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都市爽文 重生1983年 571章 詩集可以再版

《重生1983年》 571章 詩集可以再版

溫小芹把兩人近段時間畫的素描,通過郵局寄給了京城的張秋嬋。

期間,還跟黃大師兩老打了幾次電話。

剛回到俞督,半個月后都打了電話。

也跟蔣青打了個電話。

現在的通訊設備沒有后世那麼先進,只能做到通話聊天。

不像后世那樣直接可以視頻通話,把畫好的素描拍個照就能發給對方看,當場就能指出病。

還能面對面聊天。

兩人囑咐了他們畫素描時的一些事項,還讓他們有空了解一些彩搭配的問題。

素描是基本功,圖畫講究的還是彩搭配的問題。

在京時,張秋婢送了他們幾本關于繪畫技巧的書籍。

兩人有空就翻閱,并加練習。

前世潘大章在玻璃工藝廠和塑料廠都接的調配,所以他去繪畫的話,有先天的優勢。

知道那種是由哪幾種基本彩調配出來的。

而溫小芹對于就有許多盲區,連幾個基本有時都會弄混。

潘大章只好去文店,把能夠買到的彩都買回來,教他如何調配

期間他還接到過《名詩刊》社林安的電話。

“小潘,恭喜你,你的詩集才一個多月時間,都已經全部售罄。銷售勢頭特別火,其他幾位的詩集還有很多,而你的詩集已經不夠銷售了。經編委會討論,跟你協商,是否重新印刷八萬本?”

這是一件三方都有利潤的一件事,但是也要經過潘大章的授權書才行。

上次刊印了五萬本,這次竟然說刊印八萬本,差點翻倍。

林安解釋說:“一個多月你的詩集就銷售一空,說明了你詩集歡迎的程度。我們覺得印八萬本都是保守數字,再刊印十萬本都不一定多。不過,再版這八萬本若是銷售快的話,我們還可以三版四版。”

Advertisement

對于這種好事,潘大章當然不會反對的。

上次五萬本他得版稅四萬元,這次八萬本豈不是有六萬多元。

誰說作家和詩人是不賺錢的呢。

腦力勞也是一項有價值的活

林安待他:“你簽寫一份授權書,快寄到詩刊社編委會來,我這邊著手跟出版社協調有關事宜。”

潘大章問他:“其他幾位約詩人的詩集,不再版刊印麼?”

林安:“我們也正在跟他們幾個協調,挑選一些他們的代表作,出版一本《約派詩歌選》,若是沒有意見,就出這本。”

幾個約派詩人出一本合集,而他潘大章再版刊印。

前世不管是新華書店,還是所有報刊雜志上都是關于約派詩人作品的介紹和推薦。

這一世,他的風頭已經蓋過了他們。

他不暗自有些竊喜。

第二天他又接到備島的電話。

“小潘,想跟你聊聊詩歌理論方面,以及社會責任的問題。張景森教授也跟我在一起,我現在就是用張教授辦公室的電話跟你打的。”

潘大章一聽他的話就明白了對方找他的意思。

還是意圖拉攏他,跟他們進一個偏激的小圈子。

經歷過前世的潘大章知道,他們那個小圈子在某種偶然的事件暴發之下,會極度的自信。

自信到認為可以左右局勢,最終被得頭破流。

我憑什麼要跟你們一起跳火坑,前世我只是一個在低層的力勞者,沒有能耐儕社會的頂層。

就算遭遇千般不平,無申訴,也只能默默地承

社會總是在進步,社會中不平的現象,總有一個慢慢改進,慢慢修復的過程。

要相信正義終將獲勝。

潘大章想了想,對他說:“趙哥好,我現在思想得沒有那麼深奧,對于寫詩,只是追求一些技巧,一些人生悟的東西,是常態化的,附合常理的,不涉及觀點的東西。”

那里像你寫的詩一樣,就是告訴世界,我不相信。

你不相信又能怎樣,社會要向好轉變,在于社會的一分子,個個都捐獻一點自己的貢獻。

老趙無奈地說:“小潘,其實你已經是個名人了,是個有一定影響力的名人了,有了一定的能量,可以發出自己的聲音了。詩人自古就有憂國憂民的傳統,可以在你的詩作中,賦予不平的吶喊,和進步的理念的。”

何謂進步,外部世界的人云亦云就是進步?

