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都市爽文 天下珍玩 第1220章 玉璧凹槽

《天下珍玩》 第1220章 玉璧凹槽

 唐易一愣,“這得看多大批了,還得看是什麼東西。”

 “聽你這話就有底氣。那好,咱們隨時聯系。”老黃端起酒杯抿了一口。

 “那您慢慢喝,我回去了。”唐易點點頭,就此回了座位。

 老湯繼續自得其樂,唐易他們吃得快一些,吃完了,打了個招呼便回了酒店早早休息。

 高太明最近工作累,不想那麼早去越王劍冢,提議先休息一天。文佳卻建議先去看了再說,搞明白了況,休息多天都不要,到時候他和唐易替高太明圓一圓,回去晚了也好向蔣主任代。

 唐易也是這個意思,高太明架不住兩個人說道,便同意了。

 這個時候,那山頭,包括山頭在的有一片范圍已經拉上了鐵網,豎起了自然保護區的牌子。

 景區管理人員開了一鐵門,讓他們進去了。

 高太明來之前仔細看過資料,很快就來到了那山坳。當年征集辦人員進口,并沒有嚴格的封起來,封堵口的仍是原先的那塊青石,外面又壘上了一些石頭,外還豎了一塊牌子,上面寫著:塌陷區!危險!

 當然,這只是給著進保護區的人看的。三人搬開壘起的石頭,推開原先的青石“門”,從通道進了墓室。

Advertisement

 墓室其實已經被清理干凈了,就連原先固定在室壁上的青石鏈條都拿走了。空空如也。

 抬頭一看,文佳大失所。上面,果然刻有八卦圖形,但是中央,卻有一個璧形凹槽,沒東西。

 乍一看,好像是在八個八卦符號中間刻出來的凹槽,但是文佳卻明白了,這里面,原先應該是一塊玉璧!

 文佳看了看唐易,唐易也明白了,這個凹槽,槽寬比中央的圓形要大,那就應該是嵌過一塊玉璧。

 之前說過:倍好謂之璧,好倍謂之瑗,好若一謂之環。就是邊,好就是孔,這邊比孔的直徑大玉璧,孔比邊直徑大的玉瑗,孔和邊直徑一樣大的做玉環。現在很多人不講究了,但是春秋時的玉,那可是嚴格劃分的。

 當著高太明的面兒,文佳也沒多掩飾,“原先的頂上的東西,你們取走了?”

 高太明仔細看了看那凹槽,“我看過當年的檔案資料,沒提上面有東西。而且我看過示意圖,當時畫的,就是這樣。這個不會有錯。”

 “那就應該是取走八劍的時候一并給取走了!”唐易看了看文佳,“看來,這個破陣的道行也不弱,徹底破了。”

 文佳點點頭,又仔細看了看墓室,“之所以把青銅棺懸空,就是為了這個陣法,不然如果接地氣,土生金而后相連,劍氣就發不出來。”

 高太明這下明白了,“原來你們聽蔣主任說了之后,目的就是為了這凹槽里的東西。這東西,就是劍陣的‘啟’啊!”

 “嗯。”文佳接口道,“現在沒戲了,我就說先干正事兒再休息吧?你看,這正事兒干得多快!”

 高太明想了想,“哎?這上面,還真是塊玉璧的尺寸。我看過資料,有印象,整個大圓直徑是十一厘米,小圓直徑是三厘米,邊的直徑是四點五。”

 唐易記下了數據,又仔細觀察了下建造墓室所用的石材,最后也擺擺手,“走吧!”

 三人出了墓室,又把口原樣堆砌好,聯系了景區的人來鎖門理,便離開了這片保護區。

 既然到了會稽山景區,那就看看大禹陵吧。

 其實整個景區里邊景觀還是不,但最出名的,就是大禹陵。三人也不想多逛,所以只去大禹陵看了看。

 據介紹,大禹封禪、娶親、計功、歸葬都在會稽山,也留下了大禹陵。當然,這個年代太過久遠,這個大禹陵是考辨得來的,并不是像什麼十三陵一樣考古發掘那麼明晰。

 走過幾百米的步行通道,然后是一個廣場,廣場上有圖騰柱和九鼎臺等等建筑。大禹陵最主的建筑就是禹廟,在禹廟前面,有一個水池,禹池,上面有石橋。

 大禹陵的整是比較恢弘的,沿山勢而建,是一組大型建筑群,除了大禹廟,還有大禹陵碑亭,禹祠等。

 禹廟最早是南朝時候建的,南朝宋齊梁陳,確切地說是梁朝。大禹的是非功過眾說紛紜,但治水一直作為主流被大多數人傳頌,又是我們第一個正統王朝的締造者,所以來大禹陵的游客不

 出了大禹陵,溜達著走出會稽山景區的時候,文佳笑問唐易,“你這學歷史的,對大禹了解多?”

 唐易搖搖頭,“夏朝的歷史文字記載和實佐證,留下來的太了,只有數的青銅和甲骨。后人倒是有些記述,包括春秋戰國時期流傳下來的有不,還有后來的史書,比如司馬遷的《史記》。不過,大致推斷一下,大禹在禪讓制的時代背景下,功讓自己兒子即位,改了世襲王朝,所以除了所謂的功績,心機應該也是很深的。”

 高太明也很興趣,“也有說,大禹是禪讓給了伯益,然后大禹的兒子啟殺了伯益自立。還有說,伯益和啟都是賢人,后來伯益拱手相讓,因為這是大勢所趨。但是,上古歷史,一直撲朔迷離,不同的文獻有不同的說法。我更想聽聽你的看法!”

 唐易看了看兩人,“你倆這是去了地方,空手而歸,從我上找樂子是吧?”

 兩人哈哈大笑,唐易也跟著笑笑,“行,我說說我琢磨的,就當故事聽吧。”

 “其實說歷史從某種程度上就是說人,是人就離不開人。”唐易接著說道,“在很多歷史文獻里面,都提到了一點,禪讓下一個接班人的時候,舜繼承堯,禹繼承舜,都會先推讓一下,甚至躲一躲,但是最后還是要當!這算什麼呢?這不單純是虛偽,這是手段,既能接班又能告訴天下人我很謙虛我有德的手段。”

 (本章完)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