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使的后續審問由大理寺接了手, 晏昰清閑了幾天,早早下值回了府。路過疊落山墻旁的磚花時,聽到幾個影衛在閑嘮。
“那唐姑娘駕了輛騾車往火場上沖, 一手提一個漢子——好家伙,二百斤的壯漢被拎著后襟提溜了起來, 一路就這麼提著人往車上扔。”
“修羅在世都未必有這樣的力氣!這還是個十四歲大的丫頭, 等再長長,力氣更大,那還了得?能一拳斃馬的力!”
每個影衛都不是功夫厲害,都有些別的特技, 像這名影衛最擅長學舌,學人聲音、調子、語氣能學得惟妙惟肖, 口才好又話嘮, 講故事不比外頭的說書人差。
廿一瞧了瞧主子的神, 見主子臉上并未出不虞, 反而饒有興致地站在墻下聽了會兒, 知道這是主子聽的。
另一個影衛緩聲說:“姑娘心細, 傍晚總是要在院子里熏香驅蚊的。夜里還會留些湯粥點心,放在庫房中等我們自取。”
“前兒個夜里給我留了苓膏。”
晏昰不再聽了, 舉步離開, 走著走著自己笑了聲:還沒倆月呢,就把他手下的人心給收買了。
廿一也笑了:“叁鷹了些傷,這半月沒派活, 他已經把這故事翻來覆去講了好幾遍了, 府里人人都知道了。”
倭使的事兒不解決,總覺夜長夢多。晏昰問:“大理寺的判文遞上去了麼?”
廿一道:“進了閣了,批紅本送了書房, 皇上留中不發,還沒批答。”
晏昰:“皇兄催催罷。”
父皇年紀越大,越被仁善名聲所累,拿個主意溫吞得人心煩。
他在太子的位置上坐了二十年,手里握著儲權的時間太長了,而皇爺爺春秋鼎盛,到老才因為肝病要了命。
幾位皇叔死得死,瞎得瞎,還在世的幾位都是早早被皇爺爺著就了藩的。父皇靠仁善之名做了二十年的太子,骨子里的銳氣和磨平,滿腦子就只剩下“孝”與“慈”。
萬事有得必有失。
晏昰走過一排花磚格窗,往左校場馴馬去了。
今日,馬監送來一匹純的蒙古馬,那提督太監笑說:“這是蒙古大疆節的賽駒,野不馴,棚一個月了,連牽著走都不讓——老奴實在沒法兒,給殿下牽來了,殿下瞧瞧不得眼?”
他們一年會送來十幾匹所謂“野不馴”的馬,等二殿下馴服了,再大夸特夸一番,下次再送匹“野不馴”的來——也不知是誰在哄誰玩。
晏昰哂了一聲,心里門兒清,卻依舊改不了心。
這回的蒙古馬還真有些不馴的味道,個頭足有八尺,上個鞍都似要它的命,狂躁地甩著頭尥蹶子,把幾個馴馬的太監拉了個仰翻,哎唷聲一片。
“不必上鞍了。”
晏昰踩著上馬石借了一腳力,翻上去了。任憑野馬高仰著脖子,后蹄踢,他也雙死夾馬腹,坐得穩穩當當。
跑了十幾圈,一人一馬總算磨合出兩分默契。
晏昰拿了塊布巾去馬脖上的汗水。這畜牲佯裝乖巧,睜著一雙大眼湊上來,忽然聳了聳鼻孔。
提督太監笑著拍馬屁:“哎喲,這是認主了!殿下龍虎猛,馬中之王也不敢不臣啊!”
