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都市爽文 重生1983年 662章 藥費我幫你們付

《重生1983年》 662章 藥費我幫你們付

老凌頭也知道他們的想法。

他說:“我替你開半個月的藥量吧,若是有效果的話,你就再過來繼續拿藥,你這病很嚴重了,至要吃半年的藥才能治好。我也不說我的藥一定有效果,你吃上幾天就應該得到,服用半個月若是沒有效果,你就不用再來拿藥,但是也要去找醫更好的醫生治療才行。你這病再拖的話,真的就無藥可醫了。”

鄒春國聽他說得實在,不像其他的醫生,只是盲目地保證自己開的藥一定有效果。

即使吃一個星期的藥不見效,吃半個月,或者一個月肯定有效。

就算最后吃了藥沒有效果,也是你的病加速惡化了的原因。

我的醫還是靠得住的。

老凌頭看了鄒春國一眼,肯定地說:“看你氣,你胃和肝都有問題,也需要吃藥治療。”

當然你看不看也無所謂。

現在的年輕人一點都不懂保養自己的,一病了,還若無其事的樣子。

閻王爺還沒你去喝茶,就認為自己可以長命百歲。

鄒春國手讓他給自己診脈,診完后老凌頭把他所有的癥狀都一字不地說了出來。

“我剛才說的癥狀是不是跟你的相附合,或是不一樣,就說明我的醫有問題。”老凌頭慢騰騰地說。

此時鄒春國夫婦改變了對老凌頭的看法,他待的注意事項,他們也認真牢記住。

老凌頭也給鄒春國開了半個月的藥,也一樣待他,吃了半個月若是有效果,就繼續來開藥,若沒有效果就另請高明。

老凌頭兒子算了兩人半個月藥費,潘大章付了五十多塊錢。

若是一個月的藥,估計就要一百多了。

半年,老凌頭說若想治愈,堅持吃一年藥,病就基本上好了。

Advertisement

這樣的話兩人治病的錢就要一千多塊錢。

鄒春國一年的工資都不夠用來拿藥,而且找這種草藥郎中開的藥,肯定不可能找單位報銷的。

拿了幾大包的藥,回去的路上,鄒春國兩夫婦還在嘀咕這件事。

“春國,你明天去問問上級,自己去找郎中拿草藥治病,可不可以適當報銷一部分?那怕是一部分也好。你說找正規醫院拿的藥一點效果都沒有,找草藥郎中拿的藥吃了又有效,這種況應該可以報銷一部分吧?”

袁玉梅剛才也看見了大章付了五十多塊錢藥費。

今天大章替他們付藥費,以后拿藥就不可能再讓大章付錢吧?

堂姐的兒子連親外甥都不是,人家現在主付五十多元藥費,已經是很大的親了。

這些天又送禮送菜,還主承攬付遷墳的所有費用。

已經是非常不錯了。

即使他是百萬富翁,他也沒有義務幫助堂舅堂舅媽治病吧。

鄒春國無奈地說:“公家的東西你以為隨便就可以更改的,何況我還是個準備退休的人。”

潘大章開著車,聽見他說準備退休,也不問道:“舅舅,你今年多歲?還沒有到退休年齡吧?”

他知道老媽今年48歲,鄒春國年齡比老媽應該小吧,他姐呢。

這年代教師退休年齡都是55歲,男教師退休年齡是60歲。

鄒春國怎麼可能可以退休。

鄒春國說:“我比你媽小幾個月,今年也48歲了,按規定男教師若有病,50歲可申請病退。走走關系,虛加2歲,問題應該不大。所以我打算實在不行的話,就去走走后門,辦理病退手續。”

潘大章知道前世鄒春國也想提早病退,但是去走后門,最后沒有退

一直到病逝也沒有退休。

這一世他再去走這條路,估計也是走不通的。

“舅舅好的話,再干十年八年都應該沒問題的。”

前世鄒春國擔任小學校長,在全縣教育系統中,教學績算是比較突出的,年年都可評為優秀小學校長,優秀教師。

每年教育系統開會,他都是代表。

假如他健康的話,完全可以提升一級,到教育局當個干部也是有可能的。

“唉,這不爭氣,也是沒辦法的事。”

鄒春國自己也到這一天不如一天了,那天幾個人上了一次月亮坳,他幾天時間都腰酸背疼,如大病一場。

他此時也在考慮:就算是老凌頭出的藥有效果,繼續拿藥治下去,自己這個家庭承不承得了這個經濟力。

三個還在讀書的小孩,老婆一年到頭都干不了農活。

家里幾畝農田靠兩個兄弟幫忙,忙不過來的時候,也只好出錢請外人去耕種。

不買藥治病都已經夠艱難了,再把錢拿去買藥,一家人生活不用過了?

