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高句麗的戰事,楚擎一直不是關注。
高句麗那邊都快練兵的地方了,舟師新卒源源不斷的被派了上去,火藥弩和猛火油都用不完,老昌大黃兵分兩路,推進的速度并不快,穩扎穩打,同時將大量的戰俘和掠奪的財貨送了回來,沒出過問題。
要知道高句麗島上不止有大昌軍伍,還有太國度的番人戰士們,算是雇傭兵質,數量眾多,價比特別高,武自己帶,糧食自己搶,錢…昌朝也一分不給。
這些人效忠的是長公主,老昌大黃是他們國王或是神的親戚,給自己老大的親戚出苦力,沒病。
朝廷沒干涉過,因為又是一個以小博大張刺激的事,回報太高了,也就任由老昌大黃二人折騰了。
對于還要打多久,打到什麼程度,朝廷同樣沒干涉,也不過問,嘚瑟去吧,大家已經習慣昌喻主政了,覺得和老四在的時候區別不大,就是老四前一秒掛了,這一秒全國朝可以披麻戴孝,下一秒不用吃席,昌喻直接登基,一點問題都沒有。
楚擎不關注,是因為沒什麼關注的意義,怎麼打都打不輸,再一個是打仗又不是請客吃飯,哪能三天兩頭就完事了,與其關注那麼遠的事,不如研究研究眼前的問題。
結果高句麗突然派使者過來議和,還要和親,這就讓楚擎詫異了。
上了探馬的馬,楚擎帶著三哥前往了宮中,想要問問到底是怎麼回事。
議和,楚擎能理解,和親,他不是太理解。
很多人都有一個誤區,以為高句麗就是后世的韓國,實際上并非如此。
別說韓國了,連朝鮮都不算,如果只看歷史淵源和地理位置的話,那倒是算朝鮮,高句麗是高句麗,高麗是高麗,不是一回事。
朝鮮半島也不是就一個高句麗,還有百濟與新羅。
高句麗非但不是后世的韓國,而且相當的猛。
歷史上隋朝滅國有著諸多的原因,要問最本的原因,與三征高句麗有著直接的關系。
隋煬帝并不是一個廢昏君,人家也是有雄才大略的,三征高句麗,也有著不得不說的故事。
在正常歷史進程中,高句麗不但占據了整個朝鮮半島,還一直向西北突進,整個遼東地區都是人家的地盤,什麼契丹啊靺鞨這些比較猛的部落,都是人家小弟,巔峰時期,是步騎就有三十萬,東亞地區,僅次于隋朝。
而且第一次開片的時候,是人家高句麗國王帶著各族聯軍進犯的隋朝邊境,隋文帝發兵至三十萬,還打的灰頭土臉的。
雖然最后高句麗國王選擇撤軍也俯首稱臣了,實際上是個人都知道,高句麗野心不死,時機一到就會吞并東北地區。
就是在這種況下,隋煬帝才三征高句麗,不過打的窩火。
第一次,失敗,算是隋煬帝戰略決策失誤。
調集了百萬大軍,一開始打的蠻不錯,沿途高句麗各城都沒怎麼還手,撒丫子就跑,這也導致了隋朝大軍有些輕敵。
結果人家在后方集結,直接來了個反殺,這一次到隋朝大軍一退再退了,兵潰千里,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第二次,隋煬帝就開始der呵的了,嘚嘚瑟瑟的還邀請各國的老大觀戰,本來嚴肅個事,弄的和要上非誠勿擾似的。
其實那時候隋朝有很多猛將,結果隋煬帝也不知道是腦子了還是怎麼的,什麼都要管,將軍們到制約,反倒是一次次錯過了戰機,最后又沒打明白,憋憋屈屈的回來了。
第三次隋煬帝倒是不der了,到其他人der了,本來這次隋煬帝吸取了教訓,準備好好干一架,剛開始的時候也是打的像模像樣,連下數城,俗話說的好,再一再二不再三,加兩次鐘就得了,第三次必須拿下,誰知楊玄叛變了,為了鎮部叛,隋煬帝二話不說,一個字,退,那是相當的果敢了,連都沒剩,所有人全退了。
哪怕是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猛不猛,那是相當猛了,就他那些兒子,哪個不是歷史系的高才生,就他那些婿,都不夠穿越者魂穿的了,穿的公主都不夠用了,結果呢,還不是被高句麗打敗過。
同樣的時空,不同的歷史,高句麗現在也這樣,很猛,甚至從某種程度上比瀛賊都猛。
因為人家政權更加集中,幾乎可以說是做到了真正的中央集權,猛將也有不,加上占據主場,指老昌大黃拿下,不是不可能,只是說短時間不可能,還得是真正意義上讓大昌朝舉全國之力去打這一場仗。
朝臣也好,楚擎也罷,沒太大指,能打打,最好打殘,此消彼長唄,你那邊恢復,我這邊壯大,差不多了我再去削你就完事了。
戴著結婚戒指莫名其妙穿到古代,剛剛摸清自己的處境,就被華麗麗地拉去當沖喜新娘,意外發現戒指裡大有乾坤,可種出來的人蔘、豌豆怎麼全是紫色的,漂亮倒是漂亮,可能吃嗎…丈夫醒不來,婆婆沒好臉色,表小姐管著家,她的日子有點水深火熱啊…不怕,咱有空間戒指,好好地跟大夥兒鬥一鬥!
“大郎,該吃藥了。”武植醒來,突然發現眼前多了一個騷媚的人兒,端著湯藥!這碗藥,他要不要喝……
祖龍血脈贏武,三千兵馬起家,奪徐州,吊打劉備和呂布! 天下諸侯,盡皆震驚! “劉備、曹操、孫權,世家之患乃是天下大亂之本!” “你們沒有能力,也沒有魄力將世家門閥根除!” “讓我贏武來吧,以戰功論賞,恢復我大秦制度,才能讓天下百姓真正當家做主!” 贏武俯視江山,立下宏願。 一段可歌可泣的大秦重造之戰,正式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