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都市爽文 重生1983年 456章 熊蘭發了一筆財

《重生1983年》 456章 熊蘭發了一筆財

他又把另外幾個人一起找來談這件事。

“現在進貨渠道也清楚了,一個電話就會把貨送過來,而且平時間經營都是你們。有沒有想過,自己開店?”

對于這個問題,估計潘廣春和潘云田私下都討論過,只不過是認為時機并不,所以沒有提出來。

“我們就從來沒想過。”楊石頭誠實地說。

潘大章笑著說:“可以想想了,經過近一年時間,大家都應該到了做生意的決竅了吧。”

潘廣春驚愕地問:“大章叔,你是有什麼想法了,還是對我們有意見了?跟你打工好好的,怎麼突然提出這個問題。”

潘云田:“是呀,現在雖然不是旺季,但生意也過得去的。干嘛突然說這個事?”

潘大章解釋說:“我也是為了你們幾個好,帶你們走上了這樣一條經商的路,相信以后的人生也一定不會過得很差。經商總比在家種田和去外面替工廠打工強。”

“我跟你們說,現在的年代是開實店發展最好的時候,不管是做哪一行,稍微用點心都可以把它做大。”

“我可以把店轉讓給你們,不是店不賺錢。賺不賺錢你們也知道,利潤還是很可觀的。”

“你們也知道,我在坪山挖礦,又在農楠辦稀土礦,日賺萬元都是小數。所以我才把店盤給你們。”

昨幾天,吃飯時就跟楊石頭夫婦說過這事。

楊石頭擔心自己腦袋笨,不是做生意的料,顧慮比較多。

溫小芹說他:“你擔心什麼,我們還天天在這里呢,有不懂的問我們,還不會教你?”

溫小蓉認為可行。

潘廣春、潘云田都說:“我們去開店做生意,哪有這麼多的本錢。”

店里那些貨就有幾萬,特別是電店本錢更多。

Advertisement

“盤算一下店里有多錢貨,貨款可以階段給,資金不足還可以開口跟我借。有困難我都會幫助你們,大家不用擔心。我還要在這里讀二年高中呢。”

幾個人都以為現在這事會在潘大章讀高三那一年發現,因為他們去外地讀大學,肯定會把店轉讓的。

他們也做好了幾年后接手店鋪的準備。

可是現在倉促間就把計劃提前了。

覺特別意外。

但聽了大章的承諾,心里也有了信心。

花了幾天時間把店里貨都清點了。

幾個人都爭著付了一部分貨款。

潘大章勸他們:“口袋要留點流資金,不然周轉都困難。”

但他們幾個認為:“既然店轉給我了,自己不付一些錢,心里不踏實。”

林石長和潘云田把貨款全都付清了,潘廣春也付了三分之二。

潘大章帶他們去了工商所改了營業執照名字,跟房東也另簽了合同。

后面倉庫的潘修明聽說了這件事,擔憂自己的木匠活干不下去了。

潘大章對他說:“你可以繼續干,這間倉庫我繼續租,二手家還是會收的,你做的木工活一樣可以給石頭店里代賣的。”

潘修明:“實在不行,我也去擺攤賣電子表和,或者去收國庫券。”

這個年紀賺錢養活自己好像也不是一件很難的事

“別小看收國庫券這件事,有時候利用星期六或星期天時間,去外面轉一圈,就收到幾百上千,賺的利潤就夠你幾個月開銷了。”

還有那種銀洋古幣等貴重

名貴木材是可遇不可求的,一般人不一定收得到。

但是國庫券誰都可以收得到。

溫小芹盤點后告訴他:“我們收存的國庫券已經有近二十萬元了,其中八一年的有八萬多元。”

潘大章知道八一年的兌換期是三年,意味著今年7月份就可以變現了。

每年銀行都有規定三個月的兌換時間,會指定專門的銀行。

這點不用擔心。

“熊蘭那個小妮子在村里干得歡,這幾天都沒有進來。”

溫小芹告訴他。

“對哦,要打個電話,跟說一聲才行。”

潘大章把電話打到家里。

弟弟告訴他:“熊蘭哥結婚,昨幾天都回家去了。”

