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唐大人工部僅僅一天, 整個工部都知道新來了這麼個小姑娘,好奇得抓心撓肺。
大清早的,各個裝模作樣抻著胳膊兒兜圈散步, 走著走著,去到后院瞧熱鬧了。
唐荼荼品沒, 待遇卻一天漲一大截,明顯的背后有人。昨兒還在裴先生的院子里糊石膏, 今兒一早, 唐荼荼就有了自己的小院。
院子是臨時拾掇出來的,廊檐高翹,形似個大天井,是兩間主院中間夾著的那塊地,不是個敞亮地方, 卻是唐荼荼自己點名要的。
甚至麻煩影衛搭了個篷簾, 高高掛在檐角,白天能拉起來遮。
昨兒給提了茶壺的那位侍郎,脾氣好,親自帶著人來的,瞧了瞧這院里的布置, 不由失笑,不知這孩子又搞什麼名堂。
那侍郎笑說:“這院兒雖偏,卻安靜, 保管周圍無閑人探聽。后門留了人, 姑娘什麼時候要與知驥樓傳話,吩咐后門奴才一聲便是了。”
唐荼荼:“謝謝大人。”
侍郎還給派了幾個小吏,各個品比唐荼荼高,都是三四十歲的干練人。大概是聽著了工部傳開的風聲, 態度很客氣,都說“聽小唐大人差遣”。
領頭的小吏姓吳,是供部的員外郎,供部是專掌每年給宮里進奉新鮮玩的,吳員外見過的民間機巧花樣很多,頭腦很活泛。
院里收拾停當了,他看到唐荼荼拿出了那沓圖紙,也不多問,只說:“小唐大人等著,我給你喚幾個魯班匠來。”
魯班匠大多跟魯班后人沒什麼關系了。
朝廷優待匠人,專門在戶籍管理中設立了“匠戶”一籍。匠戶與民間普通手藝匠人不一樣,算是干公差的,發的俸米多,納稅低,作為換的是每年都得在作坊中服夠工役,服不夠還要罰。
魯班匠是木匠中的翹楚,閉著眼睛,也能做出榫卯一百單八個花樣的。
“這是我昨晚畫的圖紙,師傅們瞧瞧能按著做麼?”唐荼荼說著,把那一沓沒一個方法能順下來的圖紙,拿給他們看。
幾個魯班匠驚訝于的剖面作圖方法,又覺得這圖上有許多累贅,不必一一按著來。聽懂了圖上道理,立刻忙活了起來。
后院沒什麼人,也不怕吵著誰,叮呤當啷沒一個時辰,木匠就做出了一個手搖放映機的雛形,怕刺著手,還打磨了兩遍,清掃了木屑,去別院忙活了。
唐荼荼一邊慨著手工匠人的厲害,一邊托腮發愁,對著這個簡陋的模型開拓思路。
轉軸是能轉的,可跟想象中不一樣,缺軌和帶,單靠兩個導軸轉非常滯,放條白紙進去都會卡住。
要想盡量勻速轉,大約還要考慮齒周長和傳速比。
唐荼荼兩眼抓瞎,決定先畫一組圖試試看。取度最好的油紙裁條,又續接一長帶子,畫了一組最簡單的火柴人圖。
因為是簡筆畫,沒太注意細節,只仔細訂正了位置。不到半個時辰,唐荼荼畫了幾十頁,將這條畫帶卷卷,掛在了導軸上。
“拉簾子啦!”喚一聲。
房上的影衛應聲作,黑布簾一拉,大半個院子黑沉下來,只在背后留了些邊角隙進。
唐荼荼還沒有找到合適的聚鏡和放映鏡頭,要等牧先生回來,只能先在桌上測試像原理,在放映機前頭半米支了塊白布桌屏,當作幕布。
出像口后頭點了兩金蓮燭,怕燭跳躍,罩了個黑布箱做遮,也有擋風和聚的作用。
