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紹宋 第六十八章 來回

《紹宋》 第六十八章 來回

 戰事來到眼下,什麼算計都沒意義了,就是拿命、裝備、戰馬、勇力來拼一口氣而已,但不管如何,將領始終是這其中極為重要的一環,最起碼怎麼來拼這口氣他們說了算。

 得益于岳飛的分兵調度之策,長社城下原本的前線指揮察鶻拔魯與他的十個猛安被馬皋等人給騙去了長葛,所以此時金軍前線真正的指揮者臨時變了年輕的萬戶大??。

 大??是之前死掉的大撻不野的弟弟,是渤海大族大氏在金國軍中的繼承者……當然了,大氏說是渤海皇族也無妨的,因為大這個字本就是首領這個含義演化而來的,而渤海大氏早在唐時便建立起了號稱海東盛國的渤海國,只是后來被耶律阿保機給滅掉了而已。

 也正是因為如此,再加上真崛起過程中有渤海族起義試圖建立大渤海國的緣故,等到完阿骨打時期,這家在真初始地盤有著巨大聲與實力的大氏,立即就得到了完氏的誠懇拉攏與聯盟,雙方普遍結親,而大氏也事實上在金國有了僅次于宗室的那種超然地位。

 怎麼說呢?

 這位剛剛當上萬戶不久的金國貴人大??不是沒有從軍經驗,不是不懂金軍軍法,也不是沒在之前的戰爭中拼過命……但是,面對著完撻懶傳達下來的軍令,和那兩個猛安的生力援兵,這位大萬戶卻有些猶豫了起來。

 他忽然又不大想去拼命了。

 原因有很多而且都很簡單……比如說,他的哥哥死在了宋人手里,而且如無意外,應該就是死在了眼前這個岳字大旗主人的手里,他心里有點怵;再比如說,之前大軍在此匯集,四太子完在挑選銳時將他棄置,他不免有些怨氣;還比如說,這些日子,完撻懶與完粘罕一直在籌劃于河南一線設置附庸國事宜,人盡皆知,而讓這位渤海皇族難以接的是,幾個漢人新降之輩,居然能輕易建國稱帝,管著百上千萬人,十幾個州郡,而他們大氏堂堂渤海皇族,完氏姻親,卻連個一州一郡都不能分割……所以怨氣更重!

Advertisement

 一句話,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個渤海大將軍,便不大想拼命了,最起碼是不大想拼自己的命!

 但是,金軍軍紀嚴明,既然右副元帥親自下令,要他大??引騎兵鑿進去,那就只能是他親自領兵鑿進去!

 “隨我來,跟我鑿進去!”須臾間,腦子里轉過一些七八糟想法后,大??猛然舉起自己的牛皮護手,揚聲振作。“今日有我無敵!”

 后兩個新支援到位的猛安(千人隊、千夫長)和大??自己的核心猛安聞言也是猛地一振,各自發!

 旋即,三個完整的金軍猛安,都是生力軍,也是大??在戰場上能于短時間組織起來的最大一支機部隊,開始排列起陣型——重甲騎兵向前,夾長槍,沒有馬甲的騎兵自向后,弓箭在手,并跟在萬戶大??后,緩緩往側后方而去,儼然是要拉開距離、騰出沖鋒空間。

 麻麻的金軍騎兵開始大規模流起來,馬甲、盔甲、槍尖、弓箭鋒矢,在春日午后的下開始閃耀著一種讓人心寒的芒……即便是尚未開始沖鋒,金軍自己卻已經開始不自覺的腎上腺素暴增,開始全軍振,而宋軍卻開始忍不住心生畏懼,開始憂慮戰局……這是雙方因為各自戰爭經驗發自本能的反應。

 誰都知道,金軍甲騎那種鑿有多麼可怕!

 “太尉!”

 長社城頭,一直觀城東南方向戰局的閔忍不住看向了韓世忠。“打開城門,我帶背嵬軍沖一波,必然能拉扯住一兩個猛安!”

 披掛嚴整、坐在垮塌城墻邊緣城頭上的韓世忠正在玩弄手中一把匕首,聞言本沒有去看戰場,也沒有去看閔,只是緩緩搖頭:“還不到時候,且再等等!”

