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青菀回家之後,更梳洗,卸去珠釵,將頭髮披散下來。
脖子就輕鬆了很多。
準備去吃晚膳的時候,隨便綰個低髻。
可能是有點疲憊,凌青菀躺在牀上,準備打個盹。不想,這一覺就睡著了,等丫鬟喊醒的時候,窗外有月照進來。
“什麼時辰了?”凌青菀一個骨碌爬起來,詢問丫鬟。
丫鬟道:“已經快戌時了,姑娘。”
凌青菀有些不解,復又問丫鬟:“正院擺飯了?”
已經戌時了,丫鬟纔來喊,讓凌青菀吃驚。凌家的晚膳總是在酉正,哪怕盛夏。
如今秋了,更不可能推到戌時。
“剛剛擺飯,太太請姑娘過去用膳。”丫鬟回答。
“今天怎樣這樣晚?”凌青菀問。
丫鬟笑道:“姑娘,咱們家來親戚了!大的嬸孃,帶著一位姑娘和一位爺來了。”
凌青菀就明白了。
家裡來了親戚,臨時加菜加飯,又要去置辦酒席,所以耽誤了。
“我這就來。”凌青菀說道。
陳七娘祁州孃家的親戚,凌青菀還沒有見過。
之前,陳七娘的父兄來過一次京城,結諸位權貴,特別是安肅。
他們也來了家裡,凌青菀的母親景氏見到了,凌青菀卻沒有。
逢年過節,也是陳氏的管事或僕婦們過來送節禮。認真說來,凌青菀從未見過陳七娘的家人。
聽說嬸母來了,凌青菀就認真梳了個頭,把頭髮盤起來,頭上戴了支珠釵,打扮得稍微莊重一點,這纔去了正院。
遠遠的,凌青菀就聽到了笑聲。
陌生人的聲音,輕溫和,在夜風裡徐徐鋪展,如流水輕盈。
“......四爺今年多大了?”凌青菀尚未進門,就聽到那個中年人聲問道。
這是詢問凌青菀的四弟。
凌青菀踏屋子裡,丫鬟們稟告了聲二姑娘來了,就打斷了屋的談話。
燭火明亮如晝。
屋子裡多了不的人。
坐在凌青菀母親邊的人,大約三十五六歲,生得白皙,笑容恬;邊跟著一個年輕子,和一個雕玉琢的男孩子。
這就是陳七娘的三嬸母。
“這是二孃。”景氏笑著拉過凌青菀,介紹給陳家太太,“閨名菀兒。”
陳三太太起,和凌青菀見禮。
凌青菀也了聲親家太太。
陳三太太的兒在家族裡排行第十三,看上去十四五歲,生得豔明嫵,眸子熠熠,;兒子排行第十七,今年十一二歲,稚憨,有點怕生。
凌青菀這才知道,陳家子弟如此衆多!
不過,凌青菀仍是不知陳三太太攜子進京的來意。
飯桌上,凌青菀也不好問。
直到飯後,剛剛上茶完畢,凌青菀就直接開口,問陳三太太:“您此次進京,是專門來看我大嫂的嗎?”
“是啊。”不想,陳三太太竟如此回答,“七娘快要臨盤,沒有母親,我不放心,故而前來瞧瞧。
如今見親家太太如此善心周全,倒是我顧慮了。七娘嫁到您府上啊,真是上輩子修來的福氣。”
陳七娘完全不聲。和從前無異,點漆眸子靜謐無波,眉梢平緩,沒有半分不悅之意。
從小跟著父兄長大,生母早逝。父親沒有續絃,跟前有幾個侍妾,宅之事都給祖母,祖母去世之後就給了陳七娘的嫂子們打理。
聽到陳三太太如是說,陳七娘微微笑了,端莊溫婉,仍是不聲。
“大嫂不喜這位三嬸。”凌青菀把陳七娘的模樣看在眼裡,不由心想。
景氏也瞥了眼陳七娘,然後笑著道:“您如此關懷七娘,也是的福氣。您遠道而來,車馬勞頓的,早點歇息。咱們明日再說話。”
景氏就喊了丫鬟,讓他們收拾後花園的小院落出來,給陳三太太母子三人住。
那小院落,原本也是待客之用。
丫鬟道是。
僕婦們領了陳三太太母子下去歇了。
等他們一走,景氏躊躇,要不要問問陳七娘,陳三太太此番到底是何來意?
