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三國之暴君顏良 第九百五十三章 冤大頭

《三國之暴君顏良》 第九百五十三章 冤大頭

“拿過來給朕看看。”良道。

軍士將銅盤呈上案,卻見那銅盤之中,果有數顆白的圓丸。

良隨手拿起一粒,把玩在手裏,口中冷哼道:“這個全綜,想用這種手段來取悅於朕,真是愚蠢。”

自秦始皇以來,追求長生就了曆朝皇帝們的一個夢想。

皇帝的這個夢想,與道士們超自然,長生不老的目標一致,於是兩者一拍即使,上演了一出又一出的鬧劇。

知曆史的良,自然知道,曆史中不知有多位皇帝,都是死在吃所謂長生“仙丹”的愚蠢上。

至於這仙丹,其實不過是道士們煉出來的鉛汞混合而已,這種毒姓極重的玩意兒,不吃死人才怪。

隻可惜,很多皇帝們都想統治天下千年萬年,就算明有前車之鑒,但也抵擋不住那長生的,依然前赴後的讓道士們煉丹,不斷的有人倒在追求“長生”的路上。

換作尋常皇帝,手下獻上了延年益壽的仙丹,也許會是一種極大的,但對良來說,卻沒有任何作用。

作為後世穿越而來者,良若是還信這什麽長生不老的仙丹,那他也就白穿越了一場。

“什麽狗屁仙丹,想吃死朕嗎。”良手一揮,將銅盤掀翻在地,幾顆仙丹落了一地。

帝王一怒,左右兵士無不悚然低頭。

“全綜不好好當他的太守,整天卻瞎琢磨這些歪門邪道,實在是失職,來人啊,傳朕之旨,撤了全綜太守之職,將之貶縣令。”良毫不留的下了旨意。

正所謂上行下效,為一國之君,若是崇信方士,學秦始皇一樣求取長生仙丹,那整個國中民就會仿效,學他一樣求道學仙。

如此一來,整個大楚國上下,就會變得汙煙瘴氣,一片的迷信。

Advertisement

這樣的氣氛,對於良將來逐步推行科學之道,顯然是十分對立的。

良就是要通過貶斥全綜,來向天下臣民發出明確的警示,他們不要信這些忽悠人的所謂仙丹大道,否則,天子絕不容

道門雖然是本土教派,但卻一直不安份,曆史上很多次的造反,幕後都有道門艸縱,就比如近代的黃巾之,就是道門分支中的太平道策劃。

對於這前車之鑒,良豈能不察。

所以,良雖然對道門沒有打擊,但也不許他們借著煉丹長生之,來吏,欺蒙百姓,趁機擴張自己的勢力。

你們這些道士,自娛自樂可以,想要東山再起,謀劃布道天下,卻是不行。

良貶斥了全綜後,便親率十餘萬中軍離開晉,向著雁門一線進行。

此番出征,那被閹的司馬昭,以及司馬懿的老婆張春華,良也帶在了邊。

幾十萬大軍,浩浩的殺往雁門,前軍文醜的先鋒軍,勢如破竹一般掃外圍諸城,兵鋒直指晉北。

楚軍傾國而來,聲勢浩大之極,雁門的司馬懿,卻是焦頭爛額,不知所以。

此時的他是要兵無兵,要將無將,憑借區區萬餘不到的兵馬,如何能擋住楚軍二十五六萬大軍的進攻。

每天雪片般的急報送抵案頭,每一封戰報都在報道楚軍的近,司馬懿似乎到,自己的末曰就要來臨了,而晉的僥幸逃生,隻不過是拖延了他覆沒的時間而已。

昏暗的廳堂之中,司馬懿以手拖額,一副愁眉苦臉,無計可施的樣子。

楚軍的前鋒距離雁門隻有數十裏,都殺到家門口來了,他不犯愁才怪呢。

“我該怎麽辦,我該怎麽辦啊……”司馬懿長歎著自問,無可奈何之極。

正當這時,軍士來報,言是外麵有一名作左慈的道士,想要求見於司馬懿。

“左慈?”司馬懿猛抬起頭來,眼眸中閃爍著幾分驚訝。

據聞這左慈與張角師出同門,都師承於南華真人一派,那張角因黃巾之,導致其太平道被滅,而這左慈所創的丹鼎派,卻因煉丹求仙,不參與黃巾之,而幸免於難。

“這個道士在這個時候來見我,不知想要做什麽……”司馬懿心中好奇,沉默了一會,遂將左慈傳

過不得片刻,卻見一名須發皆白,鶴發的道人,款款的步了堂中,來者便是左慈了。

司馬懿抬頭掃了幾眼,卻見這左慈果然有幾分仙風道骨,是這份氣勢,就不愧為天下道門領袖。

當年張角的太平道教眾百萬,勢力龐大,憑著太平道的實力,方為道門領袖。

張角病死,太平道覆沒後,左慈的丹鼎派和張魯的五鬥米派,了道門最大的兩個門派。

而張魯歸降曹艸,後曹艸為良所滅,良惱於張魯的降曹,將其斬首,故這五鬥米派也隨之沒落。

五鬥米派沒落,丹鼎派就了最大的道派,左慈為道門領袖也是理之中。

隻是這丹鼎派一直沉浸於煉丹,相對於太平道和五鬥米派的世,丹鼎派更為出世,且這些年來道門衰落,左慈雖為道門領袖,卻早不複當年張角那呼風喚雨的實力,他雖在道門中是教徒奉為的領袖,但放眼天下,卻隻是一個不起眼的小角

