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問丹朱 第五十四章 那憾

《問丹朱》 第五十四章 那憾

 再后來張遙有一段日子沒來,陳丹朱想看來是如愿進了國子監,以后就能得,有的是人想聽他說話——不需自己這個人罪不罪貴不貴的人聽他說話了。

 但過了沒幾天,陳丹朱記得,那天天很冷,下著雪粒子,有些咳嗽,阿甜——靜心不讓去打水,自己替去了,也沒有強求,子弱,不敢冒險讓自己生病,坐在觀里烤火,靜心很快跑回來,沒有打水,壺都不見了。

 “娘子,你快去看看。”不安的說,“張公子不知道怎麼了,在泉水邊躺著,我喚他他也不理,那樣子,像是病了。”

 陳丹朱顧不得披斗篷就向外走,阿甜匆忙拿起斗篷追去。

 陳丹朱來到山泉水邊,果然看到張遙坐在那里,沒有了大袖袍,衫邋遢,人也瘦了一圈,就像最初見到的樣子,他垂著頭恍若睡著了。

 “出什麼事了?”陳丹朱問,手推他,“張遙,這里不能睡。”

 張遙抬起頭,睜開眼看清是,笑了笑:“丹朱娘子啊,我沒睡,我就是坐下來歇一歇。”

 陳丹朱看他面容憔悴,但人還是清醒的,將手收回袖子里:“你,在這里歇什麼?——是出事了嗎?”

 張遙嘆口氣:“這幅樣子也瞞不過你,我,是來跟你告辭的。”

 陳丹朱微微皺眉:“國子監的事不行嗎?你不是有推薦信嗎?是那人不認你父親先生的舉薦嗎?”

 “我跟你說過的話,都沒白說,你看,我現在什麼都不說你就猜到了。”張遙用手臉,笑道,“不過,不是祭酒不認舉薦信,是我的信找不到了。”

Advertisement

 找不到了?陳丹朱看著他:“那怎麼可能?這信是你全部的命,你怎麼會丟?”

 張遙搖頭:“我不知道啊,反正啊,就不見了,我翻遍了我所有的家,也找不到了。”

 陳丹朱默然一刻:“沒有了信,你可以見祭酒跟他說一說,他如果不信,你讓他問問你父親的先生,或者你寫信再要一封來,想想辦法解決,何至于這樣。”

 張遙看一笑:“是不是覺得我遇到點事還不如你。”

 陳丹朱不想跟他說話了,今天已經說得夠多了,就走。

 “陳丹朱。”張遙喊,“那位先生已經過世了,這信是他臨終前給我的。”

 陳丹朱停下腳,雖然沒有回頭,但袖子里的手攥起。

 “我這一段一直在想辦法求見祭酒大人,但,我是誰啊,沒有人想聽我說話。”張遙在后道,“這麼多天我把能想的辦法都試過了,現在可以死心了。”

 其實,還有一個辦法,陳丹朱用力的握著手,就是給李梁說一聲,但——

 “哦,我的岳父,不,我已經認將親事退了,現在應該稱呼叔父了,他有個朋友在寧越郡為,他推舉我去那里一個縣當縣令,這也是當了。”張遙的聲音在后說,“我打算年前啟程,所以來跟你辭別。”

 寧越郡,是很遠的地方啊——陳丹朱慢慢轉過:“辭別,你怎麼不去觀里跟我辭別。”

 張遙看一笑:“你不是每天都來這里嘛,我在這里等著,誰想你沒來,我也有點困,睡著了。”他說著咳嗽一聲。

 陳丹朱道:“你不能寒,你咳疾很容易犯的。”

 張遙嗯了聲,對點點頭:“我記住了,還有別的叮囑嗎?”