若是問目的,只怕陳七娘以爲孃家親戚投奔,都是爲了尋求凌家幫忙,看輕了陳七娘的孃家人。
不問吧,景氏又怕輕待了親戚,讓親戚難以啓齒。
正猶豫著,就聽到凌青菀開口說:“大嫂,三太太他們此番前來,只來看你,還是有其他事麼?”
陳七娘恬微笑,道:“只怕是有事。”倒是很坦,反而顯得景氏小瞧了。
“可有什麼事?”景氏這時纔開口。
“我也不知道。”陳七娘綿綿微笑,道,“我在孃家的時候,跟三房平常。特別是三叔去世多年,三嬸守寡,深居淺出,我們來往更了。
這次,三嬸不遠千里來探我,還帶著年的孩子們,實屬反常。應該是有事進京,順道瞧瞧我。”
陳七娘不肯多說。
凌青菀心裡疑。陳七娘話裡話外,覺得這位三嬸來者不善。
等陳七娘和凌青城回去的時候,凌青菀主挽了陳七娘的胳膊,送他們。
“大嫂,我是小姑子,不太懂事。親戚那裡你若是爲難,可以給我去辦,左右我還是沒有出嫁,只是個孩子。”凌青菀低聲跟陳七娘說。
陳七娘就笑了。
笑起來,眸子裡有淡淡的流,格外的欣。輕輕拍了下凌青菀的手,道:“好乖巧的孩子!”
凌青城裝作聽不懂,默默含笑。
到了陳七娘的院子,留凌青菀喝茶:“嚐嚐我的龍腦茶。”
陳七娘新買的龍腦茶,給凌青菀和景氏都送了。
凌青菀差不多喝完了。
於是,果然坐下來,等著陳七娘的丫鬟給泡茶喝。
他們說了片刻的話。
不知怎的,話題又到了陳七娘今天登門的親戚頭上。
“......你不是說,你有位寡居的嬸嬸,最是難纏,可就是這位三太太?”凌青城突然。
陳七娘點點頭。
“看上去雍容慈祥,蠻好相的......”凌青城道。
凌青菀就咳了咳。
凌青城也知道自己不該如此說話,連忙又補救道:“......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陳七娘頓時緒就不高。
凌青菀見這樣,知曉哥哥一句話,惹得陳七娘不快,好似陳七娘背後誣陷嬸嬸一樣。
凌青菀也知道,陳七娘的這位三嬸嬸,不是個好相與的。
略微坐了坐,將一杯茶喝完,凌青菀起走了。
折回了母親的院子,把自己打聽到的意思,告訴了母親:“大嫂覺得三嬸很難相。娘,您可得警惕,別落了圈套。”
景氏就點點頭,知道了陳七娘對三嬸的看法,心裡也有了個防備。
第二天,凌青菀早起去母親跟前用膳,就見陳三太太已經帶著兒陳十三娘過來了。
“菀娘這樣早?”陳三太太笑容溫醇,一副敦厚模樣,對凌青菀道,“親家太太教有方,菀娘勤快又孝順。”
不過是過來吃早膳,被陳三太太這麼一通狠誇,好像凌青菀是專門早起請安一樣,弄得凌青菀頗不自在。
笑笑,準備說什麼,陳三太太又接著對景氏道:“我們家七娘, 也是孝順極了的。是懷孕了,上重,否則早來了的,親家太太可要原諒一二。不到之,我做嬸嬸的陪個不是。”
凌青菀蹙眉。
景氏也愕然。
這是什麼親戚啊?才第二天呢,就開始挑撥陳七娘和景氏的婆媳關係。
陳三太太說得倒也晦,若是景氏愚鈍幾分,或者對陳七娘有偏見,就要著了陳三太太的道。
