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三國之暴君顏良 第九百六十二章 救命稻草

《三國之暴君顏良》 第九百六十二章 救命稻草

司馬懿聞言變,瞬息間,滿腔的怒氣就要噴然而出。

這個拓跋力微竟然如此狂妄,如此的放肆,言語中皆是諷刺,本就不把他放在眼裏。

司馬懿那個火啊,當場就想拍案而起,就此一走了之。

怒瞬間,司馬懿再度將一腔怒火,強行的了下去,臉上又出了一訕訕笑容。

“拓跋大人英明神武,雄兵十萬,賊確實不可敵,看來朕隻能協脅拓跋大人了。”司馬懿終於服,他這話就等於承認現實,打算從平等的聯手,變依附於拓跋力微。

拓跋力微這才滿意,角微微上揚,掠起一得意。

“既是如此,那本大人就允了司馬國主之請,在山南麵給司馬國主撥出一片草原,司馬國主可帶著你的殘部,先在那裏落腳吧。”拓跋力微以施舍的語氣道。

“那就多謝拓跋大人了。”司馬懿趕忙起,拱手告謝。

又聊一會,司馬懿夠了諷刺,便起告辭。

出得王帳,四下無人時,王基恨恨道:“陛下,那拓跋力微簡直是小人得誌,咱們豈能依附於他,他的氣。”

“勢單力薄,眼下也隻能忍氣吞聲啊。”司馬懿卻歎道。

王基沉默了下來,臉上浮現黯然之,誠如司馬懿所言,他們晉國混到現在,隻餘下了幾千兵馬,不忍氣吞聲,還能怎樣呢。

“陛下,那我們現在該怎麽辦?”王基默默的問道。

“先以山為家,招納中原士民前來投奔,待實力有所恢複,然後再做打算。”司馬懿斬釘截鐵道。

“那……我們還要相助那拓跋力微,對付賊嗎?”王基又問道。

司馬懿冷哼一聲:“拓跋力微自以為吞並了小種部,實力大增,就敢不把良放在眼裏,哼,我們就坐觀虎鬥,再趁機收取漁利。”

Advertisement

“陛下英明,事到如今,這也是最佳的選擇了。”王基拱手讚道。

司馬懿驅馬徐行,目投向了南麵,看似充滿決毅的眼神中,卻閃爍著幾分惆悵。

……

高句麗國,梁口城。

簡陋的皇宮大殿中,劉備神冷峻,端坐於那糙的龍座上,聽取著臣下關於中原的最新報。

楚軍攻克平城,司馬懿徹底退出塞外,依附於鮮卑人,這道報表麵事不關己,但卻令劉備君臣,心都陷了不安當中。

司馬懿雖是劉家叛臣,但和良卻是死敵,本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原則,司馬懿這個叛臣,也可以勉強作他劉備的朋友。

劉備原還指著司馬懿在中原拖住良,自己在高句麗國招兵買馬,以圖卷土重來。

但劉備卻沒有想到,司馬懿竟然敗得這麽快。

如今的良,已盡數收取了當年漢朝的十四州,整個中原漢地,已再無他的敵人,這也就意味著,良已了中原正統的皇帝。

而他劉備,遠避於異族之國,雖號稱是劉氏正統,又有誰會接呢。

從他逃往高句麗國這麽久以來,雖屢屢號召中原士民,前來高句麗投奔他,但來者卻寥寥無幾,這讓劉備是一天比一天的心寒。

眼下晉國完蛋了,以良姓,下一步很可能去收拾鮮卑人,接著就來滅他和高句麗人。

到那個時候,劉備實不知道,他和高句麗人當如何擋得住,擁有十四州之地的良大軍輾

“唉,司馬懿這個廢,沒想到這麽快就敗了,當真是個廢。”劉備搖頭鄙夷道。

階下眾臣,也皆搖頭歎。

“上個月有多漢人前來投奔我們?”劉備轉移了話題。

田豫扳著指頭算了一會,歎道:“上月共有百人從遼東投奔,其中老弱婦孺除去,壯的男丁隻有不到二十餘人。”

“百人,隻有百人嗎……”劉備眉頭深凝,臉上的惆悵愈重。

一個月百人,一年到頭也不過千餘人,而且這些人進高句麗後,還要被高句麗人刮去一半,落到他劉備手裏的,一年也不過幾百人而已。

以這樣速,他劉備何時才能卷土重來呢。

“難道我劉備的聲名,在漢地真的隻餘下這丁點的號召力了嗎?”劉備難以置信的自問。

臣下盡皆閉口不言,沒人站出來為劉備開解。

其實他們很想說,自從你劉備殺關羽以來,仁義的名聲就一落千丈,到如今已是臭名遠播,莫說是號召力,漢地的那些士民,對劉備恨之骨者,隻怕也不在數。

至於那些前來投奔者,多為劉備的狂熱崇拜者,要麽就是一些世族豪強,畏懼於良的鎮,才背景離鄉,不得不前來投奔他劉備。

“陛下勿憂,臣倒是有一計,或者可以擴棄我們的實力。”孫乾打破了沉寂。

“卿有何妙計?”劉備神一振,忙問道。

孫乾抬手虛指東麵:“臣聞翼德將軍數年前遠遁海外,如今已收取了倭國,麾下有倭人近百萬之眾,堪為一方霸主,陛下若能重得翼德將軍相助,得到倭國這支力量,卷土重來就有希了。”

翼德?倭國?百萬之眾?

