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青春校園 重生我真沒想當暖男 第五百六十二章過往

《重生我真沒想當暖男》 第五百六十二章過往

海南,恩市。

濱海棚戶區一間小出租房里,臺扇吱吱呀呀來回擺吹著風,一個六十歲左右,中等材、皮黝黑的老年男人,躺在鋪著涼席的雙人鐵架子床上,打著呼嚕睡的正香。

這男人就是李哲的父親,李琦,北河省港城人。

其實,臨港曾是北河省四個省轄市之一,和灤州市同屬于灤州專區,直到1983年灤州地區撤銷,兩個城市才劃分開來。

琦是臨港市碣人,屬于隴西李氏分支,最早可以追溯到老子李耳,要是再往上追溯就是顓頊之孫皋陶。

顓頊是五帝之一黃帝之孫,也就是說李琦這一支算是黃帝后裔。

當然了,到了如今,除了祖上賜姓、改姓混進來的,華人基本都是黃帝部落的后裔。

說皋陶,說李耳就太久遠了,隴西李氏一世系是李廣。

也就是那個打仗總是迷路的飛將軍。

所以說,李哲沒有方向,不辨南北的病也是有著祖先傳的功勞。

李家往上幾代也曾闊過,是鄉里的大地主,到了李琦父親這一輩,雖然家境沒落了,但李父也是村里的生產隊長,就算是最困難的時候,家里也沒有被到過誰。

琦還是家里的老小,格就有點慣,吃不了苦,也不太安分。

初中畢業后,他讀了半年師范培訓班,畢業后在鎮子里的小學教書。

那時代老師不怎麼尊重,工資也很低,一個月也就十幾塊錢,李琦干了一年多干不下去了,就跑去了東北投奔他大姐和大姐夫。

Advertisement

在開放以前東北是重工業基地,煤鐵石油林木資源富,經濟要比關經濟更好,關很多人都跑到東北謀生。

等到計劃生育以后,一些生、多生的家庭為了逃避罰也會往東北跑。

東北經濟衰落,是由于從80開始國家經濟重心開始南移,再加上資源枯竭造的。

最早是沒落的林場,80年代中后期,國家實施林采伐限額管理后,林場很多人就失去了生計,只能紛紛背井離鄉,然后是煤炭、鐵礦石資源的枯竭,最后連石油資源也枯竭了。

可以說90年代下崗,東北是陣痛最嚴重的。

這個在建國初期,竭力貢獻了全部資源的“長子”,卻在國家經濟發展起來以后被忘了。

琦在東北什麼都干過,在林場伐過樹,在農村種過地,還行醫賣過藥。

李家先輩在晚清時,行商救過一個道士,得了幾個方子,可以治療一些疑難雜癥。

那時管的也不嚴,也沒有什麼非法行醫這一說,很多醫生也都沒有醫師資格證。

盡管李琦什麼都干過,但由于吃不了苦,不安分,不管做什麼都堅持不下去,所以在外飄了十幾年,三四十歲的人還是一事無,一無所有,更別說娶妻生子了。

到了三十七八歲,實在沒出路了,他這才下井做了礦工。

國有煤礦不是總招工人的,之前就五六年都沒有招工了,李琦算是趕上了,要不然他就只能回碣老家種地了。

在那個年代,做工人要比做農民強,農民想要為城里人,還需要買戶口。

再說國有煤礦雖然工資低一點,但相對于私人煤礦要安全得多。

在礦上干了不到一年,李琦經人介紹認識了,離婚三四年,自己一個人帶著孩子的李母,兩人相了幾個月就結婚了。

結婚一年多,李母懷孕有了李哲。

接下來,李琦在礦上上了幾年班,李母則種些菜賣補家用。

到了90年代,下崗發,東北的經濟越來越不好,到都是失業的工人,不學校老師都開不出工資來,經常欠薪,老師們生活維持不下去只能罷課。

琦所在的煤礦也經常拖欠薪資,見形勢不好,他那顆不安分地心就又活絡了起來。

聽說李母有一個親戚在灤州市衛生局工作,他就了停薪留職回灤州開診所的念頭,為了這個目標李母還去佳市醫學院開辦的進修班學習了一段時間,拿到了鄉村醫師資格證。

95年李母帶著9歲的李哲回到了老家灤州,想要開辦一家私人診所,不料卻正好趕上了北河省這邊整治個診所,沒有行醫執照的個診所一律查抄,也暫時停辦了行醫執照。

行醫執照停辦,診所也開不了了,李母選擇暫時留在灤州等消息,看什麼時候能開放辦理行醫執照,李哲也就跟著留在灤州上學。

可等了將近一年也沒有消息,李母就準備帶著李哲回東北。

就在這時,李琦卻辦理了停薪留職突然跑了回來。

工作都停職了,也就沒法再回去了。

李母和李琦就找了一家鄉鎮醫院干了一段時間,但卻沒掙到什麼錢。

在鄉鎮醫院不干了后,李琦就跑去了哈市,和朋友在一家私立醫院承包了一個科室干了兩年,不過還是沒賺到什麼錢,于是他就又回到了山城繼續上班。

而李母就帶著李哲還有李志鵬,一直留在老家,等了四五年才終于辦下來一個鄉村行醫執照,在村里開了一家小個診所。

琦在回到山城不久,通過治病就結識了一個戚莉娜的人,對方在礦上的財務科工作,丈夫是礦上的一個副礦長。

利用那副礦長的關系他從井下調到了地上,找了一個看水房的活。

雖然開的工資很,但活計極為輕松,也沒什麼危險。

沒過兩年那副礦長病沒治好還是死了,李琦這治病的卻和人家老婆勾搭在了一起。

在李哲考上大學的第二年,李琦也就退休了,然后帶著戚莉娜回到了老家碣

他一個干工程的外甥,給他找了一個看化氣站的活。

琦看化氣站,戚莉娜負責給在煤氣站干活的幾個工人做飯。

戚莉娜在認識那副礦長之前,就是在礦上的食堂上班。

兩人在煤氣站干了一年多,戚莉娜的一個親戚聯系到,說海南那邊東北人很多,比較容易賺錢。

琦就跟著戚莉娜又跑到了海南的恩市這邊。

……

一直睡到了10點多,李琦才算醒了,打著哈欠從床上坐了起來。

在床上呆坐了一會兒,他起穿上服,來到院子的水龍頭前洗了把臉,打算到外面的小飯館吃點東西,然后等下午兩三點涼快了,再去海邊出攤。

他會和戚莉娜來恩市,就是聽說這邊出攤做痧拔罐很賺錢,一天至可以賺個兩三百。

等來到這邊后,李琦觀察了幾天,發現這邊出攤做刮痧拔罐確實很賺錢,生意好的一天甚至能賺五六百。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