婆媳關係自古就難。
一旦挑撥功了,以後陳七娘在凌家步步艱難。
景氏就對這個親戚特別不喜,當即臉不太好,勉強笑了笑。
陳七娘懷了凌家的孩子,景氏把當寶貝一樣。什麼孃家的嬸母,如此險惡用心,景氏一陣反胃。
“三太太多慮了,我們寒門小戶,沒什麼規矩。我娘不用我們做兒的早起服侍,大嫂來得晚些,並非‘不到之’,自然不用陪不是啦!”凌青菀笑著道。
陳三太太微笑,不再說什麼。
片刻之後,陳七娘著大肚子,過來吃飯。
陳三太太若無其事,一臉親切和陳七娘寒暄。
“後面的小院子,三太太住的還舒坦嗎?”早膳之後,沒說幾句話,景氏突然問了這麼一句。
陳三太太自然道:“很好了,給親家添麻煩了。”
“那院落小的很,我怕三太太週轉不開,心裡總是過意不去,怕輕待了你們。
七娘,你在旁不是還有宅子嗎?收拾出一棟寬敞舒適的,給三太太搬過去,這樣纔是長久之計,也是咱們的待客之道啊。”景氏道。
陳七娘愣了下。
陳三太太更是吃驚。而後,滿面通紅。
景氏就這麼直接趕陳三太太走!
凌青菀端起茶盞,慢慢喝了一口,脣角有了淡淡笑意。
從景氏的院子離開。
下午的時候,安檐突然派人來找凌青菀。
凌青菀就帶著蓮生出門了。
【正文已完】前世,她辛梓涵身為昌邑侯府的嫡長女,親人相繼先後離世,醉酒失身在前,毀容在後,成為人人隨意拿捏的小孤女,瞎了眼錯把惡人當親人,最後只落得被...
杜家有女,成親三月,丈夫領皇命披掛出征,從此聚少離多。成婚五年,丈夫戰死沙場,馬革裹尸。她流盡眼淚,過繼族子,青燈古佛,換來一座貞節牌坊。這是她一生榮耀,亦是一世桎梏。年老之時,她才知丈夫之死是一場陰謀,卻已無仇可報。她看到滿院子的花,就如他掀開蓋頭的那一日,她聽見爽朗笑聲,一如他在她身邊的那些年。她知道自己活不長了,她站在牌坊下,手扶冰冷石柱,她不要這貞節之名,她只要他能陪她到老。她不要養別人的孩子,她要他們的親兒。若能回到從前,她絕不讓丈夫枉死,絕不讓仇人善終!
一朝穿越,她淪為養著一只小包子的單身農婦,未婚生子,遭家人遺棄,被世人唾罵。重男輕女倚老賣老的爺爺奶奶,自私自利的大伯一家人,包子父母,潑辣妹妹,一心想要讀書而不得的弟弟,她決定代替原主,愛護兒子,孝順真正對自己好的家人,至于那些嫌棄自己的人,她連一個眼神都不給!可她從山里撿來的一個癡傻野男人忽然成了當今皇上最器重的親弟弟是怎麼回事?還是她娃的親爹?不信?他目光明亮的將她壓在門板上:“要不要重溫懷上兒子那天的情形?”她氣急敗壞:“你混蛋!”
【美食+種田+天災+基建+系統+多位面+言情】坐擁億萬家產,卷了一輩子站上人生巔峰的程溪還沒來得及躺平就穿越了。 家無米糧,天才夫君臥病在床,仕途盡毀。 不怕不怕,她有別墅空間,立志要過上享受美食的鹹魚生活。 ......等等,小夫君的氣勢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