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李世民的這一問,杜荷淡淡的點了點頭。
玄武門之變,這種改變歷史的瞬間,作為歷史系的老師,杜荷如何能夠不知?
這是李建與李世民這兩兄弟對決中,發生的最驚心魄的一戰,也是決定勝負的一戰,既然是大唐的喜事,也是兄弟間的悲事。
李建並非評書中說的那麼不堪,相反很有本事,若是為君,或是無法取得李世民這般就,但也是一位有為之君。他的失敗並不是歸於他的無能,而是因為他遇上了李世民,對手太強。
歷史上他與李世民一個主,一個主外。若沒有李世民,大唐難以一統,同樣沒有李建,李世民也難以取得如此輝煌的功績。
在後世的杜荷,每當看到他們兄弟爭鬥的史料都會暗自嘆息:
倘若兩個人之間任何一人,願意退一步,兄弟之間,必然會為千古佳話。
只是可惜李建有為君王的能力,也有為君王的野心;同樣的李世民也有就君王的的能力,也有為君王的野心。
他們就如山上的兩隻猛虎,誰也容不得誰。
只有一人死,才能結束鬥爭。
最終是李世民獲勝了,取得了天下,但也為他在歷史上留下了弒兄殺弟的惡名。
對於此事,在大唐一直都是一個忌諱,誰也不敢在李世民面前說起,但此刻他卻親自提起,讓杜荷深意外之餘,心中有了一個念頭,心想:「難道此事與李建有關?」
李世民臉沉靜如水,毫看不出他想些什麼,幽幽道:「當年息王他在後方理政務,朕於前方開疆闢土。我們兩人一個主,一個主外,一個得朝中大臣支持,一個的軍中將校支持!天下大定以後,朕被冊封天策上將,位列諸王之上。息王恐朕在軍中的威,而朕也恐息王在朝中的聲勢。彼此都針對自己的弱點,開始拉攏彼此力量。那個時候的息王,表現出了強大的財力,甚至以一車的金銀來拉攏尉遲敬德將軍,當時朕就覺得奇怪,息王何來如此龐大的財力?於是,命人暗中調查,察覺息王為了與朕相鬥,早在多年前就已經開始利用職務之便,屯聚銀錢,以壯軍養軍。只是他們手腳乾淨,朕查無實據,也不好多說。」
「後來……」李世民說到這裡頓了一頓,續道道:「我們愈演愈烈,息王利用他在朝中的勢力走了朕的左膀右臂也就是你的父親以及你房叔父,又調走了朕手上的軍隊。當時形勢以是萬分兇險,朕只能以旁剩餘的百人做拚死一搏。便是在最後,朕了皇帝也沒有查到息王累積的那筆錢的去向,甚至於朕自己都覺得是自己多疑了,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杜荷自然知道李世民口中的息王說的就是李建,李世民在登基后就追封他為息王了,同時也清楚那時候的經過,只是想不到還有史書上沒有記載的這些事。
「李叔叔這是懷疑那些金銀是息王所儲蓄的?」杜荷神微變,若是如此事可就不一般了。先前他以懷疑有人預謀造反,但畢竟是沒有任何依據的猜測。倘若那些金銀是李建當年儲蓄的,那麼很顯然那神團伙就是李建的人,他們取錢的目的自然是用來招募軍隊,再度與李世民為敵。
「很有可能!」李世民表也是萬分嚴肅,「朕此刻還記得原來你們住的那一塊住的多為太子心腹,尤其是其中的羅藝更是了得,在朕的天策軍中也只有秦瓊老將軍能夠勝他,便是尉遲將軍也要輸他一籌。如今的裴府,很有可能就是當日羅藝的府邸。這點朕無法肯定,但在記憶中雙方的地理位置是非常相近的。」
