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娘子且留步 第220章 少年

《娘子且留步》 第220章 少年

轉眼便到了用齋飯的時辰,小沙彌永凈跑過來,請李綺娘一行去用飯。

再次見面,小沙彌的神輕松許多,已經沒有了先前的拘束。

去齋堂的路上,雪懷把用帕子包起來的棗泥糕悄悄塞給小沙彌,這一次,小沙彌沒有拒絕,歡歡喜喜地收了,顯然剛剛回去,師傅沒有發現他吃香客糕點的事。

齋堂簡陋,齋菜也做得馬馬虎虎,雪懷的舌頭早就被李綺娘給養刁了,著頭皮往里塞。

正在這時,周掃塵步履匆匆走了進來,雪懷笑著問道:“你怎麼去了這麼久?”

周掃塵道:“奴婢從凈房出來,就迷了路找不到那座亭子了,多虧遇到寺里的師傅,指引奴婢來了齋堂。”

李綺娘微笑:“那你快去用齋吧。”

周掃塵恭聲應了,去領了齋飯,雪懷沖招手:“過來一起吃吧,不是在家里,沒有那麼多規矩。”

周掃塵小心翼翼地坐到雪懷邊,只敢半個子坐在板凳上,那副模樣像極了大戶人家守規矩的管事媳婦。

的手肘不小心雪懷的胳膊上,雪懷在桌下出手,一小布條從周掃塵手里到了雪懷手中。

布料,是上好的綢,雪懷低頭去看,緋紅,只有柳葉大小,四周有邊,似是從裳上撕扯下來的。

Advertisement

這是朝服!

昨天齊進宮,應該就是穿的朝服。

雪懷把布片塞進荷包里,低聲音問道:“在哪里發現的?”

周掃塵用氣聲說道:“憩云軒窗前的一棵月季花枝上找到的,我懷疑憩云軒里有暗道。”

如果福王府的那條暗道的出口是在小覺寺,那麼小覺寺里應是還有另外一條暗道通往其他地方,而那個地方,便是齊現在的藏

雪懷立刻想到了一,覺明庵!

所以,齊是先逃到了小覺寺,在小覺寺修整一齊,便又去了覺明庵?

當然,這些全都是雪懷的猜測,除了齊和小覺寺的住持,恐怕無人知道真實的況,就連那位慧明師傅想來也不清楚。

眾人用完齋飯,便沒有理由繼續留在小覺寺了,轎子走出很遠,珍珠隔著轎簾說道:“東家,那位慧明師傅一直目送咱們,這會兒才進去呢。”

這是看他們是不是真的走了。

雪懷笑著說道:“咱們去覺明庵吧。”

眾人繞了一大圈兒,繞回小覺寺后面,順著那條小路又走了一個岔口,雪懷讓落轎,從轎子里出來,跟著徐坤和珍珠,步行往覺明庵走去。

小覺寺雖然沒有香火,可卻是開著側門的,但是覺明庵卻是大門閉,且,門前盡是零零碎碎的樹葉和鳥糞,顯然已經有些日子沒人打掃了,雪懷甚至懷疑自己的判斷,這座覺明庵怎麼看都不像是住著人的。

東家,要不我翻墻進去看看吧。”珍珠說道。

雪懷正要開口,原本閉的庵門忽然從里面推開了!

三人無躲閃,雪懷立刻大聲說道:“你們看,我就說這庵堂里是有人的吧。”

一名青小帽的尼僧走了出來,四十上下的年紀,材健碩,一臉橫,若不是上的僧,怕是沒人相信,是佛門弟子。

尼僧也已看到三人,大聲說道:“佛門凈地,爾等何人在此喧鬧?”

雪懷給嚇了一跳,連忙往珍珠后躲閃,珍珠也很害怕,去拉邊的徐坤,徐坤不知道這兩人為何如此害怕,下意識地想要保護二人,可是卻被珍珠拽得一個踉蹌,差點摔倒。

尼僧見三人都是十幾歲的年男,心下略松,又見他們一副沒有見過世面的樣子,便猜測可能是誤打誤撞過來的。

“問你們呢,為何不說話?”

尼僧中氣十足,珍珠和雪懷給嚇得直哆嗦,徐坤終于反應過來,可是他卻裝不出哆哆嗦嗦的樣子,只好也學著雪懷,往珍珠后躲去。

珍珠結結地回答尼僧的問話:“路過,我們是路過的,真的。”

“你們去哪里,會從此路過?”尼僧質問。

珍珠忙道:“我們是去小覺寺了,回來的路上一時興起就往這邊來了。”

雪懷拼命點頭,補充道:“我看到是尼庵,就好奇,想進去拜拜......我娘說要見寺就拜,師傅,我們能進去拜拜嗎?”

尼僧瞥一眼,揚起下,像趕蒼蠅似的驅趕他們:“走走走,這里是眷清修之,閑雜人等不得,快走!”

三人正要走,卻聽又有一人的聲音傳來:“等等,先別走!”

尼僧忙道:“英公子,您來了。”

說著,把另一扇庵門也推開,一名年現出來。

年十五六歲,一襲月白的道袍,勝雪,眉目如畫,烏黑的頭皮隨意披在肩頭,明明是不修邊幅的打扮,可是卻偏偏讓人想到了畫中謫仙。

雪懷瞪大了眼睛,誰能想到,誰能想到,這小小的庵堂里竟然還藏了一位年。

咽咽口水,喃喃道:“今天真沒白來啊。”

的聲音很小,可是站在前面的珍珠卻聽得清清楚楚。

珍珠心里的小人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姑娘這是幾個意思?這是看上了?

不能吧,這才看了一眼、兩眼、三眼,好吧,姑娘直勾勾地盯著人家看,眼珠子都要粘在人家的臉上了。

珍珠覺得,這個時候,他必須要為七爺做點什麼。

珍珠干咳一聲,朗聲說道:“這位公子,你可是有事?”

被稱做英公子的角微微上挑,勾起一抹微笑,眼底眉梢也染上了笑意,如同飛起朵朵桃花。

雪懷微微張大了,好看,真好看。

年的聲音也同樣優悅耳,如同山間的溪流,琮琮如琴。

“小覺寺已有近十年沒有外來香客,就是知道小覺寺的人也曲指可數,三位年紀輕輕,又是如何得知?”年的聲音也同樣優悅耳,如同山間的溪流,琮琮如琴。

“小覺寺已有近十年沒有外來香客,就是知道小覺寺的人也曲指可數,三位年紀輕輕,又是如何得知?”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