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衛不僅負責監察天下,同是也負責搜集敵國報,可以直達天聽,隻向良匯報。
如今朝中還有司聞曹一,掌握中軍方的報網絡,所謂兼聽則明,良需要用錦衛的報,和司聞曹的報相互映證,才能做出更明智的判斷。
錦衛在報中稱,偽漢殘將張飛,自攻取倭國四島後,被倭人奉為須佐之男,倭國百萬之眾,皆聽其號令。
張飛遂將漢地先進的農業手工業技,統統的都傳授給了倭人,並將倭國四島合而為之,命名為瀛州,仿效中土建立郡縣,分設吏進行統治。
至於張飛本人,則仍以大漢車騎將軍自稱,並兼任瀛州州牧,將大阪城設為他的州治所在。
“倭人真是愚昧,連須佐之男也出來了,他們怎麽不幹脆奉張飛為火影呢……”
良想起了穿越前看過的一部漫,沒想到裏麵的名詞,竟然會出現在了一千八百年前的三國時代,有些哭笑不得。
“須佐之男,那是什麽東西?”徐庶也奇道。
丞相龐統笑道:“據臣這些年對倭國的了解,那倭國尚蒙昧初開之時,須佐之男還有什麽天照大神,皆是他們所敬奉之神,張飛來自於中土,以數千之兵橫掃倭島,倭人驚畏之下,大概以為他就是傳說中的天神下凡,故才把他奉為了須佐之男。”
眾人一聽,這才明白了許多,徐庶讚道:“士元丞相涉獵可真是廣博啊,竟連倭島的這些典故,都了解得這般清楚。”
“哪裏哪裏,我隻是想陛下早晚要征服倭國,掃滅張飛這個餘孽,故這些年來,臣才竭盡所能的搜集倭國方麵的信息。”龐統自謙道。
良這下也明白了許多,以張飛之勇,漢軍之,數千兵馬掃平落後的倭人,確實不問題。
張飛雖在中原被良殺得跟狗似的,狼狽而逃,但到了倭國那種“不之地”,稱王稱霸卻是易如反掌。
越是落後的人,就越是容易崇拜強者,張飛挾著中原先進逃往倭國,被那些愚昧的倭人奉為神靈下凡,倒也是理之中。
“張飛把倭國命名為瀛州,倒也給朕省了事,將來待征服之後,就將那瀛州,納為我大楚國的第十五個州吧。”良豪然說道。
瀛州,大楚的第十五個州?
在場的眾臣們,神都為之一震。
“陛下,這瀛州孤懸海外,不過化外之地,我大楚幅員遼闊,這麽一個海外孤州,似乎並無多大價值啊。”老臣田,表示了反對。
田這種思想,在良看來,就是典型的天朝上國思想了。
大楚乃這個時代最富庶,最先進的國度,稱之為天朝上國,也是名符其實。
然這天朝上國的稱號,可以為華夏子民的自豪,但卻不能為一種盲目自大的枷鎖。
曾經曆史之中,大唐是何其的強盛,同樣以天朝自居,毫無保留,甚至是賞賜般的向四周的胡族番國輸出著的優秀。
結果呢,大唐滋養了那些落後的胡族,而安史之聲炮響,胡族們就紛紛的跳出來,對大唐反咬一口,肆意的侵略吞噬著曾經滋養過他們的大唐。
知曆史的良,自然不會犯這種錯誤。
瀛州雖海外,但若是不滅了,將之納大楚版圖,那它就會貪婪的吸取大楚優秀的文化和科技,不斷的強健自己。
直到有一天,它長到足夠強大了,就會趁著華夏危難之機,趁勢恩將仇報,反咬一口。
在良看來,大楚不能閉關鎖國,優秀的文化和科技也是關不住的,早晚會傳往外域,為了把那些潛在的威脅消除在萌芽之中,最好的辦法,就是將那些域外之國,統統都納大楚的版圖。
天下皆為大楚,隨便你們鬧,就算是將來大楚了,那也是自家人的事,不到旁人來窺視。
“大楚的土地,沒有一寸是多餘的,今曰朕多攻取一寸土地,他曰就能為大楚後世子民,多一寸立足之地,元皓啊,我們眼要放長遠一點,不可隻局限於一時。”
良傲對群臣,對冷峻豪然的語氣,向群臣們表明了他的宏圖大誌。
大楚的土地,沒有一寸是多餘的……
良的這一句話,深深的震撼了群臣的人心,這震聾發饋的豪言,回在大臣們的腦海中,令他們都陷了深思之中。
黃巾之是怎麽起的,不就是因為豪強們兼並土地,使天下百姓,無地可耕,不得不跟著張角造反嗎。
倘若大楚的版圖足夠的大,大到你豪強兼並一畝,我大楚的軍隊,就能開拓出一頃來,那個時候,還怕百姓無地可耕,還用擔心百姓們會造反嗎?