 閔當即閉,但一旁的東京留守司統制王善卻稍顯猶豫:“太尉,這恐怕是最后機會了,一旦岳飛這先行渡河的一萬人被當面擊潰,后面的部隊還有那王字大旗的誰,恐怕就都跟不過來了,敗勢也就定了……為何還要等?”

 王善畢竟是客將,雙方又在城一起辛苦了兩三個月,多有些面,故此,韓世忠倒是直接說了實話:

 “因為金軍太急迫了……這才開戰多久,便要生穿鑿?”

 王善也好,閔也罷,還有此時剛剛從城頭其他地方巡視回來的解元,聞言各自怔住。

 而坐在那里的韓世忠也順勢扭頭看向了城東南方向的那早已經開始拉開距離、然后在大??的旗幟帶領下緩緩啟的大隊金軍騎兵,并面冷笑:

 “生穿鑿固然厲害,但是那麼容易的事嗎?一鑿下去,當面軍陣固然是不保,但金軍自己也要活活被帶去一大塊……而金軍如此急促和不計傷亡,只能說此次來援王師真正的殺手還在后面,他們不得不盡快料理這渡河過來的一萬人!”

 “不錯。”解元第一個附和應聲。“至于戰機,清潩水綿延二十里,金軍在上面鋪設浮橋無數,只要援軍還有后手,那戰機必然就還有,而咱們城兵馬被困累月,并無多余力氣,一定要等到必要之時出擊,方能奏效……而此時懸而不出,反而能讓撻懶心存顧忌!”

 看著城下已經奔跑起來的金軍大隊,王善面凝重,卻又連連點頭……說實話,他也對沒有看到東京留守司的兵馬到疑,別人倒也罷了,張用、桑仲那幾個人,卻是講義氣的,此番既然有大援軍到,那他們斷不會不來。

 金軍馬蹄隆隆而起,直沖河畔,饒是岳飛部紀律嚴明,也不各自駭然失,卻只能在軍的呼喊下盡量將陣型,領著踏白軍的張憲更是拼命帶領自己那區區幾百騎兵拉開與岳飛那面大旗的距離……這不是逃跑,而是為了尋求沖鋒空間,在金軍鑿陣后第一時間反沖回去,保護自己兄長兼長

 就在剛剛,金軍剛一集結,明白了金軍意圖的岳飛便意識到了事的嚴肅……這個時候,王彥部幾乎是奔跑趕來,本沒有力氣集結作戰,進而從其他地方諸如清潩水北面地區渡河形有效支援;而城韓世忠部在岳飛看來,最好的置方式反而是懸而不出,確保完撻懶分心、分兵應對;與此同時,趙家親自帶領的援軍也未至,留在河東岸的自家部隊也因為浮橋通道阻塞的緣故,無法全力支援到位……真被鑿垮了,那也就真垮了!

 但戰場之上,這種擔憂是沒有意義的,僅僅是片刻之后,大??的旗幟便猛地加速起來,然后三個猛安的金軍騎兵幾乎是如猛虎下山一般,在軍紀、士氣、戰斗本能以及涌之氣的支持下,隨著自家萬戶惡狠狠的沖到河畔,然后以一種陶相撞,與之俱碎的心態,和當面宋軍的步兵陣團狠狠撞到了一起。

 宋軍已經拼盡了全力,沖鋒過程中,弓弩手拼了命一般與對面的真弓手互,雙方箭如雨下,哀嚎聲本就是被喊殺聲與箭矢飛空的聲音所遮掩,而雙方接的那一瞬間,長槍手更是如扎籬笆一般死死立定,眼睜睜看看耀目的金軍甲騎就這麼直直的朝自己砸過來。

 但是,這種沖鋒不是靠勇氣能抵的。

 一瞬間,在雙方前沿部隊近乎于同歸于盡的姿態之后,無數金軍騎兵仗著慣,幾乎是生生的將自己和戰馬砸到了宋軍陣中……然后在一種近乎于讓嘈雜到消聲的狀態下,將他們前的宋軍團陣徹底撕碎!