劉備神大作,一瞬之間,仿佛忽然看到了希一般。

當年張飛棄他而去,逃亡海外,劉備可是氣極,恨不得張飛溺死在滔滔大海之中。

可誰曾想到,張飛竟然奇跡般的抵達了倭國,也不知用了什麽手段,一年之間就統治了整個倭國。

而且,那些倭人都好似著了魔一般,對張飛是敬畏萬分,個個忠心耿耿。

曾幾何時,那個令劉備失憎恨的義弟,如今給孫乾一說,卻了他卷土重來的救命稻草。

劉備才剛剛興了片刻,眼珠子那麽一轉,臉上轉眼又蒙了一層影。

“唉~~”劉備幽幽一歎,“朕對翼德一直是不忘兄弟誼,哪怕翼德背棄於朕時,朕對他的誼也未曾變過,朕隻怕是翼德對朕見太深,不肯回歸助朕重振大漢社稷呀。”

劉備絮絮叨叨的就說起了陳年舊事,說他如何重重義,說他對張飛如何的信任重,好似張飛的背棄,完全跟他沒有責任。

“翼德將軍當年背棄陛下,想必也是一時意氣用事而已,過了這麽多年,想必翼德將軍已經相通了吧。”鮮於輔附合著劉備道。

這時,那孫乾站了出來,拱手道:“如果陛下願意,臣願遠赴倭島,去向翼德將軍明大義,說服他重新歸附於陛下,助陛下東山再起。”

劉備眼眸中閃過一,但他卻眉頭深鎖,輕捋著胡須,久久不肯做決斷。

張飛可是他的義弟,更是他的臣下,如今他卻要放下麵子,主的去求張飛,這他劉備的臉往哪裏擱。

“陛下,為了振興漢室的大計,稍稍的放下點段,臣以為也是值得呀。”孫乾看穿了劉備心思,上前小聲的勸道。

劉備形一震,那凝的眉頭,轉眼就鬆展開來。

“翼德乃朕的義弟,更是我大漢棟梁之臣,朕豈能錯過這樣一個對漢室忠心耿耿的好臣子,就依你之計吧。”劉備很大度的說道。

“事不容緩,那臣這就去準備準備,不是就起程去往倭國。”孫乾慨然道。

劉備其肩道:“卿啊,此番就有勞你了,你一定要跟翼德解釋清楚,告訴他,朕對他的兄弟義,從來都沒有變過,讓他以大義為重,回歸朕的邊,前番之事,朕一概不會再追究。”

“陛下放心,臣明白。”孫乾鄭重承諾,方始告退。

看著孫乾離去的背影,劉備的眼眸之中,悄然閃過一冷。

“若能得翼德回歸,朕得倭國百萬之眾,便又有了跟賊爭雄的資本,天佑大漢,天佑我劉備啊,嘿嘿~~”

……

千裏之外,鄴城。

玉雀臺已然竣工,還往鄴京的良,自然又可夜夜笙歌,於腥風雨之後,難得的瀟灑快活。

當然,良並非是荒銀無度,他隻是在溫鄉中,等待著秋高氣爽之後,又一次的出塞大戰。

為君王,坐擁無數人,這些年下來,那些姬們自然也給他育子嗣。

除嫡長子淵,以及庶皇子泰之外,良的膝下已有四位皇子,五位公主。

憑著良對黃月英的,以及立長安國的傳統,淵的太子之位,自然是十分穩固。

而且,在黃月英的教育下,這些年來淵也長的是英武過人,頗有乃父之姿。

有此優秀的太子,良自然沒有想過要改立太子,他對這個兒子是十分的重,寄予了厚

至於其他兒子,良依嫡庶之分,各封親王郡王,兒們則盡封為公主。

當然,良自不會學曾經曆史中,司馬氏的晉國那樣,大封諸王,令他們鎮守諸州,掌握著軍隊和地方軍政大權,為國家大埋下禍

良所封諸王,皆食厚祿,卻不掌實權。

又因良推行科舉製,改革中央製,把三公九卿的製,逐步的向三省六部製發展,使得皇權更加穩固,雖無諸王拱衛皇室,良也不用擔心他百年之後,皇權有旁落的風險。

良以無上的威勢,橫掃天下,威震古鑠今,憑借著巨大的威推行改革,所的阻力自然也之又

曰是,玉雀臺上,良快活一宿,難得還往朝堂理政事。

方自回往宮中,便收到了錦衛,關於倭國方麵的一份最新奏報。(未完待續。)

如果您覺得《三國之暴君良》還不錯的話,請粘以下網址分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b/2/2043/)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