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洪武年間小神醫 第一百三十二章:該傳播新學了

《洪武年間小神醫》 第一百三十二章:該傳播新學了

 陳松放下手中的茶杯,張了張,緩解一下想笑的心

 “嗯,你是怎麼想的?為什麼要這樣做?”陳松撐著桌子,右手不停的敲打著桌面。

 “沒有為什麼,我只是覺得海桑先生說的不對。先生說的那些話很有道理,盡管先生不是儒家理學門徒,可圣人教導我們,三人行必有我師。我覺得,有道理的話就應該聽。”解縉一臉單純。

 “嗯,說的不錯!”陳松不停的點頭,“你說的很對,你說的很好。我也是這樣認為的!”

 “可是海桑先生不這樣認為,唉!”解縉緒低沉。

 陳松轉移話題,“行了,不說這事了。理書看的怎麼樣了?”

 “看的差不多了,可是有很多地方看不懂。”解縉回道。

 “看不懂?哪里看不懂?我給你講講!”陳松說道。

 “這里這里,還有這里!”解縉急忙指著理書上的某些地方。

 陳松對解縉的問題一一解釋。

 可惜,解縉以前從來沒有接過這些東西,對這些東西沒有了解過,很難理解陳松的解釋,只是憑借著強大的記憶力,將這些容強行記下。

 解釋完之后,陳松又取出一本書——《數學》。

 這本數學可要比給朱雄英講的算數難上很多。

 陳松指著桌子上,不比理書薄多的數學書,對著解縉說道:“歇歇腦子,換一本書看看,看看這本數學吧,這書可是好書,會讓你越來越聰明。”

 陳松似笑非笑,臉上的笑容逐漸詭異。

 數學可是一門折磨人的課程,喜歡的人喜歡的要死,討厭的人討厭的要死。

 陳松很期待解縉是一個怎樣的反應。

 “數學?這是什麼意思?”解縉一臉疑的將數學書拿起,翻開第一頁。

Advertisement

 “這這這東西都是些什麼啊?為什麼我一個都看不懂?”解縉指著書上的阿拉伯數字,一臉疑的問道。

 陳松說道:“這做數字,咱們使用的數字運算起來比較麻煩,所以我創建了一種更為簡單的數字。”

 “怪不得!”解縉恍然大悟。

 看了沒一會兒,解縉放下手中的數學書。

 理的話,就算陳松不解釋,解縉也能看懂一些,畢竟理當中的文字描述很多,可數學是一門邏輯很強的學科。

 如果陳松不講,解縉很難明白。尤其是函數那里,什麼一次函數二次函數導函數正弦函數之類的,更是看的解縉一個頭兩個大。

 “不行,看不懂,完全看不懂。有些地方,都不知道在說什麼。”解縉連連搖頭,一臉難

 “看不懂才正常,要是能看懂才怪事。”陳松笑道。

 “行了,趕回去吧。你哥還在床上躺著呢,趕回去照顧你哥吧。”陳松說道。

 解縉也沒有再停留,只好回去。

 看著解縉的背影,陳松的表逐漸沉了下來。

 “陳謨啊陳謨,沒想到你竟然跳的這麼歡。你不是自詡為理學的衛道士嗎?

 我倒是要讓會,什麼敗名裂,什麼做殺人誅心。”

 收回心思,陳松開始思考開學收徒之事。

 儒家理學之所以固,是因為科舉制度。

 只要一天朝廷取士的標準是儒家理學,那儒家理學就不會出現問題。

 而陳松目前只有自己一個,知道新學的人到可以忽略。靠著陳松一人發展新學,實在太過困難。

 更別說現在知道新學的人非常,所以,當務之急就是先將新學傳播出去,先讓更多的人知道新學。

 不然的話,沒幾個人知道,還談何什麼傳播?陳松現在已經基本上將教材編寫的差不多了,也該開始傳播新學了。

 陳松坐在書桌前,想起了伽利略斜塔實驗。

 “我在松江府市舶司做了一次自由落實驗,可也只是在陳謨等人面前做的。就算我和陳謨的事流傳了出去,可對于其他人來說,也都只當作一個笑料。

 既然如此的話,不如挑選一個時間,在城中鬧市,重新做一次。到時候,看熱鬧的人肯定不,先把新學的名頭傳出去再說。

 還有這個解縉,這人雖然商低,可腦子好使,聰慧過人,想辦法將他弄過來。”

 ……

 第二天,給朱雄英上完課后,陳松帶著李三娃等人在通濟門大街附近轉悠著,挑選做實驗的地方。

 皇宮附近,永遠是人流量最大的地方,將實驗放在通濟門大街最合適不過。

 看著眼前寬敞的通濟門大街,陳松著下,自言自語的說道:“既然如此的話,就將實驗的地方放在通濟門大街吧。

 通濟門大街靠皇宮,到時候肯定會有大量百姓圍觀。先將這事告訴老朱,通通氣,以免老朱張。”

 選定了地方,陳松去了醫館,看了看解綸。

 解綸年齡正盛,傷勢恢復的很好,也沒有出現什麼并發癥。

 從解綸的病房出來,解縉跟在陳松后,來到了的大廳。

 陳松止住腳步,看著跟著自己的解縉,問道:“怎麼?今天又想去我那里?”

