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管有什麼理由,這都是真人建國以來,第一次切在軍力這個角度覺到了恐懼……哪怕是堯山之戰,再打一次,他們都不會有畏懼之心的,反倒是宋人才敢大呼僥幸,而這一次,真人終于開始畏懼了!
這也意味著,眼前這幾支軍隊加在一起,這些力量匯集到一起的總和,終于第一次倒了真人。
實際上,想到這里的同時,完兀便已經醒悟,為什麼宋軍要來這里了……他們就是要匯集出一可以正面倒真主力的部隊!
面對著二十年橫行天下的真人,面對著至今依然控制者二十個萬戶的大金國,差點被滅國的漢人、已經事實上被滅了一次國的契丹人、剛剛崛起的蒙兀人,三家聯軍出現在這里,然后匯合在一起,本就是一場從軍事到政治都無以言表的巨大勝利!
“魏王!”
就在完兀心神搖之際,突合速忽然以手指向了河畔分兵涌出的一宋軍,那宋軍甲胄明亮,陣列整齊,顯然是有特殊份,否則絕不會在行軍途中還一直披甲。
而這宋軍正中,赫然護送著一面格外顯眼,的旗幟。
旗幟形制極大,三尾順風飄揚的樣式也極為古怪,突合速只是一指,兀便即刻醒悟,知道那是什麼……唯獨此旗兩側不知為何突然多了一黑一白兩個大纛,不免又增添了一點額外氣勢而已。
“四太子,走吧!”阿大在馬下小心拉扯起了完兀的甲。“敵軍這麼多,若是被發現,然后被蒙兀人輕騎纏住,再被宋人重兵跟上,咱們便真的危險了……”
“不能走!”兀回過神來,卻顯得呼吸都急促了起來。“越是這個時候越不能走……”
“四太子!”突合速同樣呼吸重,卻是在馬上劈手隔空按住了對方手里的馬鞭。“我知道你的意思,越是這個時候越不能示弱,但現在咱們這麼點人,上去就真是白白送命!便是后拔離速兩萬眾伏兵也要小心……最怕的不是咱們,而是兩萬伏兵誤以為咱們得手,一頭撞上來!”
“那也不能走!”兀回過頭來,臉白的可怕。“你去告訴拔離速撤兵,俺去會會宋人!”
“四太子!”突合速忽然間然大怒。“這個時候不是較勁的時候,其他幾位萬戶說的對,你事公道,是個好太子,好大王,但偏偏太在意趙宋家了!從淮上以后便耿耿于懷……但這般較勁到底有什麼用?!”
“四太子!”阿二在一旁幾乎要哭了。“宋人發現咱們了,一定是克烈部的蒙兀人跟宋軍說了……趕走吧!”
“便是不說,這麼大旗子立在這里半刻鐘了,宋人也會分兵過來查探!”突合速愈發憤怒。“四太子,速速走吧!”
兀看了看遠往這里涌來的數說不清是宋人還是蒙兀人又或者契丹人的輕騎隊伍,再看向突合速時,卻又咬牙搖頭。
“四太子!”
突合速見狀非但不怒,反而嘆了口氣,語氣也稍微放緩。“我真的懂四太子心意,但此時咱們還是走吧,讓阿大阿二與敵軍周旋一二,不丟了士氣便可……若不是瘸了,我必然留下來,親自與敵周旋……但眼下不比以往,我也是,你也是,大局也是。”
兀嗤笑一聲,不知道是不屑還是自嘲。
但無論如何,向來俗的突合速這次都沒有惱火,反而只是繼續懇切而對:“其實四太子心里這口氣我也有,我這兩年,常常恨堯山時自己不能在戰場,常常想若我在戰場,多領兩三千兵馬,是不是就能一舉把那面龍纛拔了?然后關西盡咱們之手,此時正在圍攻東京?”
看向遠聯軍陣勢的兀終于有些容了。
“但天下事哪有就憑一口氣想當然的呢?”
突合速拉著兀的手,繼續厲聲相對。“活咽不下那口氣,到底對大金是有用還是有害?你這位四太子若今日咽不下這口氣,死在了這里,對大金又是有用還是有害?四太子,你也知兵的人,應該知道,河套這種地形本是騎兵的絕路……這點你看之前蒙兀人的表現便知道了,咱們占優,他們挫,結果想走都難,而眼下宋軍的大步卒來了,實力占優的是他們!若我是宋軍主帥,知道咱們兵馬后,一定讓大軍布置妥當,步兵在中,騎兵在左右,自西向東堂皇過來……到那個時候,咱們到底該如何?”