 陳丹朱看他一眼,搖頭:“沒有。”

 張遙便拍了拍服站起來:“那我就回去收拾收拾,先走了。”

 陳丹朱看著他走過去,又回頭對擺手。

 “我到時候給你寫信。”他笑著說。

 陳丹朱沒有說話。

 張遙轉下山慢慢的走了,狂風卷著雪粒子,讓人影在山路上模糊。

 “丹朱娘子。”靜心忍不住在后搖了搖袖,急道,“張公子真的走了,真的要走了。”

 走了就走了啊,能怎麼辦?能不讓他走嗎?算什麼啊,能做什麼啊?陳丹朱甩開靜心的手,大步向道觀跑去,雪粒子打在臉上化了水——才沒有哭呢,自從家人都死了后,就再也不會哭了。

 這就是和張遙的最后一面。

 陳丹朱抬手臉,夏天的風拂過,臉頰上乎乎。

 后來,回到觀里,兩天兩夜沒有休息,做了一大瓶治咳疾的藥,讓靜心拿著在山下等著,待張遙離開京城的時候路過給他。

 但靜心始終沒有等到,難道他是大半夜沒人的時候走的?

 一年以后,真的收到了一封從寧越郡來的信,信是送到山下茶棚,茶棚的老婦天黑的時候送上來的,信寫的那麼厚,陳丹朱一晚上沒睡才看完了。

 他果然到了寧越郡,也如愿當了一個縣令,寫了那個縣的風土人,寫了他做了什麼,每天都好忙,唯一可惜的是這里沒有適合的水讓他治理,不過他決定用筆來治理,他開始寫書,信紙里夾著三張,就是他寫出來的有關治水的筆記。

 陳丹朱雖然看不懂,但還是認真的看了好幾遍。

 張遙說,估計用三年就可以寫完了,到時候給送一本。

 靜心也看了信,問要不要寫回信,陳丹朱想了想,也沒什麼可寫的,除了想問問他咳疾有沒有犯過,以及他什麼時候走的,為什麼沒見到,那瓶藥已經送完了,但——不寫了。

 在這世間沒有資格說話了,知道他過的還好就好了,要不然還真有點后悔,當時是了心思去找李梁讓張遙進國子監,但這樣就會讓張遙跟李梁牽扯上關系,會被李梁污名,不一定會得到他想要的途,還可能累害他。

 現在好了,張遙還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

 開始等著張遙寫的書,一年后沒有信來,也沒有書,兩年后,沒有信來,也沒有書,三年后,終于聽到了張遙的名字,也見到了他寫的書,同時得知,張遙早已經死了。

 就在給寫信后的第二年,留下沒有寫完的半部書,這半部書讓死了的張遙名震大夏。

 一地遭遇水患多年,當地的一個員無意中得到張遙寫的這半部治水書,按照其中的辦法做了,功的避免了水患,員們層層上報給朝廷,皇帝大喜,重重的獎賞,這員沒有藏私,將張遙的書進獻。

 皇帝帶著朝臣們看了這半部書大贊,尋找寫書的張遙,才知道這個默默無聞的小縣令,已經因病死在任上。

 皇帝深以為憾,追授張遙高厚祿,還自責很多寒門子弟人才流落,于是開始推行科舉選,不分門第,不用士族門閥舉薦,人人可以參加朝廷的科考,經史子集算等等,只要你有真材實料,都可以來參加科考,然后選舉為

 天下學子奔走相告,無數人發讀書,稱贊皇帝為萬世難遇圣人——

 但張遙再也遇不到了,再也沒有機會了。

 陳丹朱后悔啊,悔的咳了兩天

 不該讓張遙走,不該怕什麼污名連累張遙,就去找李梁,讓李梁讓張遙當,在京城,當一個能發揮才能的,而不是去那麼偏艱苦的地方。

 他不好,應該好好的養著,活得久一些,對世間更有益。

 就算有污名也不怕,只要等到他的才學被皇帝看到,一鳴驚人,活著一鳴驚人,而不是死了——

 陳丹朱手捂住臉,用力的吸氣,這一次,這一次,一定不會。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