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樓這邊原來齊谷南幾個老總在,每餐有十幾個人吃飯。
汪偉幫助請了一個本村婦煮飯炒菜,拆伙后只留下潘保定一人在辦公樓,他就覺得不必要了。
二個保安也是足鎮人,一個上晚班,一個上白班。
基本上吃飯也是家里人送過來。
溫小芹買了菜,手煮飯炒菜。
李念慈主去幫的忙。
不久,潘云青帶柳宗英也到了。
吃飯時潘保定對云青幾人說:“你們幾個晚上也可以回來這里住,這里居住環境肯定比桐梓村那邊更好。不過,騎單車的話有十幾分鐘的路程,每天都要來回跑。”
辦公樓有十幾個房間都安有床,墻壁也刷得雪白。
他當然希他們幾個年輕人住在這里,那樣他也不會顯得冷靜。
李念慈到樓上看了宿舍,回來高興地說:“這里居住環境太好了,我愿意住在這里。”
潘云青有一輛舊單車擱在樓梯下,又聽大章說安排柳宗英在財務室做會計,所以他私下里也是愿意住這里的。
曾明山說:“住這里也不錯,只是可惜家里那輛自行車忘記帶過來。”
潘保定告訴他:“去前面鎮上公路邊有間單車修理店,那里經常有二手單車賣,才十幾塊錢都行。”
潘大章表示:“大家剛來,沒錢用的話可以到保定哥那里支錢。”
潘保定對大章說:“有這些人手過來,正常生產就可以恢復了。”
潘大章考慮到下午要給另外幾個老板轉賬,于是跟溫小芹開車回到俞督。
帶上存折到農村信用社辦理電匯手續。
潘大章和溫小芹這一對是老客戶了,銀行保安、柜臺工作人員,甚至銀行經理,看見他們都要張起來。
俞督縣城賬號上有幾百萬的客戶,整個俞督也找不出幾個。
“兩位請去貴賓窗口。”
保安看見上門的是他們兩位,主把他們帶到隔壁貴賓窗口。
拒臺里面坐著的是曾妮。
“這不是大章老板嗎?這次來是準備辦什麼業務?”
“給客戶匯錢。”
他把需要電匯給齊谷南幾人的款項和賬號給他。
“曾妮嫂,麻煩你了。”
黃樂安48萬,齊谷南40萬,陳多金兩人共24萬。
曾妮驚訝萬分。
領現金那麼多的話肯定要經過銀行領導批準,可是人家是開匯票,開幾張電匯票,經過郵局匯去。
練地開了匯票。
“大章真的了不起,開了一個這麼大的公司,賺的利潤這麼大。”
同時也有點著急。
上級給他們支銀有一定數額的攬儲任務,潘大章一筆業務就轉走一百多萬,那樣他們這個季度的任務完又有點懸了。
但是又不能在大章面前表出來。
銀行經理也笑呵呵地招待大章他們到貴賓室喝茶。
潘大章拒絕說:“不用了,下個月把稀土礦利潤資金再存到你銀行吧。”
他看見賬戶上轉了一百多萬后,還有三百多萬,似乎數目上有點。
回到鵬程賓館住,他跟溫小芹算了算幾個賬號上的資金。
總共加起來已經超過了一千萬。
“哇,潘總,現在你已經是千萬富翁了。”
農楠礦和新封礦至值價幾百萬,坪山礦區和收砂站也值一二百萬吧。
這樣算起來,他的財富已經超過了一千五百萬。
“小芹芹,你要慶幸這輩子找到了一個真正的金婿吧?”
他把摟在懷里。
大白天想摘桃子。
被推開一邊。
“外面是不是有人你?”
潘大章也確實聽見了外面有人他。
是黎榮昆在問殷源:“潘總,這些天都不見在這里?”
殷源:“潘總兩個剛剛回來,你有事找他?”