兀聞言不怒不喜,但不知道是不是錯覺,他看向突合速的目中卻居然帶了一懇求之態。
突合速見狀,語氣徹底緩了下來:“不管如何,說四太子,咱們現在要做的,便是趕走,見到拔離速,也趕讓他掉頭退兵,然后回到大營里,還要趕拔營,退出這片四面環水的地方,再做打算!四太子,現在沒到必須要拼命的時候!不該浪戰!”
兀盯著突合速,突合速也盯著兀,二人對視了片刻,但隨著遠騎兵原來越近,終究是兀仰天一嘆。
其實,這位四太子何嘗不懂這番道理?但就是因為懂,他才不愿退的,因為退出這片四面環水之地,真就相當于徹底退兵了,也意味著他此番被對面那個龍纛的主人調度起來以后,在數月時間,制,被,幾乎算是被對方玩弄于掌之中一般。
便是他一開就想著戰略收,放棄兩端,退回到傳統河北、河東地區,但自己退回去,和被人攆回去、回去,又哪里是一回事?
但能說什麼呢?
突合速說的不對嗎?
某種意義上來說,事是無解的,就好像堯山之下,他看到那面大纛從山上下來以后,本無可奈何一般,此番這面大纛出現在此出,便已經在戰略上制了他。
上兵伐謀,其次伐,其次伐兵。
趙宋家此番所做的,更似是伐謀伐,而他完兀由于一開始就選擇了保守戰略,所以本沒有往這個層次上去想。當然了,如果他有完婁室的本事和勇氣,完全可以以伐兵對伐謀伐,但問題在于,他沒有。
一念至此,兀再度瞥了一眼那赤,便轉打馬而走。
突合速隨即跟上,而阿大阿二對視一眼,卻反而翻上馬,然后阿二往山坡側后方稍作躲藏,阿大則拔起那面五捧日旗,立在山坡之上,矗立不。
且說,趙玖當然不會因為前方小規模戰而如何如何,甚至這場戰斗的結果都未必會送到他前。
今日抵達此后,原本就以援軍份聯絡了契丹人與蒙兀人的大宋大軍片刻不停,乃是即刻去往三家營地與友軍們匯合,然后這位家便隨大軍轉向兀剌海城南側……彼是岳飛昨日路上便選定的大營所在,宋軍已經在與兩家蒙兀人的信中說好了,準備在兩家蒙營地之間立寨,好與他們連營,然后攜手抗敵。
當然,肯定是沒有等到回信便直接出現在后方,然后直接作了,而且眼下很明顯有控制住這兩戰力,進一步確保面對契丹主力時話語權的意思。
且不說那些,不知為何,走到一半時,趙家的龍纛和左右陪侍的黑牛纛、白牛纛便停了下來。原本決定反客為主,在克烈部營地那里會見三家盟友的計劃也隨之改變——現在,家要在這個野地里,在自己大軍的環繞之下,接見三家首腦。
這似乎有些托大了。
但隨行軍將肯定不會提出質疑,甚至恰恰相反,接到口諭后,諸將反而興,乃是各自,紛紛去請那三位了。
忽兒札胡思直接應下,他不敢不應,因為他的營地距離黃河很近,而且在野地里暴著,上來便被宋軍前方騎兵涌到營寨旁,這種況下,他必須要維護‘右軍’的份。
合不勒汗的表現很有意思,一開始宋軍出現的時候,營地最遠的他直接率軍出了營地向外躲避,很有見勢不妙就逃跑的意思。
但眼看著宋軍保持了足夠的友善,甚至向自己提供了一點糧食,并贈送了些許禮。而且,這名乞部首領兼東部蒙兀部落公推的汗,大概是知道自己在這種四面環水、且軍事況復雜的地方本無法輕易逃,而且到底是揪過吳乞買胡子的男人,膽量也不缺,所以他在稍作思索后,居然直接應下,然后便要單馬而來。
不過,距離最近的耶律大石卻沒有第一時間出城,他只是派了耶律余睹與趙合達前來拜見趙宋家。
然后二人就被宋軍攔在了距離龍纛百余步開外的地方。
接著,千余名宋軍甲騎不等二人回去報信,直接在營騎軍都統曲端的帶領下,直趨兀剌海城下,然后環城繞行,呼喊耶律大石之名……當然,是大石林牙,儼然還是保持了一定尊重的。
“我替你去吧!”