你還是醒醒吧。

不過,潘大章也不想跟他爭執這些虛幻的東西。

他只是委婉地說:“寫作是我的興趣好,除了寫作外,我最主要的是學習,爭取未來考個好的大學去深造。”

張景森接過電話跟他說:“其實你小潘,不管學習績怎樣,都已經不影響你的前途了。憑寫作這一項,你都已經是名人了,以后不管是不是能夠讀大學都已經不是最主要的了。”

張教授拿備島、蘇甜和古程三人為例說:“他們三個人并沒有讀什麼大學,可是現在的許多名牌大學生讀了他們的詩,都是熱沸騰,心澎湃。即使讀了名牌大學的高材生,也不一定能夠寫出水平比他們更高的詩句吧?”

有些東西不一定是讀書可以學到的。

張景森最后說:“我送了一些書籍寄給你,有空可以讀讀。有些是西方思想家,有名的社會實踐者寫的作品,讀后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覺。”

潘大章只好敷衍了他幾句。

幾天后他果然收到了他和老趙寄來的書籍。

當然他也沒有時間去讀這些離經叛道的書。

他拆都懶得去拆那個包裹,丟到外面,讓保潔拿去當廢紙賣了。

他才不讀這種歪門邪道的書呢?

每天抓時間自學理、化學、政治、生和英語課程。

哪有時間看其他的書。

開學不久,學校就分了文科和理科。

一班和二班是理科尖子班。

三班是文科尖子班。

原先一班同學也有部分同學轉去三班文科班的,其他大部分都留了下來。

文科尖子班劉老師還特意找到潘大章。

“你寫作水平那麼高,考大學不準備考文科麼?”

文科科目語文、數學、英語、歷史、地理、政治。

確實文科這些課程對潘大章來說,基本上沒有挑戰

數學他現在參加競賽,只有英語要花點時間去對付。

其他幾科對他來說,一點難度沒有。

他去學文科確實比學理科會輕松很多。

但是他覺得沒有挑戰

初中時偏科那麼嚴重,經過一年的努力,他各科績都取得了平衡。

以前偏弱的幾門課,考試績也提升了上去。

憑自己超強的記憶力,以及無人可比的悟,他覺得不論那一門課程,只要認真投,都沒有說學不好的。

他對劉老師說:“我理科績也不差的,再說學理科,將來高考選專業上面有更多的選擇。”

