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都市爽文 香江新豪門 第131~132章 【又來一個不知死活的對手】

《香江新豪門》 第131~132章 【又來一個不知死活的對手】

1977年,天天首次易主,妙麗集團大東劉天就以165萬港元天天;

1984年,劉天就控的妙麗集團陷財政危機,劉將天天出版權售予韋建邦;

1985年,韋建邦于7月將75%的權售予何世柱,何于8月天天,天天三度易主。

數次易手說明一個問題,這家日報的銷量雖然排進香江前五,但不賺錢是傷。事實上,前世黃玉郎在1987年初以7700萬就收購了《天天日報》七權和天天彩印全部權。

趙翰試著問道:“老板,收購的錢從哪里來,莫非要供集資!”

林祖輝點點頭,說道:“《天天日報》可以慢慢談,供集資則需要馬上進行了,當前恒生指數突破1800點,正是個好時機!我打算以10供3的方案,進行供融資,在我使用認權證的況下,差不多能集資6800萬,剩下的資金我們可以通過貸款解決或公司的盈利補足。”

Advertisement

趙翰是專業的財務出,立馬接下這個任務。

“我和梁伯韜是好友,我會邀請他的萬國寶通投資銀行,來協助這次供集資,你正好多學學經驗。”

“好的!”

三人離開之后,林祖輝在紙上寫了起來!

收購《天天日報》算不上什麼,畢竟《天天日報》雖然是《東方日報》的直接競爭對手,但《天天日報》銷量至于13萬份左右,而《東方日報》的銷量在20萬份左右。

所以,林祖輝絕不甘心做老二,必須要努力一把!

很快,他的腦海里浮現前世《蘋果毒報》創刊時的策略,便打算借用一下。

香江報界經常用“一死,一鳴”來形容報紙生生滅滅的頻繁,實際況也確實如此。這次林祖輝打算不走尋常路,而是用財力來堆死直接競爭對手。萬輝傳是上市公司,他擁有價值四億以上的認權證(增值后),可以讓公司瘋狂的市集資,一年預計可集資4億多元。

當然了,《天天日報》和《明報》、《星島日報》并不算直接競爭對手;因為《明報》屬于知識分子的報紙,有固定的讀者群;《星島日報》屬于商業、財經、市的新聞占比很重,也有固定的讀者群。

《天天日報》最大的競爭對手是《東方日報》,以及《新報》、《報》等大眾消閑報紙。

不過,《天天日報》若是借鑒《蘋果毒報》的高薪挖角、大造聲勢等路子,勢必要影響整個報業的格局。

【PS:前世,在《蘋果毒報》出版半年后(1994年),各大報銷量均有所下降,《東方日報》從約40萬降到30多萬。《報》從18.7萬降到14萬,《天天日報》、《新報》分別從17.4萬、12.8萬降至11萬,《明報》則從10.7萬降至8萬。】

林祖輝當年因為漢被抓,特意關注了漢的發家史,所以除了不借鑒當漢之外,他的經商手段還是可以借鑒一下。

至于八卦周刊《壹周刊》,林祖輝還是打算不涉獵,就算要涉獵,也是參照《明報周刊》采取溫和的方式,而不是組建什麼狗仔隊之類的。

當務之急,是擁有自己的一份日報。

很快林祖輝將策略大綱寫下,臉上忍不住出滿意的笑容,這簡直是降維打擊;用十年后的先進策略,去打敗現在的對手。

而這一次為了萬輝傳的日報事業,加上收購資金,預計將花銷一個億以上的資金,試問誰能比自己更豪!

他不怕花錢,市有大把的錢,但是其它報業就怕呀,《東方日報》、《報》、《新報》未上市,資金實力弱到

星島集團雖然上市了,但胡仙從1985年開始迷上炒房(當年購買一幅地皮6億多,幾個月后售出8億多,凈賺兩億),絕對無心較量;

金大俠是林祖輝的好友,而且他恐怕已經退的念頭,再加上明報集團有自己的固定客戶群,同樣不會參與進來。說起來,《明報》的銷量雖然只有10萬份,但是比20萬份的《東方日報》賺錢差不了多;再加上他們的《明報周刊》是賺錢利,確實是不差錢的主。

如果萬輝傳霸占了大眾日報,將來再拿下明報集團,簡直是香江當之無愧的傳巨頭了。

的影響力至要到2010年以后,互聯網時代徹底起來,才會減退;

屆時,林祖輝早已經讓萬輝傳轉型,他依舊是香江的傳大亨。

香江雖然小,但商戰、故事卻比寬闊的地更多,不是嗎?

坐牢坐牢坐牢,才是特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