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衛千戶雖然說的眉飛舞。
可魏忠賢卻沒有什麼好眼。
說實在的,這個計劃是錦衛布置的。
錦衛早已知道有人謀反。
可是……卻沒有選擇對每一個人進行盯梢。
畢竟……這里頭有過于龐大的利益鏈條,牽涉的人實在太多了。
不過……對于錦衛而言,只要抓住一個核心點,問題就可以解決。
比如這位吏部尚書。
因為這些人謀反,定然會和早已跟他們沆瀣一氣的吏部尚書合謀。
與一個聰明且位居中樞的人合作,便了這個計劃的核心。
至于吏部尚書張養浩,那麼事就更簡單了。
張養浩可不是傻子,他一眼就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
不但主配合,而且還參與擬定出了計劃,像控制閣這樣的餿主意,也虧得他想的出來。
不過錦衛立即察覺到,張養浩的計劃看上去是離了大普。可實際上……卻是環環相扣。
表面上這計劃很蠢,實際上呢,卻是心理戰。
從心理角度而言,那些賊們,是不得已而為之,為何不得已,因為害怕被清算。
所以本質上,他們和那些心積慮要謀反的人,心態是不一樣的。
正因為現在是狗急跳墻,可是要制定出一個謀反的計劃,卻也沒有這樣容易。
此時,張養浩站出來,直接接手,一二三四五,一條條告訴他們該怎麼做,如此一來,對于絕大多數慌的叛賊而言,就算覺得這計劃好像有點離譜,卻也不得不聽從。
當然,最重要的還不是如此,而是抓住了對方……懶的心理。
謀反的人現在已心如麻了,張養浩提出來的計劃,卻是一個懶人計劃。
你看你們攻打這里,攻打那里多累,聽哥的,咱們直接控制閣,得了旨意,剛明正大就可將京城一鍋端了。
這顯然是一個造反懶人包,不必讓大家流,也不必讓大家流汗,沒有那麼多的千辛萬苦,也不必經歷什麼九死一生,絕大多數人,甚至什麼活都不用干,跟在后頭搖旗吶喊幾下,說不定就可為從龍功臣。
人嘛,都會有嫌麻煩且害怕自己被分派艱巨任務的心理,何況還是謀反這等大事。
因而,張養浩打包制定出來的謀反懶人包,自然而然就得到了絕大多數人的認可。
魏忠賢隨即看了一眼張養浩,冷笑道:“你這家伙,平日里顯得堂堂正正,沒想到卻有這麼多鬼主意。”
鬼主意對于一個吏部尚書而言,可不是什麼好詞兒,這幾乎等同于是罵人的話。
張養浩則是臉不紅心不跳地道:“下真是慚愧,其實非要說此策乃是鬼主意,下卻以為不妥,此策其實暗合了自然之理。”
魏忠賢挑眉道:“自然之理?”
張養浩一本正經地道:“對,就好像水往東流一般,即所謂的大勢所趨,何為大勢呢,就是迎合每一個人避重就輕,減麻煩和因循茍且的本,迎合了他們的心理,他們便自然愿意聽從了。反而是一些計策,看上去細致和妙無比,可實際上……卻要求每一個人去拼命,這樣的計劃,反而難有人認同。”
“任何計策,若是都不能順著人心去做,反而是逆人的子而行,計劃越是巧,反而被,難有建樹。至于下這計劃,其實才是正道,猶如滔滔河水一般,無人可阻擋。”
這張養浩畢竟也算是魏忠賢半個同鄉,當初也是魏忠賢的‘閹黨’,此時魏忠賢倒也懶得再跟他多計較了,只點點頭道:“現在一切就緒,就看東林軍校那邊的了,但愿不要出現差錯才好。”
張養浩則賠笑著道:“斷不會有差錯的,九千歲和諸公放心便是。”
他一面說,一面眼角的余看向魏忠賢和錦衛的千戶,口里接著道:“只是當初下一時糊涂,竟是為這些賊人所趁,哎……怪只怪下那兒子,太過年輕,一時糊涂,居然如此不曉事,被那張嚴之所害,竟弄了什麼票……”
魏忠賢和那錦衛的人對視一眼,立即就明白了張養浩的心思。
魏忠賢便淡淡道:“你放心吧,此番除賊,你便是立了大功,將功補過,自然不會為難你的。你自己也說了,事先你并不知,是你的兒子一時糊涂。令子咱是見過的,年紀這樣小,不曉得世險惡,卻也是有可原,不知者不罪嘛,這事兒,咱做主了,到時咱會親自奏請,免你罪責。”
張養浩等的就是這句話。
錦衛的人和他接洽,雖然也是這一層意思,可誰曉得對方會不會糊弄自己。
可九千歲顯然就不同了,現在九千歲當著大家面開了這個口,這九千歲還是要臉面的,那錦衛的人,也不好駁了九千歲的面子,至于陛下那邊,只要九千歲這邊奏請,張靜一一定不會反對的,那麼這事就是十拿九穩了。
安全落地……
張養浩心里不唏噓,忍不住心里鄙視張嚴之人等,這群沒腦子的家伙,真以為拿住了老夫,也不看看老夫是什麼人,錢我拿了,要死你們去死吧。
倒是黃立極幾個,在旁只剩下苦笑。
東漢末年,一個王朝行將就木。一場傳染烈度極強,癥狀奇怪的瘟疫讓這個亂世進入末世。倖存的三百多萬人口散佈在大漢王朝六百多萬平方公裡的疆域內。 試看,一個兩世之人,一個王朝,一個民族,成百上千的梟雄豪傑,三百多萬末世亂離人將在這末世之中如何選擇自己的命運
戰國之世,天下大爭。一個偉大的帝國將要建立,同時這個帝國也在走向崩壞。穿越到驪山成為一名修陵人,趙術不甘心蹉跎于此,他要走出這里,去用自身所學去成名,去建功立業,去改變自身命運,也想去嘗試改變這個帝國的命運。且看,在他的參與下,歷史有何改變? 各位書友要是覺得《大秦攝政王》還不錯的話請不要忘記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薦哦!
簡介:張超穿越武德四年,來到長安郊外灞上,成爲了老府兵之子,但他卻只想做個悠閒的大唐好地主!
齊譽,一個窮書生,經商沒本錢,致富沒門路,只得依靠科舉謀求出路。 一路走下去,去爭做那個笑到最后的人。直到有一天,國家內憂多了,外患來了,皇帝才嘗試著啟用這個寒門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