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都市爽文 天下珍玩 第964章 玉化松石

《天下珍玩》 第964章 玉化松石

 唐易卻看了看高太明,“你和蔣主任的分歧是什麼?”

 高太明直接回答說:“這扁方是清代乾隆年間制的,這個沒問題,鑲嵌的碧璽、紅寶石、藍寶石,也大沒問題,問題就出在這塊綠松石上。”

 指了指那一小片綠松石荷葉,高太明繼續說道:“這松石的年代,蔣主任認為能到戰漢,我覺得也就是能到唐宋。”

 “嗯。”唐易看著綠松石荷葉,“我說的奇怪,也是指的這松石。從包漿和玉化程度來看,的確很久遠,一件清乾隆的扁方,卻用了這麼一顆老松石。”

 “你怎麼斷代?”

 “我和蔣主任的看法大一致,也覺得能到戰國,甚至更早。”

 綠松石制品在華國應用的歷史很久遠,起碼在夏朝就有了。二里頭址的考古發現就是個明證,不僅發現了大量的松石珠子,還有松石鑲嵌飾品。

 “有那麼久麼?”高太明道,“或許松石本的質地就特別好。”

 “松石的質地再好,想要達到這種效果,必須經過足夠的時間。我覺,這松石原先的質地已經很好了,玉化程度已經很高了,都有點兒不像松石了。要是按照普通的松石來猜,讓我說三五千年都有可能。”唐易接口道。

 高太明拍起了掌,“沒錯!辦里就有人說這不是綠松石,是一種從未發現過的玉石,這也是爭議的關鍵。如果是一種從未發現過的玉石,那就更不好推斷時間了。”

Advertisement

 文佳雖然對此是外行,但是此時也好似想到了什麼,“我說,不管是戰漢還是唐宋,乾隆年間制作的扁方,從一件老上取用這麼一塊松石,也沒有什麼奇怪的啊?或許原來的松石件殘了,或許本來就是鑲嵌到別的東西上的。”

 唐易解釋道,“你得這麼想。這東西不是一件普通的玉件,是宮廷玉件,從和田白玉到碧璽、紅寶、藍寶都是新制的,為什麼偏偏松石是老的?就算這松石覺特別好,但宮廷玉件采用老殘片,也不是說用就能用的,有各種各樣的忌諱!除非皇上拍板欽定,而且皇上拍板也不可能隨便拍。”

 文佳恍然大悟,問題的關鍵,就是這扁方是宮廷玉

 蔣英年點了一支煙,“我也從來沒見過這樣的綠松石,也只能據包漿和玉化程度大致推斷了。而且有人說不是綠松石,是一種從未見過的玉石,也不是沒有道理,這玉化程度不僅高,而且太過自然。但想做科學分析,就得取樣,勢必破壞原件。到底要不要取樣分析,現在還沒決定。”

 “這東西什麼來路?”唐易接著問道。

 “可惜。”蔣英年搖搖頭,“這東西是從市場上收來的,倒了不知道多手,很難確定來歷了。不過我們也正在查。”

 “這手藝,應該是如意館的東西,不是皇后嬪妃所用,就是公主所用。就算是皇帝用來封賞,那往最低了說,怎麼也得是福晉或者和碩格格這種品級。”唐易想了想,“這一件尤為特殊,用了這麼一塊老松石,想必肯定有什麼特殊含義。”

 蔣英年看了看唐易,緩緩吐出一口煙圈,“你覺得,有沒有可能與和氏璧傳國玉璽有關系?”

 唐易一愣,“有關系?難不您覺得和氏璧是綠松石做的?”

 “這東西,用最嚴謹的態度來看,是不是綠松石還兩說。如果是極為特殊一種綠松石,本的玉化程度就很高,再加上這麼長時間的包漿,才出現這個效果。如果不是,就是從未出現過的一種玉石。”蔣英年接著說道,“不管是不是,從和氏璧的源頭來推,是不是覺得有吻合的地方?”

 唐易很深地想了想。

 和氏璧最初,是在楚地發現的璞玉,外表看著像石頭,也就是帶著石皮。備這種特征的玉石不,比如和田籽料可能有這種況,翡翠原石可能有這種況,河磨玉可能有這種況,等等。而綠松石,也可能有這種況。

 但是其他已知的玉石,基本都不太能在楚地出現,唯有綠松石,是楚地的特產。而且,綠中白,也符合部分綠松石的特點。

 同時,還得備一個條件,就是石皮特別難看或者罕見,就連經驗富的玉工也不認識。

 當時卞和得璞楚山中,獻于楚王,楚王讓玉工辨識,直接認定為石頭。楚王邊的玉工,水平肯定不低,而且在楚地,不可能不認識綠松石,哪怕是帶著石皮的原石!

 只有極為特殊的綠松石,才有可能讓玉工判斷失誤。這一塊松石,無疑備這樣的特點,玉化程度太高了,所以石皮也可能比較怪異罕見。

 如果不是綠松石,是從未出現過的一種玉石。那麼卞和發現璞玉,就備極大的偶然,玉工不認識就更正常了。

 不管扁方上荷葉鑲嵌的是不是綠松石,但與和氏璧是一種玉石,是有可能的。

 從來歷上推斷出可能之后,唐易又沉道,“不過,就算乾隆得到了和氏璧傳國玉璽,怎麼可能會破壞的取下一片來,還用到了人的頭飾上?”

 “不一定是從傳國玉璽上取下來的,也有可能是其他的件。你換個角度考慮一下,和氏璧做傳國玉璽,肯定得經過雕琢,剩下的邊角料做小配飾小件不是沒有可能。或許,乾隆正是從這樣一件東西上面,得到了和氏璧傳國玉璽的線索。”

 唐易連連點頭,“嗯,如果乾隆得到和氏璧,又帶著東巡,那麼這件扁方,就可以設想是當時的皇后富察氏的!”

 “對。得到一塊罕見的殘片,而后又得到了同材質的和氏璧的線索,最終得到了和氏璧。這殘片加以修磨雕琢,做了皇后頭上的飾,而后又和皇后一起帶著和氏璧登泰山祭祀。我琢磨的,也正是這麼個過程。”蔣英年應道。

 “如果,和氏璧的質地真的是這樣,那,對尋找和氏璧的幫助太大了!”唐易順勢舉起茶杯,“恭喜啊,蔣主任。”

 (本章完)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