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大唐盜帥 第169章 給兩宰相上課

《大唐盜帥》 第169章 給兩宰相上課

廉價紙在長安造的轟不亞於國在日本投放了兩顆原子彈,所產紙張是供不應求,作坊里每日生產的千餘紙張,在當天就被收購一空,有些讀書人為了購買到這些紙,甚至心甘願的整夜整夜的等候。

杜荷造紙,絕大方面是為了造福寒門士子,所以當初在選擇地址的時候,他就留了一個心眼,店鋪並不是建在長安,更不是建設在鬧市,而是在長安附近的萬年縣,而即是杜荷所在的封地里。

如此卻有兩大好,其一、因為所在的地方是村莊,更加利於寒士的購買,其二、村莊里有杜荷的五百親衛,他們已經在村裡住,順便保衛村裡的平安,有他們在可以整頓治安,防止他人鬧事,順便也可以增加村裡的興旺,算是一舉多得了。

這天杜荷從作坊回到蔡國公府,卻見大廳里杜如晦、房玄齡正在飲茶,看他們的樣子,似乎很是,喝的正是武娘送給他的上等龍井。由於這上等龍井極難採摘,所以也不急的上市,多蓄存貨,才是持續發展的道理。

但這好東西自己先品嘗,第一批龍井製,武娘就親自送來了一些。

杜荷好酒,對茶並不很好,可有可無,所以分給了杜如晦許多,自己只留下一點點。

當時杜如晦喝了,立刻迷上了那番滋味,當即還一副慨萬千的模樣,只差沒說喝了這茶,才發現以前喝的,全是馬尿。以致天天飲用,寶貝似的,客人來了都捨不得拿出來招待。

杜荷也是暗喜,茶喝多了,對於有益無害,不得他多喝一些。

不過今天特殊,房玄齡一直以來都是杜如晦的鐵哥們,他們一左一右,政見一致,一個善謀卻有些優寡斷,一個不以謀略見長,但眼獨到,兩人配合無間,同為李世民的左膀右臂,屬於共穿一條子的人,也只有他能夠讓杜如晦拿出這上等的龍井來。

Advertisement

「見過父親,拜見房叔父!」杜荷向他們作揖問好!

杜如晦微微點了點頭。

房玄齡卻是笑道:「賢侄一舉一,讓人驚嘆。就拿這西湖龍井,來說吧,這滋味勝過我們以往的茶百倍不止啊!只是不知從哪裡購得!」說著依舊是一臉的意猶未盡。

杜荷道:「這是一位朋友送的,現在市面上是沒得賣,等待時機,東西市應該買得到。小侄這裡還有一些,若不嫌棄,叔父拿去喝吧!」

房玄齡和善的臉龐笑的眼睛瞇了一條隙,房杜兩家,同一家,也不客套,笑道:「如此,老夫也卻之不恭了,賢侄坐下說話吧!」

杜荷微微一笑,跪坐了一旁,原來還以為房玄齡只是串門來的,如今看來卻是找自己有事了,也問道:「不知父親、叔父找晚輩可有要事?」

房玄齡一張臉和和氣氣的笑道:「事關我大唐千秋萬世,老夫這裡也不客套了。賢侄,老夫此來,只為那造紙而來。關於事的經過,以從你父親那裡知道一些。如此了得的發明,若是為謀利的工,實在太可惜了。」

聽他說起造紙一事,杜荷也會心的一笑,道:「侄兒也算這麼想的,所以才說服了蓬亦良,讓他將紙張的價格低,並且不將店鋪開設在長安城裡,而選擇在萬年縣。」

房玄齡點頭讚歎:「賢侄的這份心,老夫也察覺到了。只不過,賢侄不覺得如此萬萬不夠嗎?這七天里,老夫天天讓下人購買,卻僅僅只買到十張。在長安都供不應求,何況別。你雖有心,造福天下,但此舉只能造福長安附近,莫說北方,江南這些偏遠,就連近在咫尺的陪都也無法顧及到,又如何造福天下?」

杜荷點了點頭,並沒有反對,因為以目前的況來看,他說的是事實,「那依照叔父之見,又應該如何?」

房玄齡沉聲道:「如當年的蔡倫一般,將這造紙公諸天下,與天下人共,如此我大唐將會有千千萬萬家作坊。賢侄所造的紙,也能夠在最短的時間裡,傳給天下的每一個人。」

杜荷傻愣了半響,看房玄齡的眼神變了,有看二百五的味道,也暗自琢磨著:「為啥這些個名人都那麼大方了,絕的科技,不把握手中,卻老想著公諸天下,給天下人謀福,難道就沒有想過這東西一旦公開,學會的不僅僅只是大唐人,在唐朝的上百萬異族也會掌握這門技。就這氣量,跟李世民有的一比了,看樣子老爹也是一個意思。」

