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承玉吩咐下去后, 薛恕隔日就去回稟了隆帝,說是打聽到山西有位紫垣真人,年歲已過百, 卻是鶴發, 擅丹道,有駐長生之。
隆帝一聽后果然十分興趣,當即便讓薛恕帶人去請。
因殷承玉急著找人, 薛恕沒有耽擱, 當日便點齊人手, 次日天未亮就快馬趕往山西。
五十名西廠番役由京師出發, 走道,經過太原府, 再轉道往大同府,如此晝夜不休趕路,也要七八日左右。
連續趕路四日, 眼看著快要抵達太原府, 薛恕才下令休整。
番役們迅速尋了個背風之搭起了帳篷,又有人帶著弓箭去山中捕獵拾柴。
“監可要喝些酒解解乏?”李檔頭自腰間將酒囊解下來, 恭恭敬敬地捧到他面前。
薛恕打量四周, 眉頭緩緩皺起來:“不必,分給弟兄們吧, 別貪多誤了事。”
李檔頭見他不喝,便將酒囊扔給了下屬,讓他們自己去分。自己則跟在薛恕側, 討好道:“這太原府也太荒涼了一些, 一路行來, 竟沒見什麼人家。”
他們久居京師繁華之地, 平日里見多了人,眼下出了直隸,進了山西地界后,沿途連個氣兒的人都沒有,難免有些不適應。
李檔頭本只是隨口抱怨,想和薛恕搭兩句話留個好印象,結果薛恕聽著,眉頭擰得越,沉聲道:“況有些不太對。”
如今已經是四月中旬,冬麥快要收割,按理應該是農忙的時候,可他們一路行來,只見荒廢農田,卻不見農人。
薛恕長于鄉野,這種荒涼景象,他曾是見過的——都不是什麼好事。
他再度翻上馬,留下一句“爾等在此地等候”,便策馬朝著來時的路折返回去。
他們來時的路上,便有一片農田。
薛恕策馬疾行兩刻,便到了農田邊。他翻下馬,仔細查看農田中的莊稼殘樁,神就沉了下來。
這些麥桿還泛著青,說明這是新長的麥子。但如今只余下禿禿一片麥稈,很大可能是遭了蝗災。
今歲出了冬便無雨,偶爾聽殿下提起時,也說北方諸省都有旱上報。
而旱災往往伴隨蝗蝻。
薛恕直起來,遙遙向遠的村舍。
如今正是黃昏時分,村舍卻并不見炊煙,寂靜的可怕。
他并無遲疑,又策馬上了田間小道。
片刻之后,便至村舍。
遠看時只覺村舍寂靜荒涼,等靠近了,才明白這寂靜從何而來。
——整座村落死寂一片,門戶敞開,卻連犬吠聲都沒有。
薛恕挨個看過去,只見大部分房屋前都掛著白幡和白燈籠,還有不堂屋里停放著棺材,只是那棺材蓋子都被掀開扔在一旁,里頭空無一。
天邊一點殘盡,暮籠罩整個村落,晚霞似。
薛恕自村落里出來,便策馬回了臨時駐扎地。
李檔頭瞧見他回來,苦著臉上前道:“監,今晚我們只能就著干糧充了。這山里別說野兔野了,竟連只鳥雀都沒見著,荒涼得很,”
“不是荒涼。”薛恕面發寒:“是遭了災,人都死絕了。”
李檔頭一驚:“但沿途并未見尸。”
薛恕搖頭,點了幾個人,在地上畫了簡易的方位圖:“你們快馬往這幾去探查。”他著重將太原府城圈了出來:“不必進城,也不要驚州府員,只在周邊打探一番便可。”
幾人領命四散而去,薛恕遠目看著,臉是前所未有的凝重。
半個時辰后,夜里有馬蹄聲急響。
