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都市爽文 重生1983年 644章 女孩的必備技能

《重生1983年》 644章 女孩的必備技能

回到岡南路的別墅家。

老董在庭院悠閑地鼓搗幾叢花草。

在客廳跟黃憐娥母聊天。

庭門打開,大章把車開進庭院停車位。

“兩個小的回來了。”

黃憐香對妹妹說。

庭院兩只狼犬歡快朝他們跑來。

溫小芹把十幾帖膏藥和菜市場買的一些土特產,還有幾個包提進客廳。

“今天回來得早哦。”老董回到客廳,笑呵呵地對他們說。

鄭虹正在教姨媽編一件背心,看見他們兩人笑瞇瞇地說:“大章,小芹,現在天氣冷了,你們兩人都不穿,不冷啊?”

黃憐香看了也點頭說:“是啊,看我們都穿秋了,你們兩個還穿這麼單薄,不冷啊,陣塞風就冒了。”

溫小芹打開幾個包,里面是兩套

說:“這個是大章姐姐織的,讓我帶來給爺爺穿,說老年人更怕冷。姐姐還給我和大章織了背心,我們現在這樣穿一點都不冷。”

其實黃憐香買了線,也是準備編織幾件,給老董和大章穿的,但是只會織平針,不懂編花樣。

就把鄭虹過來,讓教。

現在的孩織,做布鞋,納鞋墊是農村青年孩的必備技能,雖然城市青年沒有農村那麼能干,做布鞋納鞋墊沒有那麼專業,但是織懂的花樣肯定比農村妹多。

因為書店有許多教人織的書籍。

想不到大章的姐姐還這麼有心,記掛兩老健康。

“大章姐是東玲吧,不是在鐵珊籠礦上班麼?有空閑時來織?”

編織一件是一件費時費力的工作,快的再怎樣也要一個禮拜,慢的要一二個月。

Advertisement

這樣兩套,大章姐是花了多時間編織的。

“姐因為休產假,一直還沒有去上班,每天替大章坪山礦區管管財務,帶小孩,沒事就織。我看一個月前就開始織了。原來以為是織給自己穿的,想不到是織給爺爺穿的。大姐是個特別勤快的人,大章還勸別費神去織這些,有錢去商場,還怕買不到說商場買的肯定不如自己編的。”

溫小芹又從包里掏出兩雙布鞋和幾雙鞋墊。

“爺爺,你們試試,看合不合鞋。一雙42碼的,一雙38碼的。”

老董笑呵呵地說:“東玲還這麼有心,咦,怎麼知道我和你穿的鞋碼?”

溫小芹說:“姐問我,我告訴的。”

老董拿42碼的布鞋穿上,站起來走了幾步,高興地說:“穿得,很舒服,這布鞋跟皮鞋就是不一樣,你看這千層布納的鞋底,穿在腳上舒爽又輕便。”

黃憐香也高興說:“東玲這孩子太有心了,我們都從來沒有給過什麼,對我們還這麼有心。”

潘大章腳上穿的也是一雙姐姐做的布鞋。

他說:“還是布鞋穿得舒服,我現在平時都不喜歡穿皮鞋,寧愿穿布鞋。”

這些傳統的手藝,多年以后就基本上消失了。

有誰會花半多月時間去織件,或者花幾天時間做雙布鞋。

潘大章看見鄭虹在,于是開玩笑地問:“虹姑,曾其崧今天沒有跟你過來?”

因為黃憐娥是黃憐娥最小的妹妹,但是兩人相差十幾歲,而鄭虹又是黃憐娥三十多歲才生的兒。

按照輩份潘大章兩人應該姑。

但是鄭虹又特別崇拜潘大章文學上取得的績,跟他們也只相差八九歲,更希跟他們是同輩。

隔了一輩就顯得生分了。

鄭虹說:“曾其崧也有自己的工作,他也不可能經常跟我在一起的,我現在跟他什麼都不是。”

黃憐香認真地說:“小虹,年紀也不小了,那小曾各方面條件也算是可以,差不多就把親事訂下來。”

這年頭,孩子二十六歲還沒出嫁的,畢竟不多了。

鄭虹嘟囔著說:“總不致于要我去催他娶我吧?”