房玄齡讓杜荷看的有些不好意思,咳了咳,道:「難道老夫所說有誤?」

杜荷當即決定打醒這位名相:「何止是有誤,那是錯的一塌糊塗。」

「不得無禮!」杜如晦皺了皺眉頭,斥責一句。

房玄齡卻不以為意道:「無妨,克明,讓賢侄說下來。這人無完人,誰都有錯,也許真有我們沒有顧慮到的地方也不一定!」

房玄齡如此說來,也讓杜荷覺得有些意外,但也暗自讚歎。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句話,人人都會說,但真正做到能夠虛心接他人意見的又有幾人。

毫無疑問,房玄齡就是一個。

杜荷道:「蔡倫當年將造紙公諸天下,小侄就覺得他做法不對。確實因為他之故,造紙得到了廣泛的運用,但與此同時也讓這項技讓他國人學了去。不過以當時的技,即便是經過他的改良,所造的紙依舊昂貴,所以無法普及,並未鑄大錯。而小侄與蓬亦良創的造紙不同,這造紙極其廉價,可以算是集合天下造紙之大。一但傳揚開來,不僅僅是我大唐益匪淺,連四周的異族一樣能夠益匪淺。若讓他們掌握這種造紙,就能夠更加容易的學會我大唐知識,更加容易的發展壯大,這豈不是等於給自己增加強敵嗎?」

看了在沉思中的兩人一眼,杜荷續道:「在年前,小侄就曾說過,有些東西可以共,就如文化,國與國的文化流,對於我大唐也有莫大的好。可有些東西卻是萬萬不能共的,就如兵、鎧甲、醫學,還有如今的紙,這些獨一無二的技。」

房杜二人聽明白杜荷的意思,覺得有些道理,但卻又有些不以為然。

杜如晦道:「即便是讓他們學去又如何?我大唐強盛,即便他們擁有我大唐一樣的科技,照樣不是我大唐的敵手。」

「話是如此說不錯,但父親、叔父,你們認為有這個必要嗎?」杜荷提高了聲音:「明明是我大唐佔據優勢,為什麼要讓異族站在跟我們同樣的起跑線上?拿來說兵甲,我大唐兵甲犀利,十人可破敵三十人,卻不折一人,但如果敵人擁有與我大唐一樣的兵甲,大唐十人依然可破敵三十人,但卻要付出兩人死亡的代價,這又是何必?」

「造紙也是一樣,就拿高句麗來說,陛下最大的心愿就是平高句麗,這一戰是在所難免。若是現在我將造紙公諸天下,高句麗必然也能學去,並且廣為流傳,讓高句麗的百姓人人都學到文化知識。在到了知識熏陶的高句麗人群中難免出現一些了得的人。還是一樣的話,我大唐或許不懼,但這沒有必要的麻煩何必自找!」

這一番話,說的實實在在,房玄齡、杜如晦也不得不點頭讚歎。

房玄齡道:「賢侄,你說的不無道理,但古語云:『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將造紙公諸天下,老夫並不否認會從側面的給我大唐帶來許的危害,但卻能夠讓我大唐千萬百姓都能得到利,這利依然遠大於弊。這也是老夫執意希能夠將造紙傳揚出去的,最關鍵的原因。」

「為父也是同一個意思!」杜如晦這時也在一盤話道:「只憑你這樣是永遠無法讓我大唐所有百姓都能用上紙的。」

杜荷恍然,他們並非沒有用想過這技會讓異族學去,但在輕蔑異族的同時認為除了將造紙公開,不然是沒有辦法,讓紙傳遍天下的。所以才有「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一說。

杜荷道:「難道父親、叔父就沒有考慮兩全其的辦法?」

「兩全其?」杜如晦、房玄齡各自驚疑。

「不錯!既不外傳技,同時又能夠讓天下士子都能到同等待遇的權力。」杜荷一臉的竹在

「快說,你有說明好法子,別磨磨蹭蹭的,擔心老夫你!」杜如晦有些心急,直接用起了老子能打兒子的權力了。

杜荷燦燦道:「連鎖作坊!也就是先選擇信任的人,讓他掌握所有造紙的流程,然後分散在大唐各地開設大型造紙作坊。他們不負責買賣,只負責生產。然後在選擇各地知名的確有名的商販,作為經銷商,由他們將紙販賣到各。只要工廠一多,自然不怕紙無法傳播開了。」

他將後世的經銷手段逐一的給房杜這兩位名相說明,超世的知識聽得他們連連點頭,就如教的娃兒一樣。

PS:第一更,到了,今天爭取三更,求鼓勵。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