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姜六娘發家日常 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血書

《姜六娘發家日常》 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血書

若是如此,父親一定會為眾矢之的。大周有數不清的吃皇糧員,憑什麼單拎父親一個!

姜留將車窗簾輕輕掀起一條,看向爹爹。見他正靜靜看著跪在地上的苦役們,姜留的目也轉向那群憔悴不堪的苦役,緩緩放下車簾,閉上桃花瞳無聲嘆了口氣。

以爹爹的脾氣,應是拒絕不了了。

姜二爺心掙扎半晌,才道,“本此次奉命出京,是為整治肅州吏治。你們雖發配至此服役,但你們的案子不歸肅州,自然也不歸本管。不過你們若真覺得有冤,回去之后便將冤屈寫下與我,至于朝廷會如何決斷,也不是我能做得了主的。我再最終告誡諸位一句:空口白牙的話誰都會說,若無憑無據,是不可能翻案的。”

爹爹先用“本”自稱,說的是事;再用“我”自稱,表明他不是以欽差的份接下他們的狀子。姜留的角微微翹起,這麼理,確實是他爹爹的風格。

“多謝姜大人,多謝姜大人。”跪在地上的苦役們驚喜異常,磕頭謝恩。

湯文耀抖著糙凍裂的手掌,從袖里掏出一摞紙,雙手舉過頭頂,“罪民已將案經過和涇州實寫下,請大人過目。”

春天,溫肅的風依舊不小。湯文耀手中未裝訂冊的紙張被風吹得嘩嘩作響,紙上暗紅的字跡雖工整,卻讓姜二爺看得目驚心,這是……書?

Advertisement

這麼多張,得用了多?看著湯文耀花白雜的鬢角,姜二爺無力道,“您這……”

湯文耀連忙解釋道,“大人容稟。苦役所不準罪民等人用筆墨,得知大人來溫肅巡視后,草民用僅有的銀兩換了這些紙張,因湊不出銀子再換筆墨,只得出此下策,污了大人您的眼睛。”

準備不足的汪新樹等人懊惱不已,連聲道,“我等回去后就寫書,今晚一定呈到大人面前。”

“敢問大人,罪民不認得字,能請人代罪民寫嗎?”

倒也不必如此……姜二爺無聲嘆了口氣,跳下馬上前,雙手接過湯文耀寫的陳書,“我命人準備紙墨,各位盡量寫得簡單明了些,不識字的,可讓侍衛代筆,再由口述人畫押。”

“多謝大人,多謝大人。”眾人又連聲道謝。

吩咐侍衛帶他們回城后,姜二爺轉要走時,站在人群中的王圖終于鼓起勇氣,開口道,“姜……大人……侄……罪民也有話要講。”

手握書的姜二爺轉,目落在比自己矮不了多的王圖遠上,平靜道,“講。”

王圖遠盯著自己腳上穿的舊鞋和地上的碎石,口齒清晰地道,“溫肅廂軍中有員濫用職權,肆意待服勞役的犯人,可歸大人您管?”

姜二爺暗暗松了一口氣,點頭,“歸。”

王圖遠這才跪地,彎下脊梁道,“請大人為罪民等做主。”

本來還站著的幾個人,也立刻跟著王圖遠一起跪下,“請大人為罪民等做主。”

姜二爺看了眼依舊站在人群“傲然不屈”的王問樵,“本會派人核查,若有員濫用職權,定將嚴懲不貸。”

“多謝大人。”有姑父這句話,他和父親的命算是保住了,王圖遠的聲音忍不住抖,眼中淚閃爍。

待吳江帆和苦役們都被帶走后,姜留來到爹爹面前,目落在他手中的書上。

姜二爺怕嚇著閨,將給猴兒后才道,“你倆跟為父一塊回城?”

姜留搖頭,“這附近的山頭兒還沒仔細查過。”

王崗嶺藏糧被發現后,姜二爺讓姜留畫下王崗嶺糧窖上栽植小樹的方位排布,派人翻遍肅州,也未發現藏糧的下落。但閨想再親自找一遍,姜二爺也不攔著,只叮囑道,“也好,太落山之前,你們一定要趕回城中。”

“二叔放心,侄兒會保護好六妹妹的。”姜二郎保證道。

這里是肅州城南,契丹人不可能通過左武衛設下的層層防線,跑過來找事兒。即便遇到個把山賊,保護他們的幾百護衛也能輕松解決,姜二爺沒什麼不放心的,回城繼續巡視溫肅城墻修補況。

姜留又跟二哥在城外轉悠了半日,漂亮的石頭撿了幾十塊,依舊沒有發現藏糧的蹤跡。據煙囪尋藏糧方法現在也不可用了,因為現在肅州家家戶戶都有糧。不過姜留并不灰心,肅州還有一大半沒查過呢。

回城與父親一起用過晚飯后,姜留回廂房攤開肅州地圖,將自己今日走過的地方用筆標記了出來,然后將目落在了旁邊的“邊城”二字上。

按計劃,半個月就要和父親一起趕往邊城,很快就能見到哥哥了。姜留問道,“娘,今年清明是哪天?”

坐在旁邊陪著姑娘做針線的趙娘回道,“三月初十。”

現在是正月底,二月中旬啟程,三月初十肯定能到邊城。到時候就能跟哥哥一塊去任家祖墳,祭拜哥哥的祖父和父母了。想到任家滿門忠烈,姜留的心又忍不住變得沉重起來。

娘看著姑娘發愣,便提醒道,“可要奴婢提前備下香燭紙錢?”

“我哥說等咱們到了邊城再去買。”姜留回神,目又落回邊城上。有種莫名的直覺,覺得余下的藏糧就被藏在邊城。

正房,一臉嚴肅的姜二爺正在用筆,給萬歲講述這三日發生的大事小。今日溫肅城外發生的事,自然也涵蓋其中。

“……臣猶豫再三,還是接了他們的陳書。因臣看到他們,就想到了正在左武衛中力殺敵的黎炎父子。左武衛軍師裘凈說,黎炎驍勇善戰,其子黎青雖十五歲,但已在左武衛中嶄頭角,假以時日也必是一員虎將。若當年微臣沒有在刑場上救下黎炎,大周便損失了兩員虎將。臣想,這喊冤的六名罪和八名罪民中,或許也有良才。”

寫到這里,姜二爺停了一會兒,才繼續寫道,“就算他們之中沒有良才,他們也是我大周子民。臣知這些人中必有罪有應得之徒,但萬里有一,若真有州縣員欺上瞞下或查案疏忽,致使無辜員、百姓苦蒙冤呢?故,臣斗膽,將這十四人的陳書一并呈上,請萬歲過目。”

寫完書信后,姜二爺連同陳書一并封信封中,給清晏后直勾勾地盯著信封,又忍不住叮囑道,“不是十萬火急的事,不用讓送信的兄弟們拼命趕路。”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