認主麼?這詞兒用得微妙。
這野馬鼻孔聳得更大了,晏昰心生不妙,一錯,躲閃得及時。
“呼啾——”
他旁邊的大公公被這馬噴了一臉鼻涕星子。
公公張就想罵畜牲,當著二殿下的面兒又不敢罵,皺出了一臉老褶,惹得周圍侍衛都哈哈大笑起來。
晏昰心松快了幾分,把這匹蒙古馬留下了。
“吩咐人,去給唐二傳句口信兒。”
*
牧先生跑了一整天,把自己了解的幾家大文社都跑遍了,幾條門路沒一條通,全堵得嚴實。
他是一頭熱汗回來的,知道二姑娘等得急,牧掛書不敢耽擱,拿涼井水了帕子抹了把臉,就匆匆往爺院兒里走。
二姑娘年歲大了,進院子不方便,兩人總是在唐厚孜的院子里頭。
唐荼荼正拿哥哥小時候留下來的描紅帖練字,練的是一寸見方的正楷字。坐姿端正,以雙鉤握筆法懸腕執筆,要不是那一手的狗爬字實在不堪目,這姿勢能拿去做兒啟蒙模范了。
“二姑娘。”牧掛書深深一揖,慚愧道:“我沒能找著合適的私刻主。”
唐荼荼:“別急,你慢慢說。”
唐荼荼給他泡了一壺茶。至今也沒學會泡茶的手藝,心不靜,也一直沒什麼空閑,顧不上學這門這修養的藝。
起一撮茶葉往壺里一扔,滾水澆進去,澆出什麼樣算什麼樣。
沸騰的滾水把茶葉燙得焦卷,茶香還沒出來,茶已經了老氣,遠遠超過了適宜水溫。
這是今年的明前茶,中上品質的顧渚紫筍,老爺給爺買了三兩,爺學學茶藝,拿去文社會友時不丟人……
牧掛書雙眼直了一直,一句“暴殄天”差點口而出。
可他瞧二姑娘也不像是會聽他嘮叨茶葉價值的人,只好艱難地挪開目,揭過這茬,倒起自己的苦水來。
“私刻比坊刻更貴,多是有大才的鴻儒們刻印自己的文稿,要麼就是大戶人家刻家塾本——姑娘既然有錢,我想著價錢貴點也不怕,可一聽姑娘要印一百多冊,沒一家文社敢接這活,全當我在逗趣兒!”
唐荼荼不算太失,心里預料到了這個結果。
私刻,簡而言之就是私人刻書,有的是窮書生自己接活,有的是小書舍空閑時候做代工。印量很低,一本書撐死了雕個幾十頁,一兩個月就能辦了事。
而那位先賢留下的外科醫書整整三箱,量二百萬字的巨作,哪怕放后世拿米粒大的小字印出來,書都得擺滿一層書架,更別說是字如拇指肚大的現在。
除了私刻,民間有許多坊刻鋪子,類似于作坊工場,雇傭大量的工匠,還有配套而完整的印刷流程,印量很大。
唐荼荼幾人在東市上走過的幾家都是坊刻鋪,價錢讓人而卻步,還隔著個天大的誤會——邪書。
要是坊刻都不行,私刻想是更不得行,就那麼幾個匠人得做到天荒地老去。
那……活字印刷呢?唐荼荼心思微轉。
穿來八個月,對世的了解都是一棱一塊的——好奇農耕,就走遍糧鋪研究雜谷;好奇律法,就去周家書樓看了半月法典;好奇文化,就去講學壇聽講;好奇市場價,就每月去東西市上記錄價變,自己算通脹率,琢磨影響定價的因素。
時間太短,還不系,刨去這些,唐荼荼對別的各行各業知之甚,只有個簡單的印象。
只清楚記得歷史書上學過——北宋慶歷年間1045年前后,畢昇——一個雕版工匠發明了活字印刷。
可大唐以后沒了宋朝,而是支棱出來一個興朝,二百年后王朝更迭,又變了盛朝,生生把兩宋給弄沒了。
唐荼荼分不清時間,按著時下的世俗風貌來看,如果把盛朝拉到正史上,應該是在1300年左右,那活字印刷出現了麼?
怕蹦出什麼新詞來,含糊問:“咱們……有活字印刷了嗎?”
“有的。”牧掛書神自然,啜了兩口茶:“二姑娘別想活字了,民間沒哪家坊刻鋪用活字的。”
唐荼荼愣住:“為什麼?”
能簡化人力的厲害技,為什麼不用?
牧掛書放下茶盞,“這就說來話長了。”
他不防備二姑娘忽然問起這個,細想了半天,努力說得條理清晰點:“活字是前朝就有了的技藝,姑娘知道活字是怎麼造的麼?”