黃憐香點頭說:“這小曾也是,下次來家我說說他。”

又思索說:“這小子不會是嫌你比他大二歲的吧?古人還說大三抱金磚呢,大二歲也不算什麼呀。”

黃憐娥連聲嘆息。

因為母倆相依為命,一方面不舍得兒嫁人,那樣就孤單一人了。

另一方面也怕耽誤兒的終生大事,畢竟孩子二十六歲都還沒對象,換作誰家父母都會擔擾的。

曾其崧也是縣文聯的一名干部,條件也不錯,要找個條件相當的對象也不是什麼難事。

現在他一直不冷不熱的拖著,也讓心無比焦慮,但是又無可奈何。

或許這就是姻緣還沒到吧,急不得。

“虹姑,曾其崧自從上次在《岡江日報》上發報那篇報告文學以后,近來他還發表過作品沒有?”

鄭虹說:“好像沒有,他若有新作品發表,肯定會在我面前吹噓的。畢竟他沒有大章你那樣的才華,我看過他寫的詩,簡直是不忍卒讀,比我寫的都差。寫小說他也不行,只有散文和報告文學才有點象那麼回事。”

潘大章興趣地問:“虹姑你也寫詩麼?把你寫的詩作給我看看,看是否達到了發表的水平,若是達到了我替你推薦到雜志社去。”

假如你寫的詩歌在雜志上發表了,而且是在省刊,或者是外省某些名刊,那麼你的名氣便很快起來了。

到那時候就不是你張曾其崧,而是他張你了。

鄭虹聽大章這樣說也是欣喜異常。

雖然心里一直有拿作品給大章指點的想法,但是一直不好意思說出口,因為怕大章拒絕。

潘大章如今在詩壇上的名氣已經是如日中天,再差勁的詩作經過他指點或修飾后,都有點石金的效果。

寫詩的人最大的榮譽莫過于得到他的指點。

“那好,我現在回家去取來。大章若是能夠給我指點,我做夢都會笑醒的。”

溫小芹在廚房幫助陳姐在準備午飯。

鄭虹對姨媽和姨父說:“我回家拿點稿件就過來。”

黃憐香說:“很快吃午飯了,要麼吃過午飯再去拿。”

鄭虹當然想越早拿到越好,因為一直都在等這個機會。

人家大章主提出來替自己看稿,這機會真的是千載難逢,一分鐘也不應該耽誤。

說:“我騎托車去,來回至多半個小時,很快的。”

推出那輛托車,騎上一陣風地走了。

老媽在后面叮囑:“不要騎那麼快,注意安全!”

這時潘大章收到《江山文藝》編輯林安白發給他的傳呼。

他回了他電話。

“小潘,恭喜你了,《陌生城市》小說第一集出版了,第一版出版了八萬本,一上架就銷售火,各書店普遍反映,是目前書店最暢銷的書。估計下個月就可以出第二版。”

林安白告訴他:“出書的版權費四萬二千元已經匯岀去了,注意查收。”

第一版印刷八萬本,銷售這麼火,估計第二版就是十萬本。

他還鼓勵大章:“把小說續集寫好,爭取明年再出《陌生城市》第二集。”

“現在這篇小說反響很大,可以說是打工文學的扛鼎力作,希再接再厲,再創佳績。”

跟林安白掛斷電話后,潘大章心也小小激了一番。

他對坐在客廳,戴著老花鏡的老董說:“那篇打工小說結集出版了,第一版得了版稅費四萬多塊錢。出版社準備下個月出第二版。”

恰好電視上正在播放全年度,最暢銷書籍的名單。

《陌生城市》掛在書籍暢銷榜的第五名,出版日期才短短一個月時間。

老董高興問:“這本《陌生城市》就是你寫的?”

大章點頭:“對,就是這本。想不到它表現這麼好?”

黃憐香兩姐妹也瞪大了眼睛看著上面作家的名字。

潘大章!

那名字那麼顯眼。

溫小芹把炒的菜端到桌上。

“咦,虹姑又跑到那里去了?”

