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九重紫 第157章 遠客

《九重紫》 第157章 遠客

 見竇昭打量,紀令則落落大方地朝著竇昭點頭微笑,趁機也將竇昭看了個清楚。

 高挑的材,穿著件半新不舊的墨綠杭綢小襖,鵝黃鑲襕邊的馬面上繡著挖云紋。姿如松地站在那里,一雙眼睛如寒星般流溢彩,璀璨奪目,像一株凌寒盛放的梅,而不是那的桃梨杏李。

 孩子有這樣的風姿。

 紀令則不由在心里暗暗地贊了一聲,對竇昭生出十二分的好來。

 曲膝還禮,笑道:“不速之客,打擾,打擾!”

 是什麼樣的勇氣,讓一個子可以置名聲、命于不顧,和一個比自己還要小一歲的男子走?!

 雖然知道竇德昌為止步于翰林院也不曾有過半分的后悔,雖然知道紀令則嫁給竇德昌之后夫妻恩,幸福滿,但在做出那樣的決定的時候,肯定無法預知未來是怎樣的。

 竇昭一直對前世那個只見過幾面卻無緣深的十二嫂非常的好奇。

 沒想到今生竟然會在為自己舉行及笄禮的時候認識。

 地將六伯母和紀令則迎到了祖母的屋里。

 祖母拉著紀令則的手不停地稱贊:“這閨,長得可真好!”又問多大了,家里有幾個兄弟姐妹,平時都做些什麼消遣……

 紀氏則悄聲對竇昭道:“你的輩份高,平日又沒有什麼走得親的姐妹,我特意帶了令則來,讓做你及笄禮的贊者如何?”

 六伯母待真如待親生兒一樣!

 竇昭自然是連聲稱好。

 紀氏笑道:“那我晚上跟說。”

 “多謝六伯母。”竇昭向道謝。

 紀氏拍了拍的手,頗為慨地道:“一直擔心你在真定過得好不好,現在見了面,才知道是我多心了。有時候,孩子不要太要強,該的時候就。”有句話沒有說出來。

Advertisement

 明明有父有母有親眷,卻像那地里的野菜自己長,看著太讓人心疼。

 “你六伯母的話有道理。”不知道什麼時候祖母已經和紀令則說完了話,笑著接腔道,“魏家的人來給你送及笄禮,你一句‘多謝’就把人給打發走了,侯爺知道了,心里怎麼好過?平時那麼機靈的人,怎麼關鍵時候就糊涂了?”

 既然已經決定和魏家撇清了,不如趁早讓兩家的關系淡下來。

 竇昭笑著敷衍祖母:“知道了!”

 祖母哪里看不出來,無奈地搖頭:“你這孩子!”

 紀令則就在一旁勸著祖母:“妹妹年紀輕,面皮子薄,您也不必這樣求全求滿,等過兩年就好了。”

 祖母連夸紀令則懂事。

 紀令則展微笑聽著,大家閨秀的端秀令人賞心悅目。

 竇昭不由在心里道,難怪竇德昌會喜歡上紀令則。

 不知道前世竇德昌是什麼時候喜歡上紀令則的?

 他們私奔之前,沒有任何的征兆。

 今生,他們還會互相喜歡嗎?

 竇昭有些怔忡,不自地道:“紀表姐,十二哥他們怎麼沒有跟著你們一起回來?”說完,才驚覺自己說錯了話,不由打量起六伯母和紀令則的神

 兩人都沒有出任何的異樣。特別是紀令則,笑道:“你十二哥本來是要回來的,結果姑父聽說見明到了京都,還在順天府學附近租了個宅子刻苦攻讀,就帶著你十一哥和十二哥過去,讓你十一哥和十二哥也在那邊一起讀書。”

 竇昭連忙點頭。

 紀令則笑道:“我早聽姑母說這邊有座花房,不僅茶花開得好,建蘭、牡丹也有異品,不知道能不能去看看?”

 因為花房是竇昭的,所以祖母最喜歡別人問起這花房了。

 老人家聞言立刻兩眼笑得瞇了起來:“這是我們壽姑養著玩的,當不得紀小姐這樣稱贊。紀小姐要是有興趣,讓壽姑陪你去就是了。”說著,喊了竇昭,“你陪著紀小姐去走走,看紀小姐喜歡什麼花,就搬些過去。”

 祖母又開始送花了。

 不得所有得了花的人都夸獎幾句才好。

 竇昭抿著笑,和紀令則去了花房。

 此時剛剛開春,天氣依舊寒冷,花房里卻郁郁蔥蔥,長滿了綠花木,幾株早開的迎春花、牡丹花更是把花房點綴得春意盎然,讓人看著神一振。

 “竇表妹的花果然種得好。”紀令則在一株剛剛掛苗的赤丹面前站定,“姑母送給老太爺的那株十八學士想來就是竇表妹的手筆了?”

 “養著好玩,沒想到真能存活。”竇昭謙虛道。

 紀令則笑,道:“可見這世上真有‘鹵水點豆腐,一降一’的說法。”

 竇昭一愣,不明白說的是什麼意思。

 紀令則已向討教起如何種花的事:“……妹妹這株杜鵑開得真好,我家里也有一株,長得七八糟,若是修剪,卻很容易就不定芽,不知道妹妹有什麼竅門沒有?也讓我學了去在家里的長輩們面前顯擺顯擺!”

 竇昭聽言語幽默,把剛才的困丟到了腦后——反正也想不明白,多想無益,該知道的時候總會知道的。

 “也沒什麼竅門。”笑著和紀令則走到了杜鵑花前,“不過是在每年花期之后的五、六月份修剪。”

 紀令則不住地點頭。

 兩人正說著,有小丫鬟興地跑了進來:“四小姐,四小姐,舅太太帶著三表小姐來了!”

