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大唐小郎中 第356章 相親的問題

《大唐小郎中》 第356章 相親的問題

「沒有了!」左貴搖頭道,「縣太老爺也很同我們,翻遍了整個《武德律》,也找不辦法,說了,最好的辦法,便是把芷兒放為良人之後納為妾室。除此之外,別無他法。也沒有任何辦法可以將奴婢娶作妻子的。」

這下樑氏也跟著傻眼了,呆了好半天,問道:「那現在該怎麼辦?」

「還能怎麼辦,只能做妾了。瞿老太爺倒也想得開,還寬我們,說反正芷兒當初就說了,為妻為妾為奴均可,現在既然王法不讓娶奴婢為妻,那就只有當妾了。」

梁氏又問左:「忠兒,你的意思呢?」

苦笑:「王法都說了不讓娶奴婢為妻,我能拗得過王法嗎?——我就納悶了,這縣太老爺實在沒事幹了嗎?我娶妻他這麼關心做什麼?的跑來提醒不讓我娶奴婢。他也忒熱心了點吧?」

左貴老爹道:「這你還不能怪人家縣太爺,人家是一番好意,你好歹也是大將軍封的『擁軍楷模』,現在有按軍功分了那麼多田地,若是違反王法娶奴婢為妻,一旦事發,弄到衙門去,縣太老爺可就為難了。所以未雨綢繆提醒你,你還應該激人家提醒才是,要不然,到時候生米煮飯,不僅要徒兩年,而且還要拆散你們的婚配,芷兒還是當的奴婢,那才冤呢。」

道:「這話到也是,只是,縣太老爺是如何知道我要娶芷兒為妻的?我是昨晚上回來,才告訴你們的呀。」

左貴老爹道:「當初,芷兒發誓為妻為妾為奴的時候,當時屋外街上有不人,應該都聽到了,而且,雖說瞿老太爺是告罪退,但到底是六品京,縣太老爺還是多留心的,他外孫也不是誰都不認識,認識的人或許告訴了縣太爺,縣太爺知道了,知道你回來之後,所以來提醒一下。恰好你說了要娶芷兒為妻,也是巧了。」

Advertisement

沮喪地嘆了口氣:「可能吧。誰知道呢。」

梁氏眼看著就能娶兒媳婦,轉過年就能抱孫子了,想不到又出這一出意外,眼看煮的鴨子飛上了天,當真是哭笑不得,最關心的莫過於哪一家姑娘來取代芷兒這個位置為自己的兒媳婦。

的心思跟左貴老爹一樣,都在盤算著哪一家的門當戶對的孩,現在左家跟以前可不一樣了,家裏有上千畝良田,按照現在的田價,值六千貫呢。還有貴芝堂、油鹽店和清香茶肆三家臨街商鋪,另外還有恆昌藥行一的份額,值錢的家產還有三棵極品數百年的老山參(左貴他們不知道),兩頭耕牛,還有豬鴨魚。在合州不敢說大戶人家,也算是個中產階級了。要找一個書香門第門當戶對的閨,還是有把握的。

這件事只需要婆就行了,好在娶白芷寒的事還沒有宣揚出去,現在得趕去告訴婆,這門親結不了。另央說親。

梁氏把這個想法跟左貴老爹一說,左貴老爹沒有表態,拿眼瞅著左,努努,意思是這個得看兒子的。

梁氏走到左椅上坐下,湊過頭去:「忠兒!忠兒!」

如夢方醒,轉頭

「既然娶不了芷兒,那芷兒就只能也當妾了,要不,還是給你托說一房親事吧?」

腦袋裏也一直在被這件事困擾,現在三個孩都只能為自己的妾室,這就是說,還需要一個門當戶對的正妻。妻子是自己一輩子的伴,若沒找好,找個不待見妾室的,那不自己憋屈,三個孩也會跟著折磨,所以,這個正妻人選絕對不能敷衍,至要是能對三個妾室好的。要想找到好的,就必須廣泛撒網,重點培養,擇優錄取。

要實現這個目標就必須有足夠多的候選人。先前還有喬巧兒可以考慮,現在,甚至連一個候選人都沒有。古代跟現代不一樣,大閨一般是不上街的,特別是大戶人家書香門第的沒出閣的閨,更是如此,有些家教嚴的甚至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單靠自己,連面都見不著,更不要說挑選了。所以,托說親倒也不失為一件擴大選擇面的辦法。類似於現在的婚姻介紹所登記。