杜荷心知李世民這話等於是確定了這個事實,因為不可能那麼多的湊巧。只是至始至終,他還有一點想不明白。
想要與李世民這皇帝作對必須要名正言順。固然他們可能是李建的部下,但憑藉他們的份是不足以反抗李世民的,除非他擁有李建的直系後人,以他的名義對抗李世民。
「但這不可能吧?」
史書記載的清清楚楚,為了避免以後再出現,李建所有的兒子都讓李世民殺了,應該沒有後人了才是。
「那李叔叔想要怎麼做?」他心中疑,想聽聽李世民的如何決斷的。
李世民沉聲道:「朕不知這些這些賊子倚仗的是什麼,但朕絕對不容許他們繼續放肆。」
此刻他心中也是充滿了疑,這杜荷想到的,他自然也不會想象不到。李建的那伙人既然有意捲土重來,必然有了倚仗,所以他的話充滿了殺機。
因為這也是他最擔心的事。
他是當事人,沒有人比他更加清楚當時的況:那時李建已經出招,他讓李淵強迫自己解散麾下智囊團,又讓李元吉取代自己領走了天策軍出征突厥。只要兵馬一離,自己將失去了所有的保障。李建不可能容的下自己,就如自己不可能容得下李建一樣。
面對這種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況,李世民選擇了發政變。
此舉固然是不得已,但無論怎麼說都無法改變不了一個事實,就是他李世民搶在李建的前頭髮了政變,弒兄殺弟,不義在前。
若有人以此為借口,抬出李建的後人,宣討他的罪行,此舉必然會造強烈的輿論攻勢,使得天下人心惶惶,另大唐陷。
李世民固然不懼那些跳樑小丑,可是讓對方這一鬧,他想要定北地,制霸綢之路,以及收復遼東,戰高句麗的計劃將會因為而到嚴重的破壞。
一旁的杜荷也能明白李世民此刻的,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是勝利者,但在輿論上卻於完全不利的地位。他們大唐不是異族,異族崇尚實力,所以本不忌諱這個。而中國自古以來對於「義」字都看的很重,講究的是大義。有違大義,人心思變,而百姓恰恰是最容易到蠱的人群之一。
與大唐目前的實力,輿論的力量不足以給他們帶來毀滅,卻能否給他們帶來沉重的打擊。
這是李世民不想看到的,當然也是他杜荷不願意看到的。
李世民沉了片刻,火辣辣的目落在杜荷的上,「跟朕來!」
他當先而走。
杜荷心底嘀咕,但也跟了上去。
兩人一前一後來到甘殿。
李世民從書桌上拿了一道黃白的聖旨,筆直書,隨即親自念道:「忠武將軍左威衛中郎將萬年縣子杜荷上前聽旨!」
杜荷上前一步,彎腰拜道:「臣杜荷聽旨!」
「杜卿,賊子現世,我大唐,此事朕予你全權理,並你特令,只要有關毀滅那個幕後組織的所有事,你都可以自行決斷,並給你隨意調用五千飛騎及先斬後奏的權力……無論你用什麼辦法,一定要將他們全部剷除。」
杜荷聽得呆了,在唐朝武將是不許隨意調兵馬的,僅僅是這一點足以讓他在長安橫著走,更加別說是自行決斷以及先斬後奏。
這可是只有欽差大臣才擁有的權力啊!
杜荷激的雙手發抖,也有些誠惶誠恐了,李世民這給的重擔實在太重了,要知道他現在表面上的年紀才是十六歲啊。十六歲,掌握生殺大權!
