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都市爽文 天下珍玩 第1159章 一層窗紙

《天下珍玩》 第1159章 一層窗紙

 “他說,這是好事兒!”單連城應道。

 “好事兒?”唐易沉思起來。

 “嗯。”單連城吸了一口煙,點點頭,“他說最近沒事兒,要來山州。”

 唐易料到陳澄之可能會過來。不過,這個“好事兒”,他想了一會兒才明白。

 “莫非陳老爺子的意思是,你當年沒聽他的,做了這麼多高仿,這錢算是賺得不那麼明正大,德行有虧。而現在,你的大徒弟給你‘全盤接了!這背德的報應,將會轉到他頭上?”唐易進而說道。

 “是這個意思。不過還有一點,他說我的足彝被你識破,最后一件高仿也沒賣出去,算是收了個尾。”單連城應道。

 “既然如此,那他來就只是和你敘敘舊了?”

 “不是,他說收尾了,但還不圓滿。”單連城解釋道,“讓徒弟給坑了,當師父的如果不教訓一下,那怎麼行?收拾了這小子,才算圓滿!”

 唐易笑了笑,“老爺子真有意思,這麼說,他來是想幫你報仇了?”

 “你又沒猜中。他說,他來只是和我聊聊這事兒。實施報仇,讓我找你。還說,誰讓你識破足彝了呢?”

 唐易變淺笑為大笑,“他這是想讓我把這事兒當墊腳石了,江湖上如果傳出來,好像我多牛似的。其實這種事兒我真沒本事搞,狼煙村都是坐地戶子,你那徒弟又是個工于心計的主兒。”

Advertisement

 “那就等他來了再說吧。”

 “他什麼時候來?”

 “他說最晚后天到。”

 “行啊,您先休息,明天我陪您在山州逛逛。”

 第二天,唐易來到酒店,和單連城一起吃了早餐。不過,單連城對景點不興趣,提出去唐易的閣寶多看看,唐易也就聽了他的。

 公司里主要是逐在張羅,這天不在,而且單連城主要就是想到店里。老譚和大康倒是在,唐易給相互介紹了一下。不過,沒說的太詳細,只是說單連城是從中原省來的,是古玩圈的前輩。

 不過,閣寶多里,青銅的東西極,除了年份稍微淺點兒的造像。這個也難怪,如果是漢以前的青銅,大多都是出土的東西。市場上本來也不多,那些擺出來的,尤其是地攤上的,基本沒什麼真的。

 閣寶多的東西,如果沒經過全面確真,一般是不會擺出來。而仿品,也會標明是仿品。

 相互打了招呼之后,又在店里看了看,他們坐下喝茶。老譚開口問唐易,“正好,有件東西我收來,一直拿不準,也不敢往外擺,這位既然是圈里的朋友,一并看看?”

 “什麼東西?”唐易問道。

 “算是青銅吧!”老譚回答。

 一聽青銅,單連城看了看唐易。唐易笑道,“這不是巧了麼?單爺對青銅尤為通。”

 “噢?那咱們直接進里間看吧?”老譚讓大康支應著外面,三人一同走進了里間。

 老譚拿出的東西,是一件青銅頭盔。

 頭盔這個東西,都不陌生,打仗護頭用的。不過青銅的,市面上還真是不多見。古玩古玩,得能“玩”才能熱。玩的含義有很多種,把玩是一種,欣賞是一種,陳設也是一種。

 但是頭盔這東西,好像都不沾邊。除非弄一副配套鎧甲架起來當陳設,有點兒意思,但青銅的實在是太湊。而且所謂文人雅好,玩古的人里面,喜好頭盔鎧甲的還是。這和刀劍還不一樣,刀劍的意趣還要多一些。

 唐易大致看了一下,因為單連城在,所以他沒多說。

 單連城拿起來,仔仔細細看了一遍,“這是秦代的材料,或者說的寬泛一點兒,是戰國末期到秦的。”

 老譚撿重點一聽是秦代的,有點兒高興,“來價兒不高,這麼說有兒?”

 唐易卻笑道,“單爺只是說秦代的材料,沒說一定是真東西。”

 單連城不由也笑了,“唐先生的眼力,我這個老頭子是比不了了。沒錯,這也是個西貝貨。”

 老譚雖然專長是玉,但是對青銅也不能算是外行,他看著東西,其實還是有個七八的把握的,結果唐易和單連城都說不真。

 “這東西,應該是秦代的青銅改的。原來的,可能太殘破了,沒什麼價值,所以直接用材料改了一個頭盔。因為原來的件是秦代的,頭盔又是嚴格按照秦代頭盔的樣式來的,所以很難識破。”單連城指著頭盔,“你看這幾痕跡和銹,都有細微的偏差,不過很難看出來。”

 “哎呀!老兄真是行家啊!”老譚連連贊嘆。

 “你們啊,過于專業了,其實這東西還有個很簡單的辦法鑒定。”唐易拿起頭盔,“你們看看這個頭盔,戴上合適麼?”

 老譚一聽,拿起來比量了一下,確實不大,如果塞,倒是勉強能卡住腦袋,但是看了看里面的深淺,太淺了,往下肯定包不住頭!

 “就算寬窄合適,但是頭盔這麼淺,那就肯定是假的!”唐易道,“如果是秦代的頭盔,想要戴上,不僅不能淺,反而要更深!你們別忘了,古人可不是短頭發,里面還得盤個發髻呢!這頭盔空間的深度,還得能容下發髻才行!”

 “嘿!還真是這麼回事兒!”老譚樂了,“迪生有個什麼故事來著?一個博士量水杯的那事兒?和這幾乎是一個意思。”

 “應該是迪生的實驗室新進了一個博士。第一天,迪生給了他一個不規則的梨形容,讓他測測容積。結果這個博士生一天也沒搞出來。迪生過來一看,嚯,桌子上演算紙就一堆。結果迪生拿起這個容,裝滿了水,而后又把水倒進量杯,指著量杯上的刻度說:這就是它的容積。”

 唐易接著說道,“其實就是一層窗紙,越專業的人,越容易忽略一些常規的東西。”

 “這個和那個量杯的事兒可不一樣。這個看似簡單,其實是歷史知識的嫻勾連。我算是明白唐先生你為什麼這個年紀就有這種名氣,那不是眼力的原因啊!”單連城嘆服道。

 (本章完)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