 從遠去,宛如一鐵流沖破了堤壩一般壯觀。

 隨著這一鑿,整個戰場似乎都陷到了短暫的失聲之中,而毫無疑問,一瞬間所有人都得出了結論,金軍這一鑿還是勝了,而當面的宋軍還是潰了。隨著宋軍這個團陣徹底破碎,聲音也瞬間回到了戰場,下一刻,便是所有人都看著這三個金軍猛安在大??的帶領下,肆無忌憚的砍殺瞬間炸裂了陣型的宋軍!

 團陣后面的浮橋上開始出現踩踏事件,無數還穿著甲胄的宋軍逃初春的河水中,輕易踩頗了薄薄的冰凌,陷其中。

 這一場鋒是如此清晰,如此震撼人心,以至于河對岸的王彥再也無法忍,而是即刻下令稍歇的本部八字軍從下游搶渡!

 而居高臨下,看的最清楚的韓世忠與完撻懶則在微微的茫然之后,反應截然不同——韓世忠站起來,失聲大笑;完撻懶面發青,而與此同時攥了手中馬鞭的手指關節卻微微發白起來。

 “俺要殺了這個渤海狗崽子!”足足兩息之后,撻懶方才將馬鞭摜到地上,顯然是氣急敗壞。“俺要把他的皮活剝了!”

 周圍人面面相顧,無人言……怎麼可能在這種況下殺了自家唯一一個前線指揮呢,怎麼殺?

 而且,人家大??本沒有違反軍紀好不好……這位萬戶的確是親自引軍鑿了宋軍陣中!只不過,他沒有去鑿那面飄著岳字大旗,足足有三四千人的最大堅陣,而是去鑿了旁邊那個立著徐字旗,只有一千多人的軍陣而已。

 沒錯,金軍萬戶大??在整個戰場最焦灼的時候,利用了可能是金軍最好一次戰機,費勁心力組織了最強一次突擊,卻是帶領著撻懶給他的援兵,還有他自己的本部猛安,狠狠的鑿了岳飛麾下統領徐慶的軍陣中。

 戰果獲,徐慶本人第一時間殉國,數百宋軍當場戰死,并造了數百宋軍潰散和接近四分之一個戰場局勢的崩潰。

 如此戰果,難怪坐的高看的遠的韓世忠會因為友軍的崩潰失聲大笑了,也難怪王彥會下令全軍不顧一切渡河,擴大戰場,更難怪岳飛和他麾下張憲、傅選、湯懷、李璋、李寶等將領陷到了一種怪異的失聲狀態。

 韓世忠笑完之后,眼見著王彥部開始大面積從上游渡河,卻是再度準備坐下靜候時機,然而就在這時,長社城東面大路之上,之前因為王彥部陸續抵達而漸漸沉寂下去的方向,卻又再度煙塵滾滾起來。

 韓良臣僅僅是看了片刻,便忍不住與自家兄弟解元相互對了個眼——很顯然,猜想歸猜想,但當數量不下六萬的援軍盡數抵達后,他們還是有些難以置信。

 且說,自從大??那次完的沖鋒以后,撻懶便徹底陷到了暴怒與混之中。

 而王彥部的渡河更加讓這種緒失控起來——因為岳飛的旗幟依然在下游飄揚,然后岳飛部的河東岸兵馬依然的全力支援,大??部依然不能解決這支部隊,撻懶就必須面對一個兩難的抉擇,到底要分多兵去阻攔王彥,又該留多兵來防備后的韓世忠?

 坦誠來說,緒崩潰之余,撻懶依然敏的意識到了一件事,那就是他今日真要陷苦戰了!

 至于察鶻拔魯能否及時回援,本不是能否解決這眼下宋軍大隊的問題了,而是能否保全自家軍隊的問題!

 到時候能退對方,就不錯了!

 不過,出乎撻懶意料,在再次分出兵馬去河畔阻擊宋軍以后,城的韓世忠依舊保持了沉默。

 于是乎,清潩水之畔,東岸的宋軍開始利用河上現的浮橋大面積拉開戰線,擴大戰場范圍,以此來展示出自己的數量優勢,而金軍騎兵開始往來不斷,用自己的韌與騎兵的機勉力支撐……這種況下,想要再組織之前那種大規模沖鋒無異于癡人說夢。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