唐荼荼:“用膠泥?”
牧掛書點頭:“膠泥字是燒出來的。先泥坯,再刻字,最后用火燒。神匠畢昇統一了字模大小,字畫凸起也全都統一如銅錢厚,所以字模高低能一致;燒字的火候高不得,也低不得,不然要麼字模燒裂,要麼皺塌陷。”
聽著不算復雜,規定了字模尺寸和大小了,只是火候難把握。
唐荼荼忙問:“然后呢?”
牧掛書道:“各家書坊聽說了這等工藝,都恍然稱奇,紛紛去畢先生的書社學這門技藝,可學回去了,用得卻不如何。”
“一來,字模難燒,不同的木頭紋理疏不同、含水也不同,燒出的字模高低都是不一樣的,放在一塊高低錯落,印出來就會缺字,得多次修整,讓字模擺放齊平。”
“二來,是排文布字。自興朝以來,好書都講究疏得當,要義需得顯眼,一本書上的字大小時常變化——先賢原文用大字,后儒筆記是小字;正文用歐,落款用行草。”
“大小疏、甚至字都不同,這就需要刻許多版字模。要是有圖有畫的書,排版更難,常常有字模填塞不進版中,需得反復調整。”
唐荼荼眉又皺了一重。
時下的書是講究排版的,甚至讀書人平時自個兒寫文章,也有變換字字號的意識,標題和重點用大字,說理容用小字。
用活字排這樣的版,刻字量立刻翻了幾倍。而通篇字號全都一樣的刻板,可以用來印孔孟,可以印佛經,印醫書是決計不行的。
一套排版不好的外科手教材書,意味著沒有大小標題和重點文字,也就沒有條理,不方便理解。
牧掛書接著道。
“三來,活字工量龐大。尋常一本書五千字左右就夠用,民間坊刻鋪的存字量也大概就是這個數;再厲害些的大書坊,存字量會達到八千到一萬五,但依舊不夠。倘若一本書里遇上反復多次使用的字,如之乎者也,還得再加刻。”
“像姑娘這套醫書,里頭有許多生僻字,醫理又雜,沒有幾萬、十幾萬字模是刻不下來的——排一套活字版,只刊印一本書,印完這本,印下一本書時需得拆模重排,太費時。”
唐荼荼對數字最敏,“十幾萬”這個數從牧先生里出來,立刻就聽懂了。
越大型的書鋪,刻印量越大,字模的存量就越多,相當于是在做拼圖,要在幾萬塊拼圖里翻找一個字。盡管這些字模都按照聲韻編好了序,可收納和取用仍然是不敢想象的大工程。
最關鍵的是,雕版匠人只需是會寫筆畫的工匠,而活字排版需要用到認識大量字的讀書人,才能排出印模來。
老祖宗造出來的漢字太多了,活字印刷就落了一個費時又不省工的尷尬境地里。
印完一套書,拆一套活版——大書鋪賣的書多是經史子集,全天下讀書人都要買的,沒必要這麼拆,時時要印,次次要排版,活字遠遠比不上雕一套版,一用二十年。
膠泥活字與木活字,都有其本的劣——膠泥難燒,吸墨;越小的木塊,沾水越容易變形,兩樣都經不住大量印刷。
至于銅活字、鐵活字,時下的冶金業又遠遠趕不上了。
而雕版印刷,一個手的老師傅一天就能雕一面,只要大量匯聚匠人,速度就快起來了。
“先生去歇息吧,我再想想辦法。”
唐荼荼把壺里的茶水倒干凈,兩口喝了,心事重重地回了自己院子。
說來說去還是缺錢,要是自己開家刻書鋪就好了,想印多印多,不用“邪書”的氣。
心里裝著事兒,茶飯也不香了,夜里躺了半個時辰也睡不著,越想越覺得時間迫,而前途渺茫。
近來,唐荼荼總有一種“我明明能做很多事,但偏偏眼下什麼都做不了”的郁悶。隊長的出現給的生活帶來了力,也喚醒了所有制在心底的焦慮。