難道是熊六福結婚,這小子作這麼快,才十七歲就娶老婆了。

前世他娶的是禾鎮上一個孩,不知道今世他娶的是不是禾鎮那個孩。

若是的話,前世的結局就逃不掉了。

幾天后熊蘭急匆匆回到店里。

潘大章兩人還沒放學,溫小蓉告訴,潘大章把店轉讓給他們幾個經營了。

因為大章他們要集中力去管理坪山礦區和稀土礦公司。

而且溫小蓉意思現在店里生意也不是很旺,和石頭兩人都可以理得了,不用另外招人。

所以熊蘭就滿腹心思地在店里等潘大章兩人放學回來。

路上溫小芹還在跟大章議論熊蘭的事。

“我姐說店里不用招人,那熊蘭不是就失業了嗎?”

“這小妹妹甜,單單去收國庫券或者去售賣小生意,都不用愁找不到錢。或者干脆去幫家里管理茶場都行。”

兩人一回到五金店就看見了

“你哥結婚了,你嫂子是哪個地方的?”

“就是禾鎮上的。”

果然很多事是無法改變的,除非跟他發生某種相互的關系。

潘大章把剩下的工資結算給

“你是去我家茶場干活,還是在縣城去做小生意,或者收國庫卷掙錢呢?”

前世去學理發,上跟呂全東和黃軍產生糾葛。

但是今世已經改變了的人生軌跡,或許結局就是不一樣的人生了。

“大章哥,我去茶場干活也行。”

兜里掏出一枚銅幣,遞到他手里。

“大章哥,你幫我看看這個古幣值不值錢?”

潘大章一看就認出這是一枚大清銅幣。

上端是滿文“大清銅幣”字樣,兩側為年份。

邊緣中間分別“戶部”二漢字,下端為“當制錢十文”。

錢背中央為蟠龍,上端是“緒年造”,下端為英文。

這種銅幣存世量稀,因為當時流通量,以至于后世有價無市。

三十年后,一枚百萬都不稀奇。

“這個大清銅幣,一枚最值幾千,這是好東西,你從哪里收來的,有多枚。”

看見好東西,他也異常激

谷瓊

錢他還要咨詢那個專門做古幣生意的古憶安才行。

去年從孫正輝家收來的古幣兌給他,他也給了一個實在的價。

熊蘭低聲說:“是我們村里一個的,說手上有五枚。這一枚,我給了一百塊,我怕虧本所以特意來問問你。”

潘大章:“不要說一百塊一枚,要是跟這枚一樣的,給五百一枚都可以。”

他當場找出古憶安的聯系號碼,打通了。

古憶安接了電話。

潘大章把銅幣背面和正面特征告訴了他。

“小潘,這款銅幣比較值錢,每枚我給你八千塊,有多幣,我明天帶錢來跟你收。”

熊蘭在旁邊也聽得真切。

臉上出狂喜表

他對古憶安說:“古總,你明天過來找我吧。”

掛斷電話后,他讓熊蘭快點回去把老大婆剩下的幾枚銅幣也兌換過來。

“錢夠嗎,不夠我借給你。”

熊蘭低聲說:“大章哥,我的錢全部給我哥哄騙去了,上沒錢了。”

把銅幣到大章手里:“大章哥,把東西給你保管,我才放心。”

潘大章遞了一千塊給

“東西我給你保管,你收了后,我替你兌換好,到時候幫你把錢存到銀行去。錢不必給你哥知道,甚至不用給你爸媽知道都行。”

他幫把銅幣存放到保險柜

當天傍晚時分,就興沖沖地把另外四枚銅幣收了回來。

同樣到大章手里保管。

第二天中午放學,古憶安在五金店等著他。

熊蘭在廚房煮好了飯菜。

潘大章帶古憶安到三樓。

拿出五枚銅幣,經過鑒定,付了四萬塊錢到大章手里。

一起吃了飯,古憶安離開了。

潘大章帶上錢跟熊蘭找到一個銀行,以熊蘭名字開了一個存折,把錢存了進去。

熊蘭給存折設了碼,然后把存折給大章,讓他代為保管。

“以后我要用錢,你再給我就行。”

