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軍紀!我大明新逢柳河兵敗,敗軍軍紀必然散漫,需以鐵腕治之,善言之,方能如臂驅指,領軍抗敵。
二,民心!錦右百姓,多建奴荼毒,聞建奴兵至必然民心浮,需以安,切不可縱容士兵侵犯百姓,隨意殺害,民心歸向,方能久守錦州。
三,善屯糧!錦州若要久守,城中糧草不可疏忽對待,需以重兵守之,每日清點,計算存糧多寡,以此分配軍糧。切不可無謂消耗,致使糧盡城亡。
四,固城防!我大明士兵悍勇不及建奴,近戰不利,錦州守將自上任始應全力修補城牆,減近戰。城中除刀槍火炮火銃等常用武之外,需多屯防止近戰的弓箭、火藥、火油於地窖,以供守城遠戰之用。城中多挖水井,多儲水源,多備水龍於街道,以防建奴火攻焚城。
五,除!建奴善用間,需加嚴查,以防建奴細作裡應外合或泄城中機。建奴合圍錦州之後,可用磚石封死城門,既可防止建奴由城門突破,又可防止建奴細作開城門。我軍之中若有意志搖者,切不可放縱縱容,更不可托以要害,需以鐵腕除之。
六,敵間勿聽!建奴擅長以謠言蠱軍心,切不可聽信建奴謠言離間,只需牢記不降不出,死守城牆,必獲全勝。
七,敵走勿追!建奴若久攻不下,定然假意退軍,我出城野戰,切不可貪功追擊,守住錦州便是勝利。
八,先士卒!為將者,切不可貪生怕死,懶惰好閑,每逢戰事,主將需得先士卒,親臨指揮,每日巡城不斷,軍民,方能鼓舞士氣,團結抗敵。需知兵書有云:兵如子,兵可為將死!」
好不容易等到張惟賢念完,滿朝已是驚呼一片,魏忠賢則是笑得連都合不攏了,連連誇獎張大爺能文能武,不枉自己疼他一場。張大爺則是滿頭大汗,連連解釋這是自己從兵書抄下來的,說得容易但絕對做不到。但明熹宗朱由校可不管張大爺是不是抄來的,和魏忠賢、張惟賢稍作商量后,朱由校立即拍板定案道:「傳旨,張好古再升兩級,封遼東監軍僉事兼錦州兵備僉事,協助高第出任遼東,替朕抵建奴!」
「微臣謝主隆恩!」事到了這步,張大爺也沒了其他辦法,只好膽戰心驚的磕頭謝恩。滿朝文武員的祝賀聲中,高第笑嘻嘻的過來拉著張大爺的手,興的說道:「探花郎,你請放心,到了前線,我一定採納你的死守錦州方略!你需要什麼軍需資,只管開口,我絕對一點不的撥給你!」
看著高第那張開心的笑臉,張大爺真想一拳揍到他的鼻子上。
有幸穿越了,還是生在地主家,此生不缺吃穿卻也不想混吃等死,所以傅小官隨意的做了些事情,沒料到產生的影響如此巨大。皇帝要讓他官居一品,公主要招他為駙馬,尚書府的千金非他不嫁,荒人要他的頭,夷國要他的命,樊國要他的錢…… 可是,傅小官就想當個大地主啊!
李塵穿越大唐,竟然成了東宮太子? 偏偏朝中上下,對他都是頗有微詞。 也好,既然你們不服,那本宮就讓你們服! 從此,李塵成了整個華夏歷史上,最囂張霸道的太子爺! 能經商,會種地,開疆拓土,統御三軍。 大觀音寺老方丈曾經斷言:“有此子在,這大唐,方才稱得上真正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