所以,左點點頭。

梁氏大喜,著左貴老爹道:「忠兒答應了!」

左貴老爹也想不到左會如此痛快地答應,樂呵呵捋著鬍鬚笑了。

沒想到左又補了一句,老兩口的心又懸了起來。左道:「我要親自相親,我點頭之後才能定。」

這是以前就商定好的,二老自己也沒有話說,他們擔心的只是兒子眼太高,而合州地方太小,估計能夠讓他看得上眼而又門當戶對的書香門第宦世家的子還真不多。

把這件無可奈何的事告訴了苗佩蘭、白芷寒和桑小妹。左很後悔當時把白芷寒收為奴婢,弄得這件事沒法收拾。

白芷寒已經從外祖母那裏知道了這件事,反而寬,要怪只能怪自己當初太不冷靜,錯怪了左,激怒了他,這才弄這樣的。兩人相互自我批評,已經於事無補,白芷寒說反正自己當初發誓為妻為妾為奴均可,所以當不原配,做妾也無妨。

苗佩蘭和桑小妹只有苦笑,嘆造化弄人,事竟然會這樣,想著又要多一個人來分自己的男人,心裏都是怪怪的。

這讓左更是疚,發誓一定要找一個對三很好的人做正妻,才對得起們。

可惜,事不如人願,幫著說的不,但合州就這麼點大的地方,大戶人家倒還容易找,可是書香門第宦世家,可就不太好找了,到後來,連縣裏的祖上曾做過的書香門第都找遍了,總數也沒超過兩位數。

就這不到十個的候選人家裏,左只問了一個問題,便有一半人家及閨臉上變,斷然拒絕了這門親。

的問題很簡單:「我不想騙你們,我現在邊有三個人,我娶了妻一年之後,要納們三個為妾,你能否跟姐妹一樣對待們?」

當然,有一半人家也表示三妻四妾能接,也讓閨跟左見面了,可是大部分子只談了沒一頓飯工夫,不是言談舉止庸俗不堪,就是相貌平庸卻驕傲得跟只剛下了蛋的母似的,只有數一兩個,談之後左看著還行,跟自己的三個人在一起見面,便了本,儼然以高人一等的正妻自居,定下了一串的規矩。左見三個人誠惶誠惶的神,便斷然搖頭了。

為什麼真要找的時候,卻找不到合適的呢?

難道紅知己,只能可遇而不可求嗎?

日子就在相親、看病和勞作中一天天度過了,一直到秋天,親事也沒能定下來。

很無奈,左更無奈。可是,這種事卻急不得。

這段時間,左主要跟父親在藥鋪里診病,中耕農忙的時候,就跟苗佩蘭到田裏鋤草、灌溉、施,每天要出一定的時間練習書法。

雖然拒絕了伍舒家的替考,但是,左從上次替考那件事發現,書法在古代太重要了,必須練好。所以他一天到晚還是夠忙碌的。

秋了,田裏的莊稼穗了,金燦燦沉甸甸的。

這個時候,左用現代農業技耕細作的果也顯現了出來,——他那二十畝田除了兩畝種了藥材之外,剩下十八畝田的水稻,由於沒有用把長到一半的稻苗割掉再重新長的辦法鋤草,所以比別家旱耕直播水耨鋤草的田要早一個月,結穗數量也遠比其他的多,顆粒飽滿,捧在手裏沉甸甸的看著讓人喜

李家兄弟和其他一些佃戶都驚訝地跑來看了,也有不外鄉的人跑來看,作為新聞到傳,也有不人到左家登門拜訪想學左的先進耕種法,左自然很高興,一一耐心傳授。

憾的是,這些人只聽了個開頭就學不下去了,聽左介紹這種耕種要深耕,用秧田專門培育秧苗,然後移栽,中耕鋤草就要好幾遍,紛紛搖頭,說儘管這種方法能多產糧食,但是太繁瑣、太複雜,遠不如他們的辦法簡單,種出來的糧食也差不多,懶得學,到後來,再沒有人來學了。

剛開始左不知道為什麼能使畝產糧食增加的耕細作的辦法,卻沒人願意學,後來一算賬就明白了,唐初田多人,均田制按照朝廷定的標準,一個丁男就能分一百畝地,按照一家五口人的標準,家裏有三個丁男的話,正常況下能分三百畝。就算實際分田達不到這個標準,分一半,一百五十畝,唐初使用旱耕直播水耨鋤草的放耕作技進行耕作,畝產水稻一般是兩石,也就是二十斗,算下來一家人如果田地都能種上糧食,能收穫三千斗,按六折算稻米也有一千八百斗。每人每個月口糧是兩斗,一家五口人是十斗,一年下來只需要一百二十鬥口糧,還剩一千六百八十斗稻米。賣掉之後足夠維持一家的開支了。(未完待續,如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