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大唐小郎中 第368章 三個老神醫

《大唐小郎中》 第368章 三個老神醫

忙點頭答應,心想這掌柜的還真會做生意,不管大生意小生意一樣的重視,一般的熱,這才是真正做生意的料。拱手正要告辭,突然想起一件事,又回問道:「陶掌柜,剛才那中暑老伯的家人說,去找那『甄氏醫館』,還說這甄家是整個京城最有名的郎中,是誰啊?」

陶掌柜笑道:「你問他們啊,甄家兩兄弟赫赫有名,乃是我大唐名醫,哥哥甄權,曾做過隋朝開皇書省正字(相當於國家圖書館副科級館員,負責刊正文章的正九品下的小),後來辭職不幹了,在京城開了一家醫館。弟弟甄立言更是了得,現任朝廷太常寺丞,從五品下的高呢!」

又驚又喜,他學醫學史知道,甄權和甄立言兄弟是唐初最有名的醫者之一,在醫學史上的名氣僅次於「藥王」孫思邈。與孫思邈一樣,都是歷史上有名的百歲老名醫。都活了一百多歲,無疾而終。養一直為世人稱道,唐太宗李世民對三位老壽星醫者十分推崇的。若是能拜見這三位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神醫,也不枉穿越一場了。

記不得他們生於何時了,只記得三人年紀相仿,便問道:「這兩位神醫我聽說過,但不知高壽?」

「兩人現在都是八十多歲白鬍老人了,可是朗,健步如飛,飯量驚人,我經常看見他兄長甄權老爺子來東市酒館吃酒玩樂,很是逍遙。」

「再跟陶掌柜打聽一位神醫,不知是否知曉?」

「誰啊?」

「孫思邈!」

「孫老頭啊!哈哈哈,認識認識!他經常騎著一頭掛著鈴鐺的驢,四給人行醫的,也經常跟甄權老神醫到東市酒館吃酒,到藥行來買葯,是我們藥行的老主顧,整個東市藥行沒人不認識他們的。他也八十多歲了,也很健朗,還經常教人家一些養之道,為人十分謙和的。」

Advertisement

(關於三位名醫的出生,甄權出生於公元540年,弟弟甄立言生於公元545年,相差五歲,但是孫思邈的出生時間卻說法不一,通說認為出生於公元581年,比甄氏兄弟小四十歲,但也有人考證說孫思邈活了一百四十一歲,是歷史上最有名的長壽老人,他的出生時間應該是公元541年,只比甄權小一歲,比甄立言大。本書採用后一種說法。即三人年紀相仿。)

更是驚喜加:「我聽說,這孫思邈老神醫行蹤不定,經常居深山練丹,或者游醫各地,怎麼也到了京城?」

「來了好幾年了,聽說是皇上請他來的,還要加進爵,可是他不要,他留在京城,是為了跟京城的醫家切磋醫,同時想閱覽皇宮典藏的醫學典籍,因為皇上說了,他可以自由出皇家藏經閣,飽覽群書。」

嘆道:「當真是淡泊名利的閑雲野鶴,方外高人。」

「是啊。」

「不知這三位現在都在什麼地方?有機會真想去拜訪拜訪。」

「呵呵,要見孫老爺子和甄權老爺子還比較容易,那甄立言大老爺,就沒那麼容易見到了。」

「哦?這是為何?」

「甄權老爺子就在前面勝業坊開有一家醫館,平素他都在那裏坐堂問診。只不過,找他看病須是疑難重癥,他的徒子徒孫都沒辦法治好的,他才出手醫治。當然,達顯貴也是可以直接找他瞧病的。但是,如果登門拜訪,他一般是不見的。」

「為啥?」

「找他拜訪的人太多了,如果是慕名拜訪的,除非是送了厚重的大禮,否則他是不見的。很多你這樣的年輕郎中參加醫舉之後,投牒求薦,也只能把自己的得意論著留下,若是他看上眼的,便會約見,看不上眼的,只能花大價錢,才能得到他的評價指點。」

唐朝科舉實行考試和舉薦雙軌制,既要考試及第,又要有名人推薦,所以州試通過的貢生舉子們及第之後,要在每年十月二十五日跟隨刺史等地方到京城彙報地方考課況,一同進京朝見。同時在京城把自己的得意之作投遞給京城鴻儒及各科名家,以得到他們的舉薦。這就投牒求薦。所以,京城的鴻儒名家往往是門庭若市,滿了前來投牒求薦的各地舉人貢生。