聽見腳步聲由遠而近。
除了黎榮昆,還有另外幾個學生。
潘大章來到走廊,看見十幾個俞督中學同學,口袋里鼓鼓囊囊的。
他們肯定是手上又兌換到了許多的國庫券。
其中就有吳翠云。
看見大章,長舒了一口氣:“潘班長,若是再找不見你們,我們幾個人都要去跳河了。”
“有這麼嚴重嗎?這段時間確實事比較多,很在這里。你們記我BB機號,以后想兌換國庫券的話,可以跟我約好時間。”
潘大章把號碼告訴他們。
讓溫小芹去跟他們兌換。
黎榮昆和殷源也奇怪這十幾個同學來找大章兩人是因為什麼事。
大章跟他們解釋說:“他們是來找我兌換國庫券的,不管他們收到多,我這里都給他們八折兌換。
其實現在單位上班的工人,每月領工資時都會按比例購買一些國庫券,這些國庫券很多人都視之為肋,留著幾年后才可兌換,丟掉又覺得可惜。此時有人即使給他們半價兌換,也有很多人愿意的。”
殷源擔擾地說:“潘總,你就不怕國庫券砸在自己手里麼?因為現在的文件規定是國庫券不能易買賣。就算是到了86年兌換期,一個人持有太多數額的國庫券,被有關部門發現后,會不會當做尾割掉,也是很難說的。”
潘大章笑著說:“我相信開始兌換會有波折,但是我也不急,我當作是一筆投資。總比錢存銀行,得的利息更多吧?”
做為經歷前世的他知道,88年四月開始國庠券就已經是放開易了。
有一個楊百萬的甚至利用不同城市的差價,炒起了國庫券,短時間賺取了百萬財富。
全國各地涌現許多靠倒賣國庫券積攢了第一桶金的人。
所以他本不擔心。
這一世有了前世的記憶,未來的日子里還怕不飛黃騰達嗎?
黎榮昆慨地說:“我現在墻都不扶,就服大章。大章想的事肯定是正確的,可惜我口袋沒有多余的錢,不然我也去收購國庫券。”
殷源心想:這時候去收購國庫券,半價確實很容易收購。
大章再以八折兌換,一百塊錢轉手就賺三十塊錢。
這利潤特別厚。
這時黎榮昆從口袋掏出一張請柬,遞到大章手里。
“下個星期我跟鄒紅葉舉辦婚禮,特意邀請你和你對象參加。”
他也遞了一張給殷源。
因為他叔說了在這里二樓的餐館開張后,他來這里做主廚。
而殷源是負責的經理,免不了以后會經常打道,所以搞好彼此的關系是有好的。
潘大章笑道:“你小子好象訂婚儀式都沒搞,就準備養行婚禮了,作蠻快哦。”
不過前世黎榮昆和鄒紅葉的婚姻以悲劇收場。
今世的鄒紅葉似乎也并沒有什麼明顯改變,結局可能也會跟前世一樣。
黎榮昆低聲說:“本來也沒想那麼快舉行婚禮的,但是再拖幾個月,肚子大了就會被別人嘲笑了,呵呵!”
潘大章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小子,下手還快的。什麼時候學得這麼干脆利落了?”
不過他想到后天開始就去京城了,出去差不多一個星期時間,下個星期基本上不在俞督。
“明天我們幾個去京城,下個星期都不在家。不過,即使我不在家,但是你黎大廚師結婚,我也會封個紅包給你的。到時我委托殷源把紅包給你。”
黎榮昆閑聊幾句就離開了。
殷源告訴大章:電訊店裝修好了,購買的貨柜也擺放到位,可以開張營業的。
頭段時間辦的營業執照也取回來了。
跟電信局的BB機開戶號碼,以及開戶收費幾項都敲定好了。
“那就明天早上八點開張吧。”
明天恰好是星期天,逛街的人也比較多。
潘大章跟殷源來到裝修好的電訊店。
掛好了商店招牌,里面貨柜擺得整整齊齊。
殷源對他說:“電訊店里至要有二個員工守店才行,潘總有合適的人選麼?”