蠟燭燃起,白幕布上只照出了一塊紙張形狀的方形灰影,別說像了,連線條都瞧不著。
唐荼荼默默在第一版思路上打了個“×”。
取下畫帶來,這一遍拿刻刀切掉了大部分的背景,畫上留余部分擋住了線,會在幕布上留下一個深灰的影子,有其形狀,辨不清是什麼。
……
木把手轉了一圈又一圈,骨碌碌地響,和唐荼荼肚子里的鳴音合奏起來,才意識到自己了。
沒有時鐘的日子真不好,上下班的時辰都是模糊的。唐荼荼魂兒似的飄去了飯堂,別的員都快吃完了。
這衙門的飯堂形式不知道是盛朝本就有的,還是哪一位異人帶來的,很像后世的食堂打飯窗口。
只是窗口變了柜臺,也不用當面付錢,只需留下級和所屬院子的天干名,打飯師傅就會記住,月底了一齊結賬,各部結各部的。
唐荼荼初來乍到,誰也不認識,也不跟別人湊堆,挑了個空桌坐下。
不多時,裴先生一家也來了,專挑著唐荼荼這桌坐了過來。
裴先生跟唐老爺一樣,是七品郎中,任輿圖部主事。裴先生掛著這麼個銜,他在工部卻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人,一年里邊起碼五六個月漂在各地,輿圖部另有文書管事。
裴先生雖不管什麼實事,工部卻沒人敢小覷他。
他家是正兒八經的地圖世家,每回一有大型輿圖作業,裴先生都是帶著自家的子侄輩、還有孫輩一起干活的。昨天才跟唐荼荼探討了沙盤做法,今天就帶著老宅一群人來實驗了。
他們大概也是專注地忘了吃飯的點,著晌飯的尾,浩浩一群人進了飯堂,圍著唐荼荼坐了兩排桌。
裴先生年逾花甲,之前喊荼荼喊“丫頭”,人前卻不落的面兒,喊一聲“小唐”。
唐荼荼也就拋開職,順勢喚了聲:“裴爺爺。”
裴家子侄輩的叔叔伯伯們還是頭回見,最近天聽老爺子念叨這丫頭有奇才,都好奇地把著。
裴老先生著胡子:“論輿圖造詣,小唐比你們厲害,喊一聲師父也應當。”
“那怎麼能行?我可當不起。”唐荼荼客氣了兩句。
老爺子教誡子孫,不方便話,拱手跟幾位伯伯互相見了禮。最后裴家一合計,老爺子熱鬧,索認做了師妹,這徹底了輩分。
“那我就厚著臉皮,喊諸位師兄啦?”
唐荼荼半推半就地認下了,坐桌上直笑。
科研人員不講究論資排輩,在那個時候,新生代的研究員平均年齡不足三十。那時的科研不是憑空造,而是在浩如煙海的信息流里匯總數據,年長的大牛科學家往往只提供一種思路,思路落地要靠年輕人來。
幾個三四十歲的伯伯喊“師妹”,上輩子也有過這樣的經歷,唐荼荼沒什麼力。
只是吃飯的時候一群人盯著看……怪有力的。
裴先生給荼荼引薦家里子侄時,唐荼荼抓著說話間隙,喝了碗銀耳粥。
裴先生講沙盤進度時,唐荼荼吃著黍米飯,一份飯三份素菜,怕吃不飽,還配了一塊雜糧煎餅吃。
裴先生講熔模進度時,唐荼荼剛把一碗末蒸蛋刮得干干凈凈。
吃了個七飽,又小口小口啃開了一只蘋果——長期大口吃東西會鍛煉到咬合,咬發達,臉型會不好看。
一抬頭,唐荼荼愣住了。
“諸位……是在等我吃完麼?”忙說:“不用等,我一會兒還要散步消食的。”
裴老先生沒忍住:“小唐你這胃口,一直這麼好?”