笑道:「這甄權老神醫不架子大,而且對錢財還是比較在意的嘛。」

「那是,錢財嘛,誰不?這架子嘛,人家白鬍子一大把了,又是當世名醫,多肯定有些架子了,不過比起他弟弟甄立言的架子來說,他已經很平易近人了。」

「甄立言架子更大?」

「那當然,人家可是從五品的高!太常寺丞!出門坐轎,鳴鑼開道的。而且他只給皇族和朝廷百診病。普通百姓,花大價錢也很難請得他看病的。」

心想,這甄立言倒是有些勢利,人各有志,人家心在仕途,也不好強求他必須服務老百姓,就好比蕭蕓飛,他劫富得的錢財是拿去捐給寺廟,就別想指他拿去捐給窮人。這世上**似的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人總上畢竟不多,要不然,共產主義早就實現了。

陶掌柜又道:「那孫老爺子沒有架子,誰找他看病都看,他也有徒弟,卻從來不先讓徒弟看了看不了自己再看,不管是達顯貴,還是平頭百姓,甚至是販夫走卒,找到他看病,他都從不拒絕。而且還經常騎著一匹掛著響鈴的驢走村串寨的給人瞧病,葯資有錢就給,沒錢就算。百姓對他都是口稱讚。只不過他老人家不太好找,因為他很在家裏獃著,不是四游醫,就是在太醫署看書,又或者跟京城名家談論醫。不太容易找到他。」

「那登門拜訪呢?」

「沒問題啊,他只要在家,有人客來訪,不管是達顯貴還是投牒舉人,又或者是普通百姓,他都見,而且很耐心。對投牒的舉人的論作只要不是很多,都是當場閱示,當場評講指點。」

大喜:「他家住哪裏啊?」

「呵呵,左爺還真想登門拜訪?孫老爺子很在家,只怕不容易到喲。」

「你不是說他經常到東市裏來喝酒嗎?還到藥行來買葯?」

「是啊,那也是可遇不可求的。得看機緣,東市那麼多酒家,你怎麼知道他在哪一家?說到底,得看機緣。」

喜道:「他喜歡喝酒?」

「是啊,酒量好的很呢!而且從沒見他醉過。」

「孫老爺子的家在哪裏?我想去看看。」

「他家在皇城旁邊的崇仁坊,在甄氏醫館勝業坊的鄰近的那個裏坊里。一問都知道。」

「多謝!」左帶著白芷寒告辭出來,白芷寒對孫思邈和甄氏兄弟自然沒有學過醫學史的左了解,見他如此熱心,不免好奇,問道:「這三個名醫真的很厲害嗎?」

「當然!」左一臉的興,「真希能有機會跟他們討教討教。」

白芷寒道:「那孫思邈行蹤飄忽不定不好找,甄立言是高,見不著,不過那甄權不是在前面開醫館嗎?要不去看看。」

「我也是這樣想的!走!」左和白芷寒朝著陶掌柜值的方向往東市北門走,拐過路口,果真便看見了祝葯櫃舉薦信里說的那家『濟世藥行』,裏面人客不,看樣子生意很不錯。左是不好意思自己現在貿然登門拜訪的,想好還是等老父一起去的好。便直接從門前走過。

他們從東市北門出來,寬闊的長安大街對面,高高的圍牆一溜延過去,馬路對面里坊南大門上方,隸書寫著「勝業坊」三個大字。

這裏坊裏面應該便是甄權開的「甄氏醫館」了。

兩人穿過車水馬龍的長安大街,來到對面勝業坊,從大門進去,裏面是一個富豪居民小區,道路也是整齊劃一的,比他們客棧所在的那個裏坊要寬闊整潔得多,街兩邊一排排的帶院子的住宅,沒有現代社會那種高樓林立,而是清一的一層獨家院落,而且院落都非常大。

他們不用問里坊大門口負責管里坊大門的卒,因為一進來,老遠就能看見一塊巨大的金字招牌挑在門口,上書四個大字:「甄氏醫館」

這牌匾是金楠的,藍底金字,四邊祥雲圖案雕刻,如果細看,便會發現,四個大字正中上方的一方印章,乃是「貞觀筆之寶」。也就是說,這四個字,乃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筆親題。由此可見,甄家在大唐的顯赫地位。(史書記載,甄權一百零三歲的時候,唐太宗曾親臨其家,討教養生之道,病授予其朝散大夫,賜壽杖,可見唐太宗對甄家的好)

甄氏醫館門口不時有人進出,大多是扶老攜孱弱的病患。兩人來到門口,左探頭往裏看,只見大堂寬大明亮,比合州惠民堂可要大數倍。靠牆一長排,全是一人多高的葯,半人高紫檀木的葯柜上忙碌非凡,不人正在揀葯,裏面十數個店夥計忙著抓藥。(未完待續,如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