回去拿自己的詩稿過來給大章指點,小芹,你快看電視,大章出版的那本小說,排到了暢銷榜第五名的好績。”黃憐香激地說。

溫小芹看見屏幕上潘大章寫的《陌生城市》名稱。

潘大章告訴:“剛才林安白打來傳呼,他說小說集銷售勢頭很猛,岀版社準備第二版印刷十萬本。上次八萬本四萬二千塊的版權費匯款單他已經寄出了。”

溫小芹高興地說:“小表哥了聚寶盆了,單單出版詩集和小說集,都能發財致富了。真的厲害!”

這時院門外傳來托車的響聲,鄭虹從家里取了稿件又回到了別墅。

后面還跟著曾其崧。

“恰好在街上見了這家伙,所以順便把他撿了過來。”

鄭虹笑呵呵地介紹說。

曾其崧客氣跟老董幾人打招呼,也客氣跟潘大章打招呼。

“小潘老師,好久不見了,但是你發表的作品我每篇都在讀。昨幾天新華書店上架了一本你的小說,我還及時買回來看,寫得真有水平,佩服!”

他從隨攜帶的挎包里拿出《陌生城市》小說集。

包裝,書封上一幅生有趣的漫畫,竟然是黃云裕大師畫的。

翻開第一頁,還是師傅的一點,洋洋灑灑一千多字。

這林安白又是怎樣跟師傅聯系上的,這事他也一直沒跟自己說這事呀。

樣書他肯定跟版稅費一起寄給他了。

鄭虹把一疊詩稿遞到大章手里。

“在文學寫作上,我應該你老師。雖然在親戚關系上,我輩份比你大。業有專攻,寫作上我還是你小潘老師吧?”

現在全國的文學好者,有幸能夠得到大章指點的,絕對是最幸福的人。

曾其崧也多麼希得到大章的指點,剛才鄭虹在街上見他,也沒說這件事,不然他也會提出回家去拿自己寫的東西過來給大章指點一二。

潘大章說:“你還是直接我名字,我你虹姑吧,那樣顯得自然。”

他拍了拍詩稿說:“虹姑寫作方面還是很勤哦,這里其碼一百首詩都不止。這樣吧,你自己選四五十首,你自己認為寫得比較有水平的,我下午先去一趟農楠稀土礦,晚上回來我仔細看看,我們一起討論討論?”

鄭虹當然沒意見。

曾其崧自然也不會錯過這個機會,吃完午飯他也騎鄭虹托車去了南康文聯辦公室,把自認為寫得比較有水平的作品,帶到老董家。

同時他還去商店買了一些禮

他利用一個下午的時間跟鄭虹討論了許多寫作上的事

他自認詩歌方面沒有多天賦,小說也不行。

讀了大章寫的《陌臺城市》,他不為書中的人和發生的事跡到驚訝,同時也是無比佩服。

他小小年紀卻能創造出許多鮮活的人,以及打工環境下的真實描繪,其想象力令人贊嘆不已。

吃過午飯潘大章和溫小芹前往農楠稀土礦。

天空中開始下起了小雨。

潘大章只好降低車速,花了差不多二個小時才到足鄉辦公樓。

辦公樓門口停著一輛貨車。

潘保定辦公室,坐著客商滕木,潘保定正在跟他費勁地解釋什麼。

看見潘大章到了。

滕木著并不流利的普通話說:“小潘董事長來了,說好今天帶貨車來裝十噸貨的,現在你倉庫又沒有貨,天上下雨,去礦里的路又泥濘不堪,貨車車進不去,你們自己那輛小貨車又壞了,你說應該怎樣理?”

潘保定跟大章解釋說:“前天都跟滕木老總約好了,今天來足鄉這里裝十噸產品。可是昨天讓我們那輛貨車拉貨的時候,車輛出現故障壞了,送去修理廠說要三四天才可以修理好。想滕木老總的貨車到了,干脆帶去桐梓村礦里倉庫裝貨,誰知道今天又下起雨來。從桐梓村到足鄉那條黃泥路,一下雨的話就沒辦法走。我們那輛裝三四噸的小貨車和農用拖拉機還勉強可以走,象他們這輛比較大的貨車本就進不去,也出不來,在泥濘路行駛也危險。下雨天曾明山他們騎單車和托車都危險。”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