就算是學理科,他對語文、政治和數學課也不用投太多的力。

努力把理、化學,英語三門課提前學就行。

因為有錄音機,去書店買來錄音帶,每天早晚養背單詞的習慣,聽錄音帶上老師標準的教學。

英語績也沒理由會學不好。

小章用錄音帶提前學習英語,起到了奇效。

他在班上英語績,甚至整個初中一年級,英語績都是無人可比。

人家才剛剛英語門,他已經是自學二年級了。

熊蘭也利用收錄機學習英語。

潘大章對于理和化學,也已經克服了以前對這兩門課的厭煩,逐漸也學了進去。

加上溫小芹參加了化學競賽,關于化學方面的知識,他學起來也不難。

到九月底,基本上把十月份去京城參加特訓班,有可能會耽誤的課程都提前學習了。

潘大章有空也會去后院一樓的那些商鋪去逛逛。

杜蘭特的蘋果批發,生意特別好。

批發價七錢一斤,加上他這里通位置特別好,通往下面各個鄉鎮的班車,都要經過這里。

水果小商販就購買好水果和副食品,招呼路過班車,停車裝貨。

這個時候汽車站也開始實行改制了,把各路班車都承包給個人去經營。

實行買斷制,比如去潘古山這條路線,一個月上繳多錢給公路局,就簽訂運營權。

有些重疊路段就實行競爭制了。

連客車都可以自己出資買。

當然車站原有的班車都抵價售賣給個人。

許多有關系的就去銀行貨款,用貨款購買中型班車,干上幾年把錢還了,再干賺的錢就是自己的了。

這時銀行貨款至要有幾個拿工資的擔保才行,怕萬一貨款人出現意外還不起款,那幾個拿工資的擔保人就要承擔連帶責任,共同還那筆貸款。

就像孫耀武去找老爸做貸款擔保人一樣的道理。

這些私營車主為了多賺錢,會想方設法招呼坐車的旅客。

在車站準時發車后,會在車站附近這條路上轉圈,看見背著旅行車,看樣子象是坐車的人,售票員會主上前去問對方到哪里。

是目標旅客,生拉拽也把你推上車廂去,絕對不放過一個旅客。

每天都在上演班車之間的搶客戰。

這些車主特別歡喜來俞督進貨的雜貨商,一個旅客收一份錢,他們進的貨堆在車頂上,或者貨箱,另外收一份錢。

再說那些貨堆放,也并不占用桌位空間。

比如去俞督到潘古山鎮的那條公路,要經過八個鎮。

每個鎮都有做生意的老板,這些老板來縣城或者岡州市進貨都要坐這些小班車。

所以他們是常客。

車主們對他們也比較歡迎,也愿意替他們攜帶貨的。

所以每天都有路過的班車,停在后院的商鋪門口,等待裝貨。

這里除了杜蘭特的水果批發部之外,也有老軍舅舅開的副食品批發部,還有一個外地老板開的鞋類批發。

煙酒批發。

百貨批發部。

杜蘭特只要看見他都會送各種水果給他,潘大章總是不肯接他的。

他跟杜蘭特聊上個月去京城,賓館后面是蘋果園的事。

“去他們菜果地里買蘋果,新鮮的剛從果樹上采摘下來的,才四錢一斤。”

他低聲跟杜蘭特說:“杜老板,你這蘋果是從那個地方批來的?”

杜蘭特點頭說:“京城那邊的蘋果是更便宜,但是去那邊拉貨,要多跑四百多公里,路上花費算起來,也多了許多錢,本拆算下來都差不多。”

他告訴大章,他進貨都是跑去魯省,雖然價格比豫省貴些,但是路程短了四百多公里,路上花費,時間上也短了許多。

上還更花算。

他一般開一個大貨車,一次拉十幾噸。

專門安排一個人在魯地蘋果園收果,數量夠了就發一車貨回。

“做我們這個生意很辛苦的,常年都是在路上跑,經常會遇到各種兇險的事。要找一個得力的幫手,也是比較難。”

潘大章知道前世孫晉輝在洪城勞改幾年出來后,就跟他去做販運水果生意了。

雪梨和蘋果,還有櫻挑,還有掛地的香焦、波蘿,而且生意做得越來越大。

以至于孫晉輝最后取代了社蘭特在俞督水果大王的位置。

這時候不管做生意,只要用心做,都可以做大。

十月份去京城參加特訓班的通知,已經從京城附屬中學郵寄到了俞督中學。

十月一號準時去報到。

考慮到路上有幾天時間,所以二十八號就要啟程。

潘大章決定去京城前到兩個稀土礦看看。

雖然都已經走上了正軌,但是做為老板,常常去公司看看,也是必須的。

這次去京城參加特訓班,沒有帶隊老師帶他們去。

由他們自行購票前去。

俞督中學有四個人,蘇婉蓉和何志宏都說愿意聽從潘大章的意見。

兩人家庭經濟況也算比較好。

潘大章提議坐班車到洪城,再從洪城坐飛機到京城,他們兩人也表示沒意見。

蘇婉蓉和何志宏的父母都是干部,為了子的前途都愿意傾其所有。

此時坐飛機的票價是坐火車的三四倍,但是時間上才幾個小時,而坐火車至要三十七八個小時。

要提前二天去,而且非常辛苦。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