潘大章當然也理解他兩人的想法。

雖然他前世在對待自己老媽的態度上,做法有些過分。

但是今世他在自己是否去讀書還是去鐵珊籠礦當礦工的事上,幫自己說服了老媽。

在俞督中學讀書時,還讓他去替自己父母開了家長會。

雖然是堂舅,但他沒有半點把自己當作外人看待。

心他怎麼想,大章不知道。

但是每次跟他見面,他都是鼓勵的話。

何況現在自己出手幫忙,也只是舉手之勞的事。

他說:“舅舅舅媽,只要老凌頭開的中藥有效果,你們兩個就堅持去拿藥治療。費用的問題,你們不用擔心。以后你們拿藥治病的錢,我幫你們出了。”

一二千塊的事,對于貧窮家庭來說是一筆巨款,但是對于自己來說,只是一筆小數目。

就算一萬元,在他這里都不是問題。

鄒春國兩夫婦聽了他的承諾,心一陣狂喜。

這外甥比親外甥都靠得住。

鄒春國有個親姐,大二歲,嫁到東溪村。

有個兒子十九歲。

姐夫帶兒子在廣DZ市專門收購豬皮,收來后把皮上面沫清理干凈,刮干凈,去豬

在太下晾曬,干到變棕,燒水加堿面去煮。

再清理干凈,曬干水分。

油鍋中去炸,把豬皮炸

因為廣東那邊人并不習慣搞這道菜,他們把豬皮都干脆當垃圾丟掉。

而岡州人卻把炸好的豬皮放湯水中煮開,或者跟其他類一起炒,或者跟丸魚丸一起煮,是酒席上不可或缺的一盤大菜。

岡州人喜

東溪村人最早發現這條財路的就是鄒春國姐夫。

他帶著兒子去了廣DZ市,去菜市場把豬佬棄之不用的豬皮都拉回出租房。

曬干后炸,再一包包運回岡州。

幾年時間賺了幾萬塊,在東溪村建了三棟連在一起的三層樓,前面一塊幾百平的庭院。

可是知道鄒春國夫婦是個病人,沒錢治病,但從來沒有主提過肯借錢給他去看病。

每次來他家做客,似乎都很嫌棄他們一樣,姐一家人從來不在幾個弟家吃飯,對老父母也很刻薄。

“大章,你比東溪的親外甥更像親外甥,舅舅和舅媽都不知道怎樣謝你好?”鄒春國激地說。

袁玉梅也語帶哽咽地說:“大章,以后我們全家都會記得你的恩的。”

潘大章說:“舅舅舅媽跟我不用客氣,再說我現在經濟條件也可以。我媽在水南村也就你們幾個親人,親戚間相互幫襯都是應該的。關鍵是想辦法把病治好,健健康康多活幾年,把兒養大,把生活過好!”

鄒春國兩夫婦聽了這話,如飲糖。

半個小時后,潘大章把他們兩人送回水南村。

老媽帶小文杰早早睡覺了。

大舅媽要招呼他在家里住一宿,大章說:“不用了,開車回去也不用多久。隔二天,有空我再過來看你們。”

十幾分鐘,他回到鵬程賓館。

第二天一大早,剛起床,準備去外面晨跑。

看見賓館門口,一個中年人推著一輛大板車,上面幾個麻袋炸好的豬皮。

潘大章一看這形就知道可能是黎榮昆搞婚宴,向外面訂購的。

而這個送貨的人他也認得,就是鄒春國東溪村姐夫的大哥。

他姐夫家幾兄弟分工負責,幾個在莞市那邊加工,另外二個在岡州市和俞督縣城,或者其他縣城負責銷售。

前些年他們三兄弟連排建三棟樓,也發請柬堂姐去喝酒。

當時,鄒秀花是兒和兒子跟去做客的。

所以潘大章認得眼前的這個人。

但對方肯定不認識自己。

“你是東溪村的姨父的大哥吧?”他走前去問道。

中年人滿臉疑:“你是?”