表示這錢連父母都不能知道。

“我爸有退休工資,家里基本上也不需要其他的花銷。父母要是知道了,一定會我把錢給我哥的。就算這次一樣,我本來有五六百元,都給我哥哄騙了。”

剛才把大章的錢都還了,上還留了幾百塊錢應急用。

溫小芹也一起來做熊蘭的工作。

“熊蘭,象你這個年紀應該是在學校讀書的年紀,我覺得你還是去讀書才好。”

潘大章也說:“是啊,你現在錢也有了,可以養活自己了,想不想去讀書?”

熊蘭無奈說:“我都出來一年沒讀書了,又有哪個學校會收我?”

溫小芹告訴:“只要你自己想讀,大章就可以幫你轉到學校去,就去俞督中學讀初中,下學期小章也去俞督中學初中部讀書。”

熊蘭高興說:“大章哥,我愿意去讀書。”

潘大章:“可能要花點錢,當初你小芹姐花了五百元,才轉來俞督中學。黎衛國轉來也花了幾百塊。”

熊蘭堅定地說:“大章哥,只要可以把我轉去俞督中學讀書,即使花費一千塊,不,二千塊三千塊都行。”

這妮子存折上有錢,說話口氣也太了不

“行吧,到時我去幫你走走關系吧。”

當初沒有關系,想把黎衛國的親戚,還遭到拒絕。

只好找到舅舅出面,花錢才把溫小芹轉了進來。

也算是有所值了。

有溫小芹陪伴,他做什麼事都是一帆風順,心想事

自己也用功,績一路飆升,令人刮目相看。

“那我回去幫阿姨、叔叔種茶葉。”

第二天一早就收拾行李,騎單車回了月舟村。

下午放學后,潘大章跟溫小芹回到家里。

只見熊蘭在幫助老媽做家務,打掃家里衛生,跟溫小芹一樣勤快。

老媽高興得笑不攏

低聲跟潘大章說:“蘭蘭說這段時間愿意跟我們去茶場干活,這小孩做事特別勤快,可以幫我很大的忙。”

潘大章說:“我讓下學期開學,再去學校讀書,不,現在就去學校讀書,在我們村小參加小學考試,這樣下學期我就可以將和小章一起轉到俞督中學初中部去讀書。”

鄒秀花:“你出錢繳蘭蘭去讀書?以后跟小章得了還好,要是不了的話,那不是虧本了嗎?”

潘大章:“自己有錢,我幫了一單生意,賺的錢足夠一直讀到大學都不會缺錢。你即然那麼喜歡,想讓以后為小章的對象,讓他們天天在一起相伴廝守,時間久了就離不開了。”

鄒秀花笑著說:“你說得對,就像你和小芹一樣。你怎樣做都行,隨你。”

潘大章直接來到村委辦公樓。

潘六月恰好一人坐在辦公室。

“大章,你個小鬼頭是無事不登三寶殿的,今天又找我有什麼事?”

“大伯,看你說的,我也很時間回村,回來了我就記得你。”

他把一瓶茅臺酒和一條岡煙塞進他屜。

還把一個塞了三百元的紅包放到他桌子上。

“大伯,還真有一件事求你。”

他也不想拐彎抹角,直接跟他挑明。

這事他也有權利辦。

“你大章還有什麼事要求我辦的,我現在這個位置,又能幫你辦什麼事?”潘六月無奈地說。

“我有一個小表妹是河田村人,想讓你出面把到村里小學去參加下個月的小升初考試。”

潘大章知道理這些事,要校長和老師進行協商調節,但對于他們來說,這些都不是問題。

潘六月對他說:“我們現在去學校找黎校長,看他怎麼說。”

他從屜拆了一包紅梅,將紅包里錢出二百,把紅包揣口袋。

把茅臺酒也放屜鎖好。

兩人來到學校。

學校校門的兩門柱倒了。

“這個有點危險哦,學生進進出出的。”

還有學校中間的那個廣場,泥濘不堪,一下雨,學生跑到廣場上就摔得全都是泥漿。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