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謝張大人理解,下的老妻,已經躺在床上五年了。」門開哽咽著答道。張大爺點點頭,嘆氣道:「我舉了這兩個例子以後,九千歲這才相信我的話,我帶上兩百兩銀子,賞給何大人和門大人,幫助你們度過難關。」說著,張大爺從懷裏兩張銀票,離座分別給何玉和門開,聲說道:「這是九千歲的一點心意,別謝我,要謝就謝九千歲。」
「多謝九千歲。」何玉和門開一起離座,向著皇宮的方向磕頭流淚。張大爺又從懷裏掏出幾張銀票,大聲說道:「到了後來,我又對九千歲說,翰林院是清水衙門,裏面除了何大人和門大人以外,還有很多員家裏都很困難,有一些甚至都已經揭不開鍋了。九千歲就罵我說『小猴崽子你怎麼不早點向咱家稟報』,又拿了一千兩銀子給我,讓我賞給你們,幫你們改善一下生活。九千歲還說了,等修完了《三朝要典》,要我把有功之臣報過他,他酌封賞。」
說著,張大爺順手把銀票放到了旁邊一個翰林院員的手裏,微笑說道:「這位大人,你看著分一下吧,都不用謝我,謝九千歲。」那員點頭如啄米,五十幾個員一起向皇宮行禮,痛哭流啼的歌頌九千歲的功德,對張大爺的那點不滿,也早飛到了九宵雲外,剩下的心思也只剩下了如何討好張大爺,如何讓張大爺把自己當有功之臣報到九千歲面前。
「對了,諸位大人,我還有事向你們打聽一下。」張大爺彷彿忽然想起來一樣,笑瞇瞇的問道:「我聽說啊,有人在翰林院裏散播,說是因為我的關係,害得你們候補多年都沒有被賞封實缺——這簡直是天下之大稽!我張好古是吏部尚書,還是閣首輔?有什麼資格和權利決定你們的前途?所以我就好奇了,是誰散播的這個謠言?諸位大人,你們能告訴我是誰嗎?」
「張大人,是龍文!」五十七個員一起指著面如土的龍文大。
夢迴長安,鮮血浸染了玄武門,太極宮的深處只有數不盡的悲哀,民爲水,君爲舟,的朗朗之音猶在長安大地迴繞,異族的鐵蹄卻再一次踏破了玉門關,此恨何及?墳墓裡的李世民眼見子民塗炭,該發出怎樣的怒號?欄桿拍遍,只能見九州陸沉! 胸中也充滿鬱悶之氣,恨不能跨越歷史長河,摘飛星,攬日月,讓乾坤倒轉.也罷,耳聽得窗外鬼鳴啾啾,秋雨婆娑,剪一枝禿筆,爲李唐盛世延篇,去掉陰暗的部分,我的大唐沒有悲哀,只有金戈鐵馬的豪情,氣吞日月的帝王,百戰浴血的猛將,高冠博帶的高士,溫婉賢淑的皇后,父慈子孝,盛世延綿,這是我的大唐,我的《唐磚》.
“島寇荼毒,痛及滇西,誰無血氣,忍棄邊陲,桓桓將士,不顧艱危,十蕩十決,甘死如飴,座中有壙,名勒豐碑,懍懍大義,昭示來茲。”謹以此文獻給曾經為了保衛國家出國在緬甸與倭寇決一死戰的遠征軍將士們!歷史不會忘記,中國人不會忘記,雖然你們曾經被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