「臣年恐怕無能力擔任!」
李世民拿著聖旨從堂上走了下來,一步一步的來到杜荷的面前,道:「朕在決定下這道聖旨之前,也曾有過這番考慮。朕擔心你不能夠承的了這個重任,擔心你年,因為得到如此聖旨而胡作非為。但朕接著想起了整件事的經過,想起了你如何剝繭的從開始的好奇懷疑,一步又一步的發現他們的,然後找到那深埋在府邸下的金銀,這其中表現出來的大智大勇,朕相信你一定能夠擔此重任……你要明白,這聖旨並不是朕對你的額外開恩,更加不是朕對你的寵信,而是因為你的才能,你的表現,讓朕下了這道聖旨。」他將聖旨塞到了杜荷的手上。
李世民本就是善於收攏人心,更何況是這番真心實意的話,杜荷只覺得滿心的激,心中湧現出那士為知己者死的覺,高聲道:「既然李叔叔如此看得起小子,小子絕不辜負叔叔厚!」
他將聖旨高舉了起來,吼聲道:「臣領旨,謝恩!」
李世民也知杜荷未必是最好的選擇,但此事不宜讓他人知曉,故而他卻是最合適的選擇,見他接下來聖旨,長笑了一聲,道:「朕等著你的好消息!」
杜荷將聖旨收懷中,大步離去。在出殿的那一刻,李世民突然出聲住了他:「臭小子,今日你能來,朕真的很高興,很高興。大唐有你這樣的忠直良臣,是我大唐之福啊……你放心,我李世民決不負你!」后一句話,他說的細弱蚊聲,便是杜荷自己也沒有聽見。
PS:傍晚二犯放了一個錯誤,在修改第十五章驚人寶藏的時候誤將這一章的容複製到第十四章剝繭上去了,讓訂閱的書友看了一個烏龍,實在不好意思,現在已經改了。
先前幾章的鋪墊,所以不好意思開口求月票,現在高來了,求包養!
字母兄給二代貢獻了一個VIP群,vip會員的加一下,大伙兒聊天,有意見建議的單面說!群號是:127170121,為了便於管理群的兄弟姐妹們需要截圖認證!
一個宅男學霸因為一次意外穿越到了古代,還悲催的穿越到了一個家奴的身上。為了生存,為了能改變自己的境況,他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居然在這個時代混的風生水起,但是隨著聲名鵲起,危機也隨之而來……
因為爛尾、斷更下了地獄,一代三流寫手,竟然被打入了自己小說裏麵,重生為反派,和正牌男主角鬥智鬥勇……
身為最強的風水師蕭靈芸,一睜眼重生,卻被汙衊與人苟合?繼母繼妹想殺她?世人汙衊她是妖妃?蕭靈芸纖指一算便讓他們跪地求饒。 要嫁給克妻煞神王爺?某王爺:本王克妻?那不如趁死前多生幾個娃吧芸兒~~
沐家嫡女沐纖離。 初來乍到,居然是出現在被皇后率領眾人捉奸在床的現場。她還是當事人之一?! 她豈能乖乖坐以待斃? 大殿之上,她為證清白,無懼于太子的身份威嚴,與之雄辯,只為了揪出罪魁禍首果斷殺伐。 “說我與人私會穢亂宮闈,不好意思,太子殿下你親眼瞧見了嗎?”” “說我與你私定終身情書傳情?不好意思,本小姐不識字兒。” “說我心狠手辣不知羞恥,不好意思,本小姐只知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斬草除根。 從此她名噪一時,在府里,沒事還和姨娘庶妹斗一斗心機,日子倒也快活。 卻不料,她這一切,都被腹黑的某人看在眼里,記在了心里……
一覺醒來,科技精英商業天才陳瀟重生到平行世界的1999年,站在高考關口的另一個自己。 這一年……OICQ剛剛誕生,鵝廠員工假扮女生和男網友聊天。 馬耘被當做騙子,被迫離開燕京前往蘇杭創業。 李宏在燕京賓館租了兩個房間,討論著白度的雛形……這一年,陳瀟帶著未來世界的黑科技指南,從社交軟件到國產系統,從國產晶片到人工智能,從生物新能源到DNA重塑抗擊癌癥;從量子技術到反重力發動機……問鼎《福布斯》,霸屏全球媒體,他陡然發現,自己不小心改變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