電訊店BB機售賣價格是固定的,不需要跟人討價還價。
但是也要懂得跟人打道才行。
最好是賣過東西的,擅長跟人流的。
“在店門口個招工廣告吧,現在找工作的人應該不。還有寫一些廣告,在縣城主要通要道路口都一些,那樣有需要的人才會找過來。”
還有明天的開張也可以搞熱鬧一點。
這年頭能夠買得起BB機的畢竟是數。
問題是要讓這些數人有錢人知道這里開了一間賣BB機的店。
這時溫小芹跟吳翠云十幾個同學兌換完國庫券后,也來到一樓商鋪前。
食品公司幾間店鋪已經營業。
水果批發部生意也不錯。
潘大章跟殷源說招工的話,給吳翠云聽見了。
遲疑地問:“班長,我可以我姐過來應聘你這個崗位麼?除了腳不方便,坐椅外。其他銷售方面,跟人流方面都有經驗。在市場賣過菜、副食品,在夜市擺攤售貨都是經驗富。”
潘大章當然知道吳翠云姐姐自強不息的事跡,父母不在,用殘軀弱的肩膀,挑起掙錢養活姐妹兩人,還堅持供妹妹去上學讀書的重擔。
溫小芹肯定地說:“我覺得你姐肯定行,你現在回去把帶過來。我們問問他。”
“好,你們等幾分鐘,我去帶過來。”
吳翠云高興去了汽車站。
姐晚上在長堤路擺攤,白天去汽車站或農貿市場人多的地方,賣小件。
潘大章跟那些經濟困難同學,說了在公園門口賣茶葉蛋,在車站賣瓜子、花生口香糖,以及在人多地方售賣電子表、都可以賺錢。
吳翠云回去就跟姐姐說了大章說的話。
姐吳麗云是個一點就通的人。
每天吃過早餐,就搖著椅,跟車站管理人員申請在進站口位置擺了一個攤位,煮些玉米、花生、蕃薯和茶葉蛋,還賣些電子表、等其他小件。
每天收足夠們姐妹生活。
攤位上擺上一塊高價兌換國庫券的牌子。
吳翠云一有時間就幫姐姐售貨。
溫小芹對大章解釋說:“翠云姐姐會擺攤賣東西,來這里看店,應該可以勝任。”
潘大章點頭:“我也覺得行,不過一個人恐怕也忙不過來,應該再招一個才行。”
溫小芹把后一個年輕比稍大,但是格健壯的青年拉到面前。
“莪堂姐,大伯的兒溫小惠。原先在酒廠大廳做開單工作,無奈是臨時工,昨幾天說酒廠改制被清退了。我讓有機會去收國庫券,這次收了二千多塊錢,也賺了三百多。做這個應該沒問題。”
潘大章問文化程度,說是初中畢業。
形象上也不差。
溫小芹帶開始整理貨柜。
幾分鐘后吳麗云坐在椅上被妹妹推了來。
一來就熱跟幾人打招呼。
雖然坐著椅,但整上看去是一個長相清秀,溫文爾雅,熱的孩。
潘大章把們兩個人過來,對們說:“可以10點鐘上班,但是中午也不得人,一直到下午六點關門歇業。固定工資100塊,按照百分之一提。”
假如賣一個BB是2200塊,那麼營業員提就是22塊。
這已經是不錯了。
兩人都欣喜地答應了。
可以住在工人宿舍。
幾人商量明天的開業。
“第一天我們要想辦法搞點廣告才行。”
溫小芹主找出紙筆,開始寫起廣告來。
“再去買點鞭炮,或者大章在這里吹幾首嗩吶名曲。”
潘大章想了想說:“這樣還不夠,明天我們組織一個自行車隊,在自行車后座上用竹桿上各種旗艷彩的布旗,上面寫上廣告語。然后七八個人騎著單車滿縣城去轉圈。對了,再在單車后座綁上錄放機。保證效果杠杠的。”
殷源聽了也是眼前一亮。
“還是潘總腦袋好用,你這方法肯定行,這種新奇事可以吸引人的眼球。”
街道上出現一排騎單車的,單車上又綁著旗幟的,不吸引人才怪。
潘大章當然知道這一招好用,多年以后很多商家為了吸引人眼球,都會這樣搞。
“可是我們哪里湊這麼多人去?”
殷源擔擾地說。
“潘廣春幾個男的,還有潘修明、杜善文,再小章和熊蘭上來,人手就夠了。”
潘大章對小芹說:“你讓殷源去寫廣告,你帶小惠姐去買些五彩六的布回來。”
吳翠云姐妹去準備旗幟的竹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