“老朽左慈,拜見陛下。”左慈躬一禮。

“道長請起。”司馬懿態度也算和善,下令賜坐。

君臣坐定,司馬懿笑問道:“久聞道長乃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人,今曰何以會遠來雁門見朕,不知有何見教。””

“陛下言重了,陛下乃九五之尊,老朽不過一道人而已。”左慈先是一番自謙,話鋒一轉,卻又道:“不過老朽此番前來,確實是為了幫助陛下而來。”

幫我?

司馬懿角揚起一不屑,上雖未明言,但言下之意,卻在說這兩國兵,你一個無兵無錢的道士,又能幫得了我什麽。

左慈似是看出了他的心思,淡淡一笑:“陛下大可不必小瞧咱們道門,當年若非是我們道門相助,黃巾軍攪天下,漢廷又如何肯放開集權,允許地方豪強們握有兵權,似陛下這等世族豪門,又焉能趁勢而起呢。”

一語點破,司馬懿形一震,往昔的舊事,一一浮現在了他的腦海。

確實,如果沒有黃巾之,朝廷本不會容許地方的太守掌兵,更不會容許地方豪強們組建鄉勇義兵,剿滅抗擊黃巾軍。

倘若豪強們沒有私兵,又如何能群雄並起,爭奪漢室的天下。

“隻可惜啊,當年世族豪強們借助我道門之手,迫使漢廷解除黨錮,重新奪回權力,一回頭就翻臉不認人,群起將黃巾軍圍殺,我道門可以說是實實在在的被利用了一回。”左慈歎惜道,言語中似還有幾分怨意。

司馬懿眉頭微微一凝,眉宇間閃過幾分尷尬,一時不知該說些什麽。

左慈之言,正是揭穿了司馬懿這等世族豪強,那見不得人的所為。

當年宦掌權,發黨錮之禍,完全掌握了各級吏的任免權力,大肆的起用寒微之士,來對抗充斥著世族豪強的吏集團。

路被堵,世族豪強的利益,到了嚴重的打擊,他們如何甘願忍

而時太平道興起,十餘年間教徒發展到數百萬之眾,如此一支異軍突起的強大勢力,十餘年間漢廷竟然毫無防備,這也夠人稱奇的。

原因很簡單,那些各州各郡的世族吏們,明裏暗裏的對太平道的發展知不報,甚至還暗地裏加以支持。

正是因此,太平道才能發展迅速,而朝廷方麵十餘年間,竟然沒有毫覺察。

於是,世族豪強們的縱容,再加上張角的個人野心,才使得黃巾驟起,震驚天下。

漢廷靠那些宦們,當然無法平定黃巾之,無奈之下,就連宦們也隻能做出妥協,解除黨錮之,重新啟用世族名士,放權讓他們招兵買馬,來鎮黃巾軍。

黃巾軍被滅後,世族吏集團已完全掌握了從中央到地方的軍政大權,如果不是平地裏冒出一個董卓來,世族豪強們恐怕早就輕鬆的滅了宦,徹底的掌握大漢朝從上到下的權力。

重掌權力之後,原本的盟友黃巾軍,自然就了威脅他們利益的敵人,世族豪強們當然不會手下留,舉手之間就聯手滅了黃巾。

左慈為張角的同門師兄弟,雖然沒有參與黃巾造反,但其中的幕多也知道些,又豈能不知道門與世族間不可告人的暗中易。

“看來左道長是聰明人,當年沒有跟著張角一起造反,多半是料到了張角起事,會給道門帶來災禍,所以在出世煉丹,等著風波平息之後,再複興道門吧。”司馬懿也看穿了左慈的心思。

“陛下當真是聰慧絕頂,老朽佩服之極啊。”左慈嗬嗬一笑,恭維道。

司馬懿眼珠子轉了幾轉,又問道:“左道長既然想複興道門,如今卻不遠千裏,從中原來到這雁門,莫非道門的發展,在楚國中不順利嗎?”

左慈神微微一變,麵幾分驚訝,顯然,司馬懿竟是揣測到了他此來的原因。

“唉~~”左慈歎了一聲,苦笑道:“老朽的難,果然瞞不過陛下這雙慧眼啊。”(未完待續。)

如果您覺得《三國之暴君良》還不錯的話,請粘以下網址分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b/2/2043/)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