先去太原府城探查的番役快馬飛奔回來,因為太過驚駭,下馬時踉蹌了一下才站穩,向薛恕回稟時嗓音還發著:“太原城城門閉,不許出。城門外五里,全是死人堆,只有兵往來焚燒尸。”
“可探聽到發生了何事?‘
猜測再次被證實,薛恕的聲音發沉。
他曾見過蝗蝻肆過的模樣,殍千里易子而食都是常事,但卻絕不是現下這樣村落空置,白幡高掛,卻生不見人死不見尸的形。
太原府如此行事,說明形比他預想的更為糟糕。
番役著氣道:”屬下沒敢靠的太近,只約聽到那些焚燒尸的兵提到了’疙瘩瘟‘,似是發了某種疫病,不人都染病死了。”
果然是疫病。
薛恕眉眼沒在夜里:”可知開始多久了?“
”從對話里推測,應該有近大半個月了。“
然而他們在京師,卻沒有聽到任何消息。
薛恕沉不語,又等了一個時辰,所有外出探查的番役便都回來了。
回稟說太原府周邊的縣鎮形都與此差不離。
白番高掛,十室九空。
據說這“疙瘩瘟”烈非常,染病之后藥石罔效,十死八.九。數口之家,一但染此疫,嚴重者甚至闔門盡歿。[1]
不過短短半月便在山西各地蔓延開來,以至于生者不敢吊,死者無人收,路無行人。
雖近些年來,大燕各地常有大旱大澇,疫病亦常伴隨發生,但從未有哪次如山西的“疙瘩瘟”般蔓延之迅速,死人之眾。
薛恕意識到了事的嚴重,他沉默片刻,著夜中起伏的山林,沉聲道:“十人隨我趕回京師報信,余下四十人,繼續前往大同尋找紫垣真人蹤跡,若沿途仍然有疫,立即快馬送信回京師。”
說完薛恕點了十人,匆匆吃過干糧之后便就地和休息。
睡到天微亮時分,便起匆匆折返京。
來時尚且花費了四日時間,但折返之時,卻只花了三日不到。
抵達京時正是深夜,但薛恕仍然連夜了宮,生生將隆帝自夢中吵了起來。
隆帝倒是不見生氣,樂呵呵地朝他后張:“如此著急,可是老神仙找到了?”
瞧見他一心只惦記著老神仙,薛恕心里便沉了沉。卻還是搖頭道:“紫垣真人下落還在探尋,臣深夜前來,是有急事要稟。”
原來并不是找到老神仙了。隆帝頓時興致缺缺起來,他曲倚在榻上,打了個哈欠:“多急的事,不能明日再稟?”
薛恕垂眸道:“臣前往大同時,途徑太原府,發現山西一帶有大疫。死者眾多,如今太原府一帶的縣鎮,已是十室九空。”
“山西?”隆帝回憶了一番,道:“”山西巡好像是遞過折子報了春日旱。不過旱災罷了,各地年年都有,戶部也已經允了開倉放糧的折子。”
他的神并不以為意。
大燕這些年天災不斷,旱澇蝗災疫病番來,隆帝都看煩了。
尤其是每次遭災時,總有人說是上天降罪,言語間仿佛是他這個皇帝被上天不滿似的,所以隆帝格外不喜聽到這些消息。
反正自有閣去理。
大燕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天災人禍死些人,那不是再正常不過?
薛恕看出他的不在意,卻還是堅持道:“此次的疫病與往年十分不同,更為烈——”
但還沒等他說完,就被隆帝有些不快地打斷了:“能有什麼不同?朕乏了,此事明日再議。”
說罷擺了擺手,便往寢殿去了。
隨侍的高賢皮笑不笑地趕人:“想不到薛監還著憂國憂民的心吶?”
薛恕沉沉看他一眼,轉就走。
出了乾清宮,他看了一眼晦暗的天,避開人,又往慈慶宮去了。
殷承玉被鄭多寶醒時,還有點懵:“怎麼就回來了?”
