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穿成農家小福寶,逃荒路上開掛了 第一百八十八章 做人要有良心!

《穿成農家小福寶,逃荒路上開掛了》 第一百八十八章 做人要有良心!

村長擺手,“先前我同葉公子說過了,他說不常在家,都是大伙在張羅村里村外,所以,大伙兒多拿一些,他才高興。”

村人紛紛應道,“葉公子真是好人。”

“葉公子原本就是因為咱們沒銀子,又要護著咱們山谷不被搶走,才參合進來的。”

“咱們以后可別忘了葉公子的好,人家真是不求回報。”

“好了,”村長重新搶過話頭,“以后天長日久呢,咱們有這份心就記著,總有幫到葉公子的時候。再說正事,咱們也安穩下來了,大伙兒以后不在一起吃飯了。

“村里糧食趕分一分,各家顧各家的。想吃好一點兒,就多干活,多拿工分,自然日子就好。誰要是懶,不干活,只靠分紅,那就喝西北風,也沒人可憐!”

眾人都是笑起來,“大叔可說錯了,干活兒就有錢,誰不玩命的干活啊,怎麼可能懶。”

佳音坐在李老太懷里啃著點心,歡快的踢蹬的小腳丫。

多勞多得,不勞不得,這樣真是把全村人捆在一起,力氣往一使的好法子。

這時候的人沒有前世那般特立獨行,集意識還是很強大的。大伙都勤快干活,有誰懶,那是要被口水淹死的。

所以,倒也不怕有人渾水魚。

最重要是,村里有一個算一個,老老都是一起掙過命的,品行有保證!

Advertisement

眾人高興,多說了幾句,直到二更才算散去。

第二日,李老二忙碌之余,把村里的存糧,連同昨日收下的三百斤,都算了出來。

村長按照村里人頭,一點點分下去。家里壯勞力多的,就多分點糧,老人孩子多的就多給細糧。

總之沒人計較,大伙兒都很謙讓,一團和氣。

待得糧食背到家,煙囪冒了煙兒,也就算了徹底把飯鍋分開了。

李老四直接把趙叔等六個老爺子和張神醫的那幾份糧食,都背回了自家。

趙叔幾個隨后就追了過去,不肯再跟著李家吃飯了。

原本在清水村,他們的田地是給李家種的,所以跟著李家吃飯,李家累,但秋日時候也有回報。

如今,村里按照工分拿工錢了,他們六個老家伙上有殘疾,干活肯定是最輕的,工分也是最的。

還有山谷那邊投的銀子,他們加一起才買了一,過年時候怕是也沒什麼銀子。

這般,再跟著李家吃穿,那就是占李家便宜了。

但李老太卻請幾人坐下,說的明白。

“幾位老兄弟,這事是昨晚家里孩子們一起商量定的。咱們雖然不同姓,但我們落腳清水村的時候,你們可沒幫著我們,就是一路逃荒到這里,你們也是盡心盡力護著我們一家了。

“不能說,有好的時候就沖上去,如今沒有好了,就讓你們拖著斷手斷腳去掙命刨食了。做人沒有這樣不講良心的!“

“是啊,趙叔,路上況特殊,住在哪個山就在哪個山吃,算是分了幾個月的飯鍋,如今安穩了,你們還是趕回來吧。”李老三也是開口勸說。

李老四也道,“村長家嬸子不好,隔壁劉家嫂子在山谷干活兒,怕是也顧不上,你們自己也不會做飯啊。”

就是家喜家安都嚷著,“趙爺爺,飯糊了不好吃!”

眾人都是忍不住笑起來,老趙著手,有些猶豫。

倒是張神醫一拍他肩膀,嚷道,“你們就別矯了,李家仁義,你們到李家這是走運了。你們就好好接著吧,這也是李家行善積德,以后肯定有好報。”

這話可是說到李老太心里了,摟著小孫了一朵花。

“行孝是大善事,老兄弟幾個就讓孩子們多積一些福德吧。”

老趙幾個對視一眼,也就不再推辭了,但還是說道,“以后但凡村里發銀子,發糧食啊,我們的工錢,年底的分紅,都歸到你們家。你們可不能不要,若是不要,我們也沒臉在這里了。”

“好,就這麼說定了。”李老太高興的拍手,“晚上咱們吃頓團圓飯,再讓孩子們去看看你們的院子,缺什麼什麼,該添就添一些。咱們歲數大了,也不知道還有多年,只要活著就活的舒坦一些。”

至此,這事就算定了下來。

趙叔幾個總覺得虧了李家,又跑去找村長拿主意,村長給他們吃定心丸。

“我私下算過,你們今年的工錢絕對夠吃穿了,虧不到李家。也許過兩年,山上果子能賣了,溫泉進項穩定了,一年還能多多出一些呢。”

“那就好,那就好!”趙叔幾個算是徹底放了心,晚上同李家聚一起吃飯,不但敢吃飽了,還喝了一碗酒,臉紅彤彤的回去大睡了。

山上的果樹和河灘地那邊,都不需要太費心,只要肯吃苦打理就行了。

村里最近的重中之重,還是溫泉山谷。

隨著名聲傳開,上門的客人越來越多了。

但李老二頂住了力,依舊是每日除了定木屋和小院的客人,只放個三四十個散客進,盡量避免人多生

有客人乘興而來,被堵在門口,自然不高興啊。

他就給客人們放預定的木簽子,登記在冊,盡量讓客人下次再來,順利進門。

幾日下去,這規矩立起來,慢慢就有散客,先過來拿簽子。

而但凡進門的客人,據定院子、木屋和散客也要分發三種木牌,木牌上雕刻著不同圖案和序號。

點餐也好,茶水也罷,任何需要額外花費的時候,小伙計們都會拿出隨的小冊子,用眉黛石記錄。

結賬時候,就做到了賬目清晰,結算迅速。

陶紅英徹底了山谷后勤的大廚,山谷口也建了簡易的三間草棚,挨著的小木屋,倒也規整。

每日菜單,又添了不新菜,甚至也接酒席和單獨點菜了。

草棚后邊有籠子養了,有陶缸養了魚,每早去小王莊買五花,骨棒,豆腐一類。

村里老人和婦人還會送來山上挖回的新鮮野菜,給客人們吃個新鮮。

陶紅英手藝本來就好,客人們守著山花和溫泉吃飯也是格外愜意,飯菜又免不得味三分。

于是,半個月過去,碎金灘溫泉山谷,同溫泉和景一并出名的,居然還有飯菜,這可是出乎眾人的意料。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