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奈何她腰纏萬貫 第165章 京城的買賣

《奈何她腰纏萬貫》 第165章 京城的買賣

周洪護衛著衛城回到郡王府,一路念叨著汐和劉家真是郡王爺的福星。

之前躲到劉家,郡王爺獲救了。

現在,郡王爺為劉家進言,圣上不僅不生氣,還讓郡王爺做了代天巡狩的欽差。

衛城聽他絮絮叨叨念個不停,不由好笑,“你就停吧,這欽差責任重大……”

“知道,屬下知道。不過只要有職責,哪里難得住您啊?”周洪還是高興,他家郡王爺文韜武略,哪里會被這點小事難倒啊。

衛城懶得與他分說了,心中盤算著離京后應該如何行事。

圣上重義也念舊,他能得了圣上青眼,除了才能之外,也是因為義二字。他到過明水縣之事,瞞不過人,他也沒想瞞。

因為母妃病死,他才會到同安府、明水縣一帶,既是游歷也是離開王府這個傷心地,同時也避開側妃母子的咄咄人而已。只是沒想到一時防備不周,竟然遇刺了。

若不是這次遇刺,他也不會對平王絕了父子之念,遠赴京城,找天啟帝求個庇護。

因為涉及家丑,他自然不會聲張,但也不會刻意瞞。

至于說徐首輔的那些話,句句都是實,更不怕圣上派人詳查。

他只是沒想到圣上搖擺多時,居然會在今日給了明顯的暗示。

帶著周洪走過京城大街,徐府門前還是門庭若市。他放下轎簾,穿街而過。

徐首輔,若是徐家犯事了,首輔大人只怕要多心了。

衛城的喜事,汐不知道。徐府門前的熱鬧,汐也沒時間關注。

Advertisement

因為,這天,王七終于買下了一塊京城外道邊普濟寺山腳下的地。

請碧云寺的和尚算了個日子,剛好這天就是適合土的良辰吉日。

王七不敢耽擱,前腳讓牙人去辦地契,后腳就請了工匠工。

京城這邊的寺廟,若論地位,排在第一當然是皇家寺廟報國寺。可要說口碑,就得數京郊碧云寺上的普濟寺為第一了。

報國寺是皇家寺廟,皇室供奉,是皇家人喜歡去的地方;而普濟寺,卻是京城中百姓、百家眷最喜歡去的。

據說普濟寺香火靈驗,求子得子,求,反正求什麼得什麼。

汐去過一次,靈驗不靈驗不知道,但是和尚們的營銷做得真好。

首先,關于菩薩靈驗的氣氛渲染就很到位。從山腳開始,一路往上砌的大青石臺階上,都刻著各種善男信捐助的銘文,什麼某年某月某日求什麼靈驗,助青石一塊;再到半山腰的八角亭,四個柱子的柱腳上都是刻字。

而每隔一段路,路邊就是各代進士才子書寫的佛經石刻碑。據說這些石刻碑可不是固定不的,要是書寫的人獲罪了,碑文就被抬走,換新人來。

普濟寺所在的碧云山,本就是春季桃花、秋季紅葉,四季景不斷。

這麼一來,這普濟寺集山川景、名家書法和信善言于一,簡直是集大者,他們不出名誰出名?

汐覺得,王七能從寺廟買下這塊荒地,估計還是因為知客僧們嘗了他供奉的茶葉蛋等食。

和尚們一想,他們普濟寺啥都有了,但是食上有所欠缺啊。這茶棚的東西雖然俗,可是味道不錯。

那地荒著也是荒著,不能種地,而且就那麼小小一片地方,索就賣給他們開茶棚吧。

這地方王七很滿意,汐也很滿意,靠近寺廟人流不錯,靠近通很好。

徐府門前的熱鬧,想也想得出來。前世做路演的時候,只要免費送小禮品,馬上就觀者云集。古代只是人心淳樸又不是傻,在有心導下,誰舍得放著銀子不要?

要怪,只能怪徐首輔太過財大氣,他要是只給五文錢、五十文錢,還沒這麼瘋狂。結果,徐首輔大手筆,一開口就是白給五兩銀子,誰能忍得住?

別說別人,汐出城前還帶著柳去徐府門前晃了一圈,領了十兩銀子來的呢。

揣著這十兩銀子,跟著王七到普濟寺拜訪知客僧們,轉手就請和尚用這十兩銀子,給王氏和顧氏各點了一盞長明燈。

其實并不太相信神佛報應,可是看著長明燈亮起,菩薩寶相莊嚴,心里不由生了一希冀,希王氏和顧氏能得菩薩保佑,若有來世,平安喜樂一生。

柳暗氣自己怎麼沒想到,早知道應該男裝領一次,裝再去另一次,就能給夫人和顧嬸再多點一盞了。

知客僧看汐一素服,出手就是十兩銀子,對的態度馬上就客氣了幾分,“阿彌陀佛,多謝施主。我佛慈悲,必定會保佑亡者早登極樂。”

“多謝師父,還師父們早晚看顧添好燈油。另外,我家茶棚每月初一十五會送一擔米上山,為我家兩位長輩施粥祈福。”

既然在普濟寺山腳下,這做善事還是通過寺廟吧。賣了這個好,也是求個庇護。

汐不信什麼靈驗之說,只相信任何事,能茁壯長,都得有所依靠。

能在京城做大的寺廟,肯定都不簡單。普濟寺既然能和報國寺并列,自然有它的儀仗。

一擔米事小,但是長年累月地送,就是一種關系。人都是出來的,接多了自然就有了。

知客僧一聽,更是連連點頭。普濟寺不缺香火錢,但是能施粥行善,還不用廟里出錢,這種好事誰會拒絕?

“對了,施主,不知你們茶棚會賣些什麼吃的?”

“佛門腳下,我們只賣素食。”汐爽快地說道。

知客僧簡直太滿意了。

他覺得這與善茶棚的名字取得好,這東家做人也很好,別看年紀小,說話做事讓人很喜歡。

談妥了事汐回到城里。

普濟寺這邊,的確只打算賣點素食,迎合一下香客們的口味。主要的賣點,在京城

汐在京城買下的小院,就在徐府對面不遠的帽子胡同。

這家人原本是京中的翰林,今年外放做了,不知道幾時能回京,估計銀錢也不湊手,就將這套小院賣了。

京城中分為城和外城,又講究東富西貴。

帽子胡同剛好就在外城最靠近城的地方,位于西邊,這里住的除了幾家小,就是富戶。若是按照后世來說,城算環的話,帽子胡同算是靠近環邊上了。

地段可人,價格也很可人。

汐買的這套院子,跟山村的地方比,就顯得很小了。好在房型蠻正氣,規規整整的長方形。一進院子,正對大門一排三間房子,,中間是堂屋,左右是正房;左右兩邊是東西廂房,各有兩間;倒座房連著門房算在也是三間。

每間房間都不大,更不是啥套房。中間是一塊院子。廚房就在進門右手邊的倒座房邊上,廚房邊上還有一口井。

最難得的是,靠左邊還有塊壘高的地,種了蔥姜蒜、青菜等,邊上一株月季正含苞待放,還放了張石桌,立馬多了點雅趣。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