唐荼荼也沒忍住,給自己辯了一句:“您別看我吃得多,其實我這頓飯未必比你們的飯熱量高,而且我這份飯營養齊全呀。”
先一碗清粥下肚,養胃,有碳水、有葷食、有雜糧,水果蔬菜占一半,蛋白維C也齊全。
“丫頭說得有理。”裴先生哄小孩似的,哈哈直笑,周圍幾位裴“師兄”也笑起來。
腦力工作消耗糖多,人就得快,唐荼荼剛才打飯時就觀察過了,工部這些人要麼是濃粥配糕餅點心、要麼云吞配包子咸菜,要麼一吃兩大碗面,菜澆頭很,頂。
時下沒有營養分學和食熱量表,可中醫膳食養生的知識早已型,膳房每天的飯食都是能搭配出營養食譜的。
坐堂下吃飯的這些人里沒幾個苗條條,裴家這些先生也一樣,乍一瞧,都是茶水里邊泡枸杞、循著養生經照做的中老年人,飯食上卻不注意,可見有恃無恐。
唐荼荼打算哪天給他們講講飲食結構不合理的危害,可低頭瞧瞧自己的臂圍腰圍,又覺得自己開口吧,不是很有說服力。
只好把一肚子膳食理論暫且憋著。
唐荼荼細嚼慢咽,吃到飯堂里沒什麼人了,才慢悠悠地沿著回廊溜達回后院去,繼續坐到放映機前。
如此,唐荼荼從基礎像原理一遍一遍嘗試,反復調整源和幕布距離,算出了無聚鏡條件下像的距離比例。
對數字敏,幾年前參觀影史文化館的那一回,還依稀記得些重要數字。
比如古早的膠片格式是8mm-35mm左右——這個尺寸是說膠片的寬度,底片尺寸越大,相當于分辨率越高,投影出來就越清楚。
可當下條件,3.5cm寬的圖片沒可能像。唐荼荼不清楚這些數據影響什麼,但既然是前人的標準格式,應該有其道理。
全部按著比例放大。
一整天,唐荼荼都坐在這一臺木頭機前,刨去晌午時走了兩步路,剩下的工夫全悶在這塊黑布底下。
“小唐大人,有什麼奴才能幫忙的……”
“小唐大人,琢磨出來了麼……”
“小唐大人,我泡了什麼什麼茶……”
周圍好多聲音,總打斷的思路,唐荼荼起先還敷衍了兩句,后來覺得里頭沒一句重要事兒,分心又累贅,索不去聽了。
揀過個團墊在腰后,漸漸沒了坐相,盤坐在太師椅上,托著腮,盯著白布上的投影看了很久。
摒棄雜念,一坐就是一個時辰,佛家打坐都未必如。
唐荼荼從源點、幕布、像原理一個細節一個細節推敲了幾遍,才漸漸意識到自己缺在哪兒,簡直是缺,沒一個細節做好。
心沉下來,因為不清楚前人發明放映機時的思路,索拋開了腦子里那個限制思路的框架,從頭自己去琢磨。
火柴人圖案不夠用了,丟到了一旁,唐荼荼又畫了一組“兩個人走近對方,并握手”的圖。
而筆下的畫帶漸漸疊了層次,用類似于正片疊底的方法,層層往上疊。
倘若要投影出一個人行走的側影,因為是側影,這人一手臂靠外,該深些;一手臂靠,該淺些,雙臂擺間就會呈現出立的態。
同樣,地上景的前后、天上的云層厚薄,靠疊序和層次就能做出立來,明暗與深淺直接影響景深,就能突出畫面主。
唐荼荼取下畫好的那一卷圖,拿了把刻刀,沿著上頭的紋路雕刻。
一張紙出不來深淺變化,底下再疊一張紙——投到幕布上,有了深與淺之分,線映在白布上,能看出是個什麼東西了。
再疊一張紙,細致勾勒細節和背景。
想要層次多變,富有,想要影勾勒出的事越真,想要讓皇家那群見過世上一切妙玩意的貴人們,只消一眼就驚嘆出聲……
這種立,起碼得疊五層。
做不到的,工作量太大了……
唐荼荼咬著筆尾,快把竹錐筆啃禿了。
難道只能走手翻書的路子麼……
可一本能翻頁的連環畫書,與來自一千年后、當世誰也沒見過的畫,所造的效果就大有不同了。
前者值得一看,后者能讓古人拍案稱絕。
中原不缺匠人,論本,兩相差不多,放映機和手翻書都不便宜。
可要是比復刻傳播的速度,一定是畫更快。一旦百姓們知道了畫的妙,民間會有無數匠人模仿制作,放映機和畫就能飛快下沉。
唐荼荼坐了太久,肩背漸漸不直了,彎垂頭喪氣的弧度。
頭回這麼想念萬師兄,要是萬師兄在的話,做個手搖放映機,大概閉上眼睛拿腳都能做出來。
不用像這麼為難,連像原理都要一點點琢磨。
“小唐大人?”
耳邊幽幽一聲,唐荼荼嚇了一跳,忙回頭去瞧。
吳員外不知什麼時候鉆進簾子里來了,探了個腦袋到近前,奇道:“小唐大人,你是在刻皮影兒麼?這一層一層的。”
唐荼荼:“……什麼?”
“皮影兒啊,就是在街邊搭臺唱戲,叮呤當啷敲打、咿咿呀呀唱戲、白布后頭站倆人擺弄皮影的那個?”
