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都市爽文 天下珍玩 第1080章 永樂剔紅

《天下珍玩》 第1080章 永樂剔紅

 而且這件漆盒,保存得不算太好,雖說沒有什麼裂紋或者長過的痕跡,但卻也夠臟的,盒面的圖案都看不太清楚了,紅漆雕紋里,布滿了黑的污垢。

 唐易又仔細看了看,外都沒落款。這漆盒面上,雕刻的好像是一宅院,里面有兩人喝茶賞花,有類似小的仆人的人在忙著伺候備茶。

 漆層很厚,雕工其實相當細膩,不過被污垢掩蓋了罷了。

 馮青山一看,唐易居然按照行價買了件清末仿明萬歷的五彩小盤,一時有些奇怪。但是又看到唐易拿著漆盒去,比看盤子還認真,頓時也似乎明白了幾分。

 但是攤主他不知道唐易的況啊,還以為唐易怕吃虧,還想再講講價兒,覺得漆盒不值錢,所以才這麼仔細地看。

 最后,唐易還是花三萬買下了這件老仿的萬歷五彩小盤。當然,重點其實是這一件漆盒。

 離開了攤子不近了,馮青山才小聲道,“這好像是件‘剔紅’,工藝看不真切,不過膽還行,而且看老。看來這攤主是真不懂漆,他在瓷上水平不低,這兒卻蒙眼了。還真應了那句話,業有專攻啊!”

 “老爺子有眼力,這不是看老的問題,這是件永樂剔紅漆雕圓盒,圖案是訪友品茶賞花,雕工湛,包漿潤,品啊!”唐易笑著應道。

Advertisement

 “永樂剔紅?你有把握?”馮青山出驚訝的表

 “從漆層的厚度、雕工技法,還有包漿來看,基本沒問題。就是太臟了,回去清理一下就行了。”

 剔紅,又紅雕漆,是一種漆的加工工藝,在木胎或者金屬胎上,一層層髹紅漆,通常至幾十層,多的呢,能到一兩百層,然后在紅漆半干未干的時候,加以雕刻。

 這種技法,早就有了,不過是宋元時期才起來,明清達到鼎盛。

 這里面最出名的,就是明代的永樂剔紅。為什麼呢?主要是永樂皇帝朱棣他特別喜歡剔紅漆

 永樂皇帝從南到北遷都,這是件大事兒。就是現在隨便想想也能知道,遷都之后,那得有多事兒要干啊!政事都未必忙得過來,可是這永樂皇帝遷都之后,立即著手從各地征調漆雕高手,匯集京城,大力發展剔紅技法。

 作,大加獎勵,剔紅漆的高尖技,隨著遷都,從南方到北方,蓬發展起來。

 所以說,永樂年間的剔紅漆,水平特別高,傳世的品相對也多。

 除了剔紅,漆還有剔黑、剔黃、剔彩、剔犀等等。多說一句剔犀,一般用紅黑兩種漆,替涂層,然后雕刻,刀口斷面就會出現漆層疊,有點兒像犀牛角的斷面,所以才有了這個稱呼。

 這些技法,工藝差不多,就是漆的不同。紅呢,最歡迎,這容易理解,喜慶吉祥的嘛。

 永樂剔紅漆,有出土的,也有傳世的,有造的,也有民坊的。完整的傳世品,經常在拍賣會上出個幾百萬的價兒。目前最高的拍賣紀錄,就是兩件永樂剔紅的盒子,一件牡丹紋,一件云龍紋,都過了千萬的高價。

 漆這種原料倒是不貴,而且漆一般都不大,這品漆的之所以能出高價,和瓷有點兒像,主要是在于工藝的繁復和藝價值。

 漆雕的難度在于掌握漆的狀態。干了,太脆,一雕出渣子,那肯定不行;了,太黏,掛刀,還雕不形。所以火候是很難掌握的。即便掌握了火候,這種半干未干的狀態持續時間不長,需要雕工嫻,迅速品。

 所以一件的剔紅漆,的確是很難得的。

 關于剔紅漆,還有件事兒。雖然史料記載宋元時期剔紅漆雕在技上就已經形了,但是國家目前發現最早的能確證的剔紅漆,應該是元代的。而倭國,卻有宋代剔紅漆的藏品。

 當然,宋代剔紅漆層,雕工淺,真要上拍,未必有明代永樂或者清代乾隆的剔紅漆價高,但是在唐易看來,仍舊算是個憾。

 漆一般被劃進雜項這個類別,馮青山知道唐易眼力高,但是沒想到說起漆還這麼,不由多問了一句,“這漆現在作假的多麼?”

 “什麼沒有作假?唉,這個真是避無可避。”唐易嘆了一口氣。

 “主要還是看包漿?”

 “對,包漿是最關鍵的。剔紅漆的包漿,算是最難做的。判斷漆包漿,這個主要靠手,那種老漆皮手的覺不一樣。現在做舊,主要用草酸,這種包漿比較輕,沒有那種細膩骨的覺。”唐易解釋道。

 “怪不得你得多,看得!”馮青山笑道。

 “看,主要看看底胎就行了,因為剔紅漆絕大部分不帶款兒。也就出現過永樂針劃款和宣德填金款,不過這兩種傳下來的東西市面兒上很見。底胎看仔細了,能看出材質,老木料和老金屬的那種質不一樣。現在低端仿品有的用塑料做胎,一眼的事兒。”

 馮青山連連點頭,“這瓷都鬼市,居然讓你淘了件永樂剔紅,真是有點兒逆天的覺!”

 “我看,現在天也亮了,我們重點還是看看瓷片吧,瓷片里真東西多。”唐易接口道。

 “嗯,大也看得差不多了,看看瓷片也好。”馮青山點點頭。

 這個鬼市上,專門賣瓷片的攤子也有不,便宜的幾十塊一片兒,貴的也不過千兒八百,幾千的就算很貴了。明清窯,要是燒得不合標準,是要敲碎了理掉的,所以瓷都挖出的窯瓷片,確實不。除了明清窯瓷片,還有宋元瓷片,以及明清民窯的瓷片。

 買瓷片的,主要是三種人,一種是買來學習的瓷構造和工藝的;一種是特別癡迷瓷,完整也收藏,瓷片也收藏。還有一種,就是作假者,買來是為了研究如何以假真。

 當然了,瓷片里也不是沒有好東西,有些特別珍罕的瓷,帶有典型特征的瓷片也不便宜。同時,瓷片里也不是沒有假貨,甚至,售價幾百塊幾十塊的瓷片,也有假的,因為本可能只有幾塊錢。

 (本章完)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