趙泠生來尊貴,乃是皇帝親封的元嘉郡主。眉目如畫,美艷動人,滿京城的貴公子都對她心生愛慕。 不料其母晉陽長公主逝世之后,皇帝下旨賜婚,將趙泠許配給了當朝首輔。 首輔大人謝明儀冷血腹黑,手段殘忍,在朝中玩弄權貴,攪弄風云。 新婚之夜,趙泠獨守空房,婚后倍受冷落,不久之后,和離歸府。 滿京城的貴公子驚聞喜訊,紛紛上門求親。 趙泠好不容易才挑了個順眼的,準備來個第二春。結果沒曾想,自己懷孕了…… 謝明儀聽聞消息,再也坐不住,親自登門恭迎元嘉郡主回府。 趙泠瞥了一眼跪搓衣板的大豬蹄子,低頭邊摸肚子邊嘆氣:孩子,阿娘還是幫你找個后爹罷! 謝明儀WQ
一個有點技能的拽巴女 × 一個總想證明自己不是只適合吃祖蔭的兇巴男~ ****** 燕京蘇家的大姑娘從田莊養完病回府後,似乎跟從前不一樣了,她不僅令頑劣反叛的親弟弟對其俯首貼耳,還使得京城赫赫有名的紈絝秦三爺甘心為其鞍前馬後地跑腿。 與此同時在鎖器一行具有霸主地位的蘇家卻正面臨發家以來最嚴峻的考驗:京城突然間冒出一位號稱“鬼手”的製鎖高手,傳說制出的鎖器比蘇家的鎖具更加複雜精密,已令城中大戶不惜千金上門求鎖,名氣已經直逼當年蘇家的開山祖師爺! 東林衛鎮撫使韓陌有個從小與皇帝同吃同住的父親,打小就在京城橫著走,傳說他插手的事情,說好要在三更辦,就決不留人到五更,朝野上下莫不談“韓”色變。 但韓大人最近也霉運纏身,自從被個丫頭片子害得當街摔了個嘴啃泥,他丟臉丟大發了,還被反扣了一頂構陷朝臣的帽子。所以當再次遇上那臭丫頭時,他怎麼捨得不給她點顏色瞧瞧呢? 只是當他得償所願之後,前去拜請那位名噪京師、但經三請三顧才終於肯施捨一面的“鬼手”出山相助辦案之時,面紗下露出來的那半張臉,看起來怎麼有點眼熟? ? ……
前世強勢公主,今生官家嫡女,庶姐坑害、表姐嫉恨,她果敢狠絕,將敢害她的人通通幹掉! 卻不想竟遇到了比她還妖孽的男人?他工於心計、長於謀略、道行深厚,更可恨的是他竟然還算計了她的心,你不是敢挖坑嗎?來人,給我活埋了他! --情�
婉婉是盛京第一美人,生就一副嬌若芙蕖、冰肌玉骨的好樣貌 只可惜出身太過低微,十一歲寄居靖安侯府,城中不知多少權貴公子哥兒做夢都想討了她回府——做妾 而靖安侯世子陸珏,玉質表裏、恍若謫仙,更有個皇后姑姑、太子表兄,耀眼奪目放眼整個盛京也無人能及,所以哪怕他一向不近女色,卻依然是城中衆多貴女的心尖明月 兩個人云泥之別,絕無可能 婉婉一直將心事藏得很好,從不曾宣之於口,也不敢在人前表露半分 直到有一天,祖母突然當衆爲她定下了與陸珏的婚事 消息傳出,城中一片譁然,衆人紛紛忍不住開始挖掘這場婚事背後的隱情 婉婉也去主動尋了陸珏,忐忑問他:“表哥既然不願,我們便一同去與祖母解除這門婚事,行嗎?” 誰知陸珏聽了,卻幾不可察地皺了眉,“你既不是我,又怎知我不願意。” * 婚後一日深夜窗外飄雨 閃電過後,身旁原本沉睡的男人忽然伸手捂在婉婉耳邊 雷聲緊隨而至 寬厚的手掌阻絕了轟隆的聲音,她在睡夢中未曾驚醒,只輕輕嚶嚀一聲,更加往他懷裏鑽,夢中囈語“夫君……” 陸珏垂首吻她額頭,“睡吧,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