 解縉點點頭,“是啊,昨天看了數學書,雖然后面的容看不懂,可前面那些部分,我還能看懂一些。

 還有理,我昨天想到了理書里面一個問題的解決方法,我想驗證一下,這個方法對不對。”

 見解縉如此有興趣,陳松笑著答應下來,“既然如此的話,那就跟著我來吧。

 對了,過幾天我打算在通濟門大街附近,做之前在陳謨面前做過的那個實驗。”

 “真的嗎?”解縉的眼睛瞬間就亮了,“我這幾天用不一樣重的石頭做過這個,先生之前給我講過,說這是自由落,可我還是有些不太明白。”

 “當然是真的,我怎麼可能會騙你呢?至于時間,目前還沒有確定,也就是這幾天了。”陳松說道。

 陳松帶著解縉回到家,剛剛到家,就帶著解縉來到了書房。

 陳松將理書和數學給解縉取出來,放在桌子上,讓解縉先看著,自己先去吃飯。

 飯廳中,陳松將里的飯菜咽下,說道:“過幾天我準備在通濟門大街做自由落實驗。”

 朱靜安詫異,“自由落實驗?就是你之前給我說過的那個嗎?怎麼想起在通濟門大街做?家里不能做嗎?”

 “之所以在通濟門大街做,主要是借圍觀的百姓傳播,將新學的名頭打出去。

 你夫君我要創建一門新學問,如今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所以借著實驗的這東風,將新學傳出去。”陳松放下手中的筷子,耐心的解釋著。

 朱靜安蹙眉,說道:“就是說,來的人越多越好?”

 “可以這麼說!”陳松點點頭。

 朱靜安說道:“那要提前給爹說一說?不然的話,恐怕會引起誤會!”

 “這是當然的,畢竟人那麼多。”

 ……

 早朝對于陳松來說,大部分時間總是枯燥無味。

 大部分事和陳松都沒有什麼關系,陳松上的職務雖然很多,可大部分都不需要在朝堂上言說。

 李善長看上去蒼老了不,就像泥塑菩薩一樣,大部分時間總是沉默不言。

 大殿上的了一些,攻打西南的勛貴已經領兵出發,空出了不空位。

 陳松靜靜的站在那里,像個沒事人一樣,朝堂上的這些政事,陳松就當耳旁風一樣,除非牽扯到自己。

 今天的事比較,早朝早早的就結束了。

 陳松沒有急著去東宮,而是去了書房。

 陳松站在書房中,朱元璋坐在書桌后,看著陳松的奏折。

 片刻后,朱元璋的聲音響起,“你的意思是,你打算在通濟門大街附近做那個什麼自由落實驗?”

 “回陛下,正是如此!”陳松回道。

 朱元璋問道:“你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

 “陛下,臣創辦了新學,和儒家理學迥異。如今時機已經,也該招收學生了。”

 陳松也沒打算瞞,直接將自己的目的說了出來。

 說實話,就算陳松瞞,也瞞不了多長時間。

 再說了,這事又不是什麼大逆不道的事瞞也沒有什麼意思。

 “新學?什麼樣的新學?”朱元璋念叨兩聲,問道。

 陳松回道:“陛下,臣的新學和儒家理學迥然不同,乃是實用之學。”

 “實用之學?可以讓人上天,讓秤砣和木塊同時落地的學問嗎?”朱元璋有些好奇。

 朱元璋并不懷疑陳松沒有能力創辦新學,能造出飛上天的熱氣球,能發現秤砣和木塊同時落地的人,創辦出新學,也很正常。

 朱元璋心里其實已經有了猜測,只是對陳松所說的新學,還是有些好奇。

 “陛下,差不多。”

 一時半會也沒有辦法解釋清楚,陳松只能這樣說。

 “那好吧,那你就去做吧。那天,俺會讓兵馬指揮司的人過去維持秩序,你就放心大膽的去做吧。”朱元璋非常暢快的答應了陳松的要求。

 “臣告退!”見朱元璋答應,陳松沒有停留,退了出去。

 來到東宮,陳松開始了上課。

 朱雄英的力非常充足,整整一個早上,沒有任何困意不說,甚至還一直提問。

 這個樣子的朱雄英,是陳松樂意見到的。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