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紹宋 第七十五章 奏札

《紹宋》 第七十五章 奏札

 當然了,趙家也在招兵買馬……四月最后幾日,他在保安軍金湯城中每日都要召見無數橫山黨項部族頭人,以及橫山各州降服吏。

 然后免不了種種安問,以及差遣任用。

 很顯然,大宋天子的名號還是有些用的,尤其是曾在堯山擊敗了完婁室,此時幾乎算是覆滅了西夏的大宋天子。故此,待到四月最后兩日,雖然沒有被攻擊,可石州(與河對岸的金國控制石州同名)、銀州、左廂軍司等西夏橫山部眾還是選擇了聯合在一起,然后向趙家這里遞送了降服文書。

 西夏橫山諸州就此全部降服。

 而得益于此,趙玖終于也確定了一個事實,或者說驗證了一個吳玠的判斷——真人確實是向后套而去了,這邊只有一個完撒離喝率部進綏德,卻又謹守綏德與晉寧的撤退通道,并無主出擊之意,顯然是出兵前收到了完的嚴厲要求。

 非只如此,隨著西夏興慶府的陷落,以及李乾順父子失蹤的消息進一步發酵,一個意料之外理之中的‘奏疏’忽然擺在了趙玖的案頭——府州折可求請罪求歸,并希南下包圍真人,以求將功折罪。

Advertisement

 對此,趙玖選擇了沉默。

 原因很簡單,折可求的投降與回歸背后有著必須要考量的政治因素,這件事里面政治大于軍事。

 其次,他早已經定下了先徹底覆滅西夏,而放開過河真人的戰略安排,沒有理由為此改弦易轍……尤其是這一日,前線有急軍報送上,靈州的嵬名察哥、嵬名云哥、嵬名仁禮、嵬名仁忠(仁禮兄長,原西夏河南轉運使,此時靈州本地地位最高文),在眼看著河對岸被宋軍守的如鐵桶一般陷猶疑后,隨著鹽州被宋軍徹底控制,知陷兵法上死路,卻是終于聯合決斷,決心出兵渡河,試圖奪回興慶府。

 西夏這里最關鍵一戰,終于要發,而且果然如吳玠所預判的一般無二。對此,吳玠也毫不猶豫,乃是遵循預定計劃,以環州知州楊政為先鋒,先行穿越瀚海中的橫山通道去取靈州,自己則帥大軍隨后,準備與岳飛合兵,會殲西夏主力于黃河畔。

 而為了保證剛剛降服的橫山不出差錯,趙玖選擇留下胡寅與楊沂中在保安軍繼續坐鎮,自己則率解元、岳超、劉晏,以及許多依附的黨項蕃部,合計萬眾北上,自安全洪州一帶穿越了橫山,準備往宥州坐鎮。而翟琮、董先則干脆先行一步,自平戎寨出龍州繞行銀州,去做趙家側翼屏障,兼與韓吳胡楊一起連一個包圍圈,繼續圍困延安,迫活撤走。

 這種大局之下,折可求的事,自然被暫時拋之腦后。

 且說,這一日,乃是建炎六年四月廿八日。

 趙家行經橫山,見左右旗幟布,從山路蜿蜒進行,卻是心生慨,無數昔日為禍邊界的黨項蕃部如今護衛,卻是一時駐馬不語。

 “家可是有了詩興?”呂本中好奇詢問。

 “并非如此。”趙玖自山頂紅旗收回目,搖頭失笑。“朕只是在想,耶律大石與完在后套會面了沒有?李乾順又在何?至于國家興亡、山河壯麗、心恢廓,且忍一忍,待大局抵定,再做慨也無妨。”

 呂本中與隨行的國際友人鄭知常齊齊按下心中早就準備好的詩詞,自然是連連恭維。

 然而,趙玖復又失笑相對:“不過,朕已經想好了另外一事……此番若平西夏,興靈之地免不了新設一路,必然是要以寧夏為名的!”

 呂本中、鄭知常等人聞言面面相顧,儼然不解……因為這個名號未免簡單暴,失了雅意……唯獨既然家親口賜路名,他們當然要在相顧之后,紛紛捻須頷首,稱贊一時了。

 但趙家聞得恭維,卻只是微微一笑,便直接打馬向前,帶著那面龍纛出山北向,去往宥州了。

 PS:例行獻祭,這次不是新書,是推書的那啥號,《大書荒三十六計》,有興趣的同學去看看,應該可以找到好書。

 然后道個歉,昨天晚上腦,有人送了一箱葡萄酒,自己啥都不懂,直接喝了一整瓶……當時沒覺,然后就發現自己控制不住自己了,然后現在起來都還暈暈的。

 最后,彩蛋章我最近會連續發一些書院書友繪制的此戰示意圖,之前已經發了一次了,這次發個地形圖(此章之前基本上已經很完備了),在此謝逐日金痕大佬的制作,辛苦大佬們了……本來是我該干的活。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