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穿成農家小福寶,逃荒路上開掛了 第二百零六章 親兄弟明算賬

《穿成農家小福寶,逃荒路上開掛了》 第二百零六章 親兄弟明算賬

佳音聽說分錢,趕趴在肩頭,大眼睛瞪的溜圓兒,惹的老太太好笑,抱了親幾口,這才說道。

“這鋪子讓老三、玉茹和家歡去照管,家歡同紅英也學了不手藝,足以勝任大廚了。至于賣什麼,空閑下來,你們自己商量,我不管。

“但以后,老三一家在鋪子也算工分,老三和玉茹一人七個工分,家歡八個,年底時候,家里人的工分值多,你們就拿多,只不過這個工錢從鋪子的本錢里出。”

老太太沒讀過書,但腦子清醒,心里更是有本賬,分的清清楚楚。

“鋪子那邊的分紅,福妞出三十兩,但不去干活,所以,本錢收回之后,就只拿兩的分紅,其余再給老三家一做獎勵,最后七歸公中。你們都大了,也有自己的小家了,不能手里一點零錢沒有。以后你們所有人的工錢,都是上一半給家里,另一半自己留著吧。”

家安家喜立刻嚷道,“,我們也是嗎?我們也可以留嗎?”

“當然了,你們是大孩子了,既然自己能賺錢,自己就能花。”

李老太個孫子吃了一顆定心丸,兩個小子高興地就差滿地打滾兒了。

趙玉茹和陶紅英分別扯了兒子,嗔怪哄著,“你還太小,要工錢干什麼,娘幫你攢著,以后娶媳婦!”

Advertisement

這簡直是全天下老娘都會撒的慌,而且是無往不利,家安家喜當時就蔫了。

佳音生怕的銀子也遭了老娘的“毒手”,越發抱的脖子。

老太太拍拍寶貝孫的背,毫不猶豫的給孫做主,“你們管小子,我不摻和。但福妞賺的銀子,要自己收著,不許攔著花用。你們也知道這孩子不一樣,咱們家里沒跟著沾福。”

陶紅英臉紅,趕說道:“娘,您放心吧,我保管不找福妞討銀子。”

佳音立刻高興了,邁著小跑過去,摟了親娘的脖子,在親娘肩窩里蹭來蹭去,“娘最好了,最娘!”

陶紅英哭笑不得拍了的小屁,“小財迷,不要你的銀子,我就是好娘了?哼,我要搶銀子,你還不承認是我生的了?”

“不,不,娘好,孝順娘,給娘養老!”福妞兒笑的一口小牙,大口大口給親娘灌糖。

“哼,別給我來這一套!這話你說了多次了,怕是你長大都要蓋個大院子,才能住下跑來找你養老的。”陶紅英嗔怪,逗著小閨

佳音再次祭出了的土豪標配金鐲子,“賺銀子,蓋大院子!”

眾人都被逗得笑起來,李老太更是接回了小孫,疼得心肝一樣。

“以后可不許再說我們福妞喜歡銀子,我們福妞賺銀子是要給長輩養老呢。這天下,可找不到比我們福妞更孝順的孩子了!”

笑鬧了幾句,去安小鎮開鋪子的事就算定了下來。

李老三和趙玉茹還沒什麼,家歡卻是高興的不,他也算出師,以后可以獨當一面了。

最糾結的就是家喜了,爹娘哥哥都要離開家了,他也想跟著去,但舍不得家安,舍不得家里的院子,舍不得溫泉山谷,舍不得馬上要的瓜田……

大伙兒可沒空閑管他糾結,就是趙玉茹這個當娘的,都不惦記兒子,反而更傾向于把小兒子留在家里。

一來家里孩子都是一起長大,不分哪一房,不在家,也不用惦記兒子吃不好穿不暖。二來,安小鎮那邊還不悉,也怕孩子淘氣,去了闖禍。

李老太囑咐李老二拿了紙筆,把本錢如何湊齊,以后紅利如何分配,老三一家的工錢之類,都寫的清清楚楚。

最后母子四個都寫了名字,按了手印。

其實李老二和老三老四,都覺得不必如此,兄弟好,哪會為了一個鋪子吵鬧反目,但李老太卻堅持。

親兄弟明算賬,家里孩子慢慢大了,各房也該給自己攢點家底兒了。

這個當娘的,最應該做的就是一碗水端平。

以后無論兒子們有任何不高興,有這張紙在,就能分出去是非曲直。

至此,開鋪子的事,就算板上釘釘了。

陶紅英拉了趙玉茹和家歡,興致琢磨鋪子賣什麼。

安小鎮上本居民不多,所有生意都是面對書院的學子。

據說安書院,樣樣都好,就是灶堂讓人不能恭維,飯菜簡單,味道還一般。

幸好,書院允許學子們中午和晚上都出來吃飯、走、買東西。

這也是學院大門對面就是商街的原因!

論起可以隨意變化,又輕易吃不膩的吃食,那非餃子莫屬了。

餡料可以任意搭配,煮的水潤清爽,蒸的保持餡料原味,還可以搭配米粥和小熗拌菜。

最主要是方便,不廢功夫,吃完就走,一刻鐘足矣,太適合中午出來找食兒的學子了。

至于晚上,蒸米飯饅頭,炒幾個菜,像山谷一樣配套餐最好了。

花費很的錢,就能吃到好幾個菜。

若是手里有銀子的,還可以額外再點菜,請同窗熱鬧或者自己慢慢吃頓飯都行。

等再熱一熱,也可以添個涼皮之類,冬日時候,再換砂鍋油餅,或者小湯鍋子。

總之,小食鋪子就這一點好,本不高,隨時換產品都方便。

灶間里忙忙碌碌,香味彌漫,不時有各餃子端出來,要大伙品嘗,幫忙提提意見。

老太太坐在堂屋里,點了油燈做針線。

佳音就來回跑,一會兒看看熱鬧,一會兒陪陪,最后小肚子吃得溜圓,也終于困倦了。

老太太扔下針線,抱了孫進屋睡覺。

眼見孫睡的小懶豬一樣,鼓著白胖的臉蛋,真是的不

抬手想給孫蓋蓋薄被,被下就出了六個五兩的銀錁子,愣了一下,就趕收了起來。

末了低頭親親孫的腦門兒,心里無比的欣,又想著早些扯料子,給趙叔他們幾個的夏衫趕做出來。

家里趕不出來,就找村里的婦人們幫忙,給錢好像傷,那就給幾個咸鴨蛋。

小孫會走路之后,時常跑去灶間,家里的咸蛋罐子和蛋簍子就沒空過。

小丫頭自以為做的巧妙,其實這家里,多草都瞞不過這個大家長。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