 竇昭聽著微愕,有些不敢相信地道:“你說什麼?”

 小丫鬟口齒伶俐地道:“是遠在西北的舅太太帶著三表小姐回來參加小姐的及笄禮了!現在正陪著崔姨說話呢!”

 “啊!”竇昭的心砰砰直跳,高興得都有點失態了,急急地向前走了兩步這才想起來自己還陪著紀令則,又匆匆地轉回來。

 好在紀令則也是個聰明的,忙道:“既然有貴客遠道而來,我們還是快去迎迎吧。”反挽了竇昭的胳膊往外走。

 竇昭也不和客氣,疾步出了花房,去了祖母那里。

 舅母一眼就認出了,沒待站穩,含著眼淚上前抱住了:“壽姑,你是壽姑!”

 “是!”竇昭一個字剛說出口,眼淚已籟籟地落了下來。

 們有十年沒見。

 兩人抱頭痛哭。

 旁邊的人也都悄悄地抹著眼淚,還是趙璋如跑上前去拉了母親和竇昭:“明明是件高興的事,怎麼到了你們這里就哭上了?!”里雖這麼說,眼淚卻不比竇昭掉得

 竇昭撲哧失笑,滿臉還掛著淚,喊了趙璋如一聲:“三表姐!”

 從前的小姑娘已經長了大姑娘,材窈窕,相貌清麗,如果在路上到,竇昭肯定認不出來了。倒是舅母沒怎麼變,反而因為氣更盛從前而顯得年輕了很多。

 趙璋如佯做出副嫌棄的樣子丟了條帕子給竇昭:“還不快眼淚!還好沒有涂脂抹,不然豈不是全花了!”

 那頑皮的神,歡快的語氣,一如小時候。

 時仿佛又回到了從前。

 拉著自己去看螞蟻搬家。

 竇昭不由拉了趙璋如的手。

 趙璋如嘻嘻地笑。

 祖母笑著招呼們坐下來說話。

 丫鬟們換了茶水點心。

 竇昭有千言萬語,卻不知道該從何說起,只是地拉著趙璋如的手。

 紀氏看著就笑道:“壽姑,告訴你一個好消息——你舅舅升了慶知府!”

 “真的!”竇昭驚喜地著舅母。

 舅母輕輕地點了點頭,謙遜地道:“你舅舅為勤勉,這次升遷慶。”

 竇昭忍不住在心里稱快。

 前世,舅舅直到年過五旬才升了慶知府,之后再無所進。

 今生卻提前了十年。

 而且就在王行宜調任云南巡之后。

 可見沒有了王行宜的制,舅舅終于能夠出頭了。

 這一世,終于有所改變。

 “舅母,”竇昭眉開眼笑地道,“我們應該為舅舅的升遷好好慶祝慶祝才是。”

 “有什麼好慶祝的?”舅母向來低調,笑道,“也不怕人笑話。”

 “就是想祝舅舅仕途越來越順。”竇昭笑道,“只上家里人吃吃喝喝一番好了。”然后吩咐丫鬟,好好地整桌席面,再去拿兩壇上好的金華酒來。

 不過是升了個正四品而已。

 紀令則有些不理解竇昭的興

 趙璋如則跳了出來:“我去幫忙!”

 “璋如!”舅母板了臉。

 祖母忙出面打圓場:“難得壽姑有這樣的興趣,都是為了舅舅高興,你們就隨們好了。”

 紀氏幾個都寬容地笑。

 趙璋如這個自來就拉了剛剛見面的紀令則:“紀家表姐也一起去。”低聲和紀令則嘀咕,“壽姑那里有很多好東西,我們今天怎麼也要吃喝拿要一回!”把個向來端莊的紀令則說得忍俊不,說笑著和趙璋如、竇昭一起出了崔姨的院子。

 路上遇到素心,有些犯愁地稟道:“您囑咐過只收家里親戚六眷的禮,可那些田莊的莊頭和鋪子里的管事實在是說得誠心……”

 竇昭不是那不知變通的人,這樣生生地把禮拒之門外,不免辜負了莊頭們和管事們的心意。

 想了想,道:“把禮都收下,看看值多錢,然后給每人打賞差不多的封紅就行了。”

 這樣好。

 既不用駁了別人的面子,又彰顯了竇家的氣派。

 素心高高興興地應聲而去。

 趙璋如和紀令則耳語:“看到了吧!我說的沒錯吧!”

 “的確。”紀令則笑著點頭,卻若有所思地低下了頭,心不在焉地隨著們去了竇昭的正房。

 ※

 評論區里有人問我為什麼這個月不加更。

 開文之前知道自己會在三、四月份參加集訓,但的時間沒有定下來,怕V的時候正好趕上集訓,因而在思路還沒有理順的時候就急著趕在一月發了新文,很多追文的朋友都知道,開頭改了好幾遍O(∩_∩)O~,昨天接到集訓的通知,當時真是松了口氣,要是三月份可就真是糟糕了,頓時生出種天不絕我之,O(∩_∩)O哈哈~

 集訓的時間是十天,時間不由自己,唯一能保證的就是不斷更了。這也是為什麼之前不敢說加更之類的話。

 不便之,還請大家多多諒解。

 謝謝大家!

 PS:在課堂上用筆記本寫文,全班唯一一個,估計教覺得我很大牌,不停地拿眼睛瞅我,不知道會不會給我小鞋穿……~~~~(>_<>

 ※(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力。)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