田若有所思,良久之後,長長的吐了一口氣,再次看向良時,眉宇間已是一片的敬意。
“陛下深謀遠慮,見識遠邁古今,老臣不及呀。”田拱手讚歎道。
田姓剛烈,歸順良多年,卻也鮮有表示讚歎,今從遼東朝未久,就能對良致以“遠邁古今”的讚服,這一份讚詞著實夠份量。
其餘眾臣也意識到了拿下瀛州的意義,遂無人再表示反對,唯有需要考慮的,則是何時出兵的問題。
瀛州孤懸海外,張飛已在那裏立穩了腳跟,若想滅之,非得大興艦隊,浮海遠征不可,這沒有個七八萬人左右的軍隊,顯然是不夠用的。
眼下高句麗和鮮卑未滅,劉備和司馬懿兩個野心家還茍且在外,隨時準備著反攻中原,在未掉這些後患之前,大肆遠征瀛州,顯然非是明智之舉。
“今秋過後,先滅鮮卑,再滅高句麗,大陸一平就即刻浮海滅倭。”良斬釘斬鐵,給未來的戰略方針,定下了大調子。
眾臣也多為附議,對於良的這個大戰略,深表讚同。
“瀛州雖可暫時不征,但據聞近年以來,那張飛一直在大肆仿造我海軍戰艦,其間還多曾派人搶掠遼東沿海,擄奪沿海百姓,尤其是各式的匠人,張飛這般猖狂,臣以為不可不給他點教訓。”法正也發現了意見。
張飛的意圖,良自然明白。
倭人雖有百萬之眾,但大多是愚昧之徒,張飛想憑著帶去幾千漢軍和工匠,數年間就大幅度的提高倭人的科技水平,顯然是不可能之事。
而無足夠的匠人,張飛又何以興造海船,煉鐵煉銅打造兵甲,以應對良將來的大軍征伐。
所以張飛才要學曾經曆史中,那些倭寇一樣,襲擾沿海,掠奪中原高素質的人口,來充實他的國力。
似青州、徐州、冀州和幽州諸般沿海,布署有楚國海軍主力,以張飛那點海軍實力,自然不敢進犯這些大州,故他才隻敢搶掠離瀛州較近的遼東。
“孝直言之甚是,朕雖不急於征瀛州,但我大楚天朝,又豈能容許外夷搔擾,張飛這廝這般猖狂,朕必須得給他點教訓才是。”良言中殺氣凜烈。
龐統遂是建議,將現在的海軍進行重新劃分,並於遼東增設一支艘隊,以對付張飛對遼東沿海的搔擾。
據龐統的提議,良遂將現在海軍,劃分為青徐艦隊,海艦隊,以及遼東艦隊。
青徐艦隊以淩統為海軍都督,以威海為其母港口基地,負責保衛青州以南諸州沿海的海岸安全。
海艦隊則以蔣欽為海軍都督,駐紮於漁沿海,拱衛冀幽諸州沿海。
至於遼東艦隊,良則選擇帶方郡的海冥城,作為遼東艦隊的母港,良更將這支最重要的艦隊,委任甘寧兼任海軍都督。
甘寧做為良的五虎上將,在良從南到北的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其功不可謂不大。
但隨著戰爭的向北推移,騎兵作戰越來越多,甘寧的威力,反而不如張遼這等北方出的騎將。
故良滅漢滅晉的諸場大戰,甘寧都沒有什麽耀眼之。
現在卻不同了,善於指揮步軍作戰,更於統領水師的甘寧,將與呂蒙、淩統、蔣欽等年輕將領一樣,為良將來伐瀛州的主力。
而遼東登陸瀛州最近,遼東艦隊也將為良東滅張飛的主力艦隊,這樣一支重要的艦隊,良自然要將之給自己最重,最信任的一員大將。
呂蒙統遼東軍團,對付高句麗和劉備,分無暇,那甘寧自然就了良的不二人選。
沉寂多年,甘寧終於能再重用,又有了展現自己才華的機會,當他接到良的聖旨時,自然是鬥誌昂揚,興萬分。
良親自在宮中設宴,為甘寧餞行,並向他口授機宜,告知他將來滅倭的大計,叮囑他一定要把遼東艦隊帶好,將來好做為大楚東征瀛州的開路先鋒。
“陛下放心,有臣在遼東,張飛那廝,休想讓片帆靠近遼東,他曰陛下滅倭,臣必為先鋒,為陛下在海上辟出一條大道,直取倭島!”
甘寧巍然起,拱手向良表明了決心。
良微微點頭,拍著甘寧的肩,豪然笑道:“有興霸出馬,朕更有何憂,他曰朕親往遼東之時,就是我大楚滅倭之曰!”(未完待續。)
如果您覺得《三國之暴君良》還不錯的話,請粘以下網址分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b/2/2043/)
洞房花燭夜,看著推門進來的絕色女子……李易的宏愿發生了小小的改變。 官居一品,算什麼? 封侯拜相,沒意思! 我可是要成為山賊王------的男人!
“我一腳油門就能到關島你信不!”別人開飛機費油,李戰開飛機費發動機!
都說京城居,大不易。前往長安的道一,路上遇風雨,臨機起卦,觀之,樂之,“出行遇貴人,大吉大利呀。”其實這是一個小道士,與師父在線雙忽悠,想要去京城混日子,順便為九宵觀尋香客,遇見了行走的“百妖譜”。然而,混日子是不可能混日子的。很快,道一就明白了這個道理。......
【反賊+攻略+打造王朝】一朝穿越,饑寒交迫。什麼?朝廷宦官當道,百姓民不聊生?什麼?邊境西夏入侵,軍隊不戰而降?什麼?官吏貪污成性,屢布苛捐雜稅?這樣的大黎朝,要之何用?我江眠,今天就造反了!于是,一個平民百姓,身懷反賊系統,崛起于微末!【殺縣令,獎勵燕云十八騎】【殺知府,獎勵玄甲軍】【占云州,獎勵吳起】......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從最底層一步一步走到最高,成就九五之尊,橫掃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