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我想孩子,我想。」風雪流著眼淚,哀求道,「讓我隨你一起回去吧。」
「冬天過去了,我就派人來接你。」李弘小聲安道,「孩子有小雨照顧著,不會有事的,你不要擔心。」
「我不願離開你,真的不願離開你。」風雪摟著李弘的脖子,埋頭哭道,「大漠上有龐德將軍,有無畏大哥,為什麼還要我留下?」
李弘摟著,無言以對。
=
十一月中,李弘越過山,到達五原。
朝廷聖旨,天子病危,請大將軍即刻返回晉。
李弘心急如焚,命令尚在翻越山的趙雲、余鵬率軍直接返回晉,途中不要在雲中大營停留,以免晉有變。自己帶著三十名黑豹義從沿著馳道狂奔。白天騎馬,晚上乘車,日夜不停地趕路。
十一月下,大將軍李弘回到晉。
太常荀攸、祿勛鮮於輔、衛尉徐榮出城迎接。
車馬高速行進在馳道上,如雷般的蹄聲撕碎了黑夜的寧靜。
疲憊不堪地李弘歪坐在車廂里,面如寒霜。鮮於輔和徐榮坐在他對面,沉默不語。
荀攸坐在李弘的邊,小聲敘說著近期晉發生的事。
天子摔倒的地方是皇后所居的長秋宮。那石階約有十步,天子摔下后,正好頭部著力,當場昏迷不醒。太醫令黃達等十幾名太醫雖然竭盡全力,但未能把天子救醒。後來大司徒趙岐派出八百里快騎,到邯鄲延請襄楷和華陀兩位大師。華陀大師認為天子腦部出,必須要開顱止,拿出塊,否則天子必死。自古至今還沒聽說過把腦袋打開醫治的事。長公主不答應,差點把華陀大師殺了。
「陛下還能活多久?」李弘閉著眼睛,無力地問道。
「華陀大師說,最多還能維持兩到三天。」荀攸臉蒼白地說道,「大將軍如果再遲幾天回來,就看不到陛下最後一面了。」
「皇后呢?」
「天子昏迷不醒,長公主方寸大,賜死皇后的事也就拖下來了。」荀攸低聲嘆道,「不過天子一死,這陪葬的至有數千人。」
「伏家呢?都殺了?」
「伏德刑過重,死在廷尉府大牢裏。伏完還活著。安長公主在龍泉,大將軍的夫人正在日夜陪著。」
「張溫、崔烈幾位老大人呢?」
「在廷尉府大牢。張溫大人被廷杖之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醫治,每況愈下,近來又聽說天子傷重,心中悲憤,病驟然加重,恐怕很難度過新年了。」
李弘咬著牙,痛苦地連連搖頭,「其它人呢?是不是都殺了?」
「沒有。長公主此刻懊悔不已,悲恨加,無心過問此事。」荀攸如負釋重地說道,「大將軍,幸好你及時趕了回來,否則,晉就流河了。」
「謀反一事,證據是否確鑿?」
荀攸霎時呆住了,他想說什麼,但張了張,沒出聲音。
鮮於輔猶豫了片刻,然後小聲說道:「大將軍,晉謀反案牽連太大,恐怕多有冤。」
「牽連太大?」李弘冷笑,「誰審的案子?」
鮮於輔不說話了。李弘看向徐榮,徐榮苦笑,「是麴義和楊兩位大人主審。」
「誰的主意?」
「據說是某些大臣舉薦的。」鮮於輔拱手說道,「大將軍,此事不要再查了,再查下去,朝廷就沒人了。」
「臨走時,我是怎麼待的?」
「我們勸了。」鮮於輔無奈地攤開雙手,「但長公主不聽。」
「長公主不聽你們的勸諫,麴義和楊呢?他們也不聽勸諫?」李弘坐直軀,指著兩人怒聲罵道,「晉的事,你們要負主要責任,還有李仲淵,他人呢?為什麼不來接我?」
「李大人正在和大司徒、大司空等大臣商議天子的後事。」荀攸急忙答道。
「商議天子的後事,我看他應該商議自己的後事。」李弘怒視著鮮於輔和徐榮,大聲說道,「還有你們。天子駕崩了,你們也可以去陪葬了。」
=
大司空劉和、太僕蓋勛、宗正許劭、大司農李瑋、將作大匠孔融、尚書令張范、史中丞司馬防、祿大夫周忠等大臣在城門迎接李弘。
李弘和諸位大臣稍加寒暄后,立即詢問許劭、司馬防和周忠的出使況。許劭哭無淚,天子即將駕崩,這一趟出使等於白跑了。
李弘揮揮手,示意大家都到晉宮去,他實在沒心問這些事了。
「大將軍,長公主剛剛出城回龍泉了。」李瑋隨著李弘上了馬車,垂頭喪氣地說道。
李弘愣了一下,「這種況下,還到龍泉去?」
「長公主已經快崩潰了,如果再看到你責備的眼,我估計馬上就要崩潰。」李瑋嘆道,「這一年的日子,太難熬了,苦了了。」
「你呢?」
「我?」李瑋詫異地看看李弘,「我還好。」