“我媽是你弟媳的堂妹,在月舟村的,前幾年你幾家新房建,我跟我媽還去喝酒呢。你們村那個楊東平還是我親姑丈……”

中年人了他幾眼,才恍然明白過來。

“是有點印象了,那年你才十三四歲,一轉眼你就長大了。咦,你在這里干什麼?”

其實當時他也沒注意弟媳遠房堂姐和帶來的小男孩,現在對方說起來覺得是有那麼一回事。

當年這小孩子上補了幾個補丁,裳也破爛不堪,典型的村野小孩模樣。

現在看上去,穿著一舒適的運套裝,腳上穿一雙回力鞋,手腕上還戴著電子表,腰上還別著一個BB機……

這個年紀的小青年,像大老板一樣別著BB機?

他是做什麼的?

潘大章笑著說:“我住在這里。你送炸皮,是那個二樓的黎榮昆你送的吧?”

二樓黎庚林的飯店專門承接酒席。

現在靠近年底,飯店生意忙碌了起來。

整個二樓可以擺下上百桌席位,黎庚林還跟大章商量過,若是二樓不夠用的話,準許他把酒席擺到一樓庭院中。

所以幾乎每天東溪楊家都要送炸皮過來。

中年人說:“是呀,每天這個時候,我都要送貨過來,平時間五十斤,今天他要了一百斤。”

這時黎榮昆騎著一輛托車匆匆趕了過來。

他對大章說:“大章,楊老板家的炸皮質量非常好,等下我煮好后端一碗給你們吃。”

樓上樓下的,黎榮昆經常會讓鄒紅葉端點葷菜下來給溫小芹。

潘大章也不跟他客套,轉向外面跑去。

每天早上堅持晨跑可以保持充沛的力,大章也建議弟弟每天起來晨跑,可是他跑了二天就堅持不住。

溫小芹也跟他跑了一段時間,可是說:“你去跑吧,我把早餐煮好,你跑步回來就正好吃早餐。”

吃豆漿油條,吃了火氣有點重。

煮瘦稀飯吃,不到十二點就肚子了。

溫小芹就變著花樣,包子饅頭煮面條,有時還包餃子、混飩。

熊蘭每天早上也會主

兩人配合默契,搞的早餐口味也越來越好。

潘大章還時常夸:“你去學做廚的話,不用多久就可為有名的大廚師。”

前世他在廣東某車站時,手上抱一個小孩,背上背一個小孩,跟在一個三十多歲的禿頂男人后面。

看見潘大章也眼含怨恨,不想打招呼。

但是潘大章還是主上前問:“溫小芹,這是你男人?你們是準備去哪里?”

當時他剛從塑料廠辭工回鐵珊籠礦上班,武曉因為請不了假,所以沒去車站送他。

想不到溫小芹也是在江山市打工。

溫小芹當時覺得跟他無話可說,但是見他厚首臉皮問東問西,也只好敷衍他幾句。

當時說他們在江山市區的宏達電子廠上班,現在辭工了,跟男人去回貴省老家。

老公是貴省下屬一個縣的,比太了二歲,前幾年為了躲計劃兩人不敢回去,現在一男一兩小孩,準備回去jz。

老公家是開磚場的,回去后也有事做。

潘大章還跟男人蹲在車站外面臺級上,了幾煙。

問了他們是哪年去宏達電子廠上班的。

“前年我都在宏達電子廠一個車間當統計,都沒有看見你們。”

宏達電子廠有上萬工人,十多個車間。

潘大章當時從玻璃工藝廠辭工后,就應聘去了電子廠。

“我們兩個是一直在電子廠上班的,我們在外面租房住,不住電子廠宿舍。再說工廠這麼多人,就算是在同一個工廠,也不一定可以面。”

貴省男青年對他說。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