誰他們也不見得多在乎,是要是江南人士與他們而言就都一樣,不管是袁大人,還是郭大人,甚至來個方大人,扁大人,只要是江南人氏只要能坐穩中書令就。」
昌明帝越聽越覺得有道理,不管是他還是先帝,為了這個皇位都沒經歷這種事。
宗親外戚可不管是他還是他兄弟坐上皇位,只要不是其他宮妃肚子裏爬出來的就行。
皇家的人,可以沒什麼理政能力,但排除異己,他們可個個是箇中高手。
「袁相公這手段不行啊,側殿裏那麼多雙眼睛看著,那麼多雙耳朵聽著呢,郭大人還正年輕,遲早要爬到他頭上的,這不是空留把柄嘛。」
侍滿臉不屑,「袁相公還自以為聰明,其實陛下心裏明鏡兒似的,留了把柄才好,江南士子不是一向抱團,其他地方的士子本進不了他們那個圈子,留了把柄將來狗咬狗才好看。」
昌明帝點頭,「倒也是,我倒看看江南士子到時候怎麼個抱團法。」
袁相公借口晌午有事,出了宮,去鼓樓坊買了些吃食,就往順河坊陸家宅子去了。
袁相公可半點沒避著人,
話都在家面前說開了,這時候再避,倒顯得有些多餘。
只是順河坊不有陸家的幾位郎君,還坐著沉南珣和郭維昌。
袁相公也不賣關子,直接說了事。
「出仕一事倒是出乎意料的順利,只是,郭賢弟這裏出了點岔子,雖然也不影響,但總歸是降了半級。」
郭維昌倒不是很放在心上,「戶部就戶部吧,眼下只要不去禮部就是好差事。」
這話倒是不差,全國採選、番邦來朝,眼下兩件大事可都是禮部該辦的,這兩件事還都不是好辦的事兒,相反,甚至都是些出力不討好的事兒。
採選一事,辦好了是欽差的功勞,辦不好就是禮部不得力。
番邦來賀,這可歷來沒有能辦好的。
沒見禮部尚書本就不多的頭髮快愁沒了嗎?要不是家裏負擔重,只怕這人能當即撂挑子辭走人。
陸三爺倒覺得戶部是個好地方。
「雖說吏部更好安人,可是時間不等人,現在來安,要想不神地安排妥當十分不同意,這樣一想,戶部確實不錯。」
沉南珣對戶部可以說是又又恨,年年軍餉糧草都有一番司要打,可又不能一甩手不要了,畢竟蚊子也是。
沉南珣到不想著郭大人去了戶部,自己就能多得一箱銀子半車糧草的。
「郭大人既然要去戶部,這新上任三把火,戶部這樣關鍵的位置,總是要把帳查清了才好接的,銀子也得都用到百姓上,陛下心懷蒼生,對百姓可不能吝嗇了。」
沉南珣這話一聽就是已經有了計較。
陸四郎對沉南珣說:「不是外人,不妨直說。」
要說什麼的章程,沉南珣還真沒有。
沉南珣想的就很簡單了,自己要出事,若是再用朝廷的銀子,多顯得有些勝之不武。
既然自己用不上朝廷的銀子,那別人也別想用,不如就用了吧,誰也別惦記。
沒有幾個員的尾是乾淨的,聞襄一派自是如此,不如揪點錯出來,讓他們恐慌一段時間。
他們一天沒有大作,對沉南珣來說就是多一天準備。
要不說都是聰明人呢,既然沉南珣不想用這個銀子,又要把銀子花在百姓上,那可有的是花錢的法子。
你一句我一言,一盞茶的功夫,已經說出了不法子。
「到不急,採選和番邦在前頭呢,有的是用銀子的地方。」陸五郎給他們潑涼水。
陸四郎卻並不贊同,「如今採選已經讓大戶出了,不如番邦來朝再讓大戶割點吧。」
泱泱亂世下,一場王與王之間的征戰與愛。他是東喜帝,她是西歡王。他叫她妖精,她稱他妖孽。他是她的眼中釘,她是他的肉中刺。他心狠手辣霸氣橫溢,她算無遺策豔光四射。相鬥十年,相見一面,相知一場,相愛一瞬。是他拱手山河博卿歡,還是她棄國舍地討君喜?世間本有情,但求歡來但尋喜。
新婚之夜她說,咱們的誓言只在這谷中有效, 離開此處,一切就都不作數了! 成親半年後,遭遇變故,不得已她假死,他當了真。 原以為緣已盡,兒子跑來跟她告狀,娘親你的眼神不咋地啊!我想認那個爹,可他卻把我當兄弟……
半月后有人在東宮,見到那位一向自律的太子身后藏了位美人兒,美人兒一張粉桃臉,眼角還噙著淚,不是唐韻又是誰?世人皆以為是順昌侯府走投無路媚了主,卻不知在唐韻被押至青樓的前一夜,太子親自上門,立在一輪冷月前問她,“去哪。”…
沈初姒當年嫁給謝容珏的時候,還是先帝寵愛的九公主。縱然知曉謝容珏生來薄情,也以爲他們少年相遇,總有捂熱他的那日。 直到後來父皇病逝,兄長登基,沈初姒就成了沒人撐腰的落魄公主。 京中不少人私底下嘲笑她,跟在謝容珏身後跑了這麼久,也沒得到那位的半分垂憐。 沈初姒恍然想起當年初見。原來這麼多年,終究只是她一個人的癡心妄想。 謝容珏生來就是天之驕子,直到他和沈初姒的賜婚旨意突然落下。 這場婚事來得荒唐,所以等到沈初姒說起和離的時候,謝容珏也只是挑眉問道:“可想好了?” 沈初姒將和離書遞給他,只道:“願世子今後,得償所願。” 直到後來的一次春日宴中,兩人不期而遇。 沈初姒面色如常,言笑晏晏,正逢彼時的盛京有流言傳出,說沈初姒的二嫁大概是大理寺少卿林霽。 衆人豔羨,紛紛感慨這也是一樁不可多得的好姻緣。 卻無人可見,那位生來薄情的鎮國公世子,在假山後拉着沈初姒,“殿下準備另嫁林霽?” 沈初姒擡了擡頭,掙開被他拉着的手,瞳仁如點墨般不含情緒。 “……謝容珏。” 她頓了頓,看着他接着道: “你我早已和離,我另嫁何人,與你又有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