鄭多寶伺候他穿好了,道:“好似是有急事要稟。”
殷承玉整理好儀容出來,就看見站在廳中的薛恕。
他立在堂中,風塵仆仆。玄黑曳撒下擺滿是泥濘塵灰。聽見殷承玉出來的靜,他轉過來,面上亦滿是疲憊,只一雙眼睛又黑又沉,像余燼里的火星,在看到他的那一瞬,方才開,亮了一瞬。
“出什麼事了?”殷承玉從未見過他這副神。
薛恕將山西景況說與他聽,他似怕殷承玉不信,語氣沉沉道:“臣曾經歷過大疫,但便是最兇猛的疫病,也斷沒有這‘疙瘩瘟’來勢洶洶。十者難活一二。”
殷承玉卻是自聽到“疙瘩瘟”開始,面就越來越難看。
他自然是知道“疙瘩瘟”的。
這種疫病一開始發作時,病者先于腋下間生核,嘔如西瓜水,不藥餌。病者快則片刻即亡。[2]
上一世時,疙瘩瘟最先在大名府發,之后蔓延到京。
最嚴重之時,京城九門日出萬棺,人死八.九,街巷皆空。
而且這還只是個開始。
之后疙瘩瘟又往天津等地蔓延開來,北方諸省死人無數,田地空置,良民被南遷或者落草為寇,各地起義不斷。
當時他被幽皇陵,只約知曉疙瘩瘟是隆十九年的七八月方才發,卻沒想到竟然早在這個時候,就已經有了苗頭。而且真正的源頭,是自山西開始。
上一世發之初,所有人都以為這疙瘩瘟和從前的疫病一般,很快便能平息,卻不知,這正是大燕浩劫的開始。
周旖錦,權傾朝野的左丞家獨女,千嬌萬寵長大,生的姝色無雙,嫵媚天成。入宮三年,身居貴妃高位,卻妒忌橫生,殘忍手段,人人望而生畏。一場大病,她在夢中看到了自己的結局。枕邊人為了奪權謀害自己全家,自小到大的好姐妹是害自己永無子嗣的元兇。皇恩盡失,眾叛親離,她機關算盡只得一......尺白綾。醒來后,周旖錦默默看著一切無法挽回地按照命定的軌跡行駛,幾乎陷入了絕望。直到有一天,走投無路的質子跪在鳳棲宮里,愿付出一切代價,只求她救自己母妃一命。周旖錦眼含熱淚,望著底下低聲下氣的未來儲君:我愿意,我非常愿意!於是落魄的玥國質子搬進了鳳棲宮側殿,週旖錦每天美滋滋掐著指頭算日子,做起出宮養老的美夢。然而,新帝登基,週旖錦無故失踪,舉國尋她不得。新帝年少有為,后宮空虛,世家貴女為皇后之位爭破了頭。昏暗室內,男人捧著鳳印,眸色暗沉:“太妃,朕也是天子,娘娘嫁給我,也是皇后。”
皇宮大內,高牆大瓦,東宮皇後蓬頭垢麵,一身破敗鳳袍,雙目含血舉頭罵天。 “蒼天啊,你為何如此待我,我真的沒有做過,他為什麼不相信我。” 天空電閃雷鳴,皇後悲鳴的聲音停止後,撐起最後一絲力氣,站在東宮正門高牆上。 “我寧寶兒,舉天發誓,若有來生誓不為後,永不嫁納蘭氏。”猶如一陣清風飄然落下。 禦書房內,總管太監小心翼翼的稟報著。 “啟稟皇上,皇後娘娘去了。” 坐在主位的皇上,神情一頓,臉上露出少許吃驚,隨後聽見他身旁的寵妃道。 “皇上,害死我們孩兒的惡人終於遭到報應了。” 聽到此,皇上臉上的表情恢複冷靜,淡淡吩咐道。 “皇後無德,廢棄封號貶為答應,葬入妃陵。” 總管聽此心頭一顫,默默為皇後不平,眼睛偷偷的瞪了一眼那風頭正盛的寵妃。 “奴才遵旨。” 聖旨一出,天下刮起軒然大波,一代賢後被廢,還落了一個貶妻為妾的下場,真是天理不公。 *********** 時隔一年,皇宮傳來喜訊。 “啟稟皇上,貴妃娘娘生了,生了一個皇子。” 皇帝聽此龍心大悅,即刻下旨封其為太子。 太子降生一月後,皇帝病重撒手而去。 東宮太子府,皇上悠悠醒來,睜開雙眼,胸口傳來陣陣刺痛,看清周圍一切事物才得知他死而複生,重新回到了八年前還未即位的他。 想起前世種種,臉上露出無盡的悔恨,這一世他一定要找到他前世虧欠良多的皇後,好好彌補她。 **************** 精彩小片段:“啟稟皇上,丞相府的大小姐說了,她身有頑疾,命不久矣不宜嫁人。” “什麼?你說她病了。” “是。” 皇上滿臉擔心,放下一切政務趕到丞相府,隻是剛剛走到丞相府的花園就聽見銀鈴般的笑聲。 停下腳步走過去一看,那個剛剛還說生病的女人,正和風姿卓越鎮南王世子肩並肩的坐在一起,共同看著一本書,動作曖昧至極,哪裏有命不久矣的模樣。 某皇上頓時臉色黑如碳,疾步衝了過去,“寧寶兒,你……你不守婦道。” 笑聲戛然而止,某寶兒斜眼看著滿臉怒氣的皇上。 “皇上此言差矣,世子未娶,我未嫁,怎能說我不守婦道呢。” 旁邊一直坐著的鎮南王世子,一副看好戲的模樣看著生氣的皇上。 許久後皇上咬牙切齒道,“你,你爹收了我的聘禮,你就是我納蘭祁的媳婦,所以,所以你不準對著別人笑。” 寧寶兒聽了納蘭祁的話後,冷笑一聲,“不好意思,你們納蘭家我高攀不起,忘了告訴你了,我發過誓永不嫁納蘭家。” 納蘭祁俊臉憋的通紅,最後吐出一句話,“你不嫁,好,你不嫁,我嫁。” 次日,皇帝下旨,自願下嫁給丞相府嫡長女為夫君,自帶嫁妝傳國玉璽。 看一對重生的逗比夫妻,是怎樣施虐與找虐的。 PS:這不是複仇文,但是女主也不是小白,隻是秉著一顆看別人不順眼的心,但凡看不順眼就一律殺之,棄之,去之。 男女身心幹淨,一對一,絕對寵文。
楚琳琅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與夫君和離。 畢竟在許多人眼中,她出身低微,見識淺薄,是攀上高枝的麻雀,本配不得風流倜儻的新貴重臣。既然能攀上這等高枝,又是一路苦熬,自然要牢掛枝頭。 如今,她入周家八載,一路扶持夫君寒窗苦讀,乃婦人勵志楷模。夫君年輕有爲,與她舉案齊眉,前途無量。膝下有七歲稚女,清靈可愛。婆婆更是爲人長者,寬和慈祥,家中的妾室也敬奉她這個正室,滿府上下,其樂融融。 不過也只有楚琳琅本人最清楚,以上都是屁! 二十四歲生辰那日大雪,楚琳琅拿着一紙休書,頂着丈夫“你莫要哭着回來求我”的嘲諷,在皚皚白雪中,形單影隻離開了經營八年的周家。 當她在馬車中默默搖着龜殼佔問前程時,馬車的簾子被人撩起,只見朝中專權跋扈的“佞臣”——與她私怨甚深,冷意十足的司徒晟,正在飛絮飄雪中揚着劍眉與她策馬同行。 楚琳琅深吸一口氣:這廝有多記仇?頂着大雪來看她的笑話? 她不知道,司徒晟等這一日,已經等得太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