「你還好?我看你想死。」李弘猛地撲上去,雙手卡住他的脖子,咬牙切齒地說道,「我把你留在晉,指你給我穩定局面,結果你給我捅出這麼大禍事,你說我是不是該殺了你?」
李瑋白眼直翻,任由李弘把他拽來推去,心中也是悔恨莫及,「大將軍,誰能料到天子會出這種意外?誰能料到?這都是天意,天意啊。」
「天意?誰相信這是天意?袁紹?劉表?還是曹?他們相信這是天意?」李弘推開李瑋,狠狠地給了他腦袋一下,「河北這下想不打仗都不行了。」
李瑋了脖子,仰天長嘆,「朝廷已經下令各地郡縣,立即想辦法屯積糧草,急速調運河東郡、魏郡、甘陵國和平原郡,準備打仗。」
「麴義和楊呢?」
「他們已奉旨往冀州去了。」李瑋說道,「冀州的七萬大軍和河東的五萬大軍將在年後集結,布署於黃河北岸。晉的四萬北軍和兩萬南軍將在天子大喪后,隨時南下作戰。」
「這兩個混蛋,我恨不得剝了他們的皮。」
「真的?」李瑋故做認真地說道,「我馬上傳大將軍令。」
「還有你的皮,一塊剝。」李弘沒好氣地罵道。
=
天子靜靜地躺在榻上,角帶著一痛苦,沒有任何知覺。
李弘在大司徒趙岐的陪同下,行了三跪九叩大禮,然後站在榻邊默默地看著天子,心中非常酸楚,非常痛苦。
自己花了數年心,想盡了辦法,總算把他救回來了,但天子帶給自己的不是中興大漢的開始,而是河北的一場災難。更大的災難將接踵而至,河北能撐得下去嗎?
李弘抬頭看向窗外的夜空。
先帝,臣實在無能,既不能救活天子,也不能中興大漢,臣可能要辜負你的重託了。
=
李弘謝了守在天子邊的襄楷大師和華陀大師,隨即和趙岐匆匆走進了尚書臺。
朝中的幾位公卿大臣都在這裏等候李弘。
「沒用的話不要再說了。」李弘嘶啞著聲音說道,「先議最重要的事。」
「大將軍,目前三件事最重要,一是皇統,二是晉謀反一案的善後,三是……」尚書令張范看了李弘一眼,「三是長公主。」
「長公主?」李弘心裏一窒,立即想到了什麼,神頓時不安起來,「怎麼樣?」
「天子如果駕崩,長公主可能……」趙岐手白須,一臉黯然,「可能也不行了。」
李弘一陣戰慄,低頭不語。
「大將軍,哀莫大於心死。長公主心死了,還有希嗎?」劉和拍拍李弘的肩膀,「大將軍,只要你去勸勸了。如果……」劉和聲音哽咽,說不下去了。
「皇統的事,你們可有對策?」李弘不理眾臣期待的目,馬上把話題轉移了。
「皇后肚子裏的孩子是男還是,現在誰也不知道。」太僕蓋勛說道,「只有看天意了。如果天佑大漢,這就是未來的大漢皇帝。」
「如果是個公主呢?」李弘問道,「皇統繼承一事怎麼辦?你們沒有選擇一位皇室後裔?」
「長公主不說,我們怎敢提?」將作大匠孔融說道,「天子的事,已經嚴封鎖,皇統繼承的事,我們可以再等等。先看看天意吧。」
李弘點點頭,接著問道:「晉謀反一案,你們打算如何善後?」
尚書房霎時安靜下來。
當著李弘的面,沒有人願意說出自己的意見。「朝廷難道連個善後的意見都沒有?」李弘不可思議地問道。
「有。」趙岐說道,「但我們想先聽聽大將軍的意見。」這個時候,只有趙岐敢說話了。
「我能有什麼意見?」李弘苦笑道,「都放了吧。」
大臣們一下子站了起來,很多人激地看著李弘。
「這是大將軍的建議?」趙岐難以置信地問道。
「都放了。」李弘用力一揮手,「從長公主誅殺董承、王、士孫瑞等大臣開始,這件案子就終結了。」
「長公主那裏怎麼辦?」趙岐微微瞇起眼睛,一語雙關。
「我馬上趕到龍泉覲見長公主。」
=
陳凡:李團長,收購坂田信哲,死活不論,三十噸武器彈藥。…
崇禎十六年,軍醫朱劍穿越到了朱慈烺的身上,成為了大明朝的倒黴太子。肆虐的鼠疫,糜爛得朝政,席捲天下得李自成,肆虐西南的張獻忠,白山黑水還有磨刀霍霍隨時可能殺入中原得女真鐵騎,偏偏還攤上一個爛泥扶不上牆的便宜老爹。朱慈烺將屠刀一次次的舉起,不光是對準戰場上的敵人,同時也對準了朝堂上的敵人,對準了民間的敵人!殺貪官!除晉商!剿闖逆!滅獻賊!在不斷地血腥殺戮中興大明,成就一代屠皇!各位書友要是覺得《大明屠皇》還不錯的話請不要忘記向您臉書和推特裡的朋友推薦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