城墻之上,聽著滿耳‘家請大石林牙一會’的噪聲,蕭斡里剌低聲相對自家大王。
“不必。”
一直趴在城垛上,居高臨下看著宋軍軍陣,看了足足一中午加一個下午的耶律大石忽然失笑起。“畢竟是趙宋正經皇帝,又是此間兵馬最強的,本該是我出城拜謁的……其實,若是信不過他,當日也不會在知道興靈之地易手后,輕易越過彼來后套的……那個時候咱們便將命給了人家,何況此時?此時人家也是咱們正經文書請來的援軍,是此番救了咱們命的人!”
說著,隨著耶律大石的示意,幾名親衛上前,直接在城頭上幫著這位西遼國主開始解甲。
蕭斡里剌想了一想,復又微微嘆氣:“怕只怕對方年輕氣盛,強要你一頭!這邊的人未必知道你在西域已經稱汗王了,屆時讓你稱臣又該如何?”
“是啊,那又該如何呢?”出甲胄里面一布袍的耶律大石聞言忽然變。“可若是不去,又該如何呢?”說著,不待蕭斡里剌回復,耶律大石就直接轉下城去了,只留下輕飄飄一句話。“此城到底是后套要害,你來守城!”
蕭斡里剌只能對著自家大王背影頷首。
另一邊,下得城來,耶律大石也不喊什麼多余親衛,也不調度兵馬,只是一布配一把刀,然后便翻上馬,下令打開城門。
待出得城門,門前正在呼喊大石林牙的宋軍騎兵早早駐馬,此時以為是使者出來,卻是紛紛圍攏上來,直接喝問:“大石林牙何在?我們家有請!”
耶律大石當即仰頭而笑,笑完之后方才從容做答:“我便是耶律大石,諸位兄臺請帶路吧!”
周圍宋軍騎手驚愕一時,只能匆匆去喊曲端,而片刻后曲端到來,卻不料耶律大石早已經在宋軍騎兵目視之下獨自往那面龍纛方向而去了……而他們本不敢攔的。
便是曲端,也只能冷笑幾聲,卻也不再理會。
就這樣,折騰了一個下午,此時太已經稍微變與暗淡,唯獨夏風呼嘯如舊,送來無數喧囂之聲。耶律大石正是在這種況下匹馬來到了那面著名的龍纛之前。
坦誠說,從出征之前算起,隨著耶律余睹的那些言語,他對這面龍纛便已經印象深刻了。
但是很明顯,龍纛之下并無特別年輕的貴人,大石扭頭相顧,坦然相詢,也自有班直指向路旁一棵格外高大的樹木,而那邊,果然也有好幾圈甲士環繞的樣子。
且說,后套這里雖然有樹木,但相對南方而言依然稀,尤其是此樹高大至極,頗有年月,樹冠也如亭似蓋……所以,大石并不以為意,只以為這個趙宋家平日習慣了,正在彼乘涼,又或許是因為此樹有些風貌,激起了這位據說作詩寫詞很出的家的詩興。
人生百年一場夢,爭名逐利紅塵中。誰人笑看風雲淡?唯我金牌小書童!
安史之亂對煌煌大唐而言,並不是恥辱的終結,而是痛苦的蛻變。中晚唐,既開此後五百年華夏之新格局,也是個被理解得最為僵化的辭彙。朝政衰敗?藩鎮割據?外敵欺辱?黨爭酷烈?單單是這些?不。肅宗回馬楊妃死,雲雨雖亡日月新!現代不得志的編劇高子陽,因個微不足道的偏差,穿越到了唐代宗大曆十二年,獲得了太學生高岳的身份,並準備要通過考試,當大唐的公務員。在他眼前,是個盛世不再但又歷久彌新的大唐,至此一副榮華遷轉的八雋圖卷徐徐展開。
李易穿越了,帶著一個壽命系統穿越了,只有做出有利於唐朝社會發展的事情,才能增加壽命。而此時他的壽命以時辰來計算,然後他遇到了對他隱瞞身份的皇帝李隆基。故事從這裡開始。 李易:只要能增加我的壽命,要啥技術我都有。
穿越后,我竟然憑借幾首詩震驚了世人!皇帝對我贊不絕口,大學士搶著收我為徒,皇子為了爭我斗的頭破血流! 而我,楊凌,沒什麼大本事,老婆是個山賊,父親是個鐵匠。可怎奈,嘴里念的是唐詩宋詞,手上做的是現代科技,吟詩作對,士農工商,無所不曉,無所不能,仰天長嘯:無他,憑詩上位而已!
他命運不濟,身為21世紀的大好青年,卻被老天爺一個響指送回數千年前。戰火紛飛,餓殍遍地的時代,他不甘餓死,想賺點小錢。沒想到數年之后,卻被百萬將士以死逼迫,執掌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