他這麼句話,仿佛給唐荼荼吹了口仙氣,瞬間散一腦袋混沌。
唐荼荼一骨碌爬起來,腳麻了,差點栽地上。
吳員外哎喲著,連忙扶了一把。唐荼荼著:“最近的皮影戲苑在哪兒?帶我去瞧瞧。”
“路邊玩意兒不中看,最好的皮影兒還得是鐘鼓司啊!小唐大人等著,我去跟侍郎大人知會一聲,請道令書,咱們就能去了。”
“要那麼麻煩麼?”唐荼荼一荷包:“我有二殿下的私印,能行麼?”
吳員外一愣,喜笑開:“行,再行不過了!”
作者有話要說:看了幾個自制放映機的視頻,跟模型店里賣的那種立拼圖模型完全不一樣,構造非常非常復雜。
膠片問題解決不了,模仿皮影疊層增加深淺變化,這點是我自己瞎琢磨的,論像原理應該能立,但放在供帶盤和傳軸上應該不行,會有卡帶問題,就當金手指好啦……
孃親捨棄富貴低嫁渣爹遭冷落,還險些被妾室奪走妻位,夏依晴認爲自己不可能發生那種情況!男人可以三妻四妾,誰還相信愛情?重活一世的夏依晴絕不犯低級幼稚錯誤!出身卑微,起點太低?那就順應時勢嫁豪門!利用婚姻先把有利於自家人的東西拿到手再說!孃親遇到的問題終究也擺到了依晴面前,小妾、青梅翩躚來襲,依晴輕哼:都邊兒玩去,咱可是金光閃閃高端大氣有志向的正室夫人,沒空跟你們玩搶男人這種低端遊戲!某男(帶著點敬意小小心地):請問夫人的志向是?某夫人:存銀子啊!今年一萬兩,明年一萬兩,後年…
秋菊十歲的時候進了寧安侯府,為老侯夫人熬藥三年后,被轉送給嫡次子熬藥,在十七歲那年侯府被抄家,除了逃掉的世子其他人都被流放,丫鬟小廝都被發賣,秋菊因為連續七年都跟藥罐打交道,臨時安了個侍妾的身份跟著流放,路上照顧病秧子嫡次子 路上嫡次子病逝,秋菊這個唯一的丫鬟成了所有人的奴婢,還要遭受侯夫人喪子之痛的怒火 ………… 在一個大霧彌漫的上午,路上出現了截道的人,秋菊明白,這是她唯一可以脫身的機會,但一人逃亡也是在賭命。 逃往深山…… 聽見狼嚎又躲躲藏藏的往回走,回到事發地,除了被野獸啃噬的尸體,一個活人都沒有 秋菊哆哆嗦嗦的撿起散落的包裹,抱起她熬藥的罐子精神恍惚的跑了。 好不容易找到人煙,卻因為畏頭畏腦、說話結巴、精神異常而被帶到里正那里,沒有路引,說不出來處,不知歸處,被鎖柴房天明送官,秋菊連夜逃走,在外奔走半個月,為了在沒有戶籍沒有路引的情況下生活,代替一農女嫁入深山,成為一個獵戶的妻子,余生與糙漢子為伴,深居山林 PS:簡簡單單的深山生活,不會暴富,不會出現豪門,不會涉及血海深仇 我在繁世,向往歸園,卻身嬌肉貴怕吃苦,所以……… 一句話簡介:簡簡單單的深山生活 立意:**越少,生活越簡單
首輔嫡女譚清音生得仙姿玉貌,美艷動人,只可惜實在身嬌病弱,一口氣吊著只差入了土。過了及笄之年,也無人上門求娶。一日,皇上下旨,賜婚譚清音與都督裴無,兩人不日完婚。消息傳出,京城一片嘩然,眾人私下皆笑,皇上這怕不是給譚氏女逆向沖喜。裴無其人,…
【雙c+1v1+甜寵+多子+非女強+he,友情提示:生子需謹慎,小說只為娛樂】貝慈穿越了。還是個差點餓死街頭的黃毛丫頭,好在將軍府老夫人心善,花二兩紋銀將其買下,不至于讓她穿越即死亡。時間一點點過去,原本的雄心壯志在看透了吃人不吐骨頭的社會本質后,她萎了。從心之下,她乖乖巧巧抱上大腿,一步步爬到安心養老的位置。若干年后,回首身后跟著的一群小崽子,貝慈感嘆,上面有人頂著,下面有人撐著。如此生活,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