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奈何她腰纏萬貫 第245章 衣錦還鄉日

《奈何她腰纏萬貫》 第245章 衣錦還鄉日

接下來的日子,劉衡這位新晉進士還有不事要忙活。

首先是狀元代表新科進士上謝恩表,作為天子門生,向天啟帝表示恩。

隨后,在禮部員組織下,新科進士們來到貢院進行釋褐禮,劉衡作為狀元祭獻孔子,榜眼、探花兩個分別獻祭東西十個哲位,二三甲的第一名分別獻祭東西廡神位。隨后,大家一起到彝倫堂拜謁國子監祭酒及司業。祭酒與司業拜后,請一甲三名上堂,每人酌酒一杯,另各金花一枝,稱為“簪花”。

等劉衡回家時,一就換了狀元規制的服和靴、笏。人靠裝,這麼一更換了裳,氣神都不一樣了。

第二天到孔廟拜謁之后,刻寫進士題名碑。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名天下知。劉衡走進孔廟,看著眼前一塊塊進士題名碑,心中還是激起了一陣豪氣。

幾百年前的碑文上,鐫刻著一個個大家或知悉或不知的名字,這些人或是名臣流芳百世,或是臭萬年,可在石碑上的名次,證明了他們都是一代人杰。

尤其是那一個個名垂青史的名臣,百年后的后人還是可以在題名碑上看到他們的姓名、籍貫和當年的名次。劉衡想象著百年后自己雖然已經變一抔黃土,可后人還會像今天的自己一樣,從進士碑上瞻仰自己的種種風采。

而禮部員一篇抑揚頓挫的祭文,一句“立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讓他們想到自小父母的期盼,鏗鏘有力的一句“報效朝廷,不負皇恩”,宛如誓言。

Advertisement

三百名進士齊聲喊道“報效朝廷,不負皇恩”,在孔廟這肅穆之地,只覺自己是在面向祖宗神靈起誓。

就算穩重冷靜如劉衡,此時也有一種不負皇恩、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激

等到一切塵埃落定,館選結果也就出來了。劉衡果然按照以往慣例,了翰林院為翰林編撰。

職之前,有兩月的探親假,也是讓大家錦還鄉之意。

劉衡與汐、王七和他的未婚妻田小翠一起返鄉。

劉族長聽說狀元回鄉了,高興地派了族人到臨水驛候著了。如今山村靠著與善茶棚的收,早就不復當年的貧寒。劉族長派人到明水縣迎接,出了青龍鎮的道,就一路鞭炮聲不停。

劉衡一行人幾乎是在一路震耳聾的鞭炮聲中回到山村的。

劉族長帶著三叔公等族老們站在村外迎接,老遠看到劉衡,一群人就打算下跪。他們是百姓,劉衡如今可是了,百姓見,自然要跪拜。

劉衡連忙跳下馬車,幾步走到劉族長面前,雙手扶起他,又扶起了三叔公幾個,自己退后一步彎腰到底,作揖行禮道,“眾位叔伯,劉衡回來了!”

“二郎,回家好啊,我這把老骨頭,還能看到狀元公回家祭祖,真是……真是祖宗保佑啊!”劉族長老淚縱橫。

他帶著劉氏族人一力支持劉衡,就算劉衡得罪了朝廷權貴也毫不退。如今,所有的冒險都有了回報,劉氏族里終于有了一個狀元。從此以后,劉氏一族就有了路進途,再不是無權無勢的平民百姓了。.七

劉衡一手扶著劉族長往前走,汐就和王七幾個跟在后面。

劉家小院已經恢復了舊貌,門前河邊小路上,從進村的橋頭一直到劉家小院的門口,擺上了一桌桌的流水席,十里八鄉的鄉鄰們說一聲恭喜,就可坐下吃席。

劉衡拿著狀元圣旨授書,親自送到祠堂。三叔公等族人們都是喜極而泣,劉氏祠堂門前,增加了一個三斗功名旗桿。

族中劉族長和三叔公算是長輩,劉衡晚間向他們稟告了要與汐定親之事,劉族長張了張,本來想要反對。但是一看劉衡雖然恭敬但是堅定的神,這不是自己兒子啊!再加上趙氏跟他說過,汐經商手段過人,如今在京城都已經安家置產了。

就沖汐與劉衡患難與共的分,自己何必做這個棒打鴛鴦的惡人?

所以,他還是點頭道,“這事是你娘當年定下的,二郎你既然覺得好,那就是好。”

“我娘在世時就多次提過這事。只是我到底功名未,汐兒年紀也小,所以一直耽擱著。如今圣上已經任命我為翰林院編撰,以后回鄉只怕不便……我想趁著這次回鄉,先與汐兒定親,讓我爹娘安心。汐兒家世坎坷,家中也沒有親友尊長,定親就得在村里了。”

“這自然是好的,我明日就去挑個黃道吉日。”劉族長明白劉衡的意思了,這是不愿汐以養媳的份嫁劉家,委屈了,“那人……”

“我恩師裴先生愿意為,他遠在任上不能回來,就送了書信回來。”

“好,你放心吧,我回頭就跟你嬸娘說,讓持這事。”劉族長一想,人不在,只能讓自家婆娘來擔當人這事他才放心。

隨后,劉家小院邊上的新宅,之前充作酸菜作坊倉庫的房子,本就是當年汐買下的,寫的是的名字,這時也就充當汐娘家了。

劉衡還趕著回京赴任,劉族長找人算了后,定下了最近的一個好日子。

定親也沒汐什麼事,就假裝害坐屋子里就好了。所以,就站在窗戶前,看著外面的熱鬧。

田小翠家境不好,年紀又到了,家中生怕超過十八歲連累家里,所以就向王七要了二十兩銀子做聘禮,讓兩人在京城親了。

此時和柳一起陪汐坐在屋里,一邊說著外面的事。

鄉下人家定親,沒有大戶人家什麼納彩、問名這麼些事,就是人上門送上聘禮,再商定婚事。

回鄉路上兩人早就商量過了,親的日子就定在天啟十五年,那時候汐十六歲。雖然在現代還是小,在古代算是親最合適的年齡。鄉隨俗,汐就算想等二十歲,律法也不會允許啊。

本來劉衡是想十五歲就親的,還是汐假托彭太醫的話,說十五歲親生孩子不好。

所以,這次定親,也就順理章將親的日子訂到了天啟十五年。

一陣鞭炮聲后,又是吃吃喝喝。

田小翠有些羨慕地對汐說,“劉老爺對東家可真好。”還不習慣跟王七稱呼,見到劉衡有些害怕,跟著村里人稱呼老爺。汐是與善鹵味店的東家,以前慣了,自然也這麼稱呼。

汐看羨慕的眼神,想到家中的事。據說田家本來打算彩禮要狠敲一筆的,田小翠放話說要是要多了就不嫁,等到十八歲看著爹去打板子。田老爹到底還是害怕府,又聽說王七是狀元公的表弟,壯著膽子要了二十兩,把田小翠給嫁了。

“七哥的娘,就是顧嬸,要是在,肯定會很喜歡你的。”汐拉了田小翠坐到邊上“七哥對你也很好啊。日子怎麼樣,都是靠人過出來的。你以后跟著七哥好好在京里做事,攢下一份家業來,日子就好了。”

“嗯,我知道